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考察报告>《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时间:2022-09-22 10:26:24 考察报告 我要投稿

工业园区考察报告范文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巩固学习成果,根据党校的教学安排,10月30日至11月12日,市第十八期乡科长班全体学员在班主任张老师和教研室杜老师的带领下,赴苏州、温州等地的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开发区、蒋巷村、隆力奇集团、温州大虎集团、报喜鸟集团等工业企业及工业园区,就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区域经济进行考察。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既亲眼目睹了先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惊人速度,更切身感悟到了他们的成功之举、真谛经验和实干精神。整个考察活动是一堂生动、实际、深刻的开放课、发展课,全体同志在思想上都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责任感、压力感和危机感空前增强。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工业园区考察报告范文

一、两地的基本情况

苏州工业园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合作开发项目, 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6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一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十二年来,在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的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40%左右,累计上交中央和省市各类税收400多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过38万个。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580.7亿元,比开发之初增长了50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5亿元,增长200倍;进出口总额从开发之初的几百万美元增加到405亿美元,其中出口192亿美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城镇职工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超过2.8万元和1万元,均增长了5倍左右。

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6%左右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同时,每万元GDP耗水5.8吨、耗能0.34吨标准煤,每度电产生GDP25元、工业产值90元,达到了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初步走出了一条高产出、低能耗、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温州位于我国环太平洋西岸 18000 公里海岸中段,处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交汇处 , 是浙江省南部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市陆域面积 11784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 11000 平方公里。全市下辖鹿城、龙湾、瓯海 3 区和瑞安、乐清 2 市及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 6 县,共设镇 119 个,乡 143 个,街道办事处 30 个。 2004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 746.19 万人,其中市区人口 137.14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8.30 ‰。温州在历史上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是青瓷发源地之一,造纸、造船、丝绸、绣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国历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时即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近几年,两地经济发展快,综合势力强,苏州市有五个全国十强县。两市的发展可概括为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经济发展势头猛。所到各地特别是苏南各地经济运行质量高,工业所占比重大,外向度高,都已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期,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都是在基数较高的基础上保持高速增长,发展势头猛、后劲足。苏州工业园近几年几项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保持着45%以上的增幅,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2亿元,

合同利用外资2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完成财政收入32.6亿元,是建园之初的83倍。

二是园区建设层次高。所到各地都在高水平开发园区,靠园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是他们共同的特点。苏州工业园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化工业为主体、第三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相互配套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开发,基础设施先后投入100多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投入超过7亿元,形成“九通一平”高标准基础设施,已完成开发面积100平方公里。 三是招商引资效果好。各地都十分重视招商引资,靠外力发展自己。在招商项目上,注重项目质量,注重投入产出率,吸引“大、高、外”项目。如昆山经济开发区视项目开发为生命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截至2004年6月,累计引进外资项目1123个,投资总额120.71亿美元,合同外资86.05亿美元,实际到帐资金42.78亿美元,在全国45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名列前茅。来开发区投资合作的有日本、韩国、欧美、台湾等36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引进项目呈规模大、独资多、层次高、技术新的特点。进区项目平均投资规模1050万美元,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70个,高新技术项目占总数的40%。世界500强有18家在开发区兴办项目。苏州工业园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1074个,合同利用外资16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6.8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45家在此投资,上亿元的项目有35个,首期每平方公里投资密度超过10亿美元,平均每个项目投资3000万美元。

《工业园区考察报告范文》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是政策机制活。所到各地享受的优惠政策较多,上级扶持的力度较大。如:苏州工业园拥有外资项目自行审批特权、灵活高效的外事管理权和快速的物流通关政策等,管委会所辖4个镇级工业园,同样享受苏州工业园的优惠政策。此外,各地还制定了一系列灵活的激励机制。

五是环境氛围优。几天来的考察,感受到他们的身上有一种强烈的经济发展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所到之处人人不忘抓经济,人人都懂经济,谈起当地的经济发展都充满自信,都感到自豪。在温州接待考察的是位分管招商工作的招商局局长,但对经济工作如数家珍。这种经济发展的氛围体现在每个层面和各个岗位上。各地都建有项目服务大厅,大部分项目审批在厅内都能完成。苏州工业园管委投资审批事项只保留8项,一站式服务机构全权代表管委会审批,手续办理快捷方便,从项目立项到开工不超过25天。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两地的迅猛崛起,除得益于自身的区位优势外,根本的是他们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关键是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客观规律,又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这些地方有很多前瞻性的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始终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的大发展。所到苏南各地经济之所以实现快速发展,核心的是他们的思想实现了真解放、观念实现了真更新。从他们介绍情况看,不论是确定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还是制定政策、建立工作机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

