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增收>《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时间:2022-09-22 15:47:25 增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全县设施农业建设现状及特点

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县辖5镇2乡、110个村民委员会、9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3万人。全县辖地总面积3119平方公里,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85.4%,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全县耕地面积63.5万亩,人均耕地不足3亩,人均水浇地不足半亩。全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季风影响显著,气候干旱少雨。

近几年来,全县立足人均耕地少、气候干旱少雨、发展传统农业效益低下、农民增收困难的实际,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经济增长点,紧紧围绕“政府推动、科技促动、市场拉动、典型带动”的发展思路,大力扶持和引导农民发展设施农业,走集约、精准、现代的路子,全县设施农业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得到了长足发展。***乡后房子、狮子沟、三苏木,***镇城卜子,***镇旧德义、伏虎,***镇土城子、中壕赖等地已成为初具规模的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并通过商检部门标准化生产认证。截至目前,全县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6500亩,大棚马铃薯100亩,设施果业种植面积100亩,设施苗木100亩,喷灌圈高垄栽培马铃薯1.6万亩。与上海孙桥集团签订供销蔬菜产品订单,

日供孙桥集团蔬菜10吨。培育和引进蔬菜生产加工龙头企业10多个,发展经纪人队伍100多人,并成立了蔬菜协会、科技服务中心和科技服务队。

全县设施农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投入力度加大。2017年,县财政共投入设施农业补贴260万元,打井上电配套资金830万元,初步形成了“农户筹、政府补、金融贷、企业投”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社会投资成为设施蔬菜产业化发展的主体力量。二是规模逐步扩大。设施农业逐渐由原先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联户连片园区化发展。三是设施档次不断提高。近几年新发展的温室、大棚多数采用了钢结构、后墙体、下卧式结构,起初发展的生贵式大棚逐步淘汰。与此同时,喷灌圈、膜下滴灌、机械种植等手段在设施农业上开始应用,恒温保鲜冷库等服务设施逐步配套。四是效益逐步显现。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县设施农业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经验进一步丰富,相对于传统种植,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逐步开始显现。2017年,后房子、城卜子、旧德义等村大棚种植户每亩温室蔬菜纯收入1—1.5万元,大棚蔬菜纯收入0.6—0.8万元。特别是在今年全县旱情严重的不利条件下,设施农业的优势和效益更为明显,**镇富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大棚马铃薯于7月初上市,亩均纯收入近3000元;大榆树乡地沟子温室草莓年初上市以来,亩均收入1万多元,效益可观。

二、主要做法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县领导多次深入各乡镇就设施农业建设进行调研,现场办公,并作出建设***乡、***镇、***镇等设施农业示范乡,到2017年

建成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县的决策。成立了县农村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协作联动,形成合力,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集中统一规划。、政府把设施农业作为滩川区农业的主导产业,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优化布局、扩大规模”的思路,在立地条件较好的***乡、***镇、**镇、***镇、****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全县形成了***乡后房子、三苏木,、qxy镇旧德义、伏虎,***镇六苏木、****镇什字,**镇土城子等设施农业种植区。三是促进规模发展。按照“规模调大,结构调佳,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总体思路,以提高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选择比较优势明显、有发展潜力的主导品种,统一规划,连片建设,规模经营,重点发展以大棚为主的种植园区,扩大设施农业生产规模,形成地域优势和规模优势,依靠规模占领市场。2017年,全县重点建设10个设施农业示范区,园区规模最低要达到50座,积极向“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数乡一品”的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2.政策引导,完善服务。通过加大投入,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和避灾农业,促进设施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一是资金扶持,加大投入。为鼓励和引导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县政府设立设施农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温室大棚、科技示范园、营销信息网络及籽种、农药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实行保护地栽培补贴政策,每建1亩温室补贴5000元,建1亩大棚补贴3000元。同时,协调金融部门为设施农业发展解决资金问题。二是整合项目,水电配套。将退耕还林后续工程、沙源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农发基金、农村电气化等项目资金有效整合,捆-绑实施,重点用于解决设施农业发展的水电配套问题。凡设施农业种植面积

《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达到100亩以上的,政府负责打井、上电等配套设施建设。三是流转土地,规模发展。按照“稳定承包权,明确使用权,放活经营权,维护收益权”的指导方针,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采取反租倒包、直包经营、委托代耕、农户互换、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土地经营模式由分散经营向集中连片经营转变,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为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县共流转土地2万多亩。四是完善服务,降低成本。由于建大棚成本较高,一些农民负担不起,影响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为此,各乡镇、涉农部门和县蔬菜协会采取多项措施引导和帮助农民降低建棚成本,鼓励农民建棚。一是组织群众远赴河北、包头等地选购质优价廉的钢材,每吨平均节省资金300-400元。二是指导农户抓住钢材、棚膜等建棚材料降价时采购,以进一步降低建棚成本,使每个大棚成本降低4000-5000元,有力地促进了设施农业发展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3.外引内培,建设基地。政府切实转变职能,加大扶持服务力度,在土地使用、企业注册、交通运输、劳动用工、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解决企业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企业进得来,稳得住,有效益。目前,已引进和培育上海孙桥、大天、绿野、元田、神农、永利、屹民、薯老大、龙的等10多个企业及富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基地,积极推进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设施农业基地是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多种优势资源的整合,当地农民在基地打工,不仅每年可增加收入3000-5000元,而且掌握了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经验,同时也认识到了发展设施农业的比较效益,为发展设施农业奠定了资金、技术、思想等基础。

