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2-08 07:13:4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3、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爱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

  蚂蚁图片、资料、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蚂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看看这是谁呀?(蚂蚁)

  请你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

  1、幼儿回答。

  2、教师引导幼儿认识蚂蚁的外形特点。

  提问: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

  哪三部分?(头、胸、腹)

  蚂蚁头上长得是什么?(一对触角、眼睛、嘴巴)

  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请幼儿点数)

  你见过什么颜色的蚂蚁?(棕色、黑色、白色、红色)

  3、小结: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上长着六条腿,蚂蚁还有不同颜色。

  二、通过观看图片,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1、蚂蚁的食性。

  你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只要能吃的它都要吃)

  2、触角的作用。

  你知道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吗?(教师讲解)

  3、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蚂蚁喜欢在外面找东西吃,走了好远好远,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家呢?

  小结:哦!蚂蚁有一种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家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都会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自己的'家有多远它们都能随着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4、蚂蚁的家

  刚才我们知道了蚂蚁能闻着气味回到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的家。

  5.蚂蚁的分工。

  蚂蚁的家真大呀!那你们知道蚂蚁的家里有谁吗?它们分别是

  蚁后:负责产卵雌蚁:具有圣旨能力雄蚁:男性

  工蚁:照顾蚂蚁,找食物兵蚁:保护蚁后的安全。幼虫:没有长大的蚂蚁。

  4、蚂蚁的作用

  小朋友知道了蚂蚁大大的家族,那你知道蚂蚁的用处吗?

  1.)药用,可以治病

  2)预报天气,下雨时蚂蚁常搬家到高处

  3)清理环境:搬走我们丢弃的食物、碎渣、昆虫尸体等。

  4)可以松土:让花草树木更容易扎根生长。

  5)保护蚂蚁。

  蚂蚁的作用很大,我们人类能不能伤害它们?我们要怎么做呢?

  三、活动延伸

  通过观察,小朋友知道了蚂蚁分为几个部分?

  头上长了什么?

  有几条腿?长在哪里?

  请小朋友用你观察到的,给蚂蚁画上触角、和腿。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豆芽发芽所需要的条件。

  2、能观察比较黄豆芽、绿豆芽的不同特征。

  3、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营养,乐意吃豆芽。

  【活动准备】

 做黄豆、绿豆发芽实验(分别有水的多少,有无阳光)

  【活动过程】

 1、观察班级实验的豆芽。

  师:前些天我们选了黄豆、绿豆做发芽实验,你们仔细看看现在它们是什么样子了?(幼儿观察,教师指导:可以从大小、长短等方面观察)

  幼儿回答:黄豆:它们的茎是白色的圆柱体,茎的下面有条细长的根,有的.茎的顶端发黄了,有的芽短一点,有的有两半黄豆瓣,有的黄豆还没有发芽……

  绿豆:有的豆中间破了,有的芽长,有的芽短,有的有两半小绿叶

  黄豆的豆芽比绿豆的豆芽粗……

  2、了解豆芽发芽所需要的条件。

  师:为什么在同一个瓶子里、同一个碟子里,有的芽长,有的芽短?有的瓶子里没发芽呢?

  幼儿:瓶盖盖着的没发芽;水太多的也没发芽,而且有臭味;水少了有的芽短,而且头上发黄了;有棉花的黄豆发芽最好……

  教师小结:盖盖着的没发芽,说明它没氧气,不能呼吸;水少了,没水也不发芽,说明豆芽离不开水。

  3、尝豆芽。

  (1)平时我们怎样来吃豆芽?(可以炒、可以做汤)

  (2)介绍豆芽的营养价值,鼓励小朋友乐意吃豆芽。

  (3)我们一起把豆芽送入食堂,让食堂的阿姨用豆芽做一道美味可口的菜。(时间允许可让幼儿观看炒的过程)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做好个人卫生和公共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2、通过讨论及知识竞赛的形式、知道如何做一名将卫生的孩子。

  3、知道讲卫生可以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愉快的情绪、同时也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的。

  【活动准备】

  1、有关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知识竞赛题、

  2、教师演唱歌曲《猪小弟》

  3、五角星贴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引出主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小猪变干净》

  师讲述故事后提问:猪小弟为什么找不到朋友玩游戏?为什么它身上脏,大家就不愿意和它玩呢?最后,它为什么能找到朋友玩?

