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综合资料>《两小儿辩日教案

两小儿辩日教案

时间:2022-05-10 07:57:26 综合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两小儿辩日教案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教案

六年级语文

王维维

西山底乡孙洞学校

2011-4-17

《两小儿辩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导入

猜一猜:——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请同学给大家补充介绍有关他的文学常识。孔子说过许多精辟的话,直到今天还给我们深深地启迪,能背一两句吗?

可这位以博学多闻而著称的伟大哲人在往东方各国游历的路上却被两个小孩的争执给难倒了。到底是什么难题难倒了这位对中国历史文化以深刻影响的卓越智者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两小儿辩日》去看个究竟。。

二、 温故知新

1.(出示幻灯片2 温故知新)辨析“辩、辨、辫”并简释文题中的“辩”。

2. “日”与“曰”区分,你能背诵有“日”的诗句吗?。

3.释题:两小儿辩日 (出示幻灯片3常识简介 )

4.质疑:从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出示幻灯片4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二)有韵味地朗读课文。助媒体画面展示全文。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出示要求:出示幻灯片5读对、读通、读懂.。(出示幻灯片6课文)

(三)小组合作,理解重点词语。

1.结合课下注释,引导学生用查字典或联系旧知识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3.(师出示幻灯片7、8重点词语的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意,从而 1

正确断句

(四)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

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小组学习讨论:两小儿争辩的观点是什么?朗读,汇报) 了解两小儿各自不同看法是什么?

1、 师:两小儿对太阳有不同的看法,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2、让学生在文中找出 。

3、 反馈 “辩斗”的观点:(出示幻灯片9)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 师: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根据下面的注释理解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两小儿各自的意见到底是什么?

5、 生反馈:一小儿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而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近。

6、 师板书:日始近、日中远、日始远、日中近

(二)了解两个孩子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1、 师:有理有据才能让人信服,两个孩子争论的理由有各自是什么呢?你们能找出这一段话吗?

2、 生找句子 反馈。(出示幻灯片10)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3、 师:你们能根据下面的注释说说这一段话的意思吗?

4、 反馈意思: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盘盂那么大,这不是远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吗?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比较凉,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手放进热汤里一样,这不是热的事物挨得近一些热而离得远凉些吗?(注意反问的提示朗读)师板书:近大远小、远凉近热。

5、为什么会有不同看法?——观察角度不同。一个是从视觉角度,一个是从感觉角度。看来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我们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

6、你对这两个孩子的辩论有什么评价、看法呢?生应了解到两个孩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辩论的精神。(自以为有道理);

(三)配乐 诵读

读出语气,读出韵味,诵读提示:短文的精彩部分是简洁生动的人物对话。前两句说的是两种相反的观点,都用肯定的语气读;后两句说的是根据,有为自己辩护兼驳斥对方的意思,都用反问的语气读。(出示幻灯片11、12)

“我以”、“一儿以”、“此不为”之后,须作停顿。

“大如车盖”重读,“则如盘盂”轻读 “沧沧凉凉”轻读,“如探汤”重读——使有对比色调。要读出对比的感觉。

(四)分角色朗读(出示幻灯片13)

五 释疑解惑

(1)提出“辩日”孰是孰非的问题。(出示幻灯片14)

(2)通力协作,解开“辩日”之谜。

(3)运用媒体手段“印证”学生的解释。(出示幻灯片15)师总结归纳: 其实,太阳无论在早晨还是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

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师: 孔子能解答这个问题吗?

2、 生反馈:孔子不能回答,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孔子的知识又很多呢?

3、你怎样看待孔子的“不能决也”? (出示幻灯片16)

4、生畅所欲言。

师小结:依孔子当时的名望和学识。如果承认不能决定需要相当大勇气的,何况是对着两个小孩子。但孔子没有妄加论断。他选择了实事求是,他的这种求实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也正如他自己所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个问题连公认的大学问家也有所不知,可见人们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确实不可能无所不知,真是“学海无涯啊”!