4.科学指导,提高效益。坚持新建与更新改造并重的原则,对现有结构不合理、不适应气候条件的温室、大棚(如生贵式)进行更新,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增强设施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在茬口安排、优良品种、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推广良种良法,建设示范基地,发挥典型示范引导、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县设施农业的发展。

5.拓展渠道,搞好销售。针对农产品销售难问题,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积极拓宽销售渠道。一是招商引资,在蔬菜加工转化上做文章。、政府主要领导先后率有关部门及各乡镇领导赴上海、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就蔬菜加工开展招商活动,与保定远望集团达成合作意向。二是建设恒温库,在蔬菜保鲜上求突破。屹民公司在***乡河子村建设近3000多平方米的恒温保鲜库,有效解决了蔬菜保鲜问题,确保农产品产出来,销得出,见效益。三是外引内联,在经纪人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聘请河北、山东、天津、江苏、福建、呼市等地的销售大户近100多人,组成蔬菜营销队伍,在解决蔬菜销售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四是培育龙头企业,在订单农业上促发展。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公司+基地+协会+农户、大户+协会+基地+农户、股份公司+基地+农户、村组织+协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模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解决销售问题。

6.立足市场,打造品牌。通过加强质量监控,加快蔬菜质量标准体系和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完成了上海孙桥集团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积极打造绿色无公害蔬菜品牌,建设外向型蔬菜生产基地,进一步提高产

品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全县发展设施农业的几点体会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对发展设施农业有以下几点体会:

1.必须把提高效益和带动农民增收放到首位。效益是设施农业的生命,发展设施农业,既要抓好生产经营,做到种好,又要畅通销售渠道,做到卖好,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健康发展。为此,在设施建设与种植方面,我们始终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不贪大求洋,不追风赶潮,而是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以农民是否受益作为衡量设施农业建设成败的标准,坚持改造与新建相结合,高标准展示与实用性相结合。如卓资山镇城卜子日光温室,主要用于发展种苗业、中高档花卉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真正做到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鉴于群众生产资金有限,我们在全县重点推广建设成本相对较低、群众易于接受的大棚,半亩的纯收入可超过5000元,农民在发展设施农业中获得了收益。在市场销售方面,我们坚持从多方面入手,积极培育和拓展销售市场。今年与上海孙桥集团达成日销售蔬菜10吨的供货协议,全力建设孙桥集团的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供应基地。同时,继续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健全营销网络,进一步拓展了销售市场。

2.必须坚持依靠科技增效的发展道路。多年来,从设施农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普遍存在重设施建设,轻管理技术的问题,造成高投入不能够获得高回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一是在科技指导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技术

指导功能,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推广使用步伐,促进设施农业增效。二是在技术培训上下功夫,利用农牧业、科技等涉农部门的人才、项目、设施优势,大力开展设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并组织农民赴山东、赤峰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的生产管理经营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在探索产学研结合上下功夫。引进****市融和农牧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依托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科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院校,在****镇建设了产学研结合实验示范区。通过“科研单位+农户”的新模式,获得更多新技术和新品种,不断充实设施农业的科技内涵,提高产量和质量,更好的促进设施农业发展。

3.必须拓展设施农业的产业功能。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除传统的功能外,还被赋予了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新的功能。我们从全县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在设施农业建设和长远发展上把开发农业的休闲、生态等多种功能作为重要任务,使农民不仅在农业生产环节收到效益,还可以在观光休闲旅游等方面获得收益,以拓宽农业增收领域。如****镇产学研结合示范园区、***镇元田公司和***乡屹民公司在规划农业园区的同时,把休闲观光功能纳入设施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主体,发展设施农业,必须要把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发挥出来,才能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目的。我县在土地使用、水电配套、资金补贴、营销信息网络、籽种、农药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两个议事会”的

引导作用,组织农民群众落实户数、调整地块、规划设计、自主施工,充分发挥了农民的主体作用,自觉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5.必须统筹规模、水平和质量问题。没有规模生产,就形不成地域和规模优势,也就不能有效的占领市场。不运用新技术、新品种,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就会逐渐丧失。不注意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发展设施农业要统筹兼顾规模、水平和质量问题。要在继续调大设施农业的规模,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先导,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与新技术,合理确定蔬菜产品种类,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和反季节、赶时令的农产品,实现设施农业的高效益。同时,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在提高设施蔬菜产出率和效益的同时,着力打造绿色品牌,建设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外向型生产基地,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几年来的发展,我县的设施农业建设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与先进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市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将把此次现场会作为学习交流的平台,认真总结和借鉴兄弟旗县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转变发展思路和经营理念,创新发展机制和模式,通过设施农业的发展,引导全县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的广种薄收向集约高效设施种植转变,进而推动传统农业向避灾农业、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转变,逐步改变我县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

【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相关文章: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03-21

加快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03-21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03-21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03-21

做活做强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03-21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稳步增收03-21

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03-21

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03-21

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