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06 09:36:5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实用]实用的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实用的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读音,读准多音字“难”、词语“惬意”的读音。

  2、理解狼吞虎咽、骨瘦如柴、尊严、惬意几个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这几个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狼吞虎咽、骨瘦如柴、尊严、惬意几个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这几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初识尊严

  师:同学们,自古以来,“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意思是,有志气的人不喝偷盗来的水, 清廉、方正的人不吃别人施舍给他的食物,这说明了这些人有骨气、有尊严。(引出课题《尊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有尊严的人——哈默。

  二、我会读

  1、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尊严 逃难 善良 朴实 款待 例外 喉结 赞赏 捶背

  僵硬 许配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瘦骨如柴

  2、我读通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我能画出描写小伙子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4、我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文中年轻人哈默的有关资料。

  三、讨论交流

  1、从对小伙子的描述中你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按照“我认为他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来谈谈你的看法。

  2、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3、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让所有美国人都羡慕的财富呢?

  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感想。

  点拨

  1、对前3个问题进行点拨。

  2、我能带着感情大声朗读课文。还能复述课文。

  四、品读感悟 思考尊严

  1、再次默读课文,找出这个年轻人与镇长杰克逊大叔之间的三次对话,用心品词,体会人物品质。

  2、学生默读思考。

  (1)画出年轻人与镇长杰克逊大叔之间的对话,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2)圈出描写人物动作、外貌、语言的词语,写一写,从这些词语中又你体会到了什么。

  3、小组合作交流。

  师:把你自学的体会与同桌分享,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一读,读出你的理解;二说,抓住重点词语谈你的理解;三思,把自己的思考与别人的思考融合。

  4、全班交流。

  师:思维的网络连接你、多、他,让我们共享大家的学习成果。

  5、学习三次对话

  第一次对话

  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你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

  “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1)理解“脸色苍白、骨瘦如柴”这两个词是对年轻人外貌的描写,从这两个词中,我们准确地体会到这个年轻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以至于脸上没有一丝血色,身体消瘦到了极点。

  (2)这样饥饿的人当时会想些什么?

  第二次对话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① 理解:顿时、灰暗、喉结下下动了动,

  (顿时就是马上、立刻的意思,从灰暗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是呀,刚刚点燃的希望顿时破灭了。喉结动了动,你体会到什么?咽口水,非常想吃,可他怎么做的?)

  ② 理解“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虽然失去,但仍坚定)不能不劳动,多么坚定,这是他的原则,从这些词语中,我们看到了他的饥饿,他的'坚定。)

  ③ 学习描写杰克逊大叔的动作词语,“想一想”从中体会出什么?(杰克逊大叔在想什么?噢,你也是个善良的孩子。)

  ④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次对话

  “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你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思量片刻后,杰克逊大叔说:“小伙子,您愿意为捶背吗?”

  (1)理解现在,体会年轻人的坚定,(现在写出了年轻人的急迫,坚定。”站”体会到了年轻人即将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食物欣喜的心理。

  ②理解“思量”,体会杰克逊大叔的善良。

  师:“哈默的真诚的语言,礼貌的行动,诚恳的态度赢得了杰克逊大叔的赞赏。

  (师:这里的富翁,不是指拥有豪华的物质享受或者数不清的金钱,而是拥有尊贵的人格魅力,是一种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间的奋斗精神。)

  6、了解哈默。

  师:哈默正是有了这种,不依附于他人,自尊、自强的精神,所以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一起来读读。

  五、拓展延伸 理解尊严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语文教案 篇2

  预设目标:

  熟悉课文内容,掌握全文结构,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熟悉全文内容,掌握课文结构。

  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具与学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

  教学预案

  教学改进与随记

  一、导入

  现在通讯事业发达了,电话、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的沟通方

  便多了,但是传统的书信联系在很多地方仍然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而邮递员也延续着他们的'工作。不知道大家对邮递员

  有什么印象呢?