问题,都具有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可以说他们已经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整个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苏州工业园一开始就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开发区的目标,着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机制的园区发展模式,并把招商的重点放在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型项目上,正是有了一流的开发观念,才有了园区开发的一流举措和超常规的发展速度。

(二)发挥优势,准确定位,确定长远发展思路。两地都把发展的方向定位在发挥优势、建设园区、发展工业上,并从一开始就着眼长远发展,注重高标准规划。

(三)市场运作,滚动开发,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经济,是他们又一成功经验。

(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艰苦创业,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实现跨跃式发展,必须善于认识机遇、抢抓机遇,必须具有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苏州、昆山等地在园区开发起步初期,都经历过土地征用难、拆迁难、群众上访等问题,但他们视困难为机遇,认定目标,永不言弃。如昆山开发区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实施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区域环境。十几年来,先后投入70多亿元资金,用于交通、电讯、供水、能源等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区内主次干道线200多公里,均为混凝土路面,与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虹桥国际机场路、沪宁铁路线相连接,交通十分便捷。并做到集中供热供气,区内没有烟囱,气化率78%,绿化覆盖率41.6%,饮用水达到国家二级水标准。还创办了国际学校,新建了友谊医院,设立了外商公寓。同时建立了完善的配套服务机构,成立了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开通了陆路口岸通关点,构筑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几点启示

参加考察的同志一致认识到,与苏州、温州等地相比,从表层上看是数字、指标的差距,实质上是人的差距,是思想观念、政策环境和实干精神上的差距。苏州等地善于运用先进的模式和理念发展经济,其思维境界、知识结构、工作思路、办事效率、言谈举止,无不体现出开放、超前、文明、精干的综合品位。通过考察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曾多次到先进地区学习,实际早已看到并不断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但几年过来与先进地区差距却越来越大,根本的是我们的思想没有真正解放,没有完全体现在行动上,影响了发展的速度,必须再次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层层找问题、见行动。苏南之行告诉我们,前几年安阳只是低水平、低总量上的增长,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谈不上“超常规、跨越式”。当前,全市发展势头良好,正处在一个大追赶和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为我市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大转变,“超常规”发展必须配以“超常规思维”,“创奇迹”的速度必须得有“创奇迹”的观念。现实说明,我们的思想解放远远不够,或者说我们思想解放落实得不够,很多时候只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因此,下一步要把重点放在解决思想真解放

《工业园区考察报告范文》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和干大事创大业上,在解决思想上要实现“七破七立”。破除自我满足、墨守陈规、四平八稳的保守思想,树立敢闯敢试、敢冒、敢于突破、大胆思进的观念;破除被动应付、懒惰思想,树立勇于拼搏、主动出击求发展的观念;破除狭隘封闭的区位观,树立主动接受郑州等地辐射、借势借力大发展的观念;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树立服从服务经济发展、全市一盘棋的大局观念;破除畏难发愁思想和唯条件论,树立市区一体和靠发展解决问题、赢得支持的观念;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树立求实务实、真抓实干的观念;破除经济发展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振兴东港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全市形成人人想经济、议经济、抓经济的浓厚氛围。

第二,思路决定出路,只有科学明晰的大思路,才有跨越式的大发展。面对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期和新的战略机遇期,必须进一步审视大势、分析优势,充实完善发展思路和方向目标,实现大的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和新一轮经济增长期,我们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潜力。纵观周边地区,北邻的邯郸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南邻焦作和新乡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东邻濮阳市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可以说,当前形势逼人,时间不等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不发展就要落后、慢发展也要落后。因此,我们必须理清思路、确定目标,牢牢抓住经济发展第一要务。围绕这一目标,进一步充实完善各级部门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措施,统一全区上下的思想和行动,凝聚人心和力量,形成加快东港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三,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走集约化和市场化的路子,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从苏州看,对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最大的是开发区,开发区是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苏州的开放型经济之所以保持强劲势头,取得重大突破,也正是突出抓了开发区和城市载体建设,提高了项目承载能力。不仅苏州,整个江苏,包括无锡、常洲、常孰等他们都以生动有力的实践说明,园区是开放的窗口、工业的载体、招商的战场、经济的增长点、发展的新希望,非抓不可。当前,我们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照先进,重新审视、谋划、优化园区的软、硬环境。市里要重点抓好高科技工业园的开发建设,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增强财政造血功能。和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比,安阳早在九十年代初期也曾搞过园区开发,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开发模式落后。因此,兴办园区要树立正确的开发思路和办法。一是要坚持规划先行,做到高起点规划。要聘请国内外专家对园区进行高起点定位规划,做到一次规划,整体成型,分步实施,

