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同工作心得体会

时间:2022-05-17 10:51:21 年中和年终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同工作心得体会

篇一:三同心得体会

三同工作心得体会

“三同”体验培训心得体会

上个月,我有幸成为我区第三批 “三同”班的学员赴贵州省毕业市威宁县盐仓镇二堡村体验生活。对于出生在70年代末、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我来说,十来天的“三同”生活,与其说是一种实践体验,倒不如说是一场生动的人生课堂来得更贴切。在这样的课堂里,没有儒雅博学的名师授课,也没内涵丰富的书籍课本,然而它却用冷峻的现实、朴素的情感、真挚的交流,以无形之力直击人的内心,带来前所未有的教育、启迪和震撼,让人受益终生,回味无穷。

一、一次国情民情的教育课堂,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农村生活的现状与城乡生活的差异 此次“三同”所在的二堡村隶属于毕节市威宁县,该县为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高原,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二堡村就位于县城东北部,平均海拔2020米,由于地处高海拔,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村里水资源贫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生产生活用水依靠雨水和水窖解决,全村总户数为368户,总人口为1935人。农业收入以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为主,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玉米、马铃薯。2012年全村 人均纯收入3800元左右。

虽然出发之前,通过区里召开的动员会及前两批学员的反馈,让我提前对此次的“三同”生活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真正到达二堡村时,各种环境、各种状况还是让我感到了意料之外的震惊。至今仍难忘,刚进村里时那条坑洼泥泞的山路、路边那看似破败却仍旧炼烧着的锌矿、村里道路上随处可见的各种动物的粪便、被苍蝇蚊虫占领的公共厕所、农户家水窖里含有漂浮物的生活用水以及根本不可能洗澡的事实带给我的震撼。但是很快,村民们热情质朴的笑容、初次体验干农活的新鲜感、学员们互帮互助的友谊,让起初的这种不适应感迅速消除。

而作为一名母亲,最让我揪心疼惜的便是村里的小朋友了。当城里的小朋友还在家里大人们的呵护下娇生惯养,过着像“小皇帝”般的生活时,农村的孩子们早早已经开始帮家里干农活了。他们那稀疏发黄的头发、因营养不良而略显矮小的个头、因天气寒冷冻得像胡萝卜一样的小手、从不吃早餐的生活习惯、在操场排队等待打午饭的瑟瑟发抖的身影、一件又脏又破的玩具却视若珍宝、吃到一颗糖时那幸福满足的神情,这些是城里的小孩根本无法想像的。所幸的是,村里对教育还是较为重视,看到村里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小学以及学校里26岁的年轻校长,让我们对于这个村小学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与期待。但是校舍内除了破旧的桌椅板凳、黑板讲台,再无其他设施,教室里甚至连电灯都 没有,又不免让我们感到一丝心酸。虽然近年来政府的惠农政策使得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基础设施的落后、生活环境的恶劣、自然资源的贫瘠、人才的匮乏,仍然制约着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的生活仍有着天壤之别。gdp排名世界第二的成绩不能回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高的事实,亦不能忽视城乡差距、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的现实,只有像二堡村这样的农村发展成为配套设施齐全、村容村貌整洁、经济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里的农民能够过上富足舒适的生活,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丰富的资源,我们才能够真正享受国力强盛带给我们的骄傲与自豪。

二、一次群众观念的教育课堂,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党群干群的鱼水关系

二堡村“三同”的14位学员被分配到了7户农家入住,在与农户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日子里,学员们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与另一名女同学被安排住在村主任家里,刚住下时,因为对“家人”及环境的陌生还略显拘谨,可没过多久就都把自己当成了家中的一员,每到集体聚餐的时刻,便亲切招呼其他同学到“咱家”来吃饭。平时帮家里打扫卫生、收拾房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吃完晚饭与“家人”围坐炉前聊天谈心,拉近彼此的距离。看到农村生活的艰辛、村民群众的质朴,我们一组的学员们也群策群力,想着法儿地帮村里

干点实事。由于正 值秋收季节,当了解到村里哪户人家缺乏劳动力时,我们集体去帮忙收农作物。购买文具、生活及保健用品到村里的小学,镇上的养老院慰问,有外语特长的学员还到村小学给小朋友们上英语课,有的学员甚至每天早晨7点多便到学校带领小朋友们早读。对于村里的特困户,学员们自掏腰包集体上门去慰问,为数不多的慰问金却给农户们在寒冷的天气里送去一丝温暖。为了让村里早日脱贫致富,在村委会组织的座谈会上、在专门为农村教育问题而召开的征求意见会上,学员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村里的经济文化发展与社会建设献计献策。

而相较于我们的付出,二堡村的农户们却给予了我们更多的回报:村民们把最好的房间、最干净的被褥让给学员:没有吃早餐的生活习惯却每天早起给大家煮早餐;学员们晚归时,“家里”的小朋友冒着细雨打着手电去迎接;生怕学员们吃不惯当地饭菜的口味,每天调整着菜式及做法。还记得在慰问完村里的贫困户后,独自一人抚养三个小孩上学的寡妇为表示感谢特地送来热腾腾的大包子。还记得每每走在路上,迎面而来的村民总是用他们质朴的微笑、亲切的语调,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里做客。还记得在我们离开二堡村的那天,村民们从凌晨4点就开始忙乎,把平日里都不舍得吃的鸡杀掉,给学员们做的早餐。在送别的路上,村支书强忍着眼眶里打转的泪水;在回到深圳后,住户家小兄弟发来的“你们走后,家里好像少了点什么”的信息。如此的 深情厚谊,让每一位学员都铭记于心,感动不已。我们不禁感慨:为什么在生活富裕充实的城市里,老百姓对党委、政府甚至是公务员抱怨更多、更不信任?而在贫困的二堡村,短短十几天的生活,却让我们与村民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谊呢?我想“三同”体验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古语有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党员干部只有真正的俯下身子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一线感受群众疾苦,懂得换位思考、扎实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的取信于民,为民所敬。