  二、作者简介

  作者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

  散文家。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着作有

  《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

  《千年一叹》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

  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三、新授

  1、自由朗读课文,并给文章的四个部分各写一个小标题。

  信客当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样做信客的———信客为什么不

  做信客了———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2、文中的信客给你怎样的印象呢?

  任劳任怨待人宽容善良厚道恪尽职守有才干

  3、文中主要写了信客的哪些故事,分别体现了信客怎样的为人呢?

  任劳任怨:代读写书信帮忙料理乡人后事、安抚死者家属

  待人宽容:遭别人怀疑、遭同乡诬称为小偷仍不计较

  恪尽职守:前后当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当教师、校长同样受到赞誉

  4、这么多的故事中,哪个最让你感动呢?并说说原因。

  四、感悟

  讨论

  信客为他人付出了很多(文章作了很多描写),自己却落得遭人误解,

  穷愁潦倒,按现代某些价值观衡量,似乎很不划算。是不是当时的人

  们都在想着做信客?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信客?

  板书设计:信客

  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无私

  终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劳任怨

  收入微薄,生活贫穷—————待人宽容

  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能力,了解纳米的有关知识和应用前景。

  3。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大胆想象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培养筛选信息能力。

  2。激发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纳米知识的课外阅读材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纳米和纳米技术都很微观,对学生来说很陌生、很抽象。教师出示关于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图片,可以增加直观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语:大家是否还记得在科幻世界里那些随意消逝变化的人吗?还记得在神话世界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吗?现在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在疯狂的科幻世界里,不是在神奇的神话里,而是在离我们也许只有几年之遥的纳米时代!那么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大家想不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2。展示图片:

  图1。纳米机器人(描述的是一个纳米机器人在清理血管中的有害堆积物。由于纳米机器人可以小到在人的血管中自由的游动,对于像脑血栓、动脉硬化等病灶,它们可以非常容易的予以清理,而不再用进行危险的开颅、开胸手术。)

  图2。纳米技术制作的中国地图。(这是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科技人员,利用纳米加工技术在石墨表面,通过搬迁碳原子而绘制出的世界上最小的中国地图。这幅地图到底有多小呢?打个比方吧,如果把这幅图放大到一张一米见方的中国地图大小的尺寸,就相当于把该幅地图放大到中国辽阔的`领土的面积。)

  3。板书课题:简述:这篇科学小品文向我们简单而准确地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等科学知识,展示了纳米技术美妙的前景。

  4。出示目标。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通俗生动,层次分明。在指导阅读时可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把握说明内容。通过讨论交流,体会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说明方法。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锻炼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并培养圈点批注的自学能力。]

  1。听范读,教师出示自学指导。(大屏幕显示自学指导内容)

  A。用笔勾画关键词句(领起句,关键句,总结句)

  B。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理清思路。

  C。探究不惜笔墨描述外科手术情景的原因。

  2。小组讨论。(围绕自学指导中涉及的问题,交流意见,讨论解决。)

  3。师小结。

  明确:A。关键词句:切除脑垂体瘤,该如何进行呢?脑垂体小手术刀大,那该怎么办呢?医生是如何完成不流血的外科手术呢?什么是纳米机器人,什么又叫纳米?不仅仅是外科手术,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当这一天到来时,你就会发现,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B。思路:传统的外科手术无血外科手术纳米机器人工作纳米及纳米技术应用前景改变人类生活思想的科技。(层层设疑,结构精巧)

  C。因为这些细致的描写,颇有点科幻小说的味道,增强了本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三。研读课文,筛选信息。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要突出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重点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筛选信息。要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找寻信息点,学会提取和概括,力求准确、全面。把相关信息制作成读书卡。]

  1。教师导学,展示读书卡的制作要求:卡片体例要一致;出处时间要清楚;规格大小要适当;抄写剪贴可灵活。

  2。根据下列提示,学生筛选信息,制作读书卡。

  A。什么是纳米?B。什么是纳米技术?C。什么是纳米机器人?D。纳米神奇在哪些方面?E。纳米技术对于人类的发展前景如何?