七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出示幻灯片17) 两小儿的辩斗,让我们明白: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物,要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孔子的“不能决也”让我们明白了: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更让我们懂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

八 学而时习之(出示幻灯片18)

1.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复述课文。

2. 写一写学完本课的收获。

3. 《两小儿辩日》新编。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一儿 另一儿 孔子

日始近 日初远

日中远 日中近 不能决

(近大远小) (远热近凉)

10《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2016-09-07 20:58 | #2楼

10、《两小儿辨日》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盂、孰、汝”3个字,会写“盂、孰”2个字。

2.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5.体会两小儿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品质,懂得认识自然,探索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地质疑。

6.感悟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参考注释读懂每句活的意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搜集有关太阳离我们远近的科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我们有举世闻名的古代“四大发明”,有着无数的善于观察,勤于思索、勇于创造的古代科学家、发明家。我们的古人是有着无穷的聪明智慧的。你听,有两个古代的小孩儿,他们在为太阳争论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初读课文,指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教师帮助解决。

3.再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学生自学。

⑴先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在文中记下来。

⑵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理解它们的意思;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就记下来。 ⑶小组内交流讨论:讲自己对词和句子的理解,再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内容;对不理解的地方共同讨论解决。

2.全班交流,理解大意。

⑴学生汇报自学结果,老师对难理解的词句或学生理解有误的地方给以点拨指正。

⑵能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

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分角色读;通过读来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教师点拨。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斗:辩论,争辩。其:他们(指两小儿)。故:缘故,原因。

句意: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②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认为。去:距离。日中:正午,中午。

句意: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一些,而中午时离人远一些。”

③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句意: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及:到。盂:古代盛饮食的圆口器皿。为:是。乎:是文言助词,表示疑问。

句意:第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上的篷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盘子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汤,热水。 句意: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暖和,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⑥孔子不能决也。

决:裁决,判断。

句意:孔子也不能判断谁是正确或错误。

⑦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

孰:谁。汝:你。知:同“智”,智慧。

句意: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文章的主要内容。

孔子在路上遇到两个站孩儿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双方各有根据,争执一下,连孔子也无法裁决。

2.文章层次。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孔子看见两小儿在争辩,向他们询问原因。

第二段(第2—5自然段):重点叙述了两小儿是怎样争辩的。 第一层(第2、3自然段):写两小儿各自的观点。

第二层(第4、5自然段):写两小儿各自的理由和依据。

第三段(第6、7自然段):写孔子和两小儿的态度。

3.再读课文,体会辩斗过程。

(1)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两小儿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并且都从日常生活中找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他们谁也不让准,最后请孔子裁决,可博学的孔子却也无法作出判断。看来,这是一场势力相当的辩斗,让我们用朗读再现当时两小儿辩日时的精彩。

(2)分角色指名朗读课文。

(3)学生分组分角色再读课文。

①师:两小儿都找理由来证明自已的观点是正确的。(生读)

②师:两小儿毫不相让,据理力争。(生读)

③师:两小儿越争越激动,坚持己见。(生读)

(4)师:两小儿你争我辩,双方相持不下,只好请博学的孔子来裁决,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孔子这么有学问、有智慧的人却也不知道这个问题,当孔子不能决也时,两小儿便情不自禁地笑曰——(生齐读最后两小儿说的话)。

四、明理启智,引导探究

1.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1)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归纳。故事体现了两个小孩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2.引导探究:在两千多年前,圣人孔子无法裁决的问题,到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你能否为两小儿的说法做一个公平的裁决呢?让他们心服口服。

从科学角度来说,文中两小儿的说法都是不对的。因为实际上,早晨与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具体理由略)

六、课堂小结

大自然充满奥秘,看似平常的自然现象都蕴含着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用心思考,努力探究,大自然就会带给我们许多惊喜、许多收获,你会感受到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一直与科学为伴。

七、作业设计

l.比一比,再组词。

辩( ) 盂

( ) 孰( )

辨( ) 孟

( ) 熟( )

2.背诵课文内容。

两小儿辩日教案22016-09-07 11:15 | #3楼

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并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 难点:让学生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模式:

读演感悟 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课激疑

上学期我们开展了背诵论语、弟-子规的经典诵读活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句话(点击课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指读)大家还记得这是谁的至理名言吗?(孔子)(点击课件)关于孔子这个人物你知道些什么?(点击课件)