  二、分析讨论

  如果是你,你愿意和这样的小猪一起玩吗?那你愿意和怎样的小猪一起玩呢?

  其实像小猪这样不讲卫生,而且他身上有许多小虫,这些小虫很小很小,我们用眼睛看不见,如果用显微镜一看就很清楚了,这些细菌喜欢在脏东西上生存,如果我们不天天洗脸,细菌就会到我们的眼睛、鼻子、还会爬进我们的肚子里,这样就会发烧生病、肚子痛

  小结:我们要不让细菌到我们身体里去,就应该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孩子。

  我们怎样族谱才是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呢?(幼儿讨论)

  三、知识竞赛

  我们来进行知识抢答,答对的一组就在黑板上贴上一个五角星。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能用序数词准确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蜜蜂、瓢虫、蚂蚁、螳螂、蟋蟀等贴绒教具各一,纸制5层的平面楼房一幢,1—5的数卡一套。

  活动过程:

  昆虫排第几。

  ——请幼儿观察排成横排的昆虫。数数有几只昆虫,看看谁排在第一、谁排在最后、其他昆虫排在第几。

  ——将这组昆虫交换位置,继续判断它们的位置。

  昆虫的新家。

  ——教师出示贴绒教具,请幼儿说出昆虫的名称。

  ——出示楼房,确定第一层的位置,引导幼儿说出其他的楼层数,并用1—5的'数卡标出楼层。

  ——以昆虫搬新家的形式,请幼儿运用序数词表示它们在序列中的位置。如蚂蚁住一楼、蟋蟀住二楼等。

  ——教师或幼儿说某一昆虫的名称,让大家说说它的位置。

  ——个别幼儿说出楼层数,大家说出昆虫的名称。

  ——请幼儿设法记住每只昆虫的家的位置,然后待幼儿闭上眼睛后迅速变化昆虫的位置。

  ——请幼儿睁开眼睛,说说某某昆虫原来住在哪里,现在住在哪里。

  ——与幼儿一起将昆虫送回原来的家,集体检查是否正确。

  活动结束:

  第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感知横排物体序列中的位置,第二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感知竖排物体序列中的位置。为了准确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可让幼儿先确定自己是从哪个方向开始数的。

  平时可以利用体育活动排队的机会,让幼儿说说自己排在横排的第几位,竖排的第几位。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针对班上幼儿普遍存在的遇到问题或困难不知该怎么办的现象,我们近期开展了“爱动脑筋小明星”系列活动,努力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学习发现问题并愿意尝试解决问题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一段时间之后,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能够参加活动,积极开动脑筋,尝试不同游戏内容,但又出现在游戏中争抢玩具、想和别人玩又不会协商和共同游戏的新问题。

  在深入分析幼儿交往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细则》中提出的“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往,会使用礼貌用语,初步学会轮流、分享、谦让互助与合作,并能尝试解决游戏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等相关内容,我们制订了本次半日活动的内容。活动中首先让幼儿通过对比昨天、今天两天活动区游戏成果,发现合作的益处并梳理所采用的合作方法;在获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又开展小组游戏“快乐装彩珠”,让幼儿通过亲自操作与比较录像记录来进一步体验协商合作的益处,再次实践协商合作的具体方法与体验协商带来的快乐情感,最后引导幼儿将协商的经验运用到一日生活中。

  活动目标:

  在区域活动中能尝试运用协商的方式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针对班上幼儿普遍存在的遇到问题或困难不知该怎么办的现象,我们近期开展了“爱动脑筋小明星”系列活动,努力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学习发现问题并愿意尝试解决问题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一段时间之后,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能够参加活动,积极开动脑筋,尝试不同游戏内容,但又出现在游戏中争抢玩具、想和别人玩又不会协商和共同游戏的新问题。

  在深入分析幼儿交往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细则》中提出的“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往,会使用礼貌用语,初步学会轮流、分享、谦让互助与合作,并能尝试解决游戏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等相关内容,我们制订了本次半日活动的内容。活动中首先让幼儿通过对比昨天、今天两天活动区游戏成果,发现合作的益处并梳理所采用的合作方法;在获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又开展小组游戏“快乐装彩珠”,让幼儿通过亲自操作与比较录像记录来进一步体验协商合作的益处,再次实践协商合作的具体方法与体验协商带来的快乐情感,最后引导幼儿将协商的经验运用到一日生活中。

  活动目标:

  1、在区域活动中能尝试运用协商的方式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小雨和吴菲,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幼儿:小雨想先讲故事,后录音,可是我想先玩录音的游戏,然后再讲故事。

  教师:那你们是怎样商量的?

