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管理>《规范编外人员管理

规范编外人员管理

时间:2022-04-15 22:47:59 员工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规范编外人员管理

关于严格规范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管理的意见

为深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进一步规范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管理,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 “ 从严控制、规范管理 ” 的原则,坚持总量管理、按需使用、规范程序、加强监督,建立健全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控制行政成本,依法维护机关、事业单位和编外人员双方的合法权益,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二、范围和对象

市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群团机关及市直属事业单位、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所聘用的编外人员。

三、基本要求

1 .不再使用行政附属编制

按照 “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 的原则,市级机关后勤服务岗位原已在编的后勤服务人员,其人事管理、薪酬福利仍维持不变。新进人员按照编外人员员额制度实行规范管理。特岗人员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2 .严格控制使用编外人员

机关公务员岗位以及行政执法、涉密岗位,一律不得使用编外人员。现有编制内人员能够保证工作正常开展的,一律不得使用编外人员。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一律不得未经审批擅自聘用编外人员。

3 .严格控制编外用工总量

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确因履职需要使用编外人员的,应限于后勤服务、辅助执法、技术服务以及其他辅助性事务。编外人员员额由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组织、人社和财政部门,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从严核定;国家和省尚未明确核定标准的,由主管部门会同市机构编制、组织、人社和财政部门共同制定员额核定标准。行政机关编外人员员额总数原则上不得超出该机关行政编制的 10% (机关有物业管理人员的,比例要相应下降)。公安、城-管、人社、卫生、教育等少数因工作性质确需超出限额规定使用较多编外人员的部门和单位,应按上级有关规定从严控制总额,在对现有聘用人员进行清理规范后,由主管部门商市机构编制、组织、人社和财政等部门,提出编外人员员额总量、实名制管理、薪酬待遇标准、分级管理等具体办法,报市编委审定后执行。

四、主要任务

1 .规范编外人员员额管理

市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员额总量管理。严格编外人员员额使用程序,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需使用编外人员的,应于每年三季度向市机构编制部门申报编外人员员额使用数;审核同意后,由市财政部门根据审核确认的年度聘用员额和具体人员名单编制经费预算、核拨人员经费。

2 .规范编外人员人事管理 

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本单位编外人员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编外人员招聘、使用等日常管理工作,依法履行以下职责:

( 1 )根据岗位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按照 “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 的原则,公开选聘编外人员;

( 2 )与编外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与有资质的人力资源公司订立合作协议、由人力资源公司与编外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后,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与编外人员协商签订上岗协议;

( 3 )切实保障编外人员工资待遇,依法为编外人员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市组织、人社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负责编外人员人事管理的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

3 .规范编外人员经费管理

市级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市机构编制、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按有关规定审批后使用编外人员员额的,其人员经费和社会保险经费或劳务派遣费用列入用人单位年度财政预算编制项目,由市财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核拨。未经审批的,财政部门不予支付经费。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经市机构编制、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审批备案后使用编外人员的,其人员经费由用人单位安排,接受财政部门监督。

五、组织实施

1 .全面清理现有编外人员

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应对现有编外人员进行重新审核、登记,对已实行劳动合同制管理,且劳动合同期满后不适应岗位要求或超出员额范围使用的人员要依法终止合同;对未订立劳动合同或不符合聘用标准的人员,一律予以清退;对确需继续使用的人员,应在核定的员额标准内按有关规定履行报批程序,获批准后完善法定手续。

2 .建立健全分工负责制度 

市机构编制、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以及主管部门、用人单位,要切实按照责任分工,尽快制定相关配套办法和管理规定,建立完善编外人员员额管理、人事管理、经费管理相互协调、互为制约的管理体制。市机构编制部门要严格编外人员员额管理,建立健全编外人员实名制管理信息库;市组织、人社部门要强化编外人员人事管理的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会同市财政部门制定相对统一的薪酬标准;市财政部门要加强经费核拨和使用的监管;主管部门要加强本系统编外人员员额使用、公开招聘、合同管理等编外用工情况的监督管理;用人单位要依法制定编外人员管理制度,自觉接受编外用工情况的执法检查和监督管理。

3 .严肃违规责任追究制度

市机构编制、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以及主管部门要严肃工作纪律、严格工作程序,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编外人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对违反本意见擅自招用编外人员的,要严肃追究纪律责任,由任免机关或纪检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予以追究。