三、一次人生态度的教育课堂,让我们真正懂得知足与感恩 盐仓与盐田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是生活环境与物质条件却有着天差地别。生活在物资丰富、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里我们常常会因为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而充满了抱怨。可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二堡村,你看不到牢骚满腹、也看不到怨天尤人,每一位村民都用真诚质朴的笑容来回应和感染着我们。最让我感动的是住在“咱家”隔壁的崔祥兵一家,祥兵是一位年青的父亲,家里有三个小孩,都在上小学。两年前因为一次意外,右腿粉碎性骨折,从医院回家以后,一直靠拄拐杖才能行动。因此两年来,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落在了崔夫人身上。从外表看起来,崔夫人瘦弱得仿佛一阵风都能吹倒,可是干起活来却一点不含糊。干农活、做家务、照顾老公小孩全由她一人包办。更为可贵的是,因崔祥兵哥哥去世,嫂子改嫁,哥哥家的两个小孩也由崔祥兵家负 篇二:2015年个人 “三进三同”学习心得体会

2015年个人 “三进三同”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区委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我到xx-x镇乌岗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三进三同”活动,通过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村社干部、群众代表一起座谈,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同时,还结合开展了“结穷亲”活动,到“亲戚”家走访、慰问。活动中,我深入到农村一线,了解民情,使自己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使我对“三进三同”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进了与群众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党性观念及党性修养,改进了工作作风,提升了工作能力。 一、 “三进三同”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推进剂” “三进三同”已经成为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推进剂”、“润滑剂”。通过深入花溪街道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与群众“零距离”的交流沟通中,深刻感受到了群众的淳朴与善良,深切体会到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与厚望,进一步推动了干部群众心与心的交流和融合,唤醒了我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强化了党性修养。通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进一步增强了群众感情,了解了群众期望,体察了民心民情,进一步增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坚定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

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在“三进三同”中,协助乡村制定发展规划、帮助农户制定增收计划,化解农村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发展。实践证明,“三进三同”不但是历练党员干部的良好平台,更是党员干部落实科学发展、推动农村文明进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通过与群众之间亲切攀谈,群众自然而然敞开心扉、打开话匣把我们当成自己人,让我深刻感受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真谛,就是要切切实实地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就是要保持与群众血脉相通、心气相连,密切联系群众,多渠道与群众沟通,为群众想问题、办事情。只有这样,党群干群关系才能避免“油”、“水”分离,实现“鱼”、“水”情深,党的事业和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长久支持和拥护。 二、“三进三同”活动是改进工作作风的“传家宝” “三进三同”活动是我们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的“传家宝”。通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使我对基层村社干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基层村社干部最朴实,也最辛苦,所谓“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各项工作任务重、头绪多,纷繁复杂。体力上的劳累自不待言,遇到不了解情况、态度不好的群众埋怨怪罪,心里头的辛酸只有自己默默吞咽。在与村支部书记的交谈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农村工作的艰苦,亲身感受到基层干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反躬自省,优越的物质条件不经意间反而养成我们时不时坐在车里“察”民情,会议室里“搞”调研的不实作风。感受胜于说教,农村群众和基层干部身上的优良传统和品格深深地教育了我。艰苦奋斗既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既是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也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求真务实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只有真心贴近群众,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生活语言,才能不断提高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只有认真倾听群众声音,保持与群众进行经常性的面对面交流,才能找准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方法途径,做到真正取信于民。群众是最真诚的朋友,朋友之间才能说真话、知真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改变关门坐堂式、走马观花式工作作风,每月抽出一定时间,走访1-2个院落或村(社区),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真正了解群众的冷暖疾苦,掌握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同时,通过向群众公布个人的电话号码,建立为民直通车,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三、“三进三同”活动是提升工作能力的“助推器” 作为一名信访部门的领导干部,“三进三同”活动无疑是我们提升做群众工作能力的“助推器”。现实工作中,一些干部职工总是拘限于书本和理论学习,认为理论知识比较扎实,方方面面都比群众强,没必要深入群众、没必要向群众学习。部分领导干部在制定决策、计划或决定时,习惯于凭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出主意、起办法,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去开展慎密的调查研究,没有深入地听取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没有认真去总结群众实践的经验和办法,缺乏“眼睛向下的决心”和“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信访工作是长期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工作,当前,交通出行、城市拆迁、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农村产业发展等诸多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都需要亟需解决。我们信访干部只有“扑下身子”、“放下架子”,真心与群众交流,拉家常,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困难,才能真正了解一些长期上访群众的真实诉求,才能真实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才能真正不断提高我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因此,要做一名真正为群众办事情、谋福利的信访干部,不仅要掌握指导工作的理论武器,奉献群众的满腔热情,而且要有服务群众的真实情感,具备扎实做群众工作的实际能力。我们信访干部要以“三进三同”活动为契机,并将其作为一种常态机制,才能不断提升我们与群众打交道、解决突出信访问题的能力,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篇三: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上栗县人大会党组成员、群工:胡建秋

2011年12月30日

按照省、关于建立干部“民情家访”制度的意见及全市、全县领导干部“走基层、转作风、抓项目、促发展”活动要求,审时度势,立即在全县领导干部中集中开展以“进农村访民情、进农户解民忧、进企业(重点项目)谋发展,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主要内容的“三进三同”活动。按照活动实施方案的部署,本人作为上栗县人大 会党组成员、群工联系上栗镇泉塘村。活动开展以来,我带领工作组成员本着真心交流、耐心解惑、细心问难、诚心服务的工作要求,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惑于民、施助于民,融洽了干群关系,树立了良好形象,推动了工作落实。回顾这一工作经历,对我来说是一种锻炼,收获很大,感触很深,下基层,是一种教育,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下面本人就下基层工作谈点肤浅认识。

一、下基层就要带着真情实意去下,才能切实掌握民-意 下基层干部开展民情访谈,就是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掌握基层实际情况,从而解民忧、帮民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如果我们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为完成下基层任务而工作,这样不仅不能听到群众的真实心声和所思所盼,反而还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和反感。下基层,就是要带眼睛下,认真观察民情;带耳朵下,仔细倾听民声;带脑袋下,认真思考发展思路;带双手下,尽其所能为民办些实事。为认真开展好民情访谈,我们坚持“三进三同”原则,充分利用群众在家时间开展工作,到群众家中串门,聊天的形式,认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赢得民心;只有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才能了解他们的企盼;也只有深入农村、走近群众,在田间地头、在农家小院、在农民餐桌上和群众贴心交心,打成一片,才能真正打开群众的心扉,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才能找准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向,明确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最关心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才能真正把群众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只有真心实意地为百姓办实事、谋发展,老百姓就会对我们充满感激、充满信任,就会把我们当亲人。我深深地感受到,老百姓是最可亲、最可敬的人,干部与老百姓有多近,老百姓对干部就有多亲。