  幼儿:我们用锤子、剪子、布的方法,谁赢了就听谁的。

  教师:你们可真会想办法,后来你们玩得高兴吗?

  幼儿:高兴!

  教师:我们再来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方法?

  幼儿:谁说的对听谁的;谁先说的听谁的;少数服从多数;轮流;锤子、剪子、布等方法。

  2、小组活动:游戏“快乐装彩珠”。

  (1)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教师:中一班小朋友玩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叫“快乐装彩珠”,他们特别棒,只用了20秒钟就把彩珠装进了瓶子里,咱们也来玩一玩,看我们能不能装得更快!看谁能最快地把彩珠装进了瓶子里。

  (2)第一次玩装彩珠游戏。

  “引导幼儿结合时间记录来感知,在游戏过程中的争抢行为带来的无序与时间的拖延,在寻找失败原因时帮助幼儿将以往的协商认知经验与自己的实际行为相联系。

  ①讨论失败原因:

  教师:看到时间记录后,你们的感觉如何?

  幼儿:我们觉得太慢了。

  教师:为什么太慢了?

  幼儿:大家都抢着先装自己的,结果谁都装不进去,就慢了;因为太挤了,珠子都掉到地上了,所以慢了。

  教师: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

  幼儿:我们可以先商量谁先装谁后装。

  教师:然后呢?

  幼:然后按照商量好的顺序去装。

  ②幼儿协商怎样合作:

  教师:我们一起先来商量怎样装。

  幼儿:一个一个轮流装。

  教师:从谁先开始呢?

  幼儿:从天丁开始,小树第二,来来第三……

  教师:好,我们按照商量的方法再玩一次。

  (3)第二次装彩珠游戏。

  引导幼儿实践讨论结果,从而巩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关于协商与合作行为的积极情感体验。

  教师:这次游戏结果怎样?

  幼儿:快了很多,超过了中一班小朋友。

  教师:为什么比第一次快了这么多?

  幼儿:因为我们先排好了顺序,我们没有挤,按顺序一个一个轮流装的。

  教师:对,因为我们是协商好,按照协商的方法合作去装小珠子的。

  (4)观看两次游戏的录像与记录,在比较中反思。

  通过观看录像,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和体验协商合作行为在游戏过程中带给大家的快乐。

  教师:让我们看一看刚才两次装彩珠的情况吧。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看边小结:

  第一次:我们太挤了,谁都装不进去,真是太耽误时间了。

  第二次:我们先商量,并且按照商量的顺序装,真快呀!

  (5)集体奖励:

  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协商合作行为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幼儿感知好成绩离不开大家共同的努力。

  3.延伸活动:将经验迁移到生活中。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幼儿讨论,使幼儿明确身边的许多生活内容都需要大家的协商与合作来共同完成,从而将游戏经验进行有效迁移,达到在日常生活中巩固良好合作行为的目的。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1)善于观察和分析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观察发现,他们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随着问题的显现,活动也应运而生。

  (2)关注教育的过程性与持续性。我们遵循着情感性、榜样性、一致性、一贯性等一系列有关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原则,设计了有关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系列活动,如体育游戏“穿大鞋”、报纸游戏“有趣的夹心饼干”、综合游戏“团结力量大”以及渗透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获得协商合作经验的主题内容“一起游戏”的环节等。今天的活动就是众多活动中的一个。

  (3)活动形式与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在活动中采用了计时、现场录像以及游戏记录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再现活动的真实场面,目的是使幼儿更加直观形象地感知游戏过程中自身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引导幼儿比较第二次游戏场面与第一次游戏的不同,更能帮助幼儿体验到与同伴协商合作的积极效果。此外,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利用情绪、情感的渲染与带动,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游戏中合作行为积极情感体验,为幼儿形成初步的协商合作意识给予了情感上的支持与强化。

