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名词解释>《传播学基本概念名词解释

传播学基本概念名词解释

时间:2023-03-23 14:44:06 名词解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传播学基本概念名词解释

1. 符号:

符号是用来指称或达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者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一个符号包括“用什么来代表”和“代表的是什么”,即符号的形式和内容或符号具和符号义,符号学中称之为“能指”和“所指”。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具有任意性,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符号一般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没有符号,人类的传播活动和一切社会交往都无从进行,由符号所组成的符码和语言,是任何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

2. 受众

受众是传播活动的对象,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在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中,受众是明确的,且人数较少。受众和传播者相对存在,一定条件下,两者的角色可以相互转化。而在大众传播中,受众具有多、杂、散、匿的特点。大众传播者和受众构成了社会传播的两级,两者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和冲突的关系,构成了现代社会信息系统运行的重要特色。

3. 媒介环境:

媒介环境是指由各种媒介营造的一种社会情境,这种社会情境是传者,受者和广告商等多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大众传播日益发达,社会个体与群体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依赖媒介环境,人们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感知世界,大众传媒用各种手段搭建起一种仿真环境,人们在这个仿真环境中生活。

媒介环境对新闻受众的人格的影响分为消极和积极的两反面。由于当今社会大众传播日益发达,个体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媒介,因此,社会环境和很大程度上与媒介环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人们的社会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媒介影响,而且社会化的很多阶段都是在媒介环境中完成的。正因为这样,媒介环境的健康直接影响着受众人格健康与否。 媒介环境对受众人格也存在着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电视暴-力和电视色情方面。

4. 把关人

把关人,又指守门人,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居于决断性的关键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热或组织,而这种对信息进行的过滤和加工的过程就是把关。传播者先驱库尔特。卢因最先提出这个概念,传播者怀特对把关人进行系统的个案研究。

5. 地球村:

麦克卢汉最早提出“地球村”的概念,他认为,印刷媒介的出现,使得人类从口语传播时代的部落化阶段进入了脱离部落花阶段。而电子媒介的出现,使得人类社会重新部落化。广播;电视、卫星等传播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传遍全球,世界变成了一个村落,即所谓的地球村。

6. 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是拉着斯菲尔德等人在两级传播中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播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加工后的信息传播给取他人的人。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过程并扩大了传播信息的影响。其特点是:具有影响和改变他人态度的能力;在社交场合比较活跃;与受其影响者处于同一团体并有共同爱好和兴趣;通晓特定问题,并乐于接受和传播这方面的信息。

传播学概念名词解释2017-04-09 10:55 | #2楼

1.传播:传播是人类信息的和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

2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简而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学科.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

3.组织:是指具有一定目的,任务,按照一定形式建立起来的集群结构.

4.过程:即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程序.具体表现为:事物的结构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5.传播过程:所谓传播过程,就是传播现象结构,要素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5.理论:指经过概括,系统化的一组相互关系的命题和结论.

6.模式:指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

7.反馈:本是电子工程学的概念.这里是指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8.编码:是认知表述过,就是把看,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

9.参照群体:是指个人未必置身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的行为的群体.

10.抽样调查法: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其中,被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称为"总体,从总体中抽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为样本":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叫"总体指标":从样本的统计计算中得到的指标叫"样本指标":"抽样推断"就是指从样本指标推算总体指标的过程.

《传播学基本概念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11.问卷:是指为进行标准化的调查而编制的,由一组有机联系的提问所构成的表格.即一种为统计或调查用的问题表格

12.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是文献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人为地改变和控制某些因素,然后观察其后果的和种科学研究方法.

13.个人社会化:所谓个人社会化,是指大众传播通常能够潜移默化地使个人和社会取得协调一致.

14.议程设置功能:所谓议程设置功能,是指激励和动员群众投入到当前的事件中去,提出对策,抵御有碍于社会安定的各种威胁;通过解释与评论,防止因报道某些事件和敏感问题造成的过度刺激;将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些事件上去,并使这些事件广为传扬,形成理论中心.