二、下基层就要带着务实为民去下,才能真正为民服务 为认真开展“三进三同”活动,我们本着“务实、为民、诚信”的原则,切实联系村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一是积累了更多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和方法。认真学习了近年来党的各项有关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认真向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镇村一线领导干部学习工作的方式方法,认真向农村老同志学习处理农村事务中的一些方式方法,让自己积累了更多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二是增进了和群众的感情。农村群众对我们的善意与热情,以及在我们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时表现出来的感激之情,让我触动非常大,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结识了一批农民朋友,使我对群众的感情更加浓厚。三是增强了工作责任心。以更踏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农村工作无小事,只有多深入到农民家中,实实在在与农民一起开展各项工作,农民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会主动和你商量工作,换句话说,只有以真诚的心去帮助群众,群众就会理解你、支持你。四是触动了为民服务的内在动力。在驻村工作期间,我们时时处处都感受到群众想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但我觉得扶贫的重点不是他们需要什么就简单地给什么,而是重在理念上的引导,重在发展路子、发展方向的选择。也就是要把、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使扶贫真正扶到点子上,让困难群众真正脱贫致富奔小康。五是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由于心灵上与群众密切沟通,真心实意为农服务,所以群众对我们更加信任,有心理话对我们讲,沟通就更方便了,调解一些矛盾纠纷也有了基础,这样非常便于我们开展工作。三、下基层就要带着转换角色去下,才能真正问计于民 “身”入基层更要“深”入基层,在与农户的面对面交流中,我深深认识到要做好驻村工作,必须做到三个转变:一是工作角色的转变,联系村干部的任务是协助而不

是指挥;群众在我们的心里有多重,我们在群众的心里就有多重。在驻村工作中,我们先后走访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养殖大户、老党员和一些贫困户,努力为他们解决了一些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分内之事,但群众回报给我的是难以言表的感激,远远多于我的付出。我深深感到,老百姓是纯朴的,也是最讲感情的,只要真心实意为他们着想,他们都会铭记在心。通过走访,我多了一份关注民生的责任感。二是工作方式的转变,变对基层工作的被动参与转向主动介入,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多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就能打开工作的新局面。下基层就应该沉下身子,真正把群众当作朋友、当成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热心、尽心、精心地为群众服务。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生活作风积极投身农村工作,踏踏实实向群众学习,真真切切为群众服务,朴朴素素和群众交流,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从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秀品质,展现良好形象,切实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才华有施展的舞台,才能使你的能力得到体现。三是工作作风的转变,以谦虚谨慎、甘当小学生的态度,多动嘴、勤跑腿、多融合。转变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联系村开展下基层工作只是一种工作的载体,旨在转变作风、推动工作。尽管驻村工作有期限,但服务三农无期限,要真正扑下身子,切实真正转变作风,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干部作风实实在在的转变,感受到蹲点工作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下基层就要带着有的放矢去下,才能真正与民为 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多深入到农民家中,实实在在与农民交流沟通,群众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会理解你、支持你。在这次活动中,通过和群众沟通联系,亲眼见,亲耳听,拉家长里短、解百姓心结。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百姓劳作的艰辛和获取报酬的不易;感受到群众对法律法规知识的欠缺和机关办事程序的不明,才产生了机关单位事难办的错觉。作风不过硬,能力难提升;作风不扎实,工作难推进;作风不深入,事业难兴旺。另一方面我们讲解一些机关单位办事的基本程序,消除群众把办事程序当成机关干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误解。群众的反映也让我们感受到在机关中推行首问责任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我们接待来办事群众时,一句轻声的问候、一个浅浅的微笑、一杯淡淡的开水、一时认真的倾听就体现了尊重群众的良好作风。无论是在家庭院落、田间地头、养殖棚圈、还是在温室大棚里,

三同心得体会2016-12-09 14:24 | #2楼

“三同”体验培训心得体会

上个月,我有幸成为我区第三批 “三同”班的学员赴贵州省毕业市威宁县盐仓镇二堡村体验生活。对于出生在70年代末、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我来说,十来天的“三同”生活,与其说是一种实践体验,倒不如说是一场生动的人生课堂来得更贴切。在这样的课堂里,没有儒雅博学的名师授课,也没内涵丰富的书籍课本,然而它却用冷峻的现实、朴素的情感、真挚的交流,以无形之力直击人的内心,带来前所未有的教育、启迪和震撼,让人受益终生,回味无穷。

一、一次国情民情的教育课堂,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农村生活的现状与城乡生活的差异

此次“三同”所在的二堡村隶属于毕节市威宁县,该县为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高原,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二堡村就位于县城东北部,平均海拔2020米,由于地处高海拔,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村里水资源贫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生产生活用水依靠雨水和水窖解决,全村总户数为368户,总人口为1935人。农业收入以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为主,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玉米、马铃薯。2012年全村

人均纯收入3800元左右。

虽然出发之前,通过区里召开的动员会及前两批学员的反馈,让我提前对此次的“三同”生活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真正到达二堡村时,各种环境、各种状况还是让我感到了意料之外的震惊。至今仍难忘,刚进村里时那条坑洼泥泞的山路、路边那看似破败却仍旧炼烧着的锌矿、村里道路上随处可见的各种动物的粪便、被苍蝇蚊虫占领的公共厕所、农户家水窖里含有漂浮物的生活用水以及根本不可能洗澡的事实带给我的震撼。但是很快,村民们热情质朴的笑容、初次体验干农活的新鲜感、学员们互帮互助的友谊,让起初的这种不适应感迅速消除。

