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活动反思>《大班常规活动反思

大班常规活动反思

时间:2022-03-30 21:53:11 活动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常规活动反思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动作协调能力较弱,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实施。本学期,我园将班级常规培养工作作为园本教研的重点。小班幼儿是常规培养的关键期,可塑性强,在此阶段对孩子们进行具体有效的培养策略将为孩子今后的成长奠基良好的基础,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针对小班孩子常规培养提出以下几点反思:

大班常规活动反思

1.为幼儿创设合理有序的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为幼儿创设合理有序的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常规。如:教师在区域创设中可利用区域调控标志引导幼儿区域活动后有序的收放玩具;可在饮水机前设立半米线,引导幼儿养成接水的秩序感;可在卫生间粘贴“六部洗手法”的范例图,提示幼儿按正确方法洗手;在起床时播放固定轻音乐提示幼儿起床等。

2.利用儿歌、故事、游戏等方法增加常规的趣味性。

儿歌、故事更易于幼儿对集体规则理解与记忆,游戏能够使幼儿在规则实践中获得快乐与成功体验,这样更有利于幼儿主动积极的养成良好常规。因此,教师要在活动运用儿歌、故事、游戏等方法增加幼儿对常规养成的兴趣,使幼儿由他律逐渐转化为自律。

3.班级教师要共同研讨、商议、统一要求,保持一贯性。

班级常规工作的建立在教师之间的配合工作。首先,班级三位老师要共同研讨,查找班级常规的不足之处;然后共同商议,制定具体有效的常规培养计划;最后互相配合,统一要求,使常规培养连贯一致。

4.榜样的示范作用

爱模仿是幼儿时期主要的学习特点。从这个角度上讲,父母、老师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他们的行为对孩子来讲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记得有一次我在卫生间洗手,我班的大志小朋友在旁边看着我吗,然后突然问我:“老师,是不是应该用六步洗手法洗手?那你怎么没用六步洗手法洗手啊?”孩子一语惊醒我这个梦中人。是啊,要想让孩子遵守集体规则,我们大人首先要以身作则,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同伴间的影响力对孩子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时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把握好教育契机,让孩子向同伴学习他人的优点,这也是常规培养中的有效方法。

5.家园沟通,密切配合。

幼儿良好常规的养成离不开家园教育的密切配合,只有家园教育要求一致,共同配合,才能使幼儿更快、更好的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例如在培养幼儿独立进餐的习惯上,如果家园不能有效沟通,要求不一致,从而在幼儿园要求幼儿独立进餐,而家庭中家长总是喂饭,幼儿很难养成独立进餐的好习惯。

6.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

充分的、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班级常规的关键。正确的行为方式,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巩固与加强良好常规的养成。

总之良好常规的养成是班级顺利进行各项活动的基础,也是保教工作中重中之重。教师在幼儿良好常规培养中要注意一点一滴,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逐一对幼儿提出要求,使幼儿能够由点到面的逐步养成集体生活中的良好习惯,为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建立良好的基础……

【大班常规活动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常规月活动反思04-17

一日活动常规要点反思04-17

大班常规教案03-13

大班常规计划04-23

大班活动反思12-15

大班开学常规教案03-21

大班活动区活动反思04-17

大班区域活动反思02-12

大班教育活动反思04-25

大班活动《铅笔》反思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