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管理>《管理者应具备的性格

管理者应具备的性格

时间:2024-02-24 13:10:40 志彬 员工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管理者应具备的性格

  时下业界关于“领导力”这个概念的讨论和培训颇为热门,本文根据六个典型“脸谱”构成六大案例,以此来剖析一下管理者的性格特点,以便让大家知道哪些性格特点是成功管理者所应必备的,而哪些又是“准”成功管理者应该规避的。

  管理者应具备的性格:

  一、办事果断(体现一个人的思维活跃,快速,判力准确》

  思维,能提高工作效率。

  敢于承恒责任(凡事从自身找原团)。

  二、大度尊重别人(心胸广阔,包容别人)“学会理解每一个人,不斤斤计较”

  坚特原则;心胸广阔、做人谦虚。

  善于换位思考,规矩做人有原则,做事才会有准则。

  三、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意识)

  知识就是探索未来。积极、正面、学习、上进心强。

  四、强烈的使命感,有舍我其谁的豪倩

  为了抱负、理想去拼搏,并非常相信我一定行。

  五、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适应力)

  充满热忱、激情、阳光,无论任何事情都有解决的方法及能力(感染力要强)。

  六、在各方面以身作则,做好榜样(榜样性)

  凡事积极主动去带动,心行合一。

  七、办事公正,不讲情面(正规化)

  以大局着想,做事原则性强。

  八、渴望领导别人、组织别人、管理别人

  讲、谈,察、鼓动,安排、指挥。

  九、要有坚强的信念

  例:过沙漠、爬雪山,强烈信念能挖掘我们无穷的潜力。

  十、坚韧的毅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下定决心改变、成长,集中全部精力,专注一个点,突破。

  管理者应当具备的人文素养:

  一是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

  讲求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和哲学概念,以后成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畴。宋代时期,“诚”就被儒家看作仁、义、礼、智、信这 “ 五常 ” 的基础和各种善行的开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批判地继承了 “ 诚 ” 这个范畴,肯定诚实是社会公德中的一个重要规范。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诚实的道德要求逐渐明晰为:忠诚、正直、老实。忠诚的主旨是对祖国、对人民、对正义事业的忠诚。当然,这种忠诚不是盲目和狭隘的 “ 愚忠 ” ,而是认同于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从而表现出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正直,是指为人正派,处事公正坦率。老实,则特指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信,也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范畴。 “ 信 ” 的含义与 “ 诚 ” 、 “ 实 ” 相近。从字形上分析,信字从人从言,原指祭祀时对上天和先祖所说的诚实无欺之语。后来,由于私有经济和私有观念的发展,原有的纯朴的社会被逐渐破坏。春秋时期,经儒家的提倡, “ 信 ” 始摆脱宗教色彩,成为纯粹的道德规范。汉代董仲舒将 “ 信 ” 与仁、义、礼、智并列为 “ 五常 ” ,视为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在儒家那里,诚与信往往是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的。

  由此看来,传统伦理将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认为诚实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础。从现代哲学的意义上说, “ 诚信 ” 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无论对于社会或者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我国农村地区曾经流行过一句顺口溜叫“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群众看干部什么呢?既是看干部怎么说的,更是看干部怎么做的。做领导的念歪了经,做歪了事,部下和群众自然以歪就歪。这个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做领导的或者说做管理的,要想建立良好的形象,让部下听命于自己,必须做到取信于民。管理者答应部下的事,承诺部下的话,一定要及时兑现、用心落实,不能用“研究研究”、“考虑考虑”、“回头再说”等等模糊态度加以搪塞推脱,更不能靠哄骗吹等满嘴跑火车的不负责任的话来取得部下的一时信任。现实生活中,有的管理者交代一项重要任务给手下的时候,往往会鼓励一句“大胆去做吧,出了问题我负责。”但是等到真的出问题了,常常把自身的主管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拿具体办事的人当靶子。这样的领导水平导致的后果只能是人心离散,内耗严重。一个有智慧的管理者,必然将诚信当作重要信条,对自己工作的失误决不推给同事或下属,对集体工作的失误主动承担个人责任,对下级工作的失误敢于承担领导责任。

  懂得宽容。 佛家参禅,悟出人生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们可以理解为参加工作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是本原的东西,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的就是最真实的。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我们可以理解为工作几年后,看到了太多的虚伪面具和潜规则才明白世事无常,眼见不代表为实,真理往前一步就成谬误,进而在现实里迷失方向,带来迷惑与彷徨、痛苦与挣扎,逐渐学会用心体会这个世界。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们可以理解为工作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终于知道自己要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尽管山还是这山,水还是这水,但这山水在自己的眼里已经有了不同的内涵。这三重境界的递升,需要的是以一种宽容的心境来体察世情,感悟得失。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领导参加工作都是十几年以上了,都已经修炼到了第三重境界,都有一颗宽容的心。

