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创新>《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

时间:2022-11-18 18:35:29 创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以集中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这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但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然是不够的。而发散思维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能力。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搞好“创新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当前务必具有的基本技能。

由于小学生的教学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和兴趣,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体积和容积”时,设计一个有趣动画“乌鸦喝水”,让学生去观察乌鸦是怎样喝上水的。这时,让学生来说一说,他们会踊跃举手发言。我因势利导,老师这里有石头、量杯和水,谁来演示一下。再现情境,疑问随之而生“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学生们的回答多种

多样,有的说:石头把水压出来了;有的说:石头把水挤出来了;有的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空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不用教师再多的解释与讲解,每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理解。接着老师问: “土豆占空间吗?硬币占空间吗?橡皮占空间吗?”(是)再问:“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占空间?”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同时对空间又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同时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体积和容积”。这样的情境创设,形成悬念,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二、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创新思维的目的。

1、应用题一题多变。对题中的条件、问题、情节作各种扩缩、顺逆、对比或叙述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在各种变化了的情境中,从各种不同角度认识数量关系。

例如:“学校购进图书400本,发到各班共360本,还剩多少本?”教师引导审题后,要求学生改编成新的应用题,学生改编后形成如下:

(1)学校购进图书400本,发到各班共360本,还剩几分之几?

(2)学校购进图书400本,发到各班共360本,发出了几分之几?

(3)学校购进图书400本,发到各班共360本,购进的比发出的多几分之几?

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展开创新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向纵深发展。

2、计算题中一题多解

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25×32”,教师应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积累的经验去探索解题的方法。结果学生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

(1)25×4×8

(2)25×2×16

(3)25×(30+2)=25×30+25×

2

综上所解,对于多种解题方法,同样也能达到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发散思维的目的。

3、一图多问。引导学生观察同一事物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仔细地观察,认识事物,理解知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6的认识”时,教师在讲述老师和学生一起打扫教室的图意时,启发学生观察图画,要求学生能回答下列三个问题:①图上有几个老师,几个学生,一共有几人?②图上有几个男人,几个女人,一共有几人?③图上有几个扫地的,几个擦窗和擦椅子的,有几个擦黑板的,一共有几人?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学生不仅能较系统地感知6的组成知识,而且能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达到创新性发散思维的目的。

三、重视说理训练、完善学生思维

说理训练有利于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一工程队,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照样计算,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针对本题,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这样分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1、用由果索因分析:要求出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必须先知道每人每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条件告诉我们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所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是可求得的,因此,本题列式为:240÷4÷6×8×12

2、用由因导果分析:已知4人6天修公路240米,可以求得每人每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每人每天修路多少米,那么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就可求出。列式为:240÷4÷6×(8×12)

3、用推理、假设、探究分析:由题意可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一定,假设工作的时间不变,人数由4人增加到8人,是原来的2倍,修公路的米数也相应增加到原来的2倍。而时间由6天增加到12天,是原来时间的2倍,所以修公路的米数应是原来的(2×2)倍。列式为:240×(8÷4)×(12÷6)也就是:240×(2×2)

这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并掌握说理的训练,优化了应用题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途径的能力,在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分析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逻辑性。

最后,再结合以上三道算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解法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总之重在说理,以完善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创新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因此,学生有了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就让学生在自己的天地里,放开手脚,动脑探索,动手创作,真正成为探索、创造的急先锋。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性发散思维2017-03-15 10:35 | #2楼

搞好“创新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务必具有的基本技能。

因为小学生的教学创新思维能力不是一朝而成的,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一、创设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创新性数学教学认为,宽松和-谐的氛围,是激发、培养创新能力的土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1、10、1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为之感到新奇,议论纷纷。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到1元=10角=100分,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到1米=10分米=100厘米,此时教师提出能不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对于这几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性质”,这样的情境创设,形成悬念,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1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一题多变、诱发学生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教学带来了无穷魅力,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课件运行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出一种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数学教学中进行一题多变,不仅可通过将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还更应强调计算题中的一题多解,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创新思维的目的。

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28×32”,教师应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积累的经验去探索解题的方法。结果学生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

(1)32×4×7 (2)28×2×16 ,对于多种解题方法,同样也能达到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发散思维的目的。

三、重视说理训练、完善学生思维

说理训练有利于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语言和思维是相关联的,对小学生来说,感性认识是关键,而语言又是用感性认知的手段,也是进行抽象思维的基础,所以口语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具体有以下几点:

认识程序的说明,使思维形成口语。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认真说明分析的过程。学生学好了这一步,实际上就是学会了思维的具体方法,也能开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讲解应用题一题多解的情况,不管用几种方法,首先应该让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通过对思考过程陈述,认识解题的基础——思考方法,从实质上认识习题的内涵,充分认识、理解习题的具体解题要领,这样可以使条理叙述与逻辑思维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认识习题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向纵深渗透。

例如:教学完梯形概念后,让学生辨析哪是梯形?哪些不是?并说出为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出示的图形后,发现第一个不是,它是两组对过平行,而不是定义中所说的“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使学生很自然地认识到了“有"和“只有"的区别,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同时认识到其三个全部合乎定义的要求,是梯形,让学生在不同的形态方位上认识了梯形的定义。这样学生可以从实践这个落脚点 2

上,将概念这个算术理论,全方位的去理解。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解法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总之重在说理,以完善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又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十分的复杂,参与其中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我们的历史在创新中前进,人在创新中成长,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的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创新性教学认为,高质量高水准的教学模式需要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来维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在享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它的实施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相关文章: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4-17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09-2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4-03

如何在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9-22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9-22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09-22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9-22

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04-19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09-21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