孔子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的确,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列子。汤问》里记载的一则寓言故事:(板书:两小儿辩日)。(齐读课题)

二、析题质疑:

大家看题目,“辩”是什么意思?(争斗、辩论)两小儿辩日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弄懂哪些问题?(预设:两小儿围绕什么话题展开辩论?怎样辩论的?辩论的结果怎样?。。。。。。)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得熟悉故事的内容。让我们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三、自学释疑

1、初读

(点击课件,展示要求):自由读课文,将读不准的字画出来。尽量读准句子,不读破句。

打开书,试着读两遍吧!(生读)

感觉如何?预设生答:读着别扭、断不好句。。。。。。

过渡:读不通顺就是收获,因为你已经感觉到了古文和现代文有些不同,有哪些不同?(生谈:古文短小,语言简洁、不罗嗦;现代文比较长;。。。。。。)

过渡:古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学好古文的基础。

要想读好古文,我们首先要解决字词。请看大屏幕:

辩斗 盘盂 沧沧凉凉 探汤 孰 为 汝多 知 乎

2、范读。

解决了字词,那么怎样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呢?听老师读一读。请你听清老师读文时的停顿,如果记不住,还可以在书中画一画。还要注意人物的语气。(范读)

3、试读

大家听得很认真,也画了停顿。看一看和老师画的一样吗?(出示有停顿提示的原文)。

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自由朗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开始吧。(生自由读。)

4、指生分节读。

过渡:课文我们会读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点击课件)[对照课本注解或借助工具书,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再有不懂的同桌或小组同学商量商量。]看看哪些同学自学得好,自学得快。 自学全文。

共同交流

(1)两个小孩在辩论什么?(指生说)你是怎么知道的,把课文中的话读一读。(课件展示2、3自然段及理解)

适时板书:

早晨 中午

一儿 近 远

一儿 远 近

指读这两节。

(2)两小儿争辩的理由是什么?找出来读一读。(课件展示原句看注解理解)

适时板书:大→ 小→

凉→ 热→

(3)你们认为谁说的对?(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由谈)

(4)是啊,两个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说的有理有据,下面(点击课件:)同桌合作,想象两小儿争论时的语气语调,分角色读一读吧.

练读,指读,适时指导朗读。

(5)能背下来吗?试试吧。

(6)两个小孩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你们受到什么启发?

(善于观察、勇于探索;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说话有理有据……)

过渡:正当两个孩子争论不休时,他们遇见了谁?(孔子)你们怎么知道的?(生读原文)(课件展示)理解。

(7)问明原因后,孔子是怎样回答的?齐读后两节。

(9)生读原文。

(课件展示后两节)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意思?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作为一个大学问家的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为什么不随便下个结论呢?说明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实事求是,治学严谨)

小结:是啊,孔子对待知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问题答案究竟是什么呢?你知道吗?

老师请来了电脑小博士(课件展示):

为什么太阳早晨看起来比中午时大呢?

早晨时看起来比中午大,是人的错觉。同一个物体,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较小,而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背景是树木房屋和一小角天空,因而显得大。中午太阳高高升起,背景是广阔无垠的天空,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

为什么早晨的太阳冷中午的太阳热呢?

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夜里的热量消散了,早上的热量还没有聚集,所以感到寒冷;中午,地上的热量聚集起来了,所以感到热。

小结:听了电脑小博士的解释,你能告诉两小儿正确答案了吗?

学生发言:略

四、总结

同学们,宇宙是无限的,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老师衷心希望你们在求学的道路上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做一个博学的人。最后老师想用孔子的话来结束这节课希望它能鞭策我们做一个实事求是的人。(齐读)

板书:

两小儿辩日

早晨 中午

一儿 大 → 近 小 → 远 一儿 凉 → 远 热 → 近 孔子 不能决

《两小儿辩日》

六年级

郭家宏运小学 陈艳霞

两小儿辩日教案2016-09-07 15:27 | #4楼

文言文教学案例——《两小儿辩日》

孙艳霞 2011年11月23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感受古文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字词古今不同含义,如语气词“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由孔子的名言导入:

师:孔子说过许多精辟的话,直到今天还给我们深深地启迪,能背一两句吗?