  3。展示读书卡。

  4、师小结。本文的信息量相当大,有的是明示信息,有的是隐含信息。明示信息容易筛选,隐含信息则有一定难度,但仍能从课文内容看出纳米是神奇的,即:纳米本身的微小,纳米技术本身微观和精确,纳米技术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彻底改变人类生活和思想。

  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四。借助网络,想象探究。

  [对于纳米技术的应用问题,除了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外,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讨论交流。老师要积极给予评价,提醒学生想象与科学依据相符,也可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纳米的阅读材料。文中纳米技术应用创造的奇迹都是科技工作者大胆想象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探究的精神。]

  1。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纳米时代的产品。①提示,课文中说纳米材料制作的纱窗会根据你的需要自动送入新鲜空气,自动调节室内的亮度,纳米陶瓷材料制成的杯子掉在地上会蹦。想象一下,纳米材料还会给你带来哪些变化?②讨论交流,学生互评。

  2。利用网络,收集资料。

  ①教师导学:资料的积累和使用一般有这样的过程,收集筛选贮存编序提取。

  ②展示收集的信息。(用我了解到,我查到了的句式说话。)

  3。拟定课题,筛选信息。(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筛选相关信息)

  参考课题:A。纳米技术的前景。B。纳米产品奇妙的特点。C。纳米技术发展的报道。

  参考资料:

  ①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自行车,重量只有几公斤;将防水防油的纳米材料涂在大楼表面或窗玻璃上,大楼不会沾油污,玻璃也会永远透亮。用防污的纳米材料织成的免洗涤衣物。纳米技术用于制药,可以制成导弹型药物,循着导引的方面直达病灶部位,疗效大大提高。

  ②是由碳纳米管制作的纳米齿轮模型。纳米齿轮上的原子清晰可见。最异想天开的用途莫过于将碳纳米管做成太空升降机的缆绳。由于碳纳米管的强度高、重量轻,如果把它做成缆绳,即使缆绳的长度是从太空下垂到地面的距离,它也完全可以经得住自身的重量。到那个时候,人类到外太空旅行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陪、拍、圈、注、影、默”6个字,会写“投、拍”等4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圈”。

  2、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第二自然段描写小男孩动作的句子,体会动词的用法。

  3、在阅读中积累“投入”“默默”“注视”等词语。

  4、会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教学重、难点

  随文识字,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初步体会男孩玩球时的投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生活中哪些人曾经对你说过“孩子,你长大了。”这句话?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听到这样的评价,你的心情怎样?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小男孩也得到了这样的评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1板块第2课《孩子,你长大了》,请同学们伸出小手与我一起书写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注意预习中圈画的生字的读音。

  2、检测:(师范读课文)指名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倾听,边听边思考:“孩子,你长大了”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生读文后汇报:板书(父亲 儿子)

  三、随文识字

  1、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认识“注、影、默”。

  (1)师过渡: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呢?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屏幕出示句子。

  (2)同桌合作学习这三个字(拼读、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

  (3)请学生当小老师来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注:交流记字方法(加一加、换一换、形声字)练习组词,结合课文理解注视的意思,用注视说话。联系实际:请大家注视黑板。

  影:交流记字方法(加一加、形声字)练习组词。

  默:交流记字方法[加一加、出示记字小妙招(黑狗黑狗你为什么沉默?)] 理解“默默地”在文中的意思?适当扩词默默地( )

  (4)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猜想父亲说这句话的心情,学生说出某种心情就带着某种心情去读)教师引读:此时此刻,父亲注视着儿子的身影,可能怀着无比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默默地说:(生齐读:孩子,你长大了!)

