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如何在数学课上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

如何在数学课上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

时间:2022-03-19 23:11:17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数学课上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

办公室里,老师们议论最多的无非是某某学生上课从不回答问题,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人越来越少,哪个班的公开课上就几个人回答问题,而且学生回答不到点子上,结论都让老师自己说完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差。以上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也确实堪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语言表达是必不可少的,少年儿童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君不见,无论是名师的课堂,还是校内的公开课上,孩子们出色的回答,都能为课堂增添亮点,那么,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敢说”、“想说”、“会说”、“善说”的能力呢? 这些天以来,我都在反思这个问题,我们不能把课上孩子不发言

如何在数学课上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

完全归结到孩子头上,我们老师自身的引领是否存在问题,我们是否给孩子说的机会,是否能让孩子有话可说?

一、耐心引领 鼓励孩子敢说

我认为培养语言能力从一年级开始,教育孩子上课要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响亮,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别人回答问题时,要耐心的倾听,然后还可以补充。同时,老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如何说,鼓励孩子敢说。课堂上,老师可以用课件出示简单的、孩子感兴趣的情境图,引导孩子在情境中发现信息,学着提出问题,试着解决问题,训练说一句完整的话。一年级孩子比较小,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发言的方法和技巧,怕说错了,不敢说。面对这一现象,在课堂中还可以先让学生自言自语的说,说给自己听听,然后要求他们把自己想说的告诉同桌,说给同伴听听,最后再请他们单独发言,说给大家听听,帮助学生逐步的建立自信,从怕说到敢说,最后老师把学生断断续续的发言连贯起来,再让孩子们单独反复地说说。特别是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要鼓励他耐心认真的把话说完,老师不要怕耽误课堂时间而放弃,如果其他同学举手争着要说,要告诉其他孩子要学会倾听,倾听别人是一种美德。

前几天我听本校一年级蔡老师的公开课,发现他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很善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他在上观察物体——看一看(二)一节内容时,老师先课件展示汽车图片和三个小朋友,分别是小华、小明、小亮。问题是判断他们三人分别都从哪个方向看到的是哪副图?让同学们先认真观察后再连一连,同桌短暂的交流后,几个小手

便举起来,一个学生回答:“小华看到的是第一幅图,小明看到的是第三幅图”,蔡老师适时引导:“小华从哪面看到的是小汽车的哪个面呢?”又有同学争着举手发言:“小华从正面看到的是前面”,蔡老师进而又委婉地提示:“谁的前面呢?谁从哪一面看到的是小汽车的哪一面呢?”这时孩子们的小手高高地举起,终于说出“小华从正面看到的是小汽车的前面”孩子们表达的越来越完整了,几乎都有表达的机会。紧接着蔡老师又用课件展示观察书包的图片,让孩子们连一连、说一说,没等老师要求孩子们就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了。课堂上老师精炼准确的语言表达,和恰当的启发引导,以及老师的语言感染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我认为,数学课上,更能很好地培养孩子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二、情境创设 让孩子想说

我们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上楼下楼的过程中就蕴藏着数学问题,楼梯上的数学也属于比较经典的问题了,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我也给同学说过这样的问题,仍然不能让同学们很好地理解。最近,在三年级下册的教学中,学生们又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结果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到第二天讲练习时,我决定换一种方式和同学们探索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发言了,哪怕说错了,说明他至少认真听了,动脑想了,假如只是在静静地听别人说,就可能走神,也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只有想办法能让所有的同学都感兴趣,都想说,然后能有条理地说。从而培养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拿定注意,开始上课了:“昨天的练习大部分同学能认真完成,但是,对个别的习题理解的不是太好,待会儿我们再说吧,老师首先要给你们讲个故事,大家愿意听吗?”,回答当然是非常得愿意。“话说,小熊最近胖了,它下决心减肥,用什么办法减肥呢?打算每天爬楼梯,他认为这种方法既经济实惠,又环保,尽管它每天爬得很艰难,却仍然坚持。有一天,它正艰难地爬着,碰巧遇到了小狐狸,小狐狸看到小熊费力爬楼梯的样子,哈哈大笑,一副蔑视的样子,嘲笑地说:“小胖熊,真是胖,一屁股摔下炕”,小熊也不甘示弱:‘哼!你这笨蛋,有本事,跟我比智力’,小狐狸一听要比智力没把握了,接着小熊又挺着胸说:“你不敢比了吧!”在小熊的讥讽下,小狐狸被-迫接受了挑战,小熊的题目是:“我从一楼爬到四楼需要48秒,请问以同样的速度爬到8楼,还需要多少秒?”小狐狸的答案是:“太简单了,爬了4层用48秒,到8楼,还需要爬4层,也是48秒”你们认为小狐狸赢了吗?同学们一时间陷入思考中,很快有同学想好了,认为小狐狸的回答是错的。看得出来所有的同学都想知道比赛结果,所以都在思考,我的问题是“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吧!”同桌在交流想法。我边巡查同学的交流情况边说:“交流好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全班听,表达要有条理”,闫然佳辰首先举手:“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第一层楼是不需要爬的”,“回答很简练!”我竖起了大拇指,“其实从1楼爬到4楼,一共爬了几层楼梯呢?”杨祉祺接着答“实际小熊就爬了3层,”,我补充:“是的,计算时就用楼层数-1”,“那