  我理解,宽容就是善于利用疏导的方法解决问题,不钻牛角尖,不放马后炮;宽容就是善于利用平静的心态处理矛盾,不发无名火。不搞小动作。于丹在解读孔子的《论语》时,认为孔子的宽容思想集中表现为一个“恕”字。恕的基本精神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我们可以将这种精神理解为管理工作中的换位思考,遇到事情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学会设身处地,学会将心比心。作为管理者应该从换位思考做起,培养这种胸怀宽广、海纳百川的气度。当然,这里所说的宽容并非没有原则的仁爱友善,也并非佛家禅理的大彻大悟,毕竟管理本身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需要的是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相结合。

  团队精神。 企业管理中的团队精神表现为分工协作、精干高效,公共管理中的团队精神更多的是要求所属人员具备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感。成功的管理者,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把自己手下的人整合成一个集体观念强、干事欲望强的团队,就能无往而不胜。现代领导理论认为,管理者不要干预或包办下属的事情,如果事必躬亲,一方面丢掉了自己应该做的更重要的事情,另一方面也会挫伤下属的积极性,让他们变得没有主见、不负责任,也无法提高能力。管理者最大的本事是发动别人做事,在别人做事的过程中体现自身的管理理念。

  二是管理者要具备良好的性格素养

  自控能力要强。 自控是抑制自己的感情和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以最合理的方式行动。自控的反面是失控,如感情冲动、表情异常、言行出格、一反常态,以及平时所说的魂不守舍等。自控不等于凡事无动于衷。该喜不喜,该愁不愁,该怒不怒,没有脾气个性,“一锥子扎不出血来”,那是麻木不仁。良好的自控能力是管理者重要的意志品质,也是衡量管理者的涵养气度的尺度。管理者的自控包括很多方面。首先,危机时刻或关键时刻保持冷静。这样的时刻可以锻炼人,也可以毁灭人。大家都知道过去曾有个卖酒的秦池集团,1995 年底秦池以 6666 万元的最高价击败众多对手,勇夺CCTV 广告标王。经新闻界的一再炒作,秦池酒一夜之间在白酒如林的中国市场成为名牌。到了1996 年底,秦池管理层在集团发展的关键时期,没有意识到生产能力不能满足销售市场,反而以3.2 亿元的天价卫冕标王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促使集团毁灭性崩溃。关键时刻对管理者是个考验。

  在困境和逆境中,管理者镇定自若、沉着应付,才能稳住阵阵,掌握时机,保持主动,适时化劣势为优势。如果管理者惊慌失措,悲观失望,这种情绪就会迅速传染给下级和部属,局面就越发不可收拾。其次,不要被内耗所干扰。管理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事情之一就是内耗。有的管理者不得不把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处理应付复杂的内部关系,有的管理者被闲言碎语所左右,被内耗“耗”得心灰意冷,失去了工作进取心。内耗其实是由无关大局、摆不到桌面的无原则纠纷引发的,这于这类问题既要通过正常的组织途径来解决,更主要的是当事人特别是管理者要善于自控,包括正确对待围绕管理者个人的某些偏见和流言蜚语,甚至于背后的挑拨离间、人身攻击等。再次,要尽快摆脱坏情绪。管理者要善于控制情绪,调节自己,不要被坏情绪长时间支配。如果总是悲观、焦虑、郁闷,或者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会贻误工作,损害形象。

  心态要积极。 先来说个美国总统林肯的故事。1832 年林肯失业了,尽管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不过他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他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 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下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尽磨难。在他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又不幸去世。企业倒闭,爱人去世,竞选落败,这些打击没有动摇林肯积极的人生心态, 1846 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是很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选举他。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因为这次落选他赔了一大笔钱,他申请当本地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 “ 作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长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

  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服输,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1860 年他终于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林肯的经历启示我们:面对困难不能退却,不能逃跑,只要坚持和奋斗就会有成功的可能。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王阳明作为儒家心学流派大师,他提出过“心外无物”的有名论证,意思是说对外部事物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是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管理者要从自身的职责和进步出发,主动调整心态,以积极的角度解决前进中的难题。

  信心要坚定。 去年经济危机爆发后,面对全球经济的低迷,温家宝在纽约说了一句话:“信心要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信心的确比什么都宝贵。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认为宁可损失金钱,也不能让员工丢掉信心。信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基础,是形成团队凝聚力的核心内容。只有建立部属的信心,单位才有发展的基本动力。俗话说得好, “ 不怕群众意见大,就怕管理形象差 ” 。在一个单位中,管理者的威望和影响力非常重要。二战时有沙漠之狐美称的德军名将隆美尔调到北非,德意联军组成的非洲军团闻讯士气大增,虽然兵力没有增加,但仍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收拾了败退局面,开始反-攻。