滚动开发。同时,要加大规划执行力度,克服长官意志和一切随意性。二是在发展观念上搞突破。园区必须是“特区”,必须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必须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打破惯例,突破框框,尤其要在开发思路、经营体制、招商机制、社区改革等方面先行一步,作出大胆探索。三是在市场化运作上搞突破。学习借鉴昆山经济开发区的经验,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改革开放的办法、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园区的各项开发和建设,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第四,政策和环境是发展的生命所在,政策和环境越优越的地方发展越有活力。加快安阳经济发展步伐,特别是搞好园区的建设与开发,必须创造优越的发

展空间和环境。一个地方政策环境好,服务效率高,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就大。对照苏州等地的做法,一要立足于服务城市发展,争取省里政策支持,特别是在园区发展上,进一步优化高科技工业园的发展环境,提高竞争力。二要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区内政策再放宽,环境再优化,服务措施再强化。市直有关职能部门在权限范围内,政策能放宽的一定要放宽,审批事项能取消的要取消,能合并的要合并,审批时限能缩短的要缩短,要坚决杜绝部门利益、眼前利益,切实为大局、为经济发展尽职尽责。要发挥区一站式服务大厅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办事效率,确保投资者办理手续能够来得了,办得下。三要进一步抓好软环境建设,建立软环境建设投诉举报和处理机制,拿出过硬的措施,注意抓反面典型,对吃拿卡要等影响经济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的单位和个人,不论涉及哪个部门、哪个人,都要坚决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为全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第五,人要有精神,事业要靠人干。实现全市跨跃式发展,需要有一支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需要有拼搏精神和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毅力。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在精神状态,在主观追求和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对比先进地区,我们的确做得不够,但不能气馁,深刻分析先进地区的发展轨迹,我们要比出信心,比出勇气,比出加快发展的干劲来。一是要有一种勇气。以安阳现在的基础,赶超先进,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发展速度,必须是跨跃式前进、超常规增长,这需要各级干部有一种眼光放远、把目标定高、把位置定准、把步子迈大、敢于跳跃发展的勇气和胆略。二是要有一种精神。要大力发扬坚韧不拔、拼搏奉献的精神,永不满足,不断登攀;要大力发扬善抓机遇、奋发有为的精神,发挥优势,加快发展;要大力发扬不甘落后、甘为人先的精神,自我加压,负重奋进;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咬定目标,锲而不舍。三是要有一种责任。领导干部要勤政为民,树立谋一方发展、干一番事业的长期创业思想,工作中经常反思自己做得对不对、够不够、好不好,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危机感、压力感和责任感。要建立一套可行的激励机制,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干部考核机制,加大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的考核奖惩力度,制定具体标准,实行责任追究,做到激励先进者、鞭笞落后者,考核奖惩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公示,在全社会形成“以工作论英雄,靠发展比高低,按成果行奖惩,凭政绩定升迁”的浓厚氛围,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推动全市经济的跨跃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考察报告2017-03-29 12:06 | #2楼

根据组织部安排,11月上旬,在西北大学干训基地参加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专题培训班。培训期间,赴苏州考察学习了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经验。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苏州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娄葑、唯亭、胜浦等三个镇,户籍人口32.7万,其中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为80平方公里。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1994年2月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中新双方建立了由两国副担任主席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1994年至今,已先后召开十次联合协调理事会、十一次中方理事会,国务院八次发文,在目标规划、管理授权、政策扶持等重大问题上给予直接指导和具体帮助,并明确“凡是符合改革方向的可在园区先行,一时看不准的也可在园区试行”,为园区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发展环境。 1

十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中新合作双方共同努力下,园区认真贯彻落实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本区特点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之路,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取得了GDP超千亿元、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超千亿元、实际利用外资(折合人民币)超千亿元、注册内资超千亿元“四个超千亿”的发展业绩,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3.4%土地、5.2%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成为了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17年,园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7.5亿元,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492亿元,增长8.1%;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512.8亿美元,其中出口241.6亿美元,继续保持了较大规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7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118元,分别增长了13.1%和12.6%,区域发展呈现“经济持续回升、转型步伐加快、民生更加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之所以发展很快,主要得益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外部的牵动战略、良好的投资环境、科学的创新意识、高效的服务理念等,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具体的经验和做法是: 2

