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规章制度>安全制度>《运营安全制度文本

运营安全制度文本

时间:2022-04-18 22:22:43 安全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运营安全制度文本

第一章 总则

运营安全制度文本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本市大型游乐设备的运营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大型游乐设备运营的安全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大型游乐设备,是指用于经营目的、承载乘客游乐的设备,其范围规定为设计最大运行线速度大于或者等于每秒2米,或者运行高度距地面高于或者等于2米的载人大型游乐设备。

第三条(单位责任)

以大型游乐设备开展经营性运营活动的企业、个体工商户或者其他单位(以下统称运营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从事运营活动,并对运营安全承担责任。

第四条(行政管理职责)

市和区县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大型游乐设备运营安全的监督管理。

本市安全生产、绿化市容、旅游、体育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实施本办法。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督促本行政区域内大型游乐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

第五条(安全责任保险)

本市推行大型游乐设备安全责任保险制度,鼓励运营单位投保相关安全责任险,以提高运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和事故赔付能力。

第二章 设备和人员管理

第六条(注册登记制度)

本市大型游乐设备依法实行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制度。

第七条(购买和租赁)

运营单位购买或者租赁大型游乐设备前,应当查验生产厂家制造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设计文件鉴定报告、型式试验报告和产品使用说明书。

运营单位购买或者租赁已登记使用的大型游乐设备,还应当查验安全技术档案和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证明。

第八条(安装要求)

运营单位安装大型游乐设备的,应当选择具有相应安装资格的单位进行安装。

安装完成后,安装单位应当对大型游乐设备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应当向运营单位出具自检合格报告。

第九条(监督检验)

运营单位凭自检合格报告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请监督检验,取得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后,方可投入使用。

运营单位应当将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置于大型游乐设备的醒目位置。

第十条(申请注册登记)

大型游乐设备投入使用前,运营单位应当持下列资料向所在地的区县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特种设备注册登记:

(一)营业执照;

(二)组织机构代码证;

(三)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

(四)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报告;

(五)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

大型游乐设备已在他处登记使用过的,运营单位还应当提交当地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注销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的证明文件。

区县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向运营单位出具登记证明。

第十一条(登记的变更和注销)

在用的大型游乐设备因转让、出租、委托经营等情形导致实际运营单位发生变动的,新的运营单位应当向设备所在地的区县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变更手续,原运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未办理变更手续的,原运营单位不得移交使用。

大型游乐设备搬迁或者拆除的,运营单位应当在搬迁或者拆除后30日内,向所在地的区县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特种设备注册登记注销手续,并提交设备去向的情况说明。

第十二条(人员配备)

运营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运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大型游乐设备的情况,配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保养人员。运营单位没有维修能力的,应当将维修工作委托具有相应维修资格的单位承担。

运营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维修保养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

第十三条(培训)

运营单位应当对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维修保养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其具备与岗位职责相适应的技术能力和安全作业知识。运营单位应当建立作业人员培训记录,并至少保存3年。

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运营单位的培训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十四条(流动式运营活动的提前告知)

利用大型游乐设备举办流动式运营活动的,活动承办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

活动承办单位应当在活动举办前60日,将活动名称、时间、地点、主要内容、运营单位、负责人以及大型游乐设备名称、数量等情况书面告知活动举办地的区县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

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利用大型游乐设备举办的流动式运营活动进行指导,督促运营单位申请监督检验、设备登记和开展人员培训,并在运营过程中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第三章 安全运营管理

第十五条(安全管理制度)

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和执行以岗位责任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维修保养制度、培训考核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管理制度。

运营单位应当建立每日运行日志和维修保养日志,并至少保存3年。

市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大型游乐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大纲的示范文本,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应急预案和演练)

运营单位应当编制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的应急预案:

(一)运营单位概况和安全状况分析;

(二)大型游乐设备危险性辨识和伤害后果预测;

(三)应急救援装备和急救物品配置;

(四)大型游乐设备事故预警预防措施;

(五)大型游乐设备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六)大型游乐设备事故应急技术措施。

运营单位应当在运营前,将应急预案报所在地的区县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应急预案修改的,应当在修改完成后及时备案。

运营单位应当适时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救援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

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运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进行指导。

第十七条(安全防护措施)

运营单位应当采取下列安全防护措施:

(一)在大型游乐设备的运行区域周围,设置隔离护栏或者采取其他隔离措施;

