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时间:2022-11-19 00:56:01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在当今社会里,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个公民基本生活的一部分,大到国民生产总值,小到家庭的收支,都离不开对数据的分析,离不开统计。《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因此,学习统计和概率就是教会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利用数据对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决策。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呢?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一、在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从学生的生活实例出发,列举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事例或学生关注的话题,进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明确数据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通过数据的分析能够帮助和指导我们对生活中事件进行决策。学生理解了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就会有学习的动力,而不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任务来完成。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统计活动的体验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二、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精心设计问题要做到抓住教学重点,以问题为线索突破难点,激活学生的思维,找出问题的本质。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全过程,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多元性,关注学习过程,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统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有关统计的问题时,愿意去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提取有用信息来帮助解决问题。因此要从小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2017-03-20 11:44 | #2楼

《统计与概率》是新课程改革基础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得到大大加强的内容,但对于这一内容的研究我们做得很不够,还是因为“国培计划”这次远程培训学习,才使得我进行了一个有效的学习。下面只是把我从中学习体会到的一些肤浅的东西和老师一起交流。

一、为什么要让孩子亲近数据?

1、为什么要让孩子亲近数据?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统计?统计学又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统计学的定义是这样的:统计学是关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数据。那么数据跟我们代数中的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在小学阶段,有一个非常大的部分就是关于数和数的运算,它研究的对象是数,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数据。数与数据一字之差,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两点:第一、数据是有实际背景的,我们知道,对于数的学习可以没有实际背景,可以单纯地讨论三加二等于二加三,但统计它所处理的数都是有实际背景的。第二、数据是对一堆数的提取信息,所以它往往关注是一堆数,因此有人开玩笑说:代数的学习或者说算术的学习强调是对数的感觉,而统计的学习强调是对一堆数的感觉。

统计是研究数据的,怎样研究数据呢?从定义中看,就是收集和分析数据。我们知道统计处理数据的一般过程是:首先要有个问题,有了问题后就要收集数据,收集数据完了以后就要整理它,最终要去分析它。在这个过程中,收集、分析数据非常重要。

定义中还提到统计是科学和艺术。说统计学是一门科学,这个我们可以理解,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科学,那么为什么说它是一门艺术呢?艺术与科学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这里引用东北师范大学史宁长的话,他说:科学如果我们承认了同样的前提,承认了同样的规则,我们的结论一定是一样的。比如,如果我们承认1加1等于2,承认了假发一定的规律,无论什么人都能导出3加2等于5。但艺术不一样,对于同一首歌,由于大家的背景不一样,大家的出发点不一样,可能同一首歌你听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统计也是如此,同样一堆数据,由于你的目的不同,你对实际背景的感悟不同,你的结论不一定完全一样的。

2、统计学是研究数据的,它是用来收集、分析数据的,它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它的核心词就是:数据分析观念。

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呢?《课程标准》中是这样描述的: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由数据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

从上面可以看到,在小学阶段对学生来说数据分析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说,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1)数据的意识。当你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你能想到用数据帮你解决问题。比如:班里要组织联欢会需要买些水果,买什么样的水果呢?可能一年级的孩子没有数据意识,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孩子会说买苹果,因为我喜欢吃苹果,有的孩子会说买梨,因为我喜欢吃梨,他们没有一个统计的数据意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在一起讨论,发现你喜欢吃苹果,我喜欢吃梨,这样一来,要使买的水果得到很多的人喜欢,那我们必须要去收集数据,于是我们可以统计班上喜欢吃苹果的有多少人,喜欢吃梨的有多少人,喜欢吃橘子的有多少,最后发现可能喜欢吃苹果的人最多,于是就多买点苹果。这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据意识,是小学阶段统计学的最核心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不期望学生掌握多少种方法,但是他要有这样的想法,遇到这样的问题能想到去调查、能想到用数据说话,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就是数据分析观念的第一点:数据意识。

(2)数据分析观念的第二点:体会到数据中是蕴含着信息的,能从中更可能多的提取信息,而这些信息能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一种决策。

(3)数据分析观念的第三点:我们需要根据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举个例子:有两名选手,一名选手跳远一次比一次跳得好,成绩呈增长趋势;另一名选手他的成绩不是增长趋势,是波动的,有时候好,有时候坏,但这名选手的最高值非常高。老师给学生提问了,如果你是教练员,会选择哪名选手参加比赛?其实这里就牵扯了一个背景,要根据背景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我们知道在国际比赛中,跳远是以一次最好成绩记成绩的,六次比赛中,你有一次成绩最高,你就可能得冠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再要求这名选手是不是很稳定,关键是根据背景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4)数据分析观念的第四点:数据的随机性。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二、如何要让孩子亲近数据?

总的来说,数据分析观念就是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是蕴含信息的,信息是可以被人提取的,最终信息是为人们服务的,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那如何要让孩子亲近数据?也就是说呢,专家们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好的策略:

(1)设计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需要收集数据。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把统计往往等同于数的运算,所以没有强调背景,只是给你一堆数,比如说:给你5个数,让你算出这5个数的平均数,学生就奇怪了,我为什么要求这5个数的平均数呢,求这5个数的平均数有什么好的作用?而我们现在的教学要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感觉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收集数据。

(2)如果没有好的问题情境,或者说你设置的情境是个很平常的情境,在数据收集完了以可以讨论,收集的这些数据能帮助我们做什么,让学生体会分析数据的作用。

我们看一个案例:组织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情况,这是个很平常的情境。老师在同学把数据调查出来进行了分析以后问同学:看到这些身高的数据,想一想它们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有三个很有代表性的回答,生1:我可以了解到我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我可以知道我自己的身高在班内处于什么情况。生2:我们班有8岁的有9岁的,我今年8岁,看到9岁同学的身高我可以先预测一下我到9岁时的身高大概多高。生3:学校可以根据我们班的身高情况确定我们课桌椅的高度。

这个案例跟刚才的案例不同,它也有情境,但它这个情境非常重视数据分析以后让学生讨论,我们收集的数据到底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这也是的策略之一。

(3)策略三:收集和积累统计应用的例子。

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觉积累统计应用的例子,不管是教材中的例子也好,还是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能看到统计能帮人们做不少事情。

(4)策略四:开展实践活动。

统计意识的培养,绝对不能仅仅靠课堂教学。因为它跟实际生活联系太紧密了,课堂教学中往往很难完全的展示一个统计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将课内外结合起来。

如:统计家里一周扔几个塑料袋;统计放学后户外活动时间;统计一年级同学掉牙情况;统计最爱收看的电视节目等,开展这样的一些实践活动倒不一定非得要最后得出一个多么正确的结论,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了原来统计能够帮助我们来决策。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相关文章:

大学生如何培养法制观念05-25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09-22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4-03

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07-12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15

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4-25

新课标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09-22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3-24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09-21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