  (4)及时强化幼儿获得的新经验。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悦的.感受,获得的成功感对于巩固、加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行为是自然的内部强化,同时,在活动结束时采用奖状的形式给予幼儿外部强化,内外因相互作用,使幼儿协商合作的意识与行为逐渐稳定化。

  2.活动中的不足:

  (1)在活动的设计上,可以创造更为突出合作重要性的活动情境,有一定挑战性,幼儿会更感兴趣和更容易感受到合作对游戏的影响。

  (2)要使幼儿养成稳定的合作行为,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继续关注,并与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尽可能做到既不要放过每一次可引导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合作的机会,不断改进和丰富游戏内容。例如,在益智区投放扑克牌及棋类游戏;引导两名幼儿共同制作较复杂的相框,为幼儿合作行为的巩固和强化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同时还要继续引导幼儿丰富解决交往问题的方法,如猜拳、抽签、手心手背等。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各环节中,完善和使用适宜的合作方法。

  主要内容:

  1、教育活动与活动区活动紧密结合,注重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教育功能。

  (I)活动区活动和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当天活动的总目标,老师心中时刻装有目标,依据目标对幼儿的行为给予及时的指导。对于建筑区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协商合作行为,老师给予了及时肯定。

  (2)在活动区的活动获得一定经验后,教育活动再一次给幼儿提供了协商合作的机会,孩子们可以进一步感受到协商分工的具体方式,感受币Ⅱ体验协商、分工所带来的愉悦和快乐。教师的引导紧扣目标“你们是怎么商量的?”“你们这样分工真好!”幼儿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听到后说:“你们觉得这样行吗?那咱们试试看吧!”让幼儿在不断地探

  索和尝试中寻找到有效的合作交往的方法。

  (3)在区域活动中有机渗透目标,发挥活动区材料的隐性教育价值。如美工区“美美图片社”活动中,因为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了较为复杂的制作相框的任务情境,并有目的地引导两个小朋友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内容,为幼儿提供了交往、合作的机会。

  2、采用直观形象的辅助手段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教师采用观看录像的方式让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同时结合集体记录来帮助幼儿总结经验,这两个手段对于幼儿梳理经验,明晰协商合作带来的益处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给经验不够丰富的幼儿也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

  3.从细微处审视活动,提出合理建议。

  (1)教育活动中合作动机的激发还不够充分,可以玩两人三足、推车运球、报纸游戏等,也可以设置更加生活化的情境,如给食堂装豆子等,只有在生活中寻找内容来实现目标,才能够激发出幼儿参与活动的更大热情,真正实现“学习来源于生活,学习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2)教师用来集体分享的图示记录符合幼儿学习特点,但图片太小了,不够清晰,可以换成大图,以保证幼儿的学习效果。

  综合评析:

  1、情感是一切行为的动机,这是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培养过程中教师需关注的教育原则之一,老师组织的这个活动,正是关注到了这一关键策略,从而使得幼儿对于合作的认知在情感与行为上达到统一。在游戏中通过体验感知合作的快乐,为幼儿形成初步的协商合作意识给予了情感上的支持与强化,也促使幼儿在游戏、生活中尝试合作,逐渐养成合作行为。

  2、丰富的教育手段与策略,体现了教师对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的思考与钻研,对幼儿年龄特点的关注与把握。通过时间的记录比较、摄像记录的比较、共同游戏、奖状的奖励等这些方式让幼儿自己去体验和发现协商合作的重要和益处,巩固和强化良好的合作行为。这些方式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因此合作行为的养成是幼儿需要的、主动的和自觉自愿的,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成果,是内化的、稳定的行为。

  3、在小组反思与个人反思活动不足时,都集中于两个问题:合作动机的激发与合作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合作培养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小组反思活动可以聚焦于这两个问题来展开广泛和深入的反思,帮助教师澄清其必要性及其背后的规律性内容,让教师对于合作从“动机的激发、不同合作方法的掌握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灵活运用”有清晰地把握,才会设计出思路清晰的教育活动。这样的反思才能与教师的已有经验产生冲突,才能真正提升教师实践的专业水平。

中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水果是幼儿熟悉和喜欢的事物,“水果”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它是观察外形特征的对象;

