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汇报>情况汇报>《市一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市一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时间:2022-11-19 05:19:48 情况汇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市一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按照 《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的要求,我校从2017年9月起积极稳妥地开展了高一新课改实验,实施新课改年级的实验教师共21人,学生人数320人。在三年的普通高中新课改试验期间里,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配合下,我校强化措施、稳妥推进,广大实验教师锐意改革,不断探索,高中课改进展顺利,态势良好,现将我校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市一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一、健全组织体系,完善规章制度,措施得力

1.学习文件、制定方案:

2009年暑期学校就将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准备纳入了整体工作,成立了由明修选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德育、后勤的三位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主任为成员的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并制订了领导小组的五项职责,同时还成立了由教学校长为组长,各学科组长为成员的我校新课程实验教学指导小组,负责制定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必修课课时、必选课的开设、选修Ⅱ的设置等),组织学科教师进行校本教研,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等具体工作。

本着理念在先的原则,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学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精神,让全体教师较为全面地了解新课程实验意义、目标和实施的具体方案,树立迎接新课程的信心。为我校顺利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根据我市有关新课程试验方案的要求以及山城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我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学分认定管理方案(试行)》以及《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学生综合评价实施细则》,为高中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2. 强化学习、重视培训:为保证高中新课程积极稳妥地开展,我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按照市教育局的安排,先后完成了由全体教师参加的新课程通识培训,由全体实验教师参加的新课程学科培训,学校主管领导还参加了由市教育局组织的赴福建新课程研讨班,学校自行组织部分骨干教师赴郑州、南阳、开封、洛阳、济源等地新课程研讨会,在校本培训方面,我校坚持专业引领与个人反思、同行互助相结合,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

同时,为了使实验教师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除要求各备课组网上查找资料、资源共享外,学校还投资近5千元购买有关新课程的文本资料、录像光盘、新课程课堂实录等资料,供实验教师校本教研学习、参考,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能力。

3.科研引领、注重实效:新课程实施三年来,教师们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解决新课程课时少与教材内容多的矛盾,合作探究与时间紧的矛盾,课程标准如何与高考衔接等问题。面对这些困惑,我们的做法是“科研引领,注重实效”。我校参与了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的《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组。期望在专家的引领下,实施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教学,目前此项课题正在试验阶段。另外就是强化校本教研。制定了《四十七中学集体备课制度》,提出了在集体备课中要做到“三定、五统一、一交流”,为确保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正常进行,由学校教学处和年级组为每一备课组选定备课时间和地点(均不在教研活动时间),并要求每个备课组提前一个月写出备课组活动计划备主管领导检查。为确保新课程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推进,使每一名学生在45分钟的时间里都能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除了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能够一视同仁以外,还要求备课组在每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后,都要出一套达标练习卷,并且以*号提示不同层次学生应掌握到的尺度,以保证学习尖子生能“吃得好”,学习中等生能“吃得饱”,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吃得了”。

4.行动学习、促进提高:目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种培训收效甚微,究其原因,除了有教师自身的内驱力缺乏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重培训、轻实践、无反思。我们认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反映在三个能力方面即业务能力、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而这三方面能力的提高,哪个方面也不是单纯靠培训能够解决的,而是要培训和行动相结合,更重要的是行动加反思。为此,学校在07年10月出台了关于《四十七中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意见》,在业务能力方面,实行以考带训,定于每学年开始前进行45周岁(含45周岁)以下的教师学科业务水平测试。范围:近3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精选,并规定连续两年成绩优异的教师,可以三年之内免考,并作为校内评聘、推荐各级各类教师称号的重要依据。在科研能力方面,除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以外,要求每位一线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教学反思,在寒假前举办每年一届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年会,并在校园网上开辟反思案例专栏。在教学能力方面,根据我校青年教师的1、3、5工程,结合教育局星级课达标活动,以公开课和常态课相结合的方式,适时举办新课程观摩活动,以次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市一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以校为本,注重实践

在近一年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深深感悟到,在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上,要立足我校实际,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寻找教育的生长点,在实践中寻找工作的突破点。

1.对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我们是逐步探索,走向常态的:我们在高一第一学期的做法是,教师根据实际提出研究性课题,学生结合自身爱好及特长选择课题(即课题的提出以教师为主),每周拿出三个课时的时间进行课题研究,学期末,也组织了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展示,但通过调研和实践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人员太多;地点问题;兴趣问题;难度很大。上学期根据实际,重新修订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即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及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进行研究,并自找指导教师,(即课题的提出以学生为主,教师提出合理性建议)由课题小组根据实际提出课题的实施方案,进行研究。我们认为,这一做法,更加尊重学生特长发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进行研究,更具有实效性。上周刚刚开完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但又发现了一些问题:选题不合适;研究过程不科学;结题成果不规范。本学期又重新审视了实施方案,在原有的基础上,在正式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先用4课时由主讲教师介绍诸如“为什么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选题”,"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如何结题”以及研究性学习与高考的关系等。在进行研究。(费用问题)