而作为一名母亲,最让我揪心疼惜的便是村里的小朋友了。当城里的小朋友还在家里大人们的呵护下娇生惯养,过着像“小皇帝”般的生活时,农村的孩子们早早已经开始帮家里干农活了。他们那稀疏发黄的头发、因营养不良而略显矮小的个头、因天气寒冷冻得像胡萝卜一样的小手、从不吃早餐的生活习惯、在操场排队等待打午饭的瑟瑟发抖的身影、一件又脏又破的玩具却视若珍宝、吃到一颗糖时那幸福满足的神情,这些是城里的小孩根本无法想像的。所幸的是,村里对教育还是较为重视,看到村里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小学以及学校里26岁的年轻校长,让我们对于这个村小学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与期待。但是校舍内除了破旧的桌椅板凳、黑板讲台,再无其他设施,教室里甚至连电灯都

没有,又不免让我们感到一丝心酸。虽然近年来政府的惠农政策使得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基础设施的落后、生活环境的恶劣、自然资源的贫瘠、人才的匮乏,仍然制约着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的生活仍有着天壤之别。GDP排名世界第二的成绩不能回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高的事实,亦不能忽视城乡差距、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的现实,只有像二堡村这样的农村发展成为配套设施齐全、村容村貌整洁、经济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里的农民能够过上富足舒适的生活,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丰富的资源,我们才能够真正享受国力强盛带给我们的骄傲与自豪。

二、一次群众观念的教育课堂,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党群干群的鱼水关系

二堡村“三同”的14位学员被分配到了7户农家入住,在与农户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日子里,学员们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与另一名女同学被安排住在村主任家里,刚住下时,因为对“家人”及环境的陌生还略显拘谨,可没过多久就都把自己当成了家中的一员,每到集体聚餐的时刻,便亲切招呼其他同学到“咱家”来吃饭。平时帮家里打扫卫生、收拾房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吃完晚饭与“家人”围坐炉前聊天谈心,拉近彼此的距离。看到农村生活的艰辛、村民群众的质朴,我们一组的学员们也群策群力,想着法儿地帮村里干点实事。由于正

值秋收季节,当了解到村里哪户人家缺乏劳动力时,我们集体去帮忙收农作物。购买文具、生活及保健用品到村里的小学,镇上的养老院慰问,有外语特长的学员还到村小学给小朋友们上英语课,有的学员甚至每天早晨7点多便到学校带领小朋友们早读。对于村里的特困户,学员们自掏腰包集体上门去慰问,为数不多的慰问金却给农户们在寒冷的天气里送去一丝温暖。为了让村里早日脱贫致富,在村委会组织的座谈会上、在专门为农村教育问题而召开的征求意见会上,学员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村里的经济文化发展与社会建设献计献策。

而相较于我们的付出,二堡村的农户们却给予了我们更多的回报:村民们把最好的房间、最干净的被褥让给学员:没有吃早餐的生活习惯却每天早起给大家煮早餐;学员们晚归时,“家里”的小朋友冒着细雨打着手电去迎接;生怕学员们吃不惯当地饭菜的口味,每天调整着菜式及做法……。还记得在慰问完村里的贫困户后,独自一人抚养三个小孩上学的寡妇为表示感谢特地送来热腾腾的大包子。还记得每每走在路上,迎面而来的村民总是用他们质朴的微笑、亲切的语调,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里做客。还记得在我们离开二堡村的那天,村民们从凌晨4点就开始忙乎,把平日里都不舍得吃的鸡杀掉,给学员们做的早餐。在送别的路上,村支书强忍着眼眶里打转的泪水;在回到深圳后,住户家小兄弟发来的“你们走后,家里好像少了点什么”的信息。如此的

深情厚谊,让每一位学员都铭记于心,感动不已。我们不禁感慨:为什么在生活富裕充实的城市里,老百姓对党委、政府甚至是公务员抱怨更多、更不信任?而在贫困的二堡村,短短十几天的生活,却让我们与村民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谊呢?我想“三同”体验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古语有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党员干部只有真正的俯下身子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一线感受群众疾苦,懂得换位思考、扎实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的取信于民,为民所敬。

三、一次人生态度的教育课堂,让我们真正懂得知足与感恩 盐仓与盐田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是生活环境与物质条件却有着天差地别。生活在物资丰富、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里我们常常会因为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而充满了抱怨。可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二堡村,你看不到牢骚满腹、也看不到怨天尤人,每一位村民都用真诚质朴的笑容来回应和感染着我们。最让我感动的是住在“咱家”隔壁的崔祥兵一家,祥兵是一位年青的父亲,家里有三个小孩,都在上小学。两年前因为一次意外,右腿粉碎性骨折,从医院回家以后,一直靠拄拐杖才能行动。因此两年来,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落在了崔夫人身上。从外表看起来,崔夫人瘦弱得仿佛一阵风都能吹倒,可是干起活来却一点不含糊。干农活、做家务、照顾老公小孩全由她一人包办。更为可贵的是,因崔祥兵哥哥去世,嫂子改嫁,哥哥家的两个小孩也由崔祥兵家负

责抚养,而这一切重担如今全都落在了崔夫人身上,也让我们不由得对这位瘦小得让人心痛的女子心生敬意。每次与崔夫人聊天,问她会不会觉得很辛苦时,她总是淡淡的笑着说“没什么呀,农村里都是这样的,我不辛苦。”问起崔祥兵的腿伤,他则表示还好现在有了农村医保,住院的话政府给报销一部分,因此过段时间他准备住院,彻底把腿伤给治好。每当看到他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饭,便感觉有一团幸福的气氛在围绕。不埋怨、不回避、不消极,用微笑的颜面对生活,用感恩的心看待收获,我想这就是崔家人幸福的源泉吧。在二堡村生活的这十来天里,也曾试想过如果我和二堡村里的任何一位村民像电视节目《变形记》一样来一段互换人生,那会是怎样一种场景呢?似乎有些难以预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生活经验丰富、勤劳质朴的村民要远比我这个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人从容得多。跟村民们相比,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熏陶,拥有稳定的工作,开始小康的生活并不代表着我们自身有多优秀,而是因为所处生长环境的不同罢了。对于村民来说无法选择出生的环境,但是可以选择对待人生的态度,即使没有豪车洋房、名牌加身,即使粗茶淡饭、耕种劳碌,也能时常惜福感恩、知足常乐。这便是身处优越环境的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境界和态度。

四、一次责任意识的教育课堂,让我们重燃工作热情与激-情 在“三同”的日子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原始古朴