  手口一致点数、按大小排序的材料;装扮“水果娃娃”的媒介,等等。

  随着“多彩的.秋天”主题活动中“果子熟了”的开展,幼儿已初步了解了多种水果的名称及主

  要特征。而二期课改尤其注重活动的整合性、不同内容间的有机联系,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发展,强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意识,因此,为了让幼儿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地认识水果、让幼儿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和扩展经验,并促进幼儿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设计了“水果”的综合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用手触摸,感知几种常见水果的主要特征,并能用较完整的语句大胆表述。

  2.尝试、探索用颜色代表水果进行大小排序,用数字代表颜色来读数,发展幼儿的记忆力、观察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箱5个;苹果、柚子、猕猴桃、葡萄各5份,切好的各1份;卡片;盘子;叉子;

  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

  1.幼儿自由摸箱子,猜一猜,里面是哪些水果宝宝?

  2.引导幼儿用较完整的语句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幼儿依次摸出自己摸的水果。

  二、排一排

  1.每组四位幼儿合作按水果的大小进行排序。

  说说:哪个水果排在第几个?(如:西瓜排在第一个;苹果排在第二个……)

  2.游戏:捉迷藏。

  教师拿走一种颜色,引导幼儿说说:“第×个什么样的水果宝不见了?”

  3.每位幼儿一种颜色代表水果,幼儿游戏——大小排序

  柚子——黄色 苹果——红色

  猕猴桃——绿色 葡萄——紫色

  三、读一读

  一种颜色代表一个数字

  柚子——黄色——1 苹果——红色——2

  猕猴桃——绿色——3 葡萄——紫色——4

  看色读数

  四、尝一尝

  1.分水果:

  将盘子中的水果分到客人老师的嘴巴里,并且问一问老师吃的水果是什么味道。

  2.幼儿将客人老师的答案总结。

  3.自己尝一尝:说说是什么味道?

  五、活动延伸

  水果品尝会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浸了醋和没有浸醋的蛋壳的区别,了解酸会腐蚀牙齿。

  2.懂得饭后漱口、早晚刷牙能保护牙齿,初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表情娃娃、牙模、牙刷。

  2.浸泡在醋里的蛋壳和没有浸泡的蛋壳各一只。

  3.自制动画《牙齿上的小黑洞》。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出示表情娃娃):小朋友你们看他是谁啊?有一天不知怎么他哭了。小朋友们猜一猜他为什么哭呀?(幼儿自由回答)原来他的牙齿上不知什么时候有了一个小小的黑洞,这个小黑洞让他觉得很难受,所以他就哭了起来。

  二、观察讨论:怎么会有蛀牙的

  师:你们的牙齿是什么样的?有没有这样的小黑洞呢?

  1.请幼儿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

  2.讨论:白白的牙齿上怎么会有小黑洞呢?请有蛀牙的小朋友说说感受。

  3.观察了解酸会腐蚀牙齿。

  师: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做个实验,看完实验你就知道为什么我们的牙齿上会长出黑色的小洞洞。

  (1)观察浸泡在醋里的`蛋壳和没有被浸泡的蛋壳,请小朋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讨论:为什么浸泡在醋里的蛋壳会变黑变软呢?

  (3)幼儿边看动画边听动画中的画外音。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知道醋是酸酸的,蛋壳长时间浸泡在酸酸的醋中,醋中的酸腐蚀了蛋壳中的钙,所以蛋壳就变得又黑又软。这个蛋壳就像我们原本坚固的牙齿,如果我们吃过东西不马上漱口的话,就会有许多细小的食物留在我们的口中,时间长了这些食物就会慢慢地变酸,从而腐蚀我们的牙齿,最后我们的牙齿上就会出现一个个小黑洞了。

  牙齿如果生病了,不仅会影响我们吃东西,还会很疼,牙疼得不想睡觉,不想吃饭,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三、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牙齿

  1.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牙齿?(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出示图片,边演示边小结:我们要少吃甜食,特别在睡觉前不要吃零食,吃完饭后要及时漱口,不仅早上要刷牙晚上也要刷牙。我们还要定期找医生做检查,这样黑色的小洞洞就不会在我们的牙齿上安家了,我们的牙齿就会很健康。

  2.师:你们是不是每天都坚持早晚刷牙和漱口呢?是怎么做的?