(二)在大型游乐设备运行中可能发生坠物情况的区域,设置安全防护网;

(三)在运营场所公共区域内,设置人行通道和安全疏散通道;

(四)夜间运营的,在大型游乐设备及其通道、出入口设置充足的照明。

第十八条(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

运营单位应当根据大型游乐设备的运行特点,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标明以下内容:

(一)乘坐大型游乐设备的禁忌病症;

(二)乘客身高、年龄等限制;

(三)必须由成年人陪同乘坐的要求;

(四)禁止乘客进入的区域;

(五)乘坐大型游乐设备需要注意的其他事项。

运营单位设置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的图案、文字、颜色,应当符合有关标准。

第十九条(操作人员职责)

运营单位的操作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在大型游乐设备每日投入运行前进行试运行,确认运行正常、安全装置有效;

(二)指导乘客使用安全装置和正确乘坐大型游乐设备,并向乘客讲解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及时制止和纠正乘客违反安全注意事项的行为,如制止和纠正无效,有权拒绝其乘坐大型游乐设备;

(四)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设备运转,及时向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并向乘客说明情况;

(五)发生事故后疏散乘客,与暂时不能离开设备的乘客保持联络,对受伤人员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六)完整填写每日运行日志。

第二十条(维修保养人员职责)

运营单位的维修保养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日检、月检和年检;

(二)根据安全技术规范和实际使用状况,对大型游乐设备进行日常保养;

(三)对检查或者保养中发现的事故隐患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及时组织维修,并向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四)完整填写维修保养日志。

第二十一条(安全管理人员或者安全管理机构职责)

运营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或者安全管理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检查操作人员、维修保养人员的作业情况和各项记录;

(二)制止和纠正操作人员、维修保养人员的违章作业行为;

(三)及时处理事故隐患或者其他异常情况报告;

(四)发生停电、恶劣气候、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作出停止使用的决定;

(五)发生事故时,组织本单位人员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第二十二条(全面检查和保养)

大型游乐设备因下列情形停止使用的,运营单位应当进行全面检查和保养,确认正常后方可继续使用:

(一)经受可能影响其安全技术性能的火灾、水淹、雷击、大风等自然灾害的;

(二)发生事故的;

(三)停止使用1年以上的。

大型游乐设备因紧急情况或者维修保养等原因需要停止使用的,运营单位应当在运营场所或者单位网站对外公告,说明停止使用的原因和期限。

第二十三条(定期检验)

运营单位应当在大型游乐设备安全检验有效期届满30日前,按照有关规定,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请定期检验。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大型游乐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本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受理申请后20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报告。

第二十四条(安全评价)

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大型游乐设备,需要继续使用的,运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大型游乐设备相应制造资格的单位进行安全评价,确定继续使用的条件和期限,并报所在地的区县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对大型游乐设备作出安全评价的单位应当对评价结果负责。

第二十五条(事故处理)

运营单位在大型游乐设备发生事故后,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组织抢救,迅速有效地控制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按照规定保护事故现场,并及时向所在地的区县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区县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照本市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组织救援、核实有关情况,并及时向区县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六条(场地提供者的责任)

公园、体育场、游乐场等场所的经营管理者为他人提供大型游乐设备运营场地的,应当督促、协助运营单位加强安全管理;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异常情况的,应当要求运营单位及时处理,并报告所在地的区县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隐患告知和报告)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发现运营单位在用的大型游乐设备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其他异常情况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运营单位;发现在用大型游乐设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发现当日告知运营单位立即停止使用,同时报告运营单位所在地的区县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

(一)生产、安装、维修单位未取得相应资格的;

(二)未依法办理注册登记的;

(三)已经报废或者应当报废的;

(四)未经监督检验、定期检验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

(五)存在其他严重事故隐患的。

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在接到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到达现场,会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予以处理。

第二十八条(安全检查和巡查)

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运营单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检查运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的制定、执行情况。

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现场巡查,在节假日前和旅游旺季到来前应当增加巡查次数。巡查内容包括:

(一)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是否有效;

(二)安全注意事项告知和警示标志是否醒目、完整;

(三)作业人员配备和操作是否符合规定;

(四)每日运行日志、维修保养日志、培训记录是否准确、完整;

(五)应急救援人员是否到位、应急救援装备是否完好。

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检查和巡查记录,记录检查和巡查的内容、发现的问题、处理结果等,并由检查和巡查人员签字后保存备查。