的乡村环境、热情可敬的父老乡亲,再有就是任劳任怨、勤奋务实的乡村干部了。记得在慰问一位孤寡老人时,当我们询问起她的年纪,她回答说“不记得了,只有老支书才知道”。确实在农村里,最辛苦、最劳累、老百姓最依赖和信任的就是村干部了。无论大事小事都找村干部解决,上至大病医疗,下至邻里矛盾,都离不开他们。在一组学员与村干部及农户代表召开的座谈会上,村民们介绍村里的基本情况,“三同”学员为村里发展出谋划策,气氛十分热烈。会后不久,老支书又特地找到带队老师向我们转交一封亲笔信,信上说到:“因座谈时间太短,没来得及介绍村里的千年银杏,现做补充介绍……”。信的末尾写道:“亲爱的同志们,你们以后不容易再来二堡,更没有机会来观赏这棵古老的银杏树了,所以我建议你们抽空观赏这棵长寿银杏,拍照留念。祝同志们像我们的千年银杏一样健康长寿。”老支书的亲笔信,言语朴实,情感真挚,流露出对二堡村发展的铭心牵挂以及对村干部责任的坚守履行,让每一位看过的学员对老支书都肃然起敬。作家托尔斯泰曾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仲淹挥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崇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铭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都是责任使然。如果说,每一位公职人员都能拥有如此这般的工作热情与责任心,又怎会担心出现精神懈怠、

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呢?老支书用他的亲笔信诠释什么是责任与承担,无关职位的高低、薪酬的多少、评价的好坏。这让我们这些来自特区的年青干部十分汗颜。只有认清自己工作的使命和意义,才会对事业、对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

在二堡村的“三同”培训学习已经结束了,可是这一段经历对大家的影响却一直还在。在第三期“三同”培训班的总结会上,当看到镇政府精心制作的“三同”培训记录的短片,回忆起“三同”生活的点滴时,禁不住眼眶湿润。让我想起了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真心希望这个宁静、和-谐、纯朴,带给我们无数感动与难忘经历的小乡村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同教育心得体会2016-12-09 15:24 | #3楼

篇一:三同心得体会

“三同”体验培训心得体会

上个月,我有幸成为我区第三批 “三同”班的学员赴贵州省毕业市威宁县盐仓镇二堡村体验生活。对于出生在70年代末、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我来说,十来天的“三同”生活,与其说是一种实践体验,倒不如说是一场生动的人生课堂来得更贴切。在这样的课堂里,没有儒雅博学的名师授课,也没内涵丰富的书籍课本,然而它却用冷峻的现实、朴素的情感、真挚的交流,以无形之力直击人的内心,带来前所未有的教育、启迪和震撼,让人受益终生,回味无穷。

一、一次国情民情的教育课堂,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农村生活的现状与城乡生活的差异 虽然出发之前,通过区里召开的动员会及前两批学员的反馈,让我提前对此次的“三同”生活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真正到达二堡村时,各种环境、各种状况还是让我感到了意料之外的震惊。至今仍难忘,刚进村里时那条坑洼泥泞的山路、路边那看似破败却仍旧炼烧着的锌矿、村里道路上随处可见的各种动物的粪便、被苍蝇蚊虫占领的公共厕所、农户家水窖里含有漂浮物的生活用水以及根本不可能洗澡的事实带给我的震撼。但是很快,村民们热情质朴的笑容、初次体验干农活的新鲜感、学员们互帮互助的友谊,让起初的这种不适应感迅速消除。

而作为一名母亲,最让我揪心疼惜的便是村里的小朋友了。当城里的小朋友还在家里大人们的呵护下娇生惯养,过着像“小皇帝”般的生活时,农村的孩子们早早已经开始帮家里干农活了。他们那稀疏发黄的头发、因营养不良而略显矮小的个头、因天气寒冷冻得像胡萝卜一样的小手、从不吃早餐的生活习惯、在操场排队等待打午饭的瑟瑟发抖的身影、一件又脏又破的玩具却视若珍宝、吃到一颗糖时那幸福满足的神情,这些是城里的小孩根本无法想像的。所幸的是,村里对教育还是较为重视,看到村里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小学以及学校里26岁的年轻校长,让我们对于这个村小学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与期待。但是校舍内除了破旧的桌椅板凳、黑板讲台,再无其他设施,教室里甚至连电灯都 没有,又不免让我们感到一丝心酸。虽然近年来政府的惠农政策使得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基础设施的落后、生活环境的恶劣、自然资源的贫瘠、人才的匮乏,仍然制约着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的生活仍有着天壤之别。gdp排名世界第二的成绩不能回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高的事实,亦不能忽视城乡差距、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的现实,只有像二堡村这样的农村发展成为配套设施齐全、村容村貌整洁、经济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里的农民能够过上富足舒适的生活,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丰富的资源,我们才能够真正享受国力强盛带给我们的骄傲与自豪。

二、一次群众观念的教育课堂,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党群干群的鱼水关系

二堡村“三同”的14位学员被分配到了7户农家入住,在与农户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日子里,学员们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与另一名女同学被安排住在村主任家里,刚住下时,因为对“家人”及环境的陌生还略显拘谨,可没过多久就都把自己当成了家中的一员,每到集体聚餐的时刻,便亲切招呼其他同学到“咱家”来吃饭。平时帮家里打扫卫生、收拾房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吃完晚饭与“家人”围坐炉前聊天谈心,拉近彼此的距离。看到农村生活的艰辛、村民群众的质朴,我们一组的学员们也群策群力,想着法儿地帮村里干点实事。由于正 值秋收季节,当了解到村里哪户人家缺乏劳动力时,我们集体去帮忙收农作物。购买文具、生活及保健用品到村里的小学,镇上的养老院慰问,有外语特长的学员还到村小学给小朋友们上英语课,有的学员甚至每天早晨7点多便到学校带领小朋友们早读。对于村里的特困户,学员们自掏腰包集体上门去慰问,为数不多的慰问金却给农户们在寒冷的天气里送去一丝温暖。为了让村里早日脱贫致富,在村委会组织的座谈会上、在专门为农村教育问题而召开的征求意见会上,学员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运用自己的知识和