  请个别小朋友说一说,并演示刷牙和漱口的方法。

  教师出示牙模,示范正确的刷牙方法: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旁边的虎牙和后面的磨牙是由里向外来回反复地刷。(老师带领幼儿共同练习刷牙)

  四、小结

  今天我们小朋友都学会了保护牙齿的本领,老师真高兴。那回家后请你们也来做小老师,检查爸爸妈妈刷牙的方法对不对,好吗?

中班教案 篇8

  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每个幼儿应基于自己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

  2、完整教育理念:美国著名教育家特蕾莎·朗格内斯强调以核心品格价值统整课程。本活动将多个领域内容自然整合,相互渗透,共同达成活动目标。

  3、游戏教学理论:游戏是儿童文化的一种基本形态,是教学的基本手段,赋予幼儿教育人文价值——游戏的精神。本活动通过“打开小窗猜猜看”“会说话的毯子”等,将活动游戏化、情景化,引导幼儿快乐认知。

  实施策略:

  成熟、收获、绚丽多彩是秋季的特征。活动之前,孩子已经跟随老师、家长在大自然里寻找过秋天,并亲身感受到秋天的绚丽多彩。丰富的生活经验,为本次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通过分析教材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将散文诗稍加创生、改编,使其更生动、形象,让幼儿从看到的、感觉到的、闻到的全方位的感知秋天。本活动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1、改编散文,内容创生,深化主题

  活动对散文进行较为大胆的创生,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让幼儿从看到的、感觉的、闻到的、全方位的、立体的感受秋天。

  2、插入音乐,情感渲染,感受意境

  在朗诵、仿编、表演时选用合适的音乐,会使散文诗的意境更美、情感更浓,以便于幼儿理解、接受。

  3、快乐游戏,积极仿编,巧妙渗透

  在音乐的伴奏下,利用“会说话的毯子”,让幼儿在“仿编”这一环节积极思维、大胆参与,在不破坏散文诗意境的同时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将社会规则意识有机渗透于语言教学中。

  4、有机整合,自然渗透,循序渐进

  活动有机整合了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内容。各领域的内容渗透相互交融、互为补充,共同促进活动中各环节的层层递进展开。

  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理解散文诗所表达的秋天的绚丽多彩。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3、尝试根据散文诗的句式结构仿编单句散文诗。

  重点:感受、理解散文诗并学习朗诵。

  难点:尝试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用讲述的方式仿编散文诗。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寻找秋天的变化,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

  2、大幅写意的秋景图;小草、枫叶、菊花、松树、秋季的果实等小卡片。

  3、背景音乐,散文诗录音。

  4、彩色地毯。

  活动过程:

  一、说说秋天:将秋景图中的“小窗”逐一打开,并观察小窗内的颜色,联想秋景中相应的色彩。

  提问:秋天里你看到什么东西的颜色是××色的`?

  二、示范朗诵、感受理解散文诗并学习朗诵第一段

  1、示范朗诵第一段

  2、分析理解第一段

  提问:刚才我问到了谁?它们分别告诉我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3、出示句式“我问××,××__告诉我:‘秋天是××色的”,引导幼儿续编。

  4、师幼一起整体朗诵原文和续编的散文诗。

  三、由谈话导入第二段

  1、示范朗诵散文诗第二段。

  2、分析理解第二段:重点理解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大地是怎么告诉我的?

  3、利用“会说话的毯子”仿编散文诗。

  四、集体完整地表演散文诗

  1、引导幼儿给散文诗起名,并完整欣赏散文诗。

  2、师幼一起朗诵表演散文诗。

  活动延伸:

  秋天里还有许多的颜色,还藏着许多的小秘密,我们再到大自然中找一找。

  附散文诗:

  秋天的颜色

  秋天是一幅美丽的画,美在哪里呢?我看到秋天里有许许多多的颜色,啊!真美!那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

  我问小草,小草轻轻地告诉我:“秋天是黄色的。”

  我问枫叶,枫叶沙沙地告诉我:“秋天是红色的。”

  我问菊花,白菊花悄悄地告诉我:“秋天是白色的。”

  我问松树,松树大声地告诉我:“秋天是绿色的。”

  一阵凉丝丝的秋风吹来,我闻到一阵阵的香味,啊!真香!