第二十九条(监管措施)

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发现运营单位存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或者大型游乐设备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运营单位及时采取措施,改正违法行为或者消除事故隐患,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暂停使用、停止使用或者需要进一步技术鉴定的决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对有证据表明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或者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大型游乐设备,可以依法采取查封或者扣押措施。

第三十条(监管数据库)

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和完善本市大型游乐设备安全监管数据库。

第三十一条(对举报的处置)

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在接到有关违反大型游乐设备安全管理规定的举报后,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对举报属实的,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三十二条(信息公布)

市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安全生产、绿化市容、旅游、体育等行政管理部门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本市大型游乐设备安全状况,内容应当包括:

(一)大型游乐设备数量、种类、分布区域;

(二)大型游乐设备事故情况、特点、原因分析、防范对策;

(三)其他需要公布的情况。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对运营单位的处罚)

运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未履行查验义务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大型游乐设备投入使用前未办理注册登记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大型游乐设备搬迁、拆除后未申请注销注册登记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未建立培训记录并保存的;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未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的;

(六)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未建立每日运行日志和维修保养日志并保存的;

(七)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未编制应急预案的。

运营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或者第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选择的安装单位或者维修单位不具备相应资格的,由市或者区县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承办单位违反提前告知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利用大型游乐设备举办流动式运营活动的承办单位,未将相关信息书面告知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的,由市或者区县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场地提供者违反报告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公园、体育场、游乐场等场所的经营管理者未履行报告义务的,由市或者区县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检验检测机构违反告知和报告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未履行告知或者报告义务的,由市或者区县质量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行政违法责任)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依照有关规定进行的处罚)

对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行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参照适用)

对公众开放的非经营性大型游乐设备的运营安全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规定2015-10-24 12:48 | #2楼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促进厂网协调,维护电力企业合法权益,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已投入运行的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

第三条 发电厂并网运行遵循电力系统客观规律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行统一调度,贯彻安全第一方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运行管理 第四条 电力调度机构负责电力系统运行的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电网企业、并网发电厂、电力用户有义务共同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五条 并网发电厂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及所在电网的电力调度规程。

第六条 并网发电厂涉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调度通信、调度自动化、励磁系统及电力系统稳定器(PSS)装置、调速系统、高压侧或升压站电气设备等运行和检修安全管理制度、操作票和工作票制度等,应符合电力监管机构及所在电网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

第七条 电力调度机构针对电力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应及时制定反事故措施;涉及并网发电厂的,并网发电厂应予落实。

第八条 并网发电厂按照所在电网防止大面积停电预案的统一部署,落实相应措施,编制全厂停电事故处理预案及其他反事故预案,参加电网反事故演习。

第九条 电力调度机构应及时向并网发电厂通报电力系统事故情况、原因及影响分析。并网发电厂应按照《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国家电监会4号令)的规定配合有关机构进行事故调查,落实防范措施。

第十条 因并网发电厂或电网原因造成机组非计划停运的允许次数、时间及相关补偿标准,由并网发电厂与电网企业协商,在购售电合同中约定。经电力调度机构同意并认可的并网发电厂低谷消缺不列入非计划停运。

第十一条 电力监管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并网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价工作,并网发电厂应积极配合,使涉网一、二次设备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

第十二条 并网发电厂和变电站应在电力调度机构的指挥下,落实调频调压的有关措施,保证电能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三条 区域电力监管机构商所在区域电力企业规定区域内各省(区、市)并网发电厂必须加装自动发电控制(AGC)设备的机组容量下限,加装AGC设备的并网发电厂应保证其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 并网发电厂一次调频能力和各项指标应满足所在区域电力监管机构的有关规定要求。

第十五条 电力调度机构和并网发电厂应按照国家电监会有关信息披露的规定披露相关信息。

第十六条 并网发电厂与电网企业应参照《并网调度协议(示范文本)》和《购售电合同(示范文本)》及时签订并网调度协议和购售电合同,不得无协议并网运行。

第十七条 属电力调度机构管辖范围内的设备(装置)参数整定值应按照电力调度机构下达的整定值执行。并网发电厂改变其状态和参数前,应当经电力调度机构批准。

第十八条 并网发电厂应严格执行电力调度机构制定的运行方式和发电调度计划曲线。电力调度机构修改曲线应根据机组性能提前通知并网发电厂。

第十九条 并网发电厂运行必须严格服从电力调度机构指挥,并迅速、准确执行调度指令,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或者拖延执行。若电厂值班人员认为执行调度指令可能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时,应立即向电力调度机构值班调度员报告并说明理由,由电力调度机构值班调度员决定是否继续执行。