智慧,为村里的经济文化发展与社会建设献计献策。

而相较于我们的付出,二堡村的农户们却给予了我们更多的回报:村民们把最好的房间、最干净的被褥让给学员:没有吃早餐的生活习惯却每天早起给大家煮早餐;学员们晚归时,“家里”的小朋友冒着细雨打着手电去迎接;生怕学员们吃不惯当地饭菜的口味,每天调整着菜式及做法。还记得在慰问完村里的贫困户后,独自一人抚养三个小孩上学的寡妇为表示感谢特地送来热腾腾的大包子。还记得每每走在路上,迎面而来的村民总是用他们质朴的微笑、亲切的语调,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里做客。还记得在我们离开二堡村的那天,村民们从凌晨4点就开始忙乎,把平日里都不舍得吃的鸡杀掉,给学员们做的早餐。在送别的路上,村支书强忍着眼眶里打转的泪水;在回到深圳后,住户家小兄弟发来的“你们走后,家里好像少了点什么”的信息。如此的 深情厚谊,让每一位学员都铭记于心,感动不已。我们不禁感慨:为什么在生活富裕充实的城市里,老百姓对党委、政府甚至是公务员抱怨更多、更不信任?而在贫困的二堡村,短短十几天的生活,却让我们与村民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谊呢?我想“三同”体验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古语有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党员干部只有真正的俯下身子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一线感受群众疾苦,懂得换位思考、扎实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的取信于民,为民所敬。

三、一次人生态度的教育课堂,让我们真正懂得知足与感恩 盐仓与盐田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是生活环境与物质条件却有着天差地别。生活在物资丰富、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里我们常常会因为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而充满了抱怨。可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二堡村,你看不到牢骚满腹、也看不到怨天尤人,每一位村民都用真诚质朴的笑容来回应和感染着我们。最让我感动的是住在“咱家”隔壁的崔祥兵一家,祥兵是一位年青的父亲,家里有三个小孩,都在上小学。两年前因为一次意外,右腿粉碎性骨折,从医院回家以后,一直靠拄拐杖才能行动。因此两年来,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落在了崔夫人身上。从外表看起来,崔夫人瘦弱得仿佛一阵风都能吹倒,可是干起活来却一点不含糊。干农活、做家务、照顾老公小孩全由她一人包办。更为可贵的是,因崔祥兵哥哥去世,嫂子改嫁,哥哥家的两个小孩也由崔祥兵家负 篇二:参加“三同”锻炼的几点体会和感受

参加“三同”锻炼的几点体会和感受

宣威市人事局 孔英

为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巩固“双为”教育活动成果,、省政府组织开展了”云岭先锋工程活动,动员成千上万的机关干部进村入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这种工作方法,较大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改进了干部工作作风,被称为“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钥匙”。 7月16日,我按照的安排和要求,到倘塘镇松林村委会半坡村民小组孔令广农民朋友家,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短短的三个月里,我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深深感到农民的艰辛,村干部的艰苦和不易。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感受有以下几点:

一、“三同”要真正做到当农民真解难事实,交农民诚 我到孔令广家后,以一名新成员的身份与他们一同上山劳动、下田种地,从烤烟封顶打杈、扎烟到苞谷中耕管理,从锄草、刨洋芋到帮农户挑水、扫地、做饭、洗碗,无论是农活还是家务活,我都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经过一段时间下来村里的干部群众认可我们“三同”干部不是下来走过场的,而是能实实在在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劳动之余,我经常会跟老百姓聊天,与农民交朋友,向他们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鼓励他们依靠科技勤劳致富,同时在与他们深入的交往中,掌握村情,松林村生态环境好,天然草场宽,森林覆盖率高,矿产资源储量少,开采价值低,经过三个月的调研,我我认为在松林地区发展畜牧业是一条符合当地实际,促进农民增收的好路子,并写了一篇关于在松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养殖业的调研文章。

通过在农村生活,深知农民的疾苦,在劳动之余,出了跟我所在住户做些家务活外,主动帮助村子里的老弱病残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农户孔令佩家小孩生病,因家里无钱,向

村里人借50元钱给小孩看病都借不着,我听说后,到他家给他一百元钱叫他赶快带小孩去看病;村民孔祥发老人,因年迈又加之几个儿女都不在身边,我就主动跟他家挑水、扎烟、理烟,帮他到烟站卖烟;还利用到城里、镇里办事之机,积极协调动员松林在外的老板、能人前来松林捐资助学,搞公益事业,煤炭老板孔令宾已答应捐资10万元给半坡村小学建盖教室。

二、下派机关年轻干部到农村进行“三同”是很有必要的。

曲靖提出下派机关年轻干部到农村“三同”,有些同志认为这是“走过场”或“没有必要”,担心下去的同志不可能住得下来。经过一段时间后,我认为下派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是非常必要的,就我来说虽然在乡镇工作过,也曾有农村生活经历,但这毕竟是面上的、浅层次上的认识,没有像这次深入的了解农村、农民生活。现在农村形势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仅凭印象、凭经历已经不能准确把握农村工作的特点。我国70%多一点的人口在农村,农村还有3000万左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些问题不是从理论上、表面上认识得到的,只有到农村,才能真正理解这些问题。

“三同”是增强与农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干群关系不是那么融洽,有些干部下乡流于形式,作风漂浮,不真正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不体察百姓疾苦,影响了党和干部的形象在群众中的威信,其实,我们老百姓是纯朴、善良的,我们干部要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把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三、“三同”是一次学习、提高、锻炼的机会

近年来,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和向社会招考公务员充实到机关的年轻人较多,他们具备了较强的理论知识和机关工作业务水平,但长期在机关工作,对农村缺乏实践和工作经历。现在农村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机关干部,我们的大多工作职责都是为农村工作、全市经济发展服务的,如果没有农村工作经历,不具备农村政策水平和农村工作方法,就谈不上为农村、为老百姓服务。通过“三同”生活经历,使自己进一步学习了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提高了政策水平,学习了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三同”锻炼,是一次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我的一次好机会。使自己学会了一些劳动和生产技能,拓宽了知识领域。

