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创新>《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时间:2022-11-18 18:36:20 创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人才的重任,现代社会的竞争是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的核心又是人创新能力,那么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体会。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注重研究过程,培养科学思维

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绪论中讲到学习高中生物课的方法时,明确指出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平常教学过程中强调能力培养,其核心应该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中“生长素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炎双球菌的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都是理解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很好范例。这些范例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如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可以将教材中达尔文的胚芽鞘生长实验用多媒体做成动态效果投影,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形成自己的推想;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探讨:学生提出方案后,师生共同讨论各种设计的可操作性等。然后再与荷兰科学家温特的实验方法作比较,充分肯定学生的设计,使学生既有成功的喜悦,又学习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同时也激励学生创造的热情。

2.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思考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角度、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多触角、全方位的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性的方法及结论的开放式

思维,是检测学生创造力的依据之一,是创新思维中的主要思维方式。 思维定势往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习惯方法和思路去分析事物的现象及其原因。学生习惯按照老师所讲,书上所写进行机械模仿,使教学仅成为单纯知识遗产的传递和前人思维方式的继承,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完遗传定律后解这样一道题:“多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对夫妇都多指,生了一个正常的孩子,问第二个孩子多指的可能性有多大?”接着再解这样一道题:“色盲是一种X隐性遗传病,有对夫妇都不色盲,生了一个色盲的孩子,第二个孩子是色盲的几率为?”部分同学不假思索得出错误的答案。因此,在生物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用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方案,防止照猫画虎、生搬硬套。

3.设疑,激活学生思维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学贵有疑。通过设疑,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多方位的独立思考。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的追究问题罢了。”这句话道破了科学创造获得成功的前提是: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理以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有人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于是在短暂的时间里给学生提好多问题,而这些所谓的问题,多数不具备提问的价值,使机上仍然是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问题强加给学生,而应通过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探究问题的强烈意识,引发积极的思维活动。

4.教学方式多变,展现创新思维

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希望自己上演“独角戏”而学生无动于衷,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和课堂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去调动,去激活。要追求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应设法在教室内营造一种平等宽松的民-主氛围。教室使展开教学的特殊环境,这里的教学氛围对置身其中的学生具有潜在的同化作用,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心境状态,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师生之间,只有年龄差别,没有地位不等,应鼓励学生敢持批评意见,

从“我爱师,我更爱真理”的基本原则出发,不断提出独立的见解,不断给教师提供完善思想的机遇,克服将教师视为真理和智慧的化身的稚嫩想法,消除对教师的神秘感和敬畏敢。这一系列气氛的渲染,只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尽快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为灵活多变的教学创设一种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敢于争鸣、平等参与课堂双边活动的健康心态和活跃心境。

课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全体学生思考。我们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时,学生往往体态不已、动静不一、喧闹不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在这样的课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情况,我们需不断的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反应,灵活机动的处理一些问题。例如,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有明显的差异,一部分学生争先恐后的应答,表现得很出众,使课堂有了生机,有了动感和活力;但仍有一部分同学静静的坐在一边,似乎是置身事外的听众。这就要求教师及时的观察、帮助弱势学生,创造一些适于他们的条件和机遇,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归属感。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鼓励,并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分析、综合,从而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

总之,创新思维既是教学的基础,又是教学的对象,而思维的灵魂在于它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生物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励学生经常用发散性思维提出与众不同的、标新立异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素质,为未来社会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017-03-15 11:23 | #2楼

世纪之交,科技突飞猛进,知识更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日益加快,知识经济已露端倪。在这个经济大转变时代,国家的创新能力是决定其在国际竞争和全球多极化格局地位的重要因素。江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一切创新都有赖于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科教兴国,育人为本,决定了我们为师者培养创新一代的无可推卸的重任,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要求。

于是,我们有必要了解及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2、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是什么?3、创造性思维具备哪些品质特征?4、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及其品质特征

1、何为创造性思维呢?它大抵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定义,但皆道出其相通之处。

(1)指有创见性的思维,它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且能在此基础上提供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

(2)指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的思维活动。亦即在思维领域追求"独到"和"最佳",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的思维。

(3)指以强烈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为基础,通过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从而达到认识上的"顿悟"与飞跃的心理活动。