2.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也是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我们认为,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属通识技术范畴,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无论学生在高中毕业后继续升学或直接就业都应该学习这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为此,学校在通用技术专职教师缺乏的实际情况下,抽调一名物理本科毕业且电脑技术娴熟的教师充当通用技术专职教师,从2017年9月开始,在高一年级14个教学班全部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经过近一年的实践表明,这门课的开设确实收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提高了他们的技术素养,教师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广泛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随着本门课程开设的需要,学校在2017年3月又调入一名通用技术专职教师,并计划装配两个通用技术实验室。同时,这门课的开设,也锻炼了教师,发现了人才。我校的吴连江老师,在07年5月学校举办的新课程展示活动中,被市教研室发现,去年10月份受市教研室委托作为主讲教师参与了陕西省新课程通用技术学科培训,12月份又被市教研室聘为天津市通用技术兼职教研员。目前我校已有三名市级兼职教研员。

3.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此次新课程实验,应以更新观念为基础,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关键,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突破口,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牢牢抓住课堂这一教育教学主阵地,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研活动,以多种课型为切入点,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教师专业发展:一是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组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增删教学内容、安排课时计划、确定三维目标及教学重点,尤其是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进行研究,精心准备,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在使用教材上的困惑,在实际教学中逐步使教师理解新课程、适应新课程。二是进行典型课例研究,每周选择一节典型课例进行集体备课,指派一名教师上这节课,教师相互听课,互相评课。一学期下来,每个备课组组织这样的课有10余节。另外,我们还发挥了示范校的辐射、引领作用,在市、区做新课程的研究课,其中,霍兰梅老师做的一节市级研究课,受到听课教师和专家的好评。穆恒老师、孔德明老师和吴俊华老师等也都做了区级新课程研究课。由于老师们是抱着学习和研究的心态做课,呈现的都是常态课,既注重课堂的预设,更注重课堂的生成,因而研究课在听课教师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三是要求每一名实验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实际体验,撰写新课程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吸取经验,在反思中总结不足,在反思中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新课程实施近以来,我校广大教师投入满腔热情,付出了艰辛劳动,新课程给学校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力求做到启发式教学,在教学模式上,逐渐形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的,学有兴趣,学有后劲。在教学策略上,力图实现四大转变:即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3)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

(4)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面向差异性的教育转变

三.几点困惑

1.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有些教师在“背”着新课程的同时还“抱”着旧课程,还不能完全摆脱旧的模式;对新课程与考试评价特别是与高考的关系还不能很好理清,

另外,与新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缺乏,原有的资源还没有完全进行重新整合配置。

2.过程评价的形式、内容和实效三者还不能做到很好的统一,导致过程评价实施缓慢。加重过程评价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部分,我校在过程评价方面做了积极地探索,制订过程评价方案并积极落实,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习惯了原来的单一评价而还不习惯多元综合评价;二是感觉评价的过程太复杂,填写内容多,操作起来困难大,实际是还没有找到常态的多元评价方法;三是把评价表集中到一个部门统一汇总工作量很大,而又缺乏实效性。

3、对于如何处理新教材内容多而课时紧的矛盾,如何有效的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及如何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的实现等所有这些操作层面的问题都是我们今后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逐步探索的。

四.今后的工作构想

1.进一步探索适合我校对教师、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探索出促进学生成才、教师发展的评价方式方法,追求体现评价的主体多元性、过程性和发展性特征。研制《学生成长记录册》、《学生成长记录袋》、《教师成长记录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一系列管理文件。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建立多元化、新型的评价体系。

2. 学科组要进一步促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换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策略的四大转变;建立学生个性化的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制度。

3.开发校本课程,开设丰富多彩选修课,加大选课指导力度。力争在三年内开发出具有标志性的校本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进而构建出含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校本课程、选修课程等四类具有我校特色的四十七中学课程体系。

以上就新课程实施情况作了简要的汇报,我们的认识、遇到的困惑以及今后的构想。新课程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必将使学校从现在的进入新课程、到逐步适应新课程最终到全社会都能够欣赏新课程。在践行新课程的过程中,使我们的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发展。

2017年3 月20日</P< p>

【市一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汇报材料】相关文章:

新课程方案实施情况汇报材料08-12

新课程改革总结04-23

新课程实施计划08-18

青铜峡市一中创卫工作汇报材料09-22

榆林市一中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材料09-22

国有林场改革情况汇报05-04

学校新课程实施计划11-10

(优选)学校新课程实施计划01-09

小学英语实施新课程的总结03-05

晋升情况汇报材料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