  如果部属对管理者有信心,愿意相信、跟随、服从、依靠管理者,就会加强他们对组织的向心力,提高士气和团队战斗力,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作为管理者,要高度重视部属的信心需求,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非权力影响力;加强学习研究,提高决策科学性;加强和改进作风,提高感情亲和力;优化激励机制,充分维护部属的发展权;加快科室建设,提高整体竞争力。总之,要采取一切措施,多渠道塑造部属对组织、对自己的信心,把人心收拢,把力量集中,把工作干好。

  三是管理者要具备良好的能力素养

  沟通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个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需求层次理论对管理者如何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不论哪种需求,都需要管理者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很多人以为沟通就是一种讲话的技巧,其实在讲话的时候不注意把握自己的心态,就算巧舌如簧也不能进行很好的交流,所以沟通的基本问题就是心态问题。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心态上首先要做到排除自私,真心实意地关心别人的难处和不便;其次要做到排除自我,假装关心实际是图好奇、看笑话的做法要不得;再次要做到排除自大,自己的建议别人没有采纳是很正常的。

  一个人一旦自私、自我、自大起来,就很难与别人沟通,这就是心态不对的典型症状。沟通的基本前提是关心。有人说,学会了关心就等于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存。这话说得很正确。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领导对下属家中遇到结婚生子、生病住院之类的事表现得非常热衷,这正是领导与部属沟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沟通的基本要求是主动,主动意味着一种高姿态、一种大局观,能够体现管理者谦和有礼、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

  执行能力。 美国ABB 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 “ 一位管理者的成功,5 %在战略,95 %在执行。 ”那么对于我们机关服务中心的科室而言,一个管理者的成功,100% 在执行。因为战略、政策层面的东西省局党组已经考虑了,制度、措施层面的东西,中心领导已经考虑了,剩下的只待中层管理者来执行了。管理者应该清楚自己的职责,明白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

  西汉有一个丞相叫丙吉,有一天他到长安城外去视察民情,走到半路就有人拦轿喊冤,查问之下原来是有人打架斗殴致死,家属来告状。丙吉回答说: “ 不要理会,绕道而行。” 走了没多远,发现有一头牛躺在路上直喘气,丙吉下轿围着牛查看了很久,问了很多问题。人们就议论纷纷,觉得这个丞相不称职,死了人不管,对一头生病的牛却那么关心。皇帝听到传言之后就问丙吉为什么这么做,丙吉回答: “ 这很简单,打架斗殴是地方官员该管的事情,他自会按法律处置,如果他渎职不办,再由我来查办他,我绕道而行没有错。丞相管天下大事,现在天气还不热,牛就躺在地上喘气,我怀疑今年天时不利,可能有瘟疫要流行。要是瘟疫流行,我没有及时察觉就是我丞相的失职。所以,我必须了解清楚这头牛生病是因为吃坏了东西还是因为天时不利的原因。 ” 一番话说得皇帝非常赞赏。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管理者在执行过程中不能抓小放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

  创新能力。 2002 年元旦这天,欧元在欧盟各国开始正式流通,中国报纸刊登了一张欧元的照片。一个温州人却在这张非常普通的照片上,发现了无限的商机:新版欧元比欧盟各国以前所使用纸币尺寸都要稍微大一点,那现在的钱包肯定就装不下新币了。很快,大批的适合新币大小的钱包从温州出口到欧洲,并且大受欢迎。这个商业营销案例说明一个有眼光、能创新的人,必定会有所成就。商业上的创新能带来利润,管理上的创新能带来效率。管理者应当象这样,勇于超越传统,超越惯例,超越他人,在工作中大胆创新,最终超越自己。

  四是管理者要具备良好的人际素养

  有这样一个哲理故事:冬天里一群豪猪相互取暖,彼此之间贴得很近,但它们身上的刺扎得对方不能忍受,只好离得远一点。可距离太远了又起不到取暖的效果,于是它们相互试探着,只到既能取暖又扎不着刺的最佳距离。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豪猪理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当处于一个部门共同做事的时候,会彼此之间无法忍受,甚至发生一些冲突,但冲突归冲突,彼此之间还得包容,因为大家还要在一起做事。

  在冲突与合作之间,管理者需要找到一个最佳距离,把冲突降低,将合作强化,实现互利双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人际交往产生的困惑,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没有找准这个有效距离造成的。工作中我们找准人际交往的有效距离,一般需要注意上级、平级和下级三个层次。和上级相处的时候,要多请教、少排斥;和平级相处的时候,要多栽花、少种刺;和下级相处的时候,要多尊重、少高压。

【管理者应具备的性格】相关文章:

管理者应具备的道德04-16

管理者应具备的标准04-16

管理者应具备的精神04-16

管理者应具备的观念04-16

管理者应具备理念04-19

管理者应具备的职能04-19

管理者应具备的优点03-29

管理者应具备的修养04-19

管理者应具备的心智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