1、依托区位优势,引进外资企业。上海市是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集聚地,苏州市利用毗邻上海的地理位臵,积极宣传苏州工业园区优势,以此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进驻园区。经过不懈努力,从1998年开始至今,先后有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25个项目,投资上亿美元项目达101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欧美项目占比达49%。苏州市利用上海浦东开发的机遇,为浦东开发当好配角,真正体现出了“利用浦东、发展自己”。

2、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开发。苏州工业园区在开发之初即由中新双方专家制定了富有前瞻性的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布局各项城市功能,先后编制实施了300多项专业规划,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和“执法从严”的规章管理制度,先后投入近4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前建设了高水准的“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和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燃气厂、供热厂等一批重点源厂;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高标准建设了环金鸡湖中央公园、湖滨大道、文化水廊、红枫林等一批城市景观和娱乐休闲设施,建成绿地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45%,区域环境保护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之首。苏州、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园区“最值钱的”就是在新加坡指导下编制的规划,正是这个规划,保证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这套规划的最大特点是超前,它要求先规划、后建设,先建地下、后建地上,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比如,规划要求污水100%截流,而 3

当时“国家环保模范城”也只要求污水50%截流;当时一般城市基础设施要求水、电、路“三通”,而这里却要求道路、供电、供水、排水、排污、燃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九通”。这套规划的另一个特点是合理。比如道路规划,商业区居于中心地带,其两侧向外依次是居住区和工业区。工业区运输量大,重型车辆多,就远离商业区而紧靠园区外围的交通干线,这样,去工业区和商业区的人流、车流自然分开,互不干扰。花了3000多万元规划费,但他们并不觉得昂贵,因为它为投资者营造了可预见、避免盲目性、低风险的投资环境,十几年几乎没有改动,成了吸引投资者的“法宝”。接踵而来的3000多家外资企业、247亿美元外商投资,11000多家内资企业、1156亿元国内投资,为这个国际一流的规划提供了注解。

3、坚持外向牵动,以商招商。园区坚持走经济国际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累计吸引合同外资34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6亿美元,投资上亿美元项目55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涌现出一批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企业开工率和投产率均超过70%,投产两年期以上企业80%实现赢利,其中近四分之一的投产企业已收回投资。区内项目平均投资额超3100万美元,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达14.8亿美元,吸引了包括77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内的外商投资企业3299家,英飞凌、三星、日立等50余家跨国公司设立了研发机构,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同时累 4

计注册内资512亿元,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58亿元,初步构筑了国资、民资、外资齐头并进的混合型经济发展新格局。

4、注重经济转型,提升发展水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较早启动转型,初步走出了一条经济增长、资源集约、生态和-谐的发展之路。园区从2004年起,就开始有计划、有系统、有重点地进行转型调整,相继启动实施了“四大计划”、“一大工程”(即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生态优化行动计划和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加快从外延扩展向内生增长转变,从制造业为主向“三二一结构”转变,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每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去年底分别达到32.5%、63%,并形成“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等一批新的功能亮点,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离岸外包产值分别约占全国3%、17%和8.8%。发展质量持续提高,开展清洁生产、中水回用、节能降耗和绿色建筑等循环经济试点,万元GDP能耗0.34吨标准煤,万元GDP的COD、SO2排放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

5、重视科技进步,增强创新能力。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立区之基、强区之本,大力实施科技跨越计划,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近年来R&D投入占GDP比重每年提高约0.5个百分点,2017年达4.2%,平均每年科技投入增 5

长超过20%,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达到70%以上。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84家、研发机构160家、创投机构85家、国家级创新基地10个、公共服务平台20多个,建成和在建创新载体300万平方米,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中科院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等国家级创新重点项目均落户园区,成为全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目前,区内集聚了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00余家,跨国公司和国家级研发设计机构60余家,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超2万名;园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6、注重学习借鉴,提高服务意识。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是园区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中方财团由中粮、中远、中化、华能等14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新方财团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实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闻名跨国公司联合组成。管委会是园区的治理主体,下设15个职能局(办),工作人员面向全国招聘,并通过树立“亲商亲民”理念、增强一站式服务功能、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等途径,初步形成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和“科学、规范、透明”的法制化环境。为了把园区建设管理好,提高办事效率,苏州市政府结合我国国情,借鉴新加坡经验取得积极成效。累计派出2000多人次赴新加坡学习培训,结合中国国情,借鉴新加坡等先进国家管理经济、社会的经验,编制现行规范有效文件103件,确立了全新的“亲商、亲民、亲环 6