各区要相应做好本区机关、事业单位和街镇编外人员清理规范工作,切实加强编外人员管理。各区原核定的行政附属编制(后勤服务人员编制)不再继续使用,原有后勤服务在编人员及编外人员管理的具体操作办法参照本意见制定。

图书馆编外人员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2015-09-06 11:24 | #2楼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图书馆在用人制度上逐步多元化,编外用工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编外人员队伍不稳定,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待遇普遍偏低,用工不规范,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为了社会和-谐稳定,图书馆编外人员的管理问题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一、图书馆编外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对编外人员缺乏有效的管理 

在一些图书馆中,由于编制的控制,招收录用在编工作人员速度放缓,随着老同志退休,空岗现象越来越突出,一些特殊岗位如保洁,编内人员不愿意干,或者有情绪。相对而言,编外人员好用,“听话”,工资又低,可谓一举多得。编外人员年龄、文化程度、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结构复杂。图书馆对编外人员缺乏有效的管理,仅仅限于发发工资,编外人员的考勤、奖惩以及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并未落实,劳资双方彼此心照不宣,你付出劳动,我付工资,仅此而已。 

2.用工不规范,人力资源流动性较大 

编外人员大都是亲戚朋友介绍来的,未履行正常的招聘程序,有的甚至只是口头协议;有的编外人员是年龄偏大,已达到退休年龄,在用工方面双方都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一旦发生工伤等事故,编外人员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对编外人员用工随意性大,但由于工作需要,自行招用临时工,随时辞退,编外人员流失现象严重,人力资源流动性较大,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3.激励机制不健全,影响编外人员工作积极性 

当前, 还没有构建适应其发展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一方面,在编人员工资主要依据图书馆工资管理办法执行,在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上略显差异;而编外人员则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与在编人员收入差距巨大,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直接影响着编外人员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职务评聘,定岗定级上,编外人员发展空间有限,很难走到主要管理岗位和核心技术岗位。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图书馆很难留住人才;重使用、轻培养现象严重,导致编外人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匮乏。 

二、图书馆编外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1.严格控制编外用工数量 

按照满负荷、紧编制、高效率的原则,合理设置后勤各类岗位,严格控制编制;按照适才适用、选贤任能、取长补短的原则,优化高校后勤人力资源配置,营造公平合理的编内、编外人员管理机制。可以通过转岗培训达到岗位要求,但是由于管理者及编内人员的观念问题,不愿意安排编内人员或者编内人员不愿意在某些岗位工作;确需用工的单位应本着“必要、精干、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编外用工数量。 

2.规范编外用工审批程序和招聘方式 

拓展人才引进途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图书馆必须不断拓展人才引进途径,积极吸收新鲜血液,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招聘。将真正需要的人才引进来,用上去,真正成为引得进人才、留得住人才、用得好人才的地方,为教学科研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通过拓展人才引进途径,可以推陈出新,不断提升后勤编外人员整体素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将编外人员一同纳入图书馆员考核队伍 

要构建可量化的绩效考核体系,引入定量考核,把无形的管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量化指标,使之能准确、可靠的评价工作结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打破常规,让优秀人才参与图书馆管理,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把编外人员视为职工队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分尊重他们的权利,鼓励他们为图书馆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要加强了解、关心爱护编外人员,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同时,要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对一些年纪较轻、综合素质较高、有发展前途的职工,要积极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鼓励和推荐他们参加学历升级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创造条件。编制外的人才却大有人在,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人才,就可以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后备大军。 

4.在编外人员中渗透图书馆文化 

文化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理念。文化的价值在于融合硬的组织结构与软的人力资源,整合组织资源,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服务于图书馆战略目标。应把树立共同的价值观纳入人力资源管理,把图书馆文化渗透到编外人员中去,让编外人员感觉到组织的温暖,增强成为图书馆员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自觉维护图书馆的利益和形象。不断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更大程度地发挥每一个编外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进一步促进图书馆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规范编外人员管理】相关文章:

管理规范制度04-01

公司招标管理规范05-19

规范会议管理方案05-17

商场员工管理规范05-18

考勤管理规范制度04-22

物业员工服装管理规范05-11

员工内部投诉管理规范05-17

员工伙食饭规范管理05-18

员工绩效考评管理规范05-19

编外人员自查报告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