第二十条 电力调度机构应根据电网结构和并网发电厂的电气技术条件,按照同网同类型同等技术经济性能的机组年累计调整量基本相同的原则,安全、经济安排并网电厂参与电力系统调峰、调频、调压、备用。并网发电厂参与电力系统调峰、调频、调压、备用情况由电力调度机构记录,按季度向电力监管机构备案并向所调度的全部并网发电厂公布。调峰、调频、调压、备用服务实行市场机制的区域,按照所在区域电力市场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并网发电厂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机组能力参与电力系统调峰,调峰幅度应达到所在区域电力监管机构规定的有关要求。

第二十二条 并网发电厂应根据发电设备检修导则和设备健康状况,提出设备检修计划申请,并按电力调度机构的要求提交。电力调度机构统筹安排管辖范围内并网发电厂设备检修计划。检修计划确定之后,厂网双方应严格执行。

第二十三条 电网一次设备检修如影响并网发电厂送出能力,应尽可能与发电厂设备检修配合进行。

第二十四条 并网发电厂变更检修计划,应提前向电力调度机构申请并说明原因,电力调度机构视电网运行情况和其他并网发电厂的检修计划统筹安排;确实无法安排变更时,应及时通知该并网发电厂按原批复计划执行,并说明原因;因并网发电厂变更检修计划造成电网企业经济损失的,并网发电厂应予补偿。

第二十五条 因电网原因需变更并网发电厂检修计划时,电网应提前与并网发电厂协商。由于电网企业原因变更并网发电厂检修计划造成并网发电厂经济损失的,电网企业应予补偿。

第二十六条 电力调度机构应合理安排调度管辖范围内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电力调度自动化及电力调度通信等二次设备的检修。并网发电厂此类涉网设备(装置)检修计划,应经电力调度机构批准后执行。电力调度机构管辖范围内的二次设备检修应尽可能与并网发电厂一次设备的检修相配合,原则上不应影响一次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二十七条 并网发电厂中涉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调度通信设备、调度自动化设备、励磁系统及PSS装置、调速系统、直流系统、高压侧或升压站电气设备,应纳入电力系统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满足国家有关规定和安全性评价要求。

第二十八条 电力调度机构应按照电力监管机构的要求和有关规定,开展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

第二十九条 技术指导和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并网发电厂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调度通信设备、调度自动化设备、水电厂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设备、励磁系统和PSS装置、调速系统和一次调频系统、直流系统、高压侧或升压站电气设备以及涉及机网协调的相关设备和参数等。

第三十条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指导和管理内容包括:

(一)装置和参数是否满足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要求。

(二)重大问题按期整改情况。

(三)因并网发电厂原因造成接入电网事故情况。

(四)因并网发电厂原因造成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不能正常投入造成电网安全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的情况。

(五)到更换年限的设备配合电网企业改造计划按期更换的情况。

(六)按继电保护技术监督规定定期向电力调度机构报告本单位继电保护技术监督总结的情况。按评价规程定期向电力调度机构报告继电保护动作报表的情况。

(七)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继电保护管理要求。

第三十一条 调度通信技术指导和管理内容包括:

(一)设备和参数是否满足调度通信要求。

(二)重大问题按期整改情况。

(三)因并网发电厂原因造成通信事故情况。

(四)因并网发电厂通信责任造成电网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通道及调度电话中断情况。

(五)调度电话通道中断情况。

(六)因并网发电厂原因通信异常造成电网安全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的情况。

第三十二条 调度自动化技术指导和管理内容包括:

(一)并网发电厂调度自动化设备的功能、性能参数和运行是否满足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二)并网发电厂调度自动化设备重大问题按期整改情况。

(三)并网发电厂执行调度自动化相关运行管理规程、规定的情况。

(四)并网发电厂发生事故时遥信、遥测、顺序事件纪录器(SOE)反应情况,AGC控制情况以及调度自动化设备运行情况。

第三十三条 励磁系统和PSS装置技术指导和管理内容包括:

(一)励磁系统和PSS装置强励水平、放大倍数、时间常数等技术性能参数是否达到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要求。