创造性思维高的人往往对客观事物中存在明显的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现象易产生强烈的兴趣,对于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的感受特别强烈,并能迅速找到解决的对策,而且答案往往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2、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有直觉、想象和灵感。

心理学上表明:

(1)直觉是指一个人在某方面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而偶然产生的一种可靠的判断。其特点是:产生的非逻辑性,整体的把握性。直觉思维在数学教学中随处可见、屡见不鲜。

(2)想象是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一种心理活动。其特点是:高度自由流动性(犹如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易变性(千变万化)、

偶然性和情绪性(如李白的一些不朽的诗作,可以说都是情绪的产物)。

(3)灵感是人类在创造过程中达到高-潮阶段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其特点是:突发性、跳跃性、不稳定性和迷狂性。

3、创造性思维的品质特征:

(1)求异性:即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着力于发掘客观事物之间的差异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之间的不一致性和已有知识的局限性。

(2)非逻辑性:创造性思维(乃至创造力的开发)不在严谨的逻辑结构中产生。

(3)兼容性:创造性思维兼容多种方式,内容、手段和途径。

(4)跃进性:创造性思维乃至发明创造有间断性和跃进性的过程,不一定非要在短期内完整的过程中完成。

这些思维品质之间没有严格的界定,它们既标志着思维的广度、深度和速度,又标志着思维的新颖度。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一个创造性思维高的人还需具备广博的知识,对某一门学科具有强烈的好奇与兴趣,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敢于迎接新问题的挑战,并且具有大无畏的冒险精神。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根据创造性思维具备的品质特征,教学中主要有以下途径:

1、激发兴趣、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求异性。

心理学上认为,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追求、探索。我们知道:相当部分的数学知识,理论性及系统性强,概念、法则、定理、推论等往往比较抽象,有些公式颇为枯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十分重要,务必要逐步培养,持之以恒。那么,如何激发兴趣,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性欲望呢?其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不胜枚举。首先,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执教的学科,并在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多下功夫,狠下功夫,确信"功夫不负苦心人",以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功能,而非师生的"双主体"作用。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科学排比,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拓展为生动、有趣的典故、发现史,或适当、合理地运用图片、模型、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思维达到"兴奋点"(即"临界点"),才可能带着愉悦、激昂的情绪去面对和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比较、分析、探索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展现自己的智能和才干。再次,必须使学生创造力的表现成为一种自主自觉的活动,这就需要营造教学上的民-主、和-谐、发展的氛围。它集中体现在,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教学,并积极表达与众不同的创见,充分发掘个性潜能,给创造性思维营造求异的空间。

2、重视知识积蓄,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兼容性。

有了兴趣,绝不意味着就有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以丰富的知识为奠基石,以启发、联想、想象为钥匙来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我时常以"睿智而勤奋,博大而精深"作为师生共勉的座右铭。教育他们牢记:学海无涯。同时,当学生有了较为广博的知识基础,再逐步指导他们通过联想等方式提出和解决一些新的问题,发现和构建一些可能的知识联系,产生知识的迁移和联结,来形成自己的新观点、新思想,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兼容性。

3、鼓励学生不囿于常规,敢于突破陈规,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性和跃进性。

虽然广博的知识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但决非充分条件,即知识并不等于创造性思维本身。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创造性思维是一个极其复杂艰辛的过程。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定势思维方式严重妨碍着学生变通思维能力的发挥。历年高考问卷调查统计表明,当前数学教学的弊端之一是题型教学,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严重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教学,在教会学生一种方法的同时,虽然使学生达到解一类问题的目的,但也容易导致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形成思维定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打破学生积淀在头脑中的习惯性思维,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充分发挥提供广阔的舞台。同时必须注意经常性地向学生提供新素材、新观点,促使学生对新材料、新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解决。不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大胆地向课本、教师、专家及权威质疑,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敢于标新立异。

实践证明,师生之间通过一个阶段的"磨合期"相互适应后,学生的学法也大大地改进,极力地避免了传统学习上大量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学生的潜能得到

了充分的挖掘,全新的学习理念在不断增强,学习成绩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了,教育教学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效。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相关文章: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4-03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4-17

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9-21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09-21

如何在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9-22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9-22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09-22

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9-21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9-22

试论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