四、通过“三同”锻炼,增强工作责任感。

这次到农村体验生活,才真正体会到山区农民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了很大进步,农村面貌有了一定改观,但是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很多资源优势还未发挥,城乡差别还很大。如村里的农户为孩子上学的学费都凑不够,娃娃病了借50元钱去看病都借不了等等,看到这些情景,我会感到同情和难过,因此,我觉得我们机关年轻干部在机关时间一长,对农村农民生活不了解,有时就会出现这也不满足,那也不顺眼的现象,建议他们到农村去看看,在与我们所处的工作环境和经济待遇相比,我们的条件优越多了,还有什么理由不干好工作,同时也就会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更加努力工作,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感性认识,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篇三:驻村“三同”蹲点心得体会

驻村“三同”蹲点调研心得体会

×××

根据组织部的要求,作为中青班一员,我到了××市××镇茶新村河麓组 ×××家,进行为期十天的“三同”蹲点调研活动。这次调研,与平时自己在工作中经常下村所作的检查工作式的调研有所不同,这次是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村民实现了“亲密接触”,在这次蹲点调研中,通过走访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党员、退伍军人、困难户,进行拉家常倾谈,与帮扶户边喂猪边倾谈,11月15日还参加了茶新村召开的各届人士座谈会,宣传了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分析农村的发展形势,也对农村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基层组织

建设、维护稳定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虽然我也在基层工作多年来,但这次“三同”蹲点调研,对我来说是一次情感的震撼,一次生动的教育,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触动很大、感受很深、启示很多。

一、总的感受

群众路线,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基层领导干部要敢于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勇于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善于与群众“心连心”解困。这十天时间中,我所到之处,都感受到村民的热情和渴望,他们都很乐意与我交谈,从家庭事到村里事,从生活到生产,从现在到将来,无所不谈,这说明群众是渴望领导干部能与他们“零距离”接触,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状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和困难。深入一线是“发现问题、寻求对策”的最佳途径。作为领导干部,特别乡镇的干部,要做好民生工作,只有走群众路线,直面群众,真正沉下去,做到“零距离”、“面对面”、“心连心”,避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才能听到群众真实的心声,才会真实的了解民情、民-意、民忧、民困,也才能使我们能真实地掌握基层的第一手材料,帮助我们理清工作思想,制订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这次驻村使我深刻认识到,思路源于基层,活力来于一线,也使我们领导干部赢得了民心、接住了“地气”。 为民服务,是群众拥护支持的根本。当前群众在生活生产还有很多问题和困难有待我们帮助他们去克服、去解决。帮助群众脱贫致富,重在理念上的引导,重在发展路子、发展方向的选择。也就是要把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基层干部要做好宏观的指导和微观的服务,既要进行政策上的引导和鼓励,又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给予指导,为群众理清思路,指明方向,更要在技术、资金上给予帮助和扶持。只有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让群众得到实惠,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更多支持。从茶新村要搞村办公楼建设得到群众和各届人士的支持,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农村要稳定、要发展,除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指导、关心、支持、帮助外,关键还得靠最基层的组织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党员看支部,群众看干部。要充分发挥村“两委”的作用,关键又是靠领头雁。一位德才兼备的村支书,就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强有力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维护稳定,加快发展。茶新村的社会能够这样和-谐稳定,对换届后的村发展思路那么明确,将建设人饮工程、硬化道路,归根结底是该村有李福志这样乐意服务群众、甘于服务村民的能人当村支书,有坚强有力的村支部、村委会。一个好支书、强支书能带出一支好队伍,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就可以带出全村新面貌。

二、几点思考

思考一:根据实际促进农民增收。

增加农民收入,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工作。近年来,××市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个“牛鼻子”,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农民培训工程,强化农民转岗就业服务,农民整体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15年的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302元。但茶新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是4504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85%,远低于全市水平。农民收入包括纯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就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引导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和附加值让农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努力为农民增加就业打工收入。再有,就是做好农村贫困户的帮扶,对生活确有困难,入不敷出严重,要采取相应的帮困政策,促使他们加快脱贫。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也不可缺少。强大的村级集体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雄厚物质基础。茶新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微小,如道路硬化、修建水利等公益事业,都是通过向群众集资、募捐和争取上级支持来筹集资金,无形中增加了农民收入。 思考二:民生问题要始终放在工作首位。

无论是在走访、还是在座谈中,群众讲的最多的还是民生问题。诸如看病问题,文化生活等问题。农民就是怕生大病,一旦生了大病,高额医疗费会把一个小康之家迅即拖入贫困,造成“因病返贫”。茶新村的最困难的几户家庭都是因病致贫的。

关注民生,就要从老百姓的所思所盼着手,从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着手。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重点是要让农村实现“四个好”:一要让农民身体素质好,切实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搞好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让农民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看得起”。二要让农村环境卫生好,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搞好农村人饮工程,解决农民吃水问题。三要让农村社会治安好,加大对农村治安治理力度,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使群众真正安居乐业。四要让农村出行交通好,“吃穿住行”是生活必须,吃的穿的住的,是群众自己就能解决的事情,可出行是大家的事,一个有是解决不了的,修建好道路是公益事业。因此,要大力推进农村道路建设特别是实施道路硬化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

思考三:农村发展关键要有一个好的班子、好的领头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茶新村在今年村“两委”换届后,构思了村发展目标,将建设人饮工程、硬化道路和村办公楼,并得到群众的支持,硬化村道和建设村办公楼工程已经开始筹款,归根结底因为换届后的支部书记 ×××既有能冲能闯的本事,又有善思善行的头脑,能够团结和带领村民。

总的来看,这次蹲点调研,时间紧凑,内容丰富,得益匪浅,倍感自己作为乡镇书记的责任重大。这次“三同”蹲点的经历和体会,将在我完成这次学习结束,回到工作岗位后,对于抓好各项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和帮助。

“三同”活动心得体会2016-12-09 14:14 | #4楼

艰辛的创业 又见桃花源

―――

2004年7月26日我们根据局里安排,开展了与辖区企业“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活动,2004年8月1日由纪检组长带我们一行4人到xx县xx乡红岩经济林牧示范园与他们一起劳动。从县城出发绕过泥泞的山路,大约2个半小时后,成行连片的板栗映入了眼底,如果没有脚下的这条公路,我们一定会以认为是进入了陶渊明的桃花源。

xx县xx乡红岩经济林牧示范园位于xx乡的东南方,距离x街子7公里,属xx乡打瓦村范畴,平均海拔1700米,常年平均气温20。C,属温凉山区气候,适宜种植泡核桃、板栗等多种经济林果,宽阔的山地适宜猪、牛、羊等牲畜的放养。