15.功能:是指那些有助于一个特定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

16.功能失调:是指不利于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某种活动的后果并非都对其所在的社会体系或与之有关的群体、个人有积极意义:从社会及其成员来看,这种不利的后果就是“功能失调”

17。大众文化:是指“大众”社会中大众传媒所传递的文化内容以及王花八门的娱乐节目,材料等,其特点是快速,大量(复制),通俗,浅显。它是和少数“有高等教养的人们所享有的”高雅文化或“精英文化”相对而言的。

18。控制研究:就是专门考察传播者(包括个人与组织)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所处时代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

20。把关人: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虑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人(即守门),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

21。潜网:是指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

22。内容分析:就是研究被分析的内容。所谓“内容”就是社会上传播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23。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

24。符号:通常是指字母、电码、语言、数学化学符号、交通标志等,符号学者认为,凡是能够作为某一标志的东西都可称为符号。

25。信号:是指某种颜色、声音、动作、物象等代替某种条件刺激,以引起高等生物的条件反射;而这些颜色,声音、动作、物象就称为信号。

26。编码:就是把讯息或消息转化为适宜于传播能够使接受者接纳和理解的各种符号(语言、文字、图像)

27。译码:是指信息接受者要把符号重新还原为讯息,以便得出它的含义。

28。28.渠道:在传播学研究中,我们将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相互进行信息交流的各种途径,手段、途径方式,通

称为渠道

29。媒介: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称为“媒介”,媒介包括个人与个人进行信息交流中介物

(如电话和用于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定期传播的工具(如报刊),前者称为普通媒介,后者是大众传播

媒介

30。“热媒介”麦克卢汉所说的“热媒介”是指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地延伸人

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如印刷,无线电广

播媒介

30。“冷媒介”麦克卢汉所说的”冷媒介“是指”低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低,其传播对象在信29.受传者:是指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接受者.例如甲告知已一件事件乙便是这一信息传递行为的受传者。

29.受传者:是指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接受者.例如甲告知已一件事件乙便是这一信息传递行为的受传者。

30.受众: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记者、广播听从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大众传播的受众由不同层次的受众群构成。

31.传播效果:在传播学研究领域,传播效果这个概念具有下述双重含义:第一,它指带有说服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说服性传播,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第二,它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在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

32。有限效果论:1960年克拉帕在《大众传播效果》一书中对《人民的选择》和《个人影响》的传播流程研究进行了系统养总结,并提出了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五项一般定理”。其核心观点:归纳起来有两条:一是大众传播不是效果产生的惟一和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不是引起受众态度的改变。而是对他们既有态度的强化,即便是在这种强化过程中,大众传播也并不作为惟一的因素单独起作用。克拉帕的这些观点极端强调了大众影响的无力性效果的在限性,因而被称为“有限效果论”

33.拟态环境:美国著名新闻学家李普曼认为,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巨大和复杂化,一般个众由于活动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全部外界环境的众的事物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经验范围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这样,现代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对真实的客观环境的反应,而成了对大众传播提示的:拟态环境“的反应。

34。舆-论:传统的政治学和舆-论是一种“社会合意”,它的产生是一个“问题出现在—社会讨论—合意达成”的理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或作为“载体或作为“喉舌”或作为“公众的精神纽带“发挥着合理的作用。由于传统的政治学和舆-论学主要从政治民-主的角度考虑问题,在这里。作为”民-意:的舆-论自然是具有高度的正当性和合理的。但是,社会生活是复杂多样的,舆-论的作用也并不仅限于狭义的政治领域。从更广的意义上来说,舆-论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机制,这正是社会心理学的视点。当我们把舆-论视为社会控制机制的时候,我们便不能再谈论“民-主”或“权利”之类的问题,而只能把它作为一种对个人和群体具有强大约束力的“力量”,来探讨它的形成过程、社会作用和客观规律。

35。培养分析:培养分析也叫培养理论,它是美国学者格伯纳提出的。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发作为一种“共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以及社会的各种事物、各个部门的相互关系要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认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们的认识、判断和行为才会有共通的其准,社会生活才能实现协调。

36。“知识沟”理论1970年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等人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假说:“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趋势。”这就是“知识沟”理论。

37物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求神鼻祖卡奇提出的“物化”,是指生活在酱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的尽然的直接现实,它集中的表现就是商品拜f物教。这种上级虎假的意识犹如“社会水泥”,构成制度的保护层

38文化霸权:西方马克思主义先驱人物葛兰西,提出了有名的“文化霸权”理论。它是指统治者除依赖暴-力来维持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之外,还必须具有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由此导致被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共同信仰上,也就是建立在统一的意识形态之上。

39.数字化:数字化主要指的是与模拟技术相对的数字化技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数字化产品和未来的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将诸如声音、图像、色彩、等可感的信号,通过二进制编码转换为由“0”和“1”组成的数字信号,即计算机语言可处理的信号的技术。这种信号可以压缩、保存、传输、加工,复现,容易加密。

【传播学基本概念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名词解释07-03

传播学部分名词解释09-23

传播学名词解释大全09-23

传播学专业名词解释09-23

润滑名词解释09-23

仓储名词解释09-23

锂电名词解释09-23

炒股名词解释03-16

采访名词解释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