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时间:2022-11-19 01:49:58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崇尚创新已成为世界的潮流。教育部提出:要实施以培养创造力、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江-泽-民也指出:“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就成了摆在历史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和培养创新意识的内部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设置悬念、猜谜语、创设一些问题情境等。不管哪种方法,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好能够设计一些逆向思维的问题。例如在分析中国戊戌变法没有成功,而日本明治维新却获得成功时,可问学生:“假如你是康有为、梁启超,你会如何作选择?”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我若是康有为,我不会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我要向日本的倒幕派首领学习,用武力推翻封建统治,然后再推行变法。”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设置疑问,诱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课堂上,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将思维逐步从“观摩见习型”过渡到“开发探索型”。在教学表述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析过程。当遇到思维环节时,不再采用教师分析学生记录的传统教学法,而是让学生去分析思考,教师在一旁起辅助作用。同时教师还可根据具体内容故意提出疑问,让学生作答,从而达到启发、引导、创新的目的。例如在讲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三次西征这一内容时,可以问学生:“应当如何评价这些战争?”并告诉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不局限于教材。学生争相发言,这时有的学生会说这些战争具有破坏性和侵略性,没有考虑到被征服的民族的感受,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重大灾难;而有的学生会说只有通过这样的战争才能推翻一些腐朽的政权,社会才会不断进步等等。通过实践,让学生认真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教师设定问题后,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辩论。由于是历史问题,可能需要提前准备一些史实材料,以便论证得有理有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和所掌握的知识,经常组织辩论有助于学生交流,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领域,互相学习。如笔者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下文简称二战)的性质时,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辩论。毫无疑问,二战到后期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里主要分析二战初期的战争性质,学生组成正方和反方。正方认为二战初期是反法西斯战争,依据是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是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反方则认为在帝国主义战争初期,最基本的依据是帝国主义制度为导致战争不断的根源,而二战的政策属于帝国主义政策,英法是因为拒绝帝国主义瓜分他们的赃物才会对德宣战。此次辩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有了问题总想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进行思考和探究,然后一步步得出最终结论。

四、交流激励创新

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思维敏捷,在学习中常常提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个人见解,这时教师不能不顾及学生感受而一味压制,而是要善于辨别。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鼓励学生不断创新,学生做错的应给予引导,让学生自行修改,加以更正。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进步。

五、重视设计精彩的结语

一堂成功的课,教师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开头的引人入胜,中间的环环相扣,也需要结尾的耐人寻味。教师在进行知识归纳和巩固训练时,恰当地运用地图,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教师在讲述《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一节时,可以借助《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形势图,将红军长征历时一年,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按教材的顺序,将辗转的11个省,越过的18座大山和无数小山,渡过的24条大小河流,攻占的62座县城,爬雪山过草地一一指点出来。同时指出,红军长征还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和10个地方军阀的包围,红军不得不避实击虚,迂回曲折地驰骋在艰难险阻的广大地区,路上走了365天,其中15天打大仗,235天白天行军,18天夜里行军,休息44天,平均走365里才休息1天,每天平均走74里。此时教师可根据红军长征的进程将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长征》《六盘山》等诗词补充进来,这样不仅能有助于学生记忆,而且能让学生加深对红军坚苦卓绝的革命精神和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的理解。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很多。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历史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017-03-21 08:07 | #2楼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与应用正成为这个社会越来越明显的特征,必然也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作为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重任的教育正在由社会生活的边缘走向社会生活的中心,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轴心”。顺应这一趋势,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造就创新人才作为面对新世纪的价值趋向。为此,本文特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如下探讨:

一、提高历史学科的课程实用价值,让学生“乐”学

目前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层次还较低,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的历史情节中(这可能受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影响),也就是停留在直接兴趣这一层次上。我们知道,直接兴趣是不稳定的,常会因各种因素而减退,比如知识简单易懂、概念重复讲述、结论不易理解、内容难记难背等,一旦学生感到乏味,或感到困难时,直接兴趣就会衰减、消失。因此,历史教学要提高学科的实用价值。