(二)按照电力调度机构的定值设定特性参数情况。

第三十四条 调速系统技术指导和管理内容包括:

(一)调速系统的各项技术性能参数是否达到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要求,技术规范是否满足接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

(二)一次调频功能、AGC功能及参数是否满足电力监管机构及所在电网的要求。

(三)按照电力调度机构的定值设定特性参数情况。

第三十五条 并网发电厂高压侧或升压站电气设备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内容包括:

(一)并网发电厂高压侧或升压站电气设备遮断容量、额定参数、电气主接线是否满足要求。

(二)绝缘是否达到所在地区污秽等级的要求。

(三)接地网是否满足规程要求。

第三十六条 发电机组涉及机网协调保护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内容包括:

(一)发电机定子过电压、定子低电压、过励磁、发电机低频率、高频率、发电机失步振荡、失磁保护等是否达到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要求。

(二)技术规范是否满足接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

第三十七条 水电厂水库调度技术指导和管理内容包括:

(一)水电厂水库调度专业管理有关规程、规定的执行情况。

(二)水电厂重大水库调度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情况。

(三)水电厂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相关运行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

(四)水电厂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运行情况(运行参数和指标)。

(五)水电厂水库流域水雨情信息和水库运行信息的报送情况。

第三十八条 并网发电厂设备参数管理内容包括励磁系统及调速系统的传递函数及各环节实际参数要求,发电机、变压器、升压站电气设备等设备实际参数是否满足接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

第三章考核实施 第三十九条 区域电力监管机构组织电力调度机构及电力企业制定考核办法,电力调度机构负责并网运行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四十条 电力调度机构对已投入商业运行(或正式运行)的并网发电厂运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电力监管机构核准备案后执行,并定期公布。考核内容应包括安全、运行、检修、技术指导和管理等方面。

第四十一条 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考核采取扣减电量或收取考核费用的方式。考核所扣电量或所收考核费用实行专项管理,并全部用于考核奖励。

第四章 监管 第四十二条 电力监管机构负责协调、监督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和考核工作。各级电力监管机构负责辖区内并网运行管理争议的调解和裁决工作。

第四十三条 电力调度机构应当按照电力监管机构的要求组织电力"三公"调度信息披露,并应逐步缩短调度信息披露周期。信息披露应当采用简报、网站等多种形式,季度、年度信息披露应当发布书面材料。

第四十四条 建立并网调度协议和购售电合同备案制度。合同(协议)双方应于每年11月底以前签订下一年度并网调度协议和购售电合同,并在签订后10个工作日内分别向调度关系所在省(区、市)电力监管机构备案,由该省(区、市)电力监管机构汇总后报区域电力监管机构;并网发电厂调度关系所在省(区、市)没有设立电力监管机构的,直接向区域电力监管机构备案;区域电力调度机构调度的发电厂,双方直接向区域电力监管机构备案;与国家电网公司签订购售电合同和并网调度协议的,双方直接向国家电监会备案。

第四十五条 建立电力“三公”调度情况书面报告制度。省级电力调度机构按季度向所在省(区、市)电力监管机构报告电力“三公”调度情况,由该省(区、市)电力监管机构汇总后报区域电力监管机构;没有设立电力监管机构的省(区、市),电力调度机构直接向区域电力监管机构报告;区域电力调度机构按季度向区域电力监管机构报告电力"三公"调度情况;国家电力调度机构每半年向国家电监会报告电力"三公"调度情况。

第四十六条 建立厂网联席会议制度,通报有关情况,研究解决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厂网联席会议由国家电监会派出机构会同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召开,有关电力企业参加,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召开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不定期会议根据实际需要召开。会后应形成会议纪要,向参加联席会议电力企业发布,重大问题应同时报国家电监会。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关于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的意见》(电监市场〔2003〕23号)同时废止。

第四十八条 区域电力监管机构根据本规定,商电力企业组织制定本区域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报国家电监会审核同意后施行。

第四十九条 本规定由国家电监会负责解释,国家电监会其他相关文件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运营安全制度文本】相关文章: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本05-11

安全运营管理制度04-03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本201605-06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示范文本05-06

安全运营管理制度4篇04-03

广告公司规章制度文本05-11

物流运营管理制度04-26

运营安全岗位职责02-05

安全生产运营责任状04-30

校车安全运营责任状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