《如何在数学课上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求什么呢?”李元鹏接着答:“先求爬一层楼需要的时间”,“怎么列算式呢?”,李硕赶紧举手:“48÷3=16(秒)”“问题解决了吗?”费移山接着答:“还没有,到8楼,还需要爬4层楼梯,用16×4=64(秒)”,“谁能把这道题连起来说一遍给大家听呢?”短时间无人举手。“那先说说给自己听吧!”,短时间内仍无人举手,“说一遍给同桌听听吧!语言要有条理。”同学们都在认真的交流,不一会,有举手的了,还是刚刚第一个举手的闫然佳辰,“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先要明白从一楼到4楼其实就要爬3层楼梯,题中告诉了小熊从1楼到4楼用48秒,就用48÷3=16(秒),从4楼到8楼,再要爬4层,就用16×4=64(秒)”,说得很有条理,同学听得很认真,都自觉的鼓掌,“还有谁想说说呢?”,“……”,这时举手的多了起来,“谁还想说说呢?”,全班同学都想说,我决定给每个同学说的机会,只要他想说。同学之所以不愿意说,是因为有时不知怎么说,怕说错同学笑话,其实解决同学不愿意说的问题也简单,就是让他们说他会说的东西,课堂上不被忽略,从参与了到敢说,再到想说,然后才能会说。不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就成为一句空话。

三、转换角色 锻炼孩子善说

上练习课时,我时常转换角色,我当听众,让学生交流讨论后,小组推选代表到黑板前去说。比如:前几天,我们做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题“乐乐家每个月必须支付有线电视费12元,上网费68元,你知道乐乐家一年要支付有线电视费和上网费工多少元吗?”学生读题、分析题目后,在随堂练习本上做出解答,我巡视了一圈,观察同学们

的算法总结起来有两种情况,只是有的用的是分步计算,有的列的综合算式。看完后,我说:“谁能把你做这道题的想法给大家说说呢?”“当然,可以先给自己说说,再说给同桌听听,听听同桌的想法是否和你一样,一定要学会倾听,耐心的倾听别人才是对别人的尊重,小组内再推选到黑板前面当小老师,比比看哪组说的更有条理。”。我的要求刚刚宣布,教室内就讨论开了。第二小组的彭睿蘅首先发言:“我认为,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求乐乐家一年要祝福的有线电视费和上网费一共多少元?就要知道一个月用了多少元?一个月有线电视费是12元,一年就是12×12=144(元),一个月上网费是68元,一年有12个月就是68×12=816(元),144+816=960(元),最后答题就行了”。“第二小组的分析表达很有条理,下面哪个小组发言呢?”,第一小组的宋超群举手说准备好了:“我们认为应该先算乐乐家一个月的有线电视费和上网费一共有多少元,再算一年一共有多少元?用12+68=80,80×12=960(元),这样两个算式就解决了。”“第三小组怎么想的”江海静走上讲台:“我们的想法和第一组的差不多,我们认为要求乐乐家一年要支付多少有线电视费和上网费一共多少元?首先要知道一个月这两种费用一共支付多少元?所以,我们的算式是(12+68)×12,得出一共支付960元。”第四组的李成龙上台发言:“我们的想法和第二组的一样,先分别求出一年付多少哟西按电视费,一年付多少上网费,再把两种费用加起来。”“还有想说说的吗?”闫然佳辰:“我喜欢宋超群的方法,因为步骤少,对于我们来说不容易出错,”。蒋思甜:“因为两种费用加起来得80,

是个整十数,再用80×12,,不用竖式,口算就能求出是960,计算比较简便,不容易出错”。这时,我不禁赞扬道:“同学们真是太棒了,不仅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能通过比较,发现哪种方法更简便,还能说出简便的理由,你们的小嘴太厉害了,太会说了,把老师都比下去了,给自己点掌声吧!”在同学们的讨论和分析中,把问题理解得非常透彻,孩子们很开心,很自信,很有成就感。

课后,我就在想我们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在带领孩子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可能是一场持久战,成败就掌握在我们老师的手里,如果我们要真心的去做,真心的寻找方法,把这个口号落到实处,相信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017-03-19 17:35 | #2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这就需要我们要大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而现在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老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有的教师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表达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表达的质量。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如何在数学课上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激励学生敢于“说”

一个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参与活动的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表现欲大大增强,思维活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其他人。首先老师要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放下架子,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员,与他们共同学习、共同娱乐,让学生感到老师亲切可信,使他们愿意在朋友面前展示自己。其次,要鼓励学生敢说,即使说错了,教师也要从不同的角度给予鼓励,让学生勇于表达,特别是学生对教师提出异议时,教师更要虚心接受,这样学生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给每一个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现在有的班级班额较大,要想在每一节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实在很难,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先在小组合作时互相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方法对那些胆小、没自信的学生更有帮助,因为他们只有在小组内先表达后,才有把握,愿意在全班展示。另外,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当中,了解每个学生说的质量,老师趁机指导,特别是一些不愿意表达的学困生,教师要与他们拉近距离,教给他们怎样说,并多给他们创造在全班说的机会,给他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们树立自信,愿意在同学们面前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引导学生规范地“说”