  我问葡萄,葡萄羞答答地告诉我:“秋天是紫色的。”

  我问南瓜,南瓜开心地告诉我:“秋天是桔色的。”

  我问玉米,玉米高兴地告诉我:“秋天是黄色的。”

  我问大地,大地骄傲地告诉我:“秋天是绚丽多彩的。”

  啊!我终于明白了秋天美丽的颜色。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小石头前后的心情变化。

  能大胆猜测故事内容,按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背景图、动物图片、手偶、石头头饰、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学一学、说一说

  1、出示小石头,学一学小石头伤心的'表情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朋友……(小石头)请你观察小石头的表情;学一学伤心、难过的表情

  2、说一说小石头为什么伤心

  师:请你猜一猜小石头为什么伤心、难过呢?我们一起去听听。

  二、欣赏故事——听一听、学一学

  1、教师借助手偶配乐讲述故事前面部分(从开始——哎!要是自己也能长出脚来该多好啊!)

  2、回忆故事,模仿动物走路和说话;

  师: 1)小石头遇到了谁?小石头是怎么问的?小动物是怎么回答的?(小鸡、小猫、螃蟹)

  2)小石头有没有借到脚?小石头的心情……

  l 个别幼儿或集体模仿动物对话和动作。

  3、配合图片配乐讲述故事后面部分

  师:“请你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幼儿猜测故事)“是不是象你们猜的那样呢?我们继续听故事。”

  师:小女孩看见了小石头把它做成了。?去了哪里?(花园、街上、游乐场)干什么?

  l 学习三个基本动作为表演做铺垫。

  三、表演故事——讲一讲、演一演

  1、师幼合作表演故事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讲述这个故事,如果你愿意,可以和老师一起讲。(老师手偶表演故事)

  幼儿合作表演

  1)一个小朋友扮演石头,四位小朋友扮演动物和小女孩

  2)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表演故事。

  四、结束:

  师:“小石头们,你们还想去哪里呀?。”(听欢快的音乐离场)

中班教案 篇10

  设计思路:

  数数是中班幼儿数概念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在游戏中学习,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是孩子们最愿意的。因此,根据主题的开展,我设计了以“走迷宫”为游戏情境的数学活动,创设了有趣的游戏情景,在情境中开展数学活动,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从而积累呈封闭状排列物体的数数的不同经验,在游戏中,让幼儿交流和分享数数的不同方法,并从中获得经验和体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理解“呈封闭状排列物体的数数”,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思维等综合的能力。

  活动目标:

  1、 尝试探索呈封闭状物体的数数方法,并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 愿意参与游戏活动,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课件、幼儿操作材料、数字卡片、五角星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幼儿数数兴趣

  1、出示迷宫,讨论:为了防止灰太狼进入羊村,羊宝宝在羊村的周围制造了一个道路迷宫。迷宫的周围都有些什么?

  2、出示小动物,讨论:但是,其他小动物要怎么才能又快又安全地走到羊村呢?

  告知走迷宫方法:每当你走到一个分叉路口的时候,请走物体数量比较多的那一条路。

  二、数树林――集体探索呈封闭状物体的数数方法

  1、讨论:你是怎么数的?不同的.起点开始,结果一样吗?

  2、小结:不管从哪里开始,只要我们找对结束的地方,我们都能数正确。

  3、比一比,选择正确的路线。

  二、数花丛――交流分享数数方法

  1、幼儿自由操作,数一数,贴标签

  2、交流分享并验证。

  3、小结:每个朋友都有不同的数数方法,有的直接记住自己是从哪里开始数的,有的朋友请了自己的手指帮帮忙,有的朋友还学会了做记号。这些办法都能帮助我们数清楚,然后帮小动物找出正确的路,你们真棒!

  三、数喜欢的东西――运用已有经验,帮助寻找正确的路

  1、交代任务:接着走,还会碰到不同的路,请你们来帮助小动物们找到正确的路。

  2、幼儿自由操作,数一数、贴标签。

  3、交流验证,明确树林迷宫的安全路线。

  四、游戏――带着小动物穿越迷宫树林。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11-05

中班教案12-09

中班教案12-10

[精选]中班教案09-22

中班教案[经典]09-19

中班教案(经典)08-03

(经典)中班教案07-26

【经典】中班教案08-13

中班教案(经典)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