为期七天我和其他同志们一起在xx县xx乡红岩经济林牧示范园与广大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足迹走遍了园区的每一个角落,我深深的认识到该示范园正在走一条绿色生态农业的道路。园区具有巨大的潜力。

1、充分开发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种植业。

古语说的好“靠山吃山”,业主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根据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大力发展种植业,现已种植核桃450亩、板栗450亩、日本黄花梨150亩、美国布朗李100亩、花椒50亩,在此基础上业主努力挖掘土地的潜力在上述土地上套种了五除一(药材)10000余株、日本甜柿200余株、玉米、荞、豌豆等多种经济作用,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林果互补的作用,合理开发了每一寸土地资源。在布局上,业主合理规划,连片种植,统一管理,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种植、规范化管理,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的现代农业迈进。

2、以林养畜,发挥产业的互补作用,大力发展养殖业。

在搞好种植业的基础上,还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产业间的互补作用,在园区开展猪、牛、羊、鱼、鸽子的养殖业的开发,目前已建成4个牛场,面积达3000M2,养牛33头,建成羊场1个,面积达300M2,养羊75头,猪场3个,面积达400M2,养猪70头,开挖鱼塘10个,面积达500M2,饲养有鲤鱼、草鱼共计2000余公斤,鸽子250余只。通过养殖业的开发,让昔日的无用的野草变成了今天上等的饲料,同时养殖业产出的大量畜肥又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提供了肥料保证,通过这样一个动物和植物间的生态循环,将两个产业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产业间互补,并相互依存的一个良好格局,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利用区位优势,发展木材加工业。

由于该示范园位于我县xx乡,距离我县最大的林场xx县西桂国社合作林场仅8公里路程,业主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在园区兴建木材加工厂房10格,约300M2,目前产出的成品有:板材、实木地板条、集成材拼板等三个品种,为了合理的使用木材资源,几年来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加工水平,现已逐步增加了原木的使用率,使原木出材率达到了85。每年业主在此产业后的净收益约为6万余元。

4、充分利用当地劳动力富余的优势,大力发展园区产业

园区位于打瓦村红岩,周围分布有金竹林、田尾、新寨等村民小组,农忙结束,该地区拥有大量社会闲散劳动力。该园区常年对劳动力的需求为14000余个,园区的建立为当地富余劳动力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的场所,使广大农户在农闲时,有了一个创收的地方,通过两年来不断的发展,示范园现已形成了一个幅射周围村寨且富有活力的劳动力市场,为周围广大农户增加了新的经济来源,同时广大农村劳动力的加入也成为了示范园生存并发展的重要支持及保证。

5、立足现实,着眼未来

园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给发展产业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但同时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比如说:从田尾桥头到示范园约有7公里的公路,但由于雨水、拖拉机使用防滑链等种种原因,至使交通不十分便利,特别是雨天,有时车辆很难进入,这对生产型企业来讲是个致命的弱点。又比如说,园区的土地全部为山地,这对以后采取机械

化管理也是个难题,大面积的作物如果全部采取现行的人工管理的话,将极大抑制园区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业主积极行动,化压力为动力,每年拿出2000余元对田尾至园区公路进行修缮,随着各种经济林果的丰产期的到来,此笔费用将逐年增长,确保园区和外界这条“大动脉”的畅通。为保证以后机械化管理的实施,业主现已在园区修建一条长约1公里左右的环型公路,以便以后将各种农业机械及所需物资直接运至种植作物的土地上,保证了林果种植地和办公地间的畅通,这也为林果丰产期的采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业主的上述行动对目前的生产虽说还起不到什么明显的作用,但着眼未来,这对该园区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6、存在问题

虽然该经济林牧示范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社会效益,但就目前来说还存有一些制约该示范园发展的因素:(1)、道路条件不太理想,虽然业主每年都对园区通往外界的公路进行修缮,但微弱的力量仅能保证这条公路不断,雨天能勉强过车,还不能充分发挥公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和拉动作用;(2)、园区开发前期投入大,资金缺口较为明显,园区开发至今的所有投资均为业主自有,开发初期为业主的积储,而现在只能靠木材加工、畜牧业及目前业已挂果的部分林果的收益来维持园区的运作,对一些收益好但投入大的产业,没有能力投产,这就严重制约了该示范园的发展,使其不能挣脱家庭作坊式自给自足的落后农业束缚。但可喜的是业主现已充分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现正在和有关银行协商,准备贷款,扩大再生产,使园区早日向新型绿色生态农业迈进。

三、美好前景

园区现有三大产业:种植、养殖、木材加工,但就目前来讲还不能创造多少经济效益,但其间蕴藏有巨大的效益,就拿种植业来讲,核桃五年后开始逐步丰产,年产量可达10余吨,收入约为12万元左右,栗子三年后丰产,产量约30吨,收入约12万元左右;药材五除一,三年后丰产,产量约1吨,收入约2万元,日本黄花梨二年后丰产,产量约6吨,收入1万元左右,美国布朗李三年后丰产,产量约20吨,收入约6万元左右,到丰产期时目前的种植业的产值就可达32余万元,并且这些产物的产量将逐年增加,效益也会不断增长。就养殖业来说,随着种植业的逐步成熟,业主介绍他将坚定不移的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充分发挥产业互补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牛200头,羊200头,猪100头,并增加鸡、鹅等品种,为城镇提供大量的绿色生态食品,到那时他将为园区出产的生态食品申请商标,树立品牌,并利用品牌效应,进一步拉动园区产业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业主叶国龙的带领下xx县xx乡红岩经济林牧示范园成功的走出了一条“以林养畜,以畜促林,种养结合,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的道路。为我县生态农业的发展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三同工作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三同时管理制度01-25

安全三同管理制度02-06

安全三同时管理制度04-03

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02-18

安全三同管理制度7篇02-06

安全三同管理制度(7篇)02-06

安全三同时管理制度6篇04-03

安全三同时管理制度(6篇)04-03

安全三同时管理制度7篇04-07

安全三同管理制度合集7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