1、在操作过程中有序地“说”。学生操作学具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思维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和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所得结论说给大家听。这样可以通过操作的顺序性培养学生语言的条理性,思维的逻辑性,又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语言的交流互相启发,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长方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如下操作活动:要求学生将24个长方体,边操作边说出所摆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教师分别板书出来后,引导学生观察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并比较算式和相应的形体,发现长方体所占的体积单位数正好等于长、宽、高的乘积,并让学生完整地叙述出来。再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出示一个四条边可以活动的长方体,让学生用手拉在不同开头的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口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变”与“不变”的关系;形状变了,长方形的长和宽变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但不论形状如何变化,而面积的大小始终不变。

又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

2、在概念叙述中准确地“说”。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有关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具有精确、简炼、逻辑性强等特点,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概念表述的准确性。

如讲到奇数、偶数时,可说:7是奇数,14是偶数。但讲到约数、倍数时,便不能说7是约数,14是倍数,而应说:7是14的约数,14是7的倍数。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概念表述时,决不能满足于学生说出大体意思,而应加强学生对概念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指导。

四、培养学生善于“说”

1、教师示范,模仿地“说”。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首先就要求教师准确娴熟地运用数学语言,起示范作用。教师在概念、法则、公式的阐述上一定要求清晰准确,用语精当,自然简洁,在引导模仿说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某些关键的字眼,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做到用语准确。其次,在推理叙述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有序性和轮逻辑性,为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起良好的示范作用。

例如:在教学平行与垂直时,在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互相平行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观察不相交的一组直线,大胆想象它们会不会相交,学生汇报得出不管怎么延长,这两条直线是永远不会相交的,教师趁机问:这种情况你们知道在数学里叫什么吗?谁能说说什么是互相平行?学生说:不相交的一组直线叫做互相平行。教师演示,不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问:这是互相平行吗?生马上说不是互相平行。师追问:为什么?由此得出必须强调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是互相平行。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对数学语言相互转化的训练,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文字题、应用题的数学中,要注意“扩展”和“压缩”的训练。所谓“压缩就是学生在理解题意时,让他们说出数量关系,再变为文字题叙述出来,例如:“学生举行运动会,参加体操的有150人,是长跑的10倍,参加长跑的有多少人?”此题要求参加长跑有多少人?就是求150里面有几个10,这就是“压缩”。所谓“扩展”就是把图上表示的简单式子,用生活语言叙述成应用题。可先让学生模仿练习,再自己表达,这样学生不但积极性高,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2、教给方法,完整地”说“。完整地”说“就是用数学语言把意思讲清楚,讲完整。小学生的数学语言是伴随知识范围的不断扩大和认识活动的不断深入而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时,教师要循序渐进。首先,教师可让学生对一些简单的式子进行复述,注重数学术语的使用。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句式,让学生模仿着去说完整话,如:“要求……必须知道……已知条件告诉了……所以……”等句式,让学生在说完整话的初始阶段去套用,这对训练学生语言的完整性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如在教学“某加工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2个工人3小时加工18个。照这样计算,4个工人9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分析叙述的:

由因索果叙述为:要求4个人9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必须知道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已知条件告诉了2人3小时加工18个零件,所以每人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可求的。

由因导果叙述为:已知2人3小时加工18个零件,可以求出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已知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那么4个人9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就可以求了。

用假设的分析方法叙述为:根据题意每人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一定,假设工作的时间不变,人数由2人增加到4人,是原来人2倍,加工的个数也是原来的2倍。时间由3小时增加到9小时是原来时间的3倍,所以加工的零件个数应是原来的(2×3)倍。这种叙述方式和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并掌握说理的训练,优化了应用题的教学过程,有利用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导求解题途径的能力,在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叙述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最后,教师要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表达的要求,不仅要完整,还要准确精当,富有条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

3、发展提高,发散地“说”。“发散地说”就是对同一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说明,“发散地说”是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更高形式。如对“85-26”的式子,便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叙述:(1)被减数是85,减数是26,差是多少?(2)85减去26得多少?(3)比85少26的数是多少?(4)85比一个数多26,这个数是多少?(5)85比26多多少?(6)26比85少多少?(7)已知两个数的和是85,其中一个加数是26,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以上的说法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但说法不同,所理解的角度也就不同:有的是从减法各部分名称来说的;有的是直接按式子读出来的;有的是从比较两个数谁多谁少的关系来说的;有的又是运用了减法的意义来说的。“发散地说”无疑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语言,不仅锻炼了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灵活性,还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说”是思维外化的形式,要想“说”好,就必须“想好”即必然要经过认真思考。可见,引导学生“说”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说”,这对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严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如何在数学课上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03-31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04-18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07-31

父母如何培养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04-27

如何培养幼儿动手能力04-21

如何培养学生创业能力05-18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03-13

如何培养管理者的能力04-16

如何培养和提升创业能力?05-18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