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生: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师:对,同学们积累的真不少。是的,孔子说曾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还说一句话“听其言、观其行”,意思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

(课件出示孔子的话)

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人呢?《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学习这个小故事片-——《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2.齐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

师:“辩”字中间带一个“言”字旁,意思是什么?

生:辩论、争辩的意思。

师:请大家再读课题,突出这个“辩”字。两个小孩到底在辩论什么呢?

二、读顺课文 感知大意

1.教师范读。

师:故事讲完了,你听懂了什么?(或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篇课文讲得是两个小孩子争辩太阳的离我们远近的问题,结果没分胜负,最后请教孔子的事。

生:故事讲了两小孩子为太阳在不同时间里离我们远近的问题进行争论,请教孔子,孔子也不能解决的事。

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初学文言文,只听老师读了一遍就知道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尝试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大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教师范读,既让学生体会如何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又在文言文如何停顿断句这个难点上起到示范作用。】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你认为哪一句最难读?

生:我觉得“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句不好读。

生:还有一个问句:孰/为汝/多知乎?也不好读。

【让学生提出难句,以学定教。为学生提供平等交流、自主学习的平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在巡视中注意到个别差异,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

课件出示:孰/为汝/多知乎?

师:这句话的确不大好读!这是一个什么句式?刚才同学说是一个问句,准确点说,它是一个什么问句?

生:反问句。

师:谁来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生:读。

师:读得有点味道了,再来看这两个句子。(出示句子,引导读)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注意这三句话里“为”字的读音,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齐读一遍。 (生读句子并体会读音的不同,第一句里读“wèi” 后两句里读“wéi”) 师:学习古文,要注意节奏,读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味,听老师读这句话。(师范读三个句子。)

生:个别读,齐读。

师:你还认为哪个句子比较难读?来试一下。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难读的句子进行练习。)

小结: 同学们读得棒极了,不仅注意了节奏,而且注意了语气语调。

【通过师范读、生试读、个人练读、齐读等各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读顺。特别是能正确断句,这是本课朗读的第一个层次。】

小结过渡:通过刚才的读,大家把课文基本上读顺了,想想怎样才能把课文读懂呢?有什么好办法?

生:看注释、查字典、请教老师等。

师: 是的,正如孔子所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再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懂为止。

三、读懂课文 明白道理

1.自由读书,弄懂句子意思。

师:刚才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怎么样?读懂了吗?我们交流一下,你读懂了哪一句?

生汇报:我读懂了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意思是说:有一个小孩说,我看见日出的时候太阳离人很近,中午时离人很远。有一个孩子不同意,又说日出时太阳远,日中时离人近。

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意思是说:日出时太阳像车盖一样大,日中时太阳跟盘盂一样小,难道不是太阳远的时候小,近的时候大吗?

生: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意思是另一个小孩说,日出时很凉爽,而到中午时就非常热。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师:你把这句话的意思综合起来理解了。不过,我注意到了这句话里的“探汤”。你能说说“探汤”是什么意思吗?

生:热水。

师:在这里是指什么?

生:指像热水一样热。

师:大地在太阳的炙烤下,酷热难当。“汤”作为“热水”在成语中经常出现,能说出一两个来吗?

生:固若金汤。

师:好,非常坚固。能再想一个?“赴汤蹈火”听说过吗?

生:听说过。

……(指导学生说话要完整、注意语气等)

师:故事读到这,我想大家已经读懂了,两小儿辩论太阳的观点的。

(课件出示:对于太阳离我们是近还是远,两小儿各有不同的观点和理由,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生: 第一个孩子的观点是: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师:另外一个孩子呢?

生:第二个孩子的观点是: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理由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儿:近(大) 远(小)另一儿:远(凉) 近(热))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很会读书,很会学习,现在我们已经弄明白了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理由,现在请同学们看着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理由?

