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培训>《人才培养方案反馈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反馈意见

时间:2022-05-18 18:08:00 员工培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才培养方案反馈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是学院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学院组织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为了做好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特提出本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反馈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育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成果经验,以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突出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学院办成特色鲜明的省级示范性院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优化原则

按照学院关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遵循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各专业要以培养学生适应企事业岗位(群)所需职业素质和技能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专业理论知识以“适用,够用”为原则,注重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科学处理专业设置的整体优化。

2. 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坚持产学融合原则

注重学生在校学习与就业实际工作的统一性,将学生校内课程教学实训与到校外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力求做到将理论融于实践,实现“所学”与“所用”零距离,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密切与企业,行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推进产学用的进一步融合。

3.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坚持学习工作一体化原则

以企事业相关职业工作过程分析为基础,运用适合于教学的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教学载体,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设计学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合理整合专业课程内容,构建知识运用型课程体系,凸现工作学习一体化的特色。

4. 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坚持“课证融通”原则

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是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

时,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尽力将课程内容与国家企事业资格考核标准相协调, “课证融通”,实行毕业生“多证书”制。

5. 注重学生个性特长,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依据学生在基础、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各专业要充分利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不同课堂,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三、培养目标

各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本专业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在企事业单位某职业岗位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培养要求

各专业要从德、智、体、美诸方面提出人才培养要求,也可根据各专业学生从业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并参照相关职业的资格标准提出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

1.德(即思想品德)方面:主要是具有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和良好的社会品德与职业道德。

2.智方面:一是各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或了解)本专业哪些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二是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哪些能力和或技能素质。

3.身心健康方面:主要是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文明的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教学计划的编制要求

1.以现实的职业工作任务或生产的产品为载体进行课程整体设计,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系。

2.文化素质课(通识课)的课时不得低于总课时的30%,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以“适用、够用”为原则,专业课程设置要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

3.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对准岗位设置课程,但要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的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应达到教学总学时的50%以上,以保证教学质量。各专业应在

第一学期尽可能安排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同时尽量安排学生的参观或实习等。要选择部分主干课程按项目化方式考虑课程设计。根据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设立实习(实训)专用基地,进行实践强化训练。同时,要注重强化学生的专业实习或毕业实习,使学生在实际工作或生产中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六、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说明

1.制订专业培养方案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进行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查;论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拟订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专家论证;修订及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要修订和完善与培养方案相配套的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实习指导书等教学基本文件

2.课程结构分四个模块: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

3.学时与学分要求

学分计算:课程教学15学时计1学分、实践教学(校内实训、综合实践)每周计1学分。

学分安排:各专业总学分控制在175-185之间(含实践性教学学分)。学时安排:各专业总学时须控制在2700~3000左右,每学期平均以20周计算(含复习与考试)。

周学时安排:各专业每学期周学时数须均衡设置,控制在22-27之间。

4.课程学时的分配

专业课实践教学占总学时比例控制在50%以上。

5.各专业通识课(公共课)设置,原则上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6.大专三年制学生最后一学期顶岗实习。

4488_附: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制定意见反馈表do2017-01-03 23:18 | #2楼

各学院、部门:

根据《温州大学本(专)科专业学生培养计划管理条例》(行政〔2015〕137号)文件精神,学校将启动2011及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精选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提升专业内涵,构建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与教学体系。

(二)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基本原则: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不同的专业定位与学科背景,构建分类化、层次化、灵活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时间安排

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时间安排:

1.2011年3月15号前:教务处为主完成调研公共课教学;

2. 2011年3月20号前:学院为主完成调研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反馈修订意见和建议。(附件1:意见反馈表)

3.2011年3月25号前:形成公共课、选修课、校外课程学分设置基本框架,讨论并初步制订2011级培养方案修(制)订框架;

4.2011年3月31日前:确定并公布2011级培养方案修(制)订意见与框架;

5.2011年4月1日~2011年4月26日:

(1)学院和教学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研、论证;

(2)各学院组织有关人员严格按照修(制)订意见的要求,通过充分研讨与仔细修(制)订完成2011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3)教务处协同各学院对系统内课程库进行整理。

(4)各学院及教学部门4月26日前报送培养方案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各一份至教务处教学科;

6.2011年4月27日~2011年5月10日:教务处组织对培养方案进行审核、抽检外审、定稿;

7.2011年5月11日~2011年5月31日:完成培养方案的录入及终审工作;

8.2011年6月:组织进行培养方案的编印工作。

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制定意见反馈表

说明:为做好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加大专业方案设置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请各学院及部门认真分析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现况,针对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框架,提出具体的意见或建议。

主管院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章)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意见2017-01-03 23:57 | #3楼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计划,是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认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规范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做好我院2012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现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5]16号)、《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等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彰显高职特点及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1

二、基本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在总体上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1.体现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

紧跟人才需求市场动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找准专业办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参照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建立校中厂、厂,引导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

2.突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贯彻四个嵌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突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3.构建能力核心的职业课程体系

充分调研、明确岗位群能力要求,结合《课程标准化建设方案》合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重视学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4.完善适应行业的双证书制度

要对学生取得与专业核心能力密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提出要求,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证书要求与技术发展相适应,完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

5.加强教、学、做 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教学做 2

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方案具体要求

1.课程类别

(1)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

(2)必修课分为通识课程(含实践环节)、专业基础课程(含实践环节)和专业主干课程(含实践环节)。

(3)选修课分为人文素质课程、专业拓展课程。

2.学时与教学周要求

(1)方案总课时原则上不超过2700课时,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应不低于总课时的50%,其中生产性实习应占到80%。