境”理念,构建了“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法制化环境,初步建立起“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先行先试探索不断加强,在物流通关、科技创新和生态环保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和“惟一”,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治理创新,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一站式服务、职业培训等方面,建立了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和全新的运行体制机制。在全新理念的支持下,新旧体制的矛盾被不断化解,一个精简、统一、高效、管理法制化且政企分离的服务型政府模式形成了。例如:全国首个中外合作办学试点、首家保税物流中心(B型)、首个SZV空陆联程双向通关模式、首个综合保税区、首个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试点等,较好地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功能。园区经验加快辐射,国家商务部去年专门发文推广园区发展和借鉴新加坡软件经验,“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成为苏州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法宝”之一。

7、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合作区累计开发各类商住房800万平方米,新建绿地12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45%,通过ISO14001环境治理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试点认证,空气、水体、土壤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具有综合社区服务功能的邻里中心和一批学校、银行、宾馆、商店、公园、医疗诊所、体育设施相继建成投用,园区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在高起点上发展、方兴未艾。目前,随着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等50多项 7

地面实事工程完工,环金鸡湖地区已建设成为苏州市最重要的现代商业商务文化中心。虽然名叫“工业园区”,可是工业用地只占苏州工业园区的25%。按照区域总体规划,统筹布局社会功能,加快区镇基础设施对接,基本实现了乡镇“两水两气”管网到企入户。目前,90%农户已迁入现代化居住小区,5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转换为具有就业创业技能的新型市民。园区所辖四镇综合实力均居全市前列,娄葑被评为全国千强镇第四名。同时,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起覆盖全区的保养安臵、社保救助、就业创业三道保障防线,确保群众生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

三、苏州工业园区的几点启示

与苏州工业园区相比,从表层上看是数字、指标的差距,实质上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苏州人团结一致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观念、一着不让的机遇意识、高屋建瓴的发展思路等等,给我们很多有益启示:

启示之一:我们必须坚定加强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苏州工业园区的实践说明,工业园区是开放的窗口、城市化的主载体、招商的主战场、经济的增长点、发展的新希望。工业园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地区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也是跨跃式发展的前提。与苏州工业园区相比,我县面临的困难更多,发展的难度更大,必须站在更高层次上统一思想,以更加宽广的眼光,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坚定的信念,重视和加强我县的工业园区建设。

8

启示之二: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和理念,花大力气制订并执行规划。规划是龙头。科学的规划能有效地指导园区开发建设,为园区的有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一要坚持规划先行,按照适度超前,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做好园区规划,确立至少20年不落后的目标,处理好园区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与规划的前瞻性、长效性的关系,使园区容量和承载力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质的提升。同时,园区规划要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把园区规划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城区。要尽快完善好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加大征地工作力度,保障园区规划的长远发展。二要强力执行园区规划。这对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的原则,切实抓好园区的开发与建设,确保应有的档次和水平。园内每一个新上项目,都要严格督查,确保执行园区规划,形成园区统一、协调的品格,从而把园区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城。要加强与原开发商的沟通协调,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园区各项建设,确保园区规划的切实施行,保证园区基础设施的高水平和总体布局的合理性。

启示之三:我们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就是要学习苏州工业园区“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精神,加快我县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我县工业园区起步晚,就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形成后发优势。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照先进,重新审阅、谋划、优化园 9

区的软、硬环境, 加快园区道路、电力、供水、电信等方面基础设施,提高园区基础建设档次创造一流的开发环境。

启示之四: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建设思路和办法。一是要在发展观念上有所突破。工业园区是“特区”,必须做解决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开放的试验者。随着园区政策优势的减弱,下一步的发展要更多地取决于园区自身的创新能力。建设工业园区要打破惯式,突破框框,尤其要在开发思路、经营体制、招商机制、社区改革等方面先行一步,大胆探索。二是要在市场化运作上有所突破。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公司化运作机制”,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改革开放的办法、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开发区的各项经营和建设,做大做强开发区自身实力,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三是要在经营重点上有所突破。突出抓好土地经营、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 启示之五:我们必须倍加珍视不可多得、稍纵即逝的争先机遇。当前,尽管宏观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没有变,上级对加快发展的要求没有变,干部群众对我们加快发展的期望没有变。机遇弥足珍贵、稍纵即逝,机遇是金、抓住就赢。视机不见,就必将坐失良机。苏州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苏州工业园区抓住了中国和新加坡加强经贸合作的机遇。目前,对我县而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十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 10

