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事故反思>《6月6铁路事故反思

6月6铁路事故反思

时间:2022-04-17 18:21:02 事故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6月6铁路事故反思

6月29 日湖南郴州发生旅客列车侧面冲突事故,无疑给正在高速发展的铁路运输事业蒙上了一层阴影。继2015年山东“4、28”旅客列车事故后,湖南郴州发生的“6、29”事故对全路职工本应是一个沉痛的教训,然而据本人了解的事情结果恰恰相反,大多数铁路职工暗暗窃喜,甚至认为事故早应该发生,而且越大结果越严重越好。铁路职工盼铁路行业倒霉的反常心态,说明职工对铁路管理现状和领导层的逆反心理已经到了心死的地步。

6月6铁路事故反思

铁路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官,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发展滞后的瓶颈问题由来已久。为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遵循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轨迹,铁路职工对全国改革开放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和牺牲是任何其它一个地区和行业无法相提并论。几十年来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披星戴月,抛家舍业,始终默默无闻甘愿奉献。据我所了解的铁路职工队伍,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光荣传统和整体综合素质,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敬业爱岗精神,严格执行纪律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在全国各个行业中是最优秀,最有战斗力的。就是这样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如今到了盼自己的家越早破败越好的“心死”状态。我们在查找“6、29”事故原因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客观的分析铁路行业存在的更深层次的矛盾。

笔者粗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1、铁路职工收入增长缓慢,群众没有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过去一直以铁老大自居的铁路员工,工资收入和各项福利待遇无论在政府官员还是普通百姓的心目中令人羡慕,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铁路行业放弃自身发展的大好时机,连续十几年“负重爬坡、负重爬陡坡”拼设备、拼资金、拼精力,为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当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后,铁路行业自身失去了发展的最佳契机,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设备和经济效益明显落后的结果,使铁路职工收入增长缓慢,福利待遇下降。改革开放初、中期铁路行业人均收入与其它主要行业电力、邮电、钢铁、石油和公务员、事业单位处于领先位置,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已经和上述单位无法比较。普通职工收入水平与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比较,同等学历,同时间参加工作,同工作岗位,收入不足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的二分之一,甚至不足与其它国企效益好的企业的五或六分之一。主要行车工种除火车司机北京地区人均月收入约2000元,其它客货主要工种人均月收入不足2000元。一名经过严格培训具有中等学历的列车乘务员的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公共汽车普通售票员,二者对基本素质要求,劳动强度、所负的公共责任不可同日而语。铁路职工强烈要求增加收入改善福利待遇的正当要求,已经到了各级领导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地步。

2、内部分配不公。在铁路行业经济效益一般有限的蛋糕分配过程中,干群间分配过程的明显差距进一步激化了干群矛盾,挫伤了普通群众对企业发展的热情,加剧了职工的失落感。一般职工群众的收入明显低于干部收入水平。以行车主要工种车站值班员为例。值班员是行车的实际指挥者,班组长。责任和劳动强度高于一般干部,收入明显低于后者,与基层站段一般技术业务干部比不足二分之一,不足路局普通干部和站段主要领导的五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这种事实上的分配不合理,已经成为铁路行业分配过程中互为效仿的潜规则。内部分配的不合理,形成企业内部干活的收入少,不干活的说嘴的收入高,职工群众积极性严重受挫,干群矛盾必然激化。

3、撤销分局和基层站段合并的做法缺少科学依据,缺少法律依据,起码缺少群众基础。铁道部2015 年3 月 8日一夜之间以撤销分局为序幕的跨越式发展的改革,事先不征求基层和群众意见,也不向群众做解释宣传,时至今日基层单位和群众也不清楚撤销分局和基层站段合并的做法的科学性及科学根据,普通职工如雾里看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站段合并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副作用,使相当一部分职工两地分居,增加了一般干部职工生活的实际困难。

此外,据本人了解掌握的信息,国家制定公布的“企业法、工会法” 等法律法规没有废止,仍在执行。铁路行业路局以下根据“铁路法”规定属于企业性质。“企业法、工会法” 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诸如撤销分局和基层站段合并的这样决策必须提交职代会审查通过或否决。铁道部一纸公文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这种权大于法的行为,与与人为本依法治国的原则背道而驰,不仅严重的伤害了铁路职工的感情,还开了一个非常危险地先河,给国家和企业的长远利益埋下了重大隐患。