(2)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90学时。

(3)周学时原则上安排在20~24学时范围内(含选修课),第一、二学期课时可适当增加。

(4)前4学期每学期教学周数为19周(一般15周理论教学周+4周整周实践周),第五学期教学周数为10周,由于各专业具体情况不同,在满足每学期总教学周数的情况下,各专业可以合理自行设置,但要尽量避免学生每学期后几周课时数过少或没课的情况发生。

3.学分计算

(1)方案总学分原则上限定140-150学分之间(含选修课)。 3

(2)入学教育与军训、公益劳动、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每周以1学分计算。

(3)其他课程原则上以15课时1学分计算。 4.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要求

(1)工科专业为毕业设计,文科专业为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时间为12周,利用第五学期前10周的星期六和后10周完成,计12学分,180学时。

(2)顶岗实习为20周,安排在第六学期,计20学分,300学时。

5.通识课程安排 (1)通识课程安排表

4

(2)课程安排说明

①1-9项为各专业必开课程,第10项大学英语为除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以外专业必开课程,11-12项高等数学为工科专业必开课程(详见②),13-15项各专业可根据情况选择开设。

②高等数学课程为1、2、3、4、8院(系)必修课程。对口单招班级高等数学按90(60+30)课时开设,即第一学期开设高等数学B,第二学期开设高等数学C。

其他专业开设安排如下:

5

③人文基础课程1、4、6、8、9院(系)在第二学期开设,2、3、5院(系)在第三学期开设。

④军事理论/安全教育课程2、3、5院(系)在第二学期开设,1、4、6、8、9院(系)在第三学期开设。

(3)整周实践安排说明

①入学教育与军训为2周,在第一学期开设。

②公益劳动为1周,2、3、5院(系)在第一学期开设,1、4、6、8、9院(系)在第二学期开设。

6.社会能力考核要求

(1)英语

非英语类工科专业:建议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要求;

非英语类文科专业(艺术类专业除外):建议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要求;

涉外类专业:建议达到全国大学英语四级 要求;

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传媒艺术系可根据各专业具体情况设定学生必须达到的英语能力等级。

(2)计算机

非计算机类专业建议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要求,计算机类专业的计算机能力要求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3)职业资格证书

各专业学生必须取得一项与本专业核心能力密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由各专业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7.选修课要求

(1)人文素质课程

①要求修满6学分。其中必须取得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2个及以上学分,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八类课程。

②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

语言类:职业汉语、普通话技能与应试指导、日语、韩语、求职英语。

艺术类:围棋、中国象棋、二胡演奏入门、小提琴音乐艺术欣赏、艺术导论、古典音乐鉴赏、流行音乐鉴赏、影视欣赏、舞蹈鉴赏、美术鉴赏、书法、建筑欣赏、有氧爵士舞、健美。

社科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汽车文化、生活与化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法律与生活、合同法、体育运动与卫生保健、跨文化交际。

经管类:身边的经济学、网上购物与网店推广。

数理类:高等数学。

③由团委认定的素质拓展学分可作为该类课程学分,包括拓展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各种科技技能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竞赛活动、课外文体活动等。

④除专业要求必须取得的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外,学生取得的其他更高级别的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每个证书可奖励2个人文素质课程学分。

(2)专业拓展课程

①要求修满6学分。其中必须取得专业限定性选修课程行业文化(课程实施编号为000001X0)2学分,并将该课程体现在教学进程安排表中或者下面的注释中。

②工科专业的文科生必须取得专业限定性选修课程大学物理(课程实施编号为000204X0,第一学期开设,周课时4)2学分,并将该课程体现在教学进程安排表下面的注释中。

③各专业根据学生需求、教学资源等设定相应的专业拓展课程。 ④除专业要求必须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外,学生取得的其他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每个证书可奖励2个专业拓展课程学分。

⑤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并成绩合格的,每项可奖励2个专业拓展课程学分。

四、方案制定与审定程序

1.教务处制定、下发;

2.各院(系)负责人牵头组织,以专业负责人为首的专业建设团队具体实施,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

3.各专业教研室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组织研讨,完善方案;

4.各院(系)组织本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初审;

5.教务处组织相关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复审,反馈修订意见;

6.将最终审核通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总,提交院教学委员会审核批准,下发执行。

五、其他注意事项

1.各专业应认真研究、总结本专业以往年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缺陷与不足,结合2011年专业剖析及专业平台数据分析的成果,在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所体现。

2.各专业中对口单招、中外合作、不同专业方向、订单培养等须根据相应人才培养目标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对口单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在对中职课程体系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制定,作好中高职衔接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对口单招班级与普招班级差异性。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涵盖模块和格式要求基本延续2011年方案(两种模板:传统课程体系模板、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模板),要注意传统课程体系模板七、职业能力与知识结构和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模板八、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设计中要体现‘321’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内容(在关于在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321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通知中有具体模板),社会能力考核要求这项内容说明要求简洁明了。

4.课程名称和课程编号要规范,均按11年新编的实施课程名称和实施课程编号填写,如有新增课程请事先按程序申请获取相应课程编号后填写,要避免文字错误、课时学分等数据统计错误和方案前后不对应等问题。

5.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制定后,要同步进行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或完善工作。

6.为保证2012级学生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计划于4月底完成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院系专家初审工作,教务处5月上旬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会审(对口单招方案单独集中会审),5月中旬返回院系修正,5月下旬汇总装订。

教务处

2011年3月20日

【人才培养方案反馈意见】相关文章:

焊接人才培养方案03-04

学生会人才培养方案02-27

怎样写人才培养方案03-01

医疗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0篇)06-03

人才培养的方案(通用10篇)04-14

人才培养方案原则(通用12篇)05-24

人才培养评估接待方案(精选10篇)03-20

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1篇)04-03

物业公司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1篇)02-28

乡镇医院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0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