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对我县而言是更大的机遇。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善于认清机遇,珍视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力争在发展中赢得主动。

四、几点建议

1、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开发。规划先行,对我县来讲,就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全县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既要有总体规划,又要有专项规划,既要有用地的布局规划,又要有产业发展规划。高起点开发,一是要结合我县实际能力,形成一个投资主体(公司),市场化运作,按照高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吸引外资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要注重资源集约利用,提高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标准。苏州中新工业园区2000年的投资强度达到11亿美元/平方公里,2017年已经达到了17亿美元,平均每亩投资强度为110多万美元,人民币达到900万左右。我县各工业园区工业用地的投资强度应根据实际确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三是要坚持规划的严谨和严肃性,不得随意变更规划。园区规划一经完成,就要向苏州工业园区那样,规划完成后,从1998年开始进驻企业至今未变,即便是土地长时间没有被利用,也不允许乱摆项目,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招商引资。

2、坚持把引进大项目作为园区发展的关键来抓。项目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没有项目,一切都是空谈。我们要不断提高对抓企业上项目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招商引资发展企业、深化改革搞活企业、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改善环境服务企业的基本路子,实现企业数量增加,规模壮大,实力增强, 11

效益提升。千方百计谋划、储备、争取、引进和建设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用项目带动发展。要按照当前建设一批、近期争取一批、远期储备一批的目标,全力以赴把项目建设搞上去。抓项目一定要集中全力,突破一点,以点带面,以商招商。进一步抓住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要瞄准大企业、大集团,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收兵”的精神,努力将其吸引来*县工业园区投资兴业。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机遇,在工业及园区建设领域,扎实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全力以赴把项目建设搞上去。力争能引进一到几个国内外大企业到我县落户。苏州工业园在一个80平方公里的地方,吸引了79个跨国公司的项目落户,走的就是这条道路。

3、坚持项目入驻园区原则,节约土地资源。为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应坚持项目入驻园区原则,凡是招商引资项目和新建项目都要按规划要求放到园区内建设,不应随意分散建设。同时,严把项目准入关,制定《入区项目准入标准》,凡入区项目必须符合开发区产业标准、环保标准、能耗标准,符合开发区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4、进一步完善我区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并给予园区管委会一定的自主权。一是健全管理机构。我县要以一个规格较高的专门机构,负责对全县各个工业园区进行管理。二是为加强园区建设、管理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管理机构的领导要高配(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是一个县级单位,为了加大其影响力,园区党工委书记、主任进入苏州市为正厅 12

级领导干部)。三是要选拔一批思想解放、有开拓意识、敢干实干的年轻人到园区工作。四是在行政管理上给予园区管委会一定的自主权(苏州市工业园区在土地审批、规划、行政管理、招商引智、出国考察等方面均具有绝对的自主权,便于园区顺利发展)。

5、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搞好软环境建设。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快土地市场化运营改革;进一步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体制机制,高效优质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体制机制,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制机制,鼓励干事创业的用人体制机制;进一步探索融投资协调担保机制;进一步探索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连片开发机制。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园区建设及产业发展各个领域,加强交流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要不断优化发展服务坏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环节,建立完善服务发展奖惩机制,开辟“绿色通道”,提高服务效率,努力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投资环境。在项目的审批、土地规划、环境评估等方面应采取灵活手段,帮助企业办理各项手续,使引进项目尽快落地。要重视研究和制定工业园区发展的优惠政策。要借鉴国家有关政策制定自己工业园区发展相应的支持政策,以推动园区加快发展。

6、狠抓节能降耗,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推进技术创新,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发展低耗能产业,突 13

出抓好冶金、建材、电力、化工等重点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清洁生产的指导和管理,依法加强对耗能大户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管,引导生产企业开展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依法淘汰污染环境的工艺和设备,努力实现发展和环保的双赢。

二0一0年十一月十五日

14

【工业园区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赴先进地区工业园区考察报告03-20

赴成都工业园区学习考察报告03-20

个人考察报告_个人考察报告范文04-01

历史考察报告范文_历史文化考察报告_历史专业考察报告03-26

党员考察报告范文_入党综合考察报告04-01

考察报告ppt_考察报告ppt范文04-02

工厂考察报告范文_工厂考察报告格式04-01

广场考察报告格式_广场考察报告范文04-01

绘画考察报告格式_绘画考察报告范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