4、企业内部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带来严重的干群对立。面对铁路行业发展滞后,如何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是不可回避的事实,需要冷静的头脑和科学的决策,同时更离不开全路干部职工的支持、努力、奋斗,而事实恰恰相反,铁路行业的决策者们,为急于摆脱困境,抛开广大干部职工,用一个铁路中长远期发展规划给全路职工画了一张饼。在一连串眼花缭乱的跨越式改革实验中,为了维护所谓的稳定,在安全管理中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一是“安全高压”法。命令所有干部,不分技术业务内行还是外行,定指标,定数量,定时间统统围绕“安全”搞所谓的检查,发牌发卡。何为牌、卡,就是对职工进行惩罚,分“红黄白”三种,处罚力度根据牌的颜色和各基层单位主要领导对职工的态度不同而异,少则一张白牌扣职工几十元,多的一张红牌职工减少收入近千元,甚至下岗待岗。一个十几人的站、工段、班组有时一个班次要接受各级检察几次、十几次。由于干部素质、能力不同,经常闹出笑话,不管对否被检查的职工必须无条件接受,搞得职工为应付检查心力憔悴,分心分神不能全心身正常工作。二是安全管理大搞形式主义。铁路自上而下要求干部经常深入现场,但是从不教育引导干部深入群众,深入运输生产实践,帮助解决安全管理存在的隐患、漏洞。下去检查的干部为了完成发牌任务指标,发现职工违规违纪不立即纠正,在暗中观察等待时机,即成事实后一罚了之。三是干部作风漂浮、霸道。铁路行业作为国企,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干部对待职工群众态度盛气凌人,甚至超过私企和欧美管理者,就是日本老板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相当于市级的主要领导,对下属和职工稍不顺眼,张口让对方“立即消失”,久之成为口头禅。这样领导如何能深入群众,更别谈交流,下属和群众闻风远远躲避,唯恐大祸临头。铁路行业的特点是点多线长,相当一部分岗点是一人单独作业,整体环环紧扣犹如一条链条,其中一环出现问题影响全局。提高全员素质,提高每一个人的素质,激发全员安全生产自觉性是确保安全的基础。所以笔者认为单凭拼干部,严管、高压、处罚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适得其反,挫伤了群众自觉性,没有了群众这个安全基础,不出事故是偶然的,事故就成了必然。

5、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弱化,企业决策缺少监督机制。铁路工会组织伴随着中国铁路的成长和发展,是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一直发挥着无法替代作用,在职工中享有很高的威信。随铁路跨越式改革的深化工会组织被逐渐弱化。在落实铁道部政工系统减员的部署中,由于工会、共青团对口党委组织部门管理而成为重灾区,减裁前千人基层单位,工会定员3人,共青团1人。减裁后3000人以下基层单位,只设工会主席1人,共青团0、5人。一大批优秀工会干部改行转业或成为名不正言不顺的黑人。工会主席作为基础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工会日常工作名存实亡。替职工说话办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桥梁被毁,企业决策缺少了群众监督机制,群众利益和群众要求意愿在决策中就不能得到反映和体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宗旨就无法贯彻落实,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干群关系紧张成为必然结果。

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渠道不畅。随着工会组织的弱化企业民-主管理必然削弱,北京路局召开职代会,非代表的基层工会主席被拒之门外,职代会开成了领导干部会。在中央强调与人为本的新形势下,这种削弱民-主管理的做法是进步还是倒退,笔者把握不准,不敢妄加评议。

6、标榜以“安全为主题的企业文化”内涵有待讨论。铁路行业自进入改革以来,一直将企业文化的内涵定性为安全文化。笔者对企业文化没有研究,甚至不知何为企业文化的性质,只是单凭个人的感受。将安全作为企业文化的主题本身无可厚非,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已经刻在铁路职工的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值得讨论的是,铁路行业提倡的安全文化内涵超出了保证劳动者在生产过程的安全,保证旅客安全和运输产品的安全范畴,在企业内部官本位思想的作崇下,安全生产被视为仕途升迁的途径,捞取资本的手段,安全已经不是衡量和考核运输生产过程的一项质量指标,甚至蜕变为安全政治。

企业文化被冠之为文化就应该具有文化的性质和线性。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贵在经过了历史长河的考验,是在漫长的发展中精华的积淀。铁路行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也在伴随着发展,这种文化特征会在不同时代的铁路人身上有着自然的留露。我所认识的铁路人,他们在工作中敬业,有很强的纪律性,把单位当成家,特别令人羡慕的是把身为铁路人当做自豪,在公共场所自我介绍时表现得特别明显:“我,铁路的”。如今在公共场所已经很难再见到铁路人的这种表现。一个羞于承认自己是铁路人的环境,还谈何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因此铁路在发展企业文化中是否应该在突出安全时,将作为铁路人的自豪和自信也列为内涵。

【6月6铁路事故反思】相关文章:

铁路事故反思03-21

铁路事故反思05-23

铁路事故反思报告05-23

铁路事故反思总结05-23

铁路事故安全反思05-23

铁路事故反思体会05-23

铁路事故个人反思05-23

铁路事故大反思05-23

铁路事故反思会05-24

铁路货运事故反思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