  2、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识“陪”。

  师: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评价儿子呢?父亲当时的心情是否像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让我们一同去文中寻找答案吧。

  (1)指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第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认识陪(说记字方法,领着拼读,结合句子说说陪的意思,练习组词)

  3、学习第二自然段认识“拍、圈”。

  师:有了爸爸的陪伴,小男孩安心地玩起球来了。让我们一同看看小男孩玩球时的情景。

  (1)请同学们自由读大屏幕的句子,快速地找出描写小男孩动作的词。

  (2)识记“拍”(交流记字方法、组词、做动作识记)

  (3)重温“投”组词,用换词的方法理解投入的意思。联系实际。

  你投入地做过哪些事?教育学生投入地去做每一件事。投入地读这句话。

  (4)认识“圈”这个多音字,读音,分别组词,投入地读。

  (5)完成动词填空(课后题)

  师:正当我们读得特别投入的时候,这些调皮的'词语从家里跑出来了,我们试着把他们送回家吧!

  生填空,做动作试读,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试着说一说这样的词组

  (6)指导朗读(自己练读、一边想象小男孩玩球时的动作,一边试着做一做动作)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动作,女生读,男生做动作,生齐读,老师做动作)

  (7)用“一会儿…… 一会儿”说句子。

  (8)齐读这句话,体会关联词语的妙处。

  四、指导写字

  过渡:小男孩玩得特别投入的时候,几个大孩子跑过来了,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啊?那你们就必须出色地完成本节课的写字任务。

  1、请同学们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出漂亮、规范的字?

  2、指导书写投和拍两个字。

  3、重点指导投字,生试说关键笔画位置及需要注意的笔画;教师范写、学生试写两个,同桌互评,如果你认为他写的好就在他的本子上画一张笑脸。同桌展评,说一说好在哪里。

  4、学生试写“拍”字,最后给同桌提一条写字小建议或写一句鼓励的话。

  五、小结

  【板书设计

  孩子,你长大了

  父亲 儿子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文浅显易懂,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顺,再读时,要把课文读通,读有所悟,读出文情;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而本课的另一教学重点则是识字,此环节应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

  教学策略

  在研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读通→读懂→背诵→写字”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以下是为完成学习目标的一系列做法。

  1.朗读的指导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读出文情,读有所悟。

  (2)教学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

  (3)促读。

  2.背诵的指导

  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背诵方法,如:结合板书来记忆背诵,边想象边背诵等方法。

  3.识字、写字

  (1)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识字词,体会字词含义。

  (2)充分发挥教师的书写示范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能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切入点

  两只鸟蛋是哪儿来的?为什么又被送回去了呢?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蛋”,引出课题

  1.指名认字卡上的生字“蛋”。(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生字朋友,谁愿意和它交朋友呢?)

  2.指名说说自己所认识的蛋。

  3.说说蛋里藏着的秘密。

  4.揭题,读题,学生板题。(师生)

  二、初读,读通,读顺

  1、读书小组一起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顺,遇到生字,要多读一读。

  2、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卡片上的生字,小老师领读,给生字组一组词。

  (2)读课文上去掉拼音的词语。(课件出示)

  三、再读,感悟课文内容

  1.指名分节接力读诗歌。(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是一首诗歌,老师想问问,假如让你请一些同学来接力读,你会请哪些同学呢?为什么?)

  2.学生接力读,师生。

  3.师生讨论问题,并适时指导感情朗读。

  (1)两只鸟蛋是从哪儿来的?是怎样子的?

  (给学生带来实物,摸一摸,体会“凉凉的”“小小的”)好玩吗?(怎样好玩,读出来)

  (2)妈妈看见我从树杈上取下鸟蛋来玩,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有关图片,知道蛋壳里藏有小生命,要学会珍爱生命,体会鸟妈妈的焦急心情。(指出鸟妈妈的心情)

  (3)听了妈妈的话之后,我是怎么做的呢?