首先,我们至少应该向学生显示历史学科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的作用,比如可以改革历史考试方法,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调动学生运用历史思想、寻找历史依据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还可以在校内多办一些历史学科的课外活动,如开设历史讲座、展示学生的历史小文章、搞一些历史性的纪念活动,等等。总之,校园要强化历史学科的气氛,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让他们觉得至少在学校里,学好历史课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其次,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心理,使学生“喜”学。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与初中比较,普遍感到困难,出现“怕”的情绪。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采取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成功心理,这对稳定学习兴趣有极大作用。我们可以结合教学由浅入深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层次的内容,作出达标的要求,对学生每达到一个层次,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有信心进入下一个层次学习。再比如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让他们在不同的场合获得不同的成功感觉,可以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作出当众表扬;可以对作业中有出色解答或独特见解的学生予以高分;也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办的刊物或壁报上发表一些作品,如历史小论文、历史漫画等;或者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到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总之,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多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抱有信心,最终保持历史学习的稳定兴趣。

最后,要重视对历史理论的学习,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会”学。不过在基本历史理论的教学中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要控制好“度”。高中学生毕竟认知水平有限,如果要求过高,理解不了,对学习历史就怀有畏难情绪,就会“厌”、“怕”。因此,教师要深入细致地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限度,不能加重学生学习负担,更不能使他们不堪重负而丧失学习信心、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必须打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变学生单纯从教师或书本上获取信息为从各方面(包括电脑网络)获取有效信息;变学生单纯在学校、阶段性学习为向社会学习、终身学习,这才是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可以做一些尝试,具体做法是变原来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这一模式又可分为规定型开放式教学、主题型开放式教学和自主型开放式教学。所谓规定型开放式教学是指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教师规定的内容,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并用历史小论文的形式体现学习的成果。一般在普通高中学生中,主要就采用这种方式。对此,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景,如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政府的统治垮台。在总结失败的教训时,国民党内有人说:“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了。”蒋介石在退守台湾后曾发出感慨:“此次失败,并非是被共-匪打-倒的,实在是我们自己打-倒自己。”请你结合史实谈国民党失败的原因。(题目自拟)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句流畅,字数不少于500字。改作后,我们惊喜地发现,不少学生的论文题目新颖,立论正确,说理透彻,其写作水平比预计的要高。这次考试中较好的小论文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行不义必自毙》、《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自毁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对手只有一个,就是自己》等。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我校开展教研的有利契机,配合教学内容提出《七七事变研究》这一课题,根据大家的兴趣,学生自行组建五个研究小组,组成总课题下的子课题组,分别是《七七事变发生的背景》,《七七事变后日本对丰台地区的统治及暴行》,《七七事变后丰台人民对侵华日军进行的反抗斗争》,《勿忘国耻反思组》。通过同学们的自己确定研究方向,亲自查找资料,撰写论文,不仅使学生学会以探究的方式认识重大的历史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并且通过评价可以达到互相激励、启发、产生更多的新想法为目的。

四、针对创新思维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既包含聚合思维,又包含发散思维,其中,发散思维是构成创新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师生均习惯于以聚合思维思考问题,所以,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发散思维的训练。直觉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本形式,它是一种不借助推理形式而直接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并非胡乱猜想,而是个体长期积累的有关知识经验,在瞬间被调动起来产生快速综合的反应,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唐朝经济繁荣盛况之后,在未讲唐文化之前,可以向学生提出“这个时代的科学文化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局面?”之类的题,让他们直接作出判断。

总之,大量的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证明,创新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已知的知识和信息为前提条件的。古今中外的许多大发明家、大科学家之所以能够有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是与其具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经验分不开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必要的历史知识和材料。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相应的思维品质: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等。只有这样,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相关文章: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09-21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意识12-08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9-22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09-22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04-06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4-17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09-22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09-21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职教学生的创新能力09-21

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