(生练习说,在说的基础上弄懂课文的内容。)

师:看来两小儿争辩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我们合作读一读,再现两小儿的争论的场景。女生为一小儿,男生为另一儿,老师读叙述部分。(师生合作分角色读全文。)

师:同学们,面对两小儿的争论,就连“问其故”的孔子都怎么样?用书上的话说是──

生:不能决也。

师:所以两小儿都犯难了;孔子这样的高人都不明白,我们找谁评理去?于是笑着说──(生齐读最后一句。)

师:同学们,现在对两小儿的“笑”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我认为两小儿不是笑孔子,而是在笑他不知道这个知识。

师:还有其他的认识?

生:我认为两小儿是笑:谁说孔子您有那么多智慧呢?

师:感觉不可相信。你能读出这种语气来吗?(生读。)

师:好。同学们,看来大家都觉得两小儿的“笑”是善意的。说实话,要弄懂这个问题实在不容易。

师:今天这个知识对我们来说挺普通,但是当年却难倒了孔子。孔子说:“我不知道。”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生:我认为孔子这样说是对的。他自己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自己不知道,如果还说懂的话,他就不是孔子了。

师:能以孔子的话为孔子作评,有水平!

【这是本课朗读的第二个层次:读懂。这一环节在朗读上的基础上,从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分清“辩论”的观点和理由,感受争论的氛围,激发学生边读边想。在反复诵读之后,将每一句话读懂,理解全文。】

小结过渡:看来同学们是真的把课文读懂了。两小儿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自己对宇宙现象的推论,他们持之有据,言之有理,以至于博学多识的孔子也无言以对,我们来表演读读当时的情境。

四、熟读成诵 积累语言

1.创设情境,表演诵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练习准备。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把握故事中有人物的特点。)

音乐起,学生上台,教师创设情境:孔子东去游历,遇两小儿争辩,不知其原因,便上前问其故……(生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记住人物的语言。)

小结过渡:这几个同学演得很生动,也很投入,学了这个故事,看了刚才的表演,故事中的人物一定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几个人物中,你更喜欢谁?两小儿还是孔子?为什么?

(生发表自己见解)

【创设情景,激发诵读的兴趣,先让学生自由练读,再分角色表演朗读。通过这些形式,展示两小儿争辩时生动的场景,进一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是这样教导别人的,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让我们记住孔子的这句话,记住这个发人深醒的小故事。

1.生再读,尝试背诵。

2.老师出示提示语,让学生借助提示语背诵。

五、拓展延伸 迁移运用

1.交流学习收获。

师: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以后应该怎么做?

生:孔子那么有学问,还有不懂的知识,说明知识无穷无尽,我们应该学海无涯苦作舟。

2.迁移运用。

师:是呀!太阳到底离我们是近还是远,课文中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因为古代科技不发达,连孔子也弄不清楚。其实这个问题,现代科学早已做出了回答,有知道的吗?

生:我认为太阳不分远近大小,只是方向不同。

生:我觉得早晨和中午太阳远近是一样的,说它大则近,远则小只是感觉不同。早晨,大阳刚出来,周围雾气很大,看起来大一点。

师:你认为显得大,是吗?中午呢?

生:中午,太阳在空中,在广阔的天空中看起来小一点。

师:显得小。那凉热能说出来?

生:凉是因为早晨太阳斜照着大地,到中午时,太阳是直照在地面上,温度就比较高。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想象一下,如果你穿越时空,来到遥远的古代,遇见两小儿辩日,他们向你请教,你会怎么说?请课下尝试着用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写写《新两小儿辩日》。

3.拓展阅读。

师:同学们,文言文语言凝炼、准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用这节课学习的方法尝试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完成对故事的理解与道理的提示,更重要的是感觉文言文语言文字的特点,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背诵和学写都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这种语言形式的好方法,而拓展阅读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为初中的学习完在有力对接。】

板书设计:

早 午

一儿:近(大) 远(小)

两小儿辩日

另一儿:远(凉) 近(热)

【两小儿辩日教案】相关文章:

《两小儿辩日》教案11-22

《两小儿辩日》 教案01-22

两小儿辩日教案02-07

《两小儿辩日》教案范文09-10

《两小儿辩日》教学教案07-11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原文及赏析04-27

两小儿辩日教案15篇02-18

《两小儿辩日》教案15篇11-30

【精选】《两小儿辩日》教案四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