  师生扮演,加深对“小心、连忙、轻轻”等词的理解。(指出“我”的小心)

  (4)过渡谈话,齐读最后一节诗歌。

  (5)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仿佛”,给“仿佛”换一个词。

  (6)看课文插图,说说小男孩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会看见什么呢?结合课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背诵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引导学生出具体的背诵方法。

  2.学生自由选择以上方法练习背诵。

  3.学生背诵诗歌(男女生接力背诵、齐背诵)。

  五、指导书写“听、唱”等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生开火车读。

  2.学生说识记“听、唱”等生字的方法。

  3.教师指导书写(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写字(书空,描红,临摹),要注意写字习惯。

  六、学习“我会读”,体会我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结合“找朋友”和“换位读”的游戏进行。

  1.把“鸟蛋”“凉凉的`”等词语写在词卡上,让学生去找朋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词语的正确搭配),找到朋友后,学生站在一起,举起词卡,让大家读。

  2.学生换位置站,举起词卡,再让大家读一读,说说这样意思还是一样吗?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书写生字词。

  3.学了课文《两只鸟蛋》后,自己动手画一幅画,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

  教学、

  这一课例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方法灵活,语言文字训练扎实,教学效果良好。

  1.教师对教材的研读非常到位,对教材的处理、拓展恰到好处,较好地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2.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做到有机结合。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而然达成了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熏陶和教育。

  3.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张扬学生个性,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4.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洋溢着浓浓的探究气氛。

  5.把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与朗读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加强了读的训练,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落实了语感的培养。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课文的主要情节。

  2、理解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思路:

  自主诵读,积累生字词;合作揣摩,理解童真童趣。共同探究,体会文章主旨。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师:今天,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第18课——丰子恺的《竹影》。(板书课题)

  请看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课文的主要情节。

  2、理解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真童趣。

  老师相信大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们一定能顺利达成目标。

  二、诵读课文,自主学习,积累生字词

  1、点中间的一排8个学生轮流读课文,读错就停,大家帮助更正后接着读下去。

  生轮读课文,师巡视,重点指导差生听读,并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积累生字词。

  恺 水门汀 徘徊 撇 参差不齐 口头禅 惬意 蘸

  生读完后,师则指着(投影)上的字问:会读的举手?

  点会的学生读,并说出词意,理解记忆,然后齐读两遍。

  三、速读课文,自主合作,概括主要情节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一)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投影出示)

  自学指导(一)

  快速阅读课文,标出段序,勾画批注关键语句,利用“导读提示”和《探究之旅》等相关资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主要情节。如有疑难,可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说出主要情节。

  生自读课文,查阅资料,师巡视,引导学生兵教兵。

  5分钟后,生说情节,师板书。月夜相聚;探讨问题;描绘竹影;艺术教育。

  四、品读课文,合作学习,理解童真童趣

  1、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二)(投影出示)进行合作学习,理解童真童趣。

  自学指导(二)

  品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描写充满童真童趣的语句,同桌间交流合作,有感情地朗读并作简要评述。如有疑难,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比谁能有感情地朗读和正确评述。

  友情提示:先指明段落,再朗读然后评述,要敢于表达独特见解。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学生兵教兵。

  师问: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为生动形象?为什么?

  生交流,师及时鼓励学生表达独特见解,关对学生的见解予以肯定或否定。并补充归纳:品析精美语言时可从语句的修辞、含义和作用等方面品析。

  五、当堂训练,探究学习,分享学习体验

  师:下面请大家完成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出示投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让我们相互

  交流;如果你有什么新的体验,请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

  3分钟后,比谁的表现更精彩!

  六、结束语:

  法国杰出的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发现美。”

  让我们共同走进生活的语文课堂,用我们的慧眼去发现美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12-19

语文教案12-19

语文教案12-19

语文教案12-19

语文教案12-23

语文教案12-23

语文教案12-23

语文教案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