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意见>《留守儿童现状和思考

留守儿童现状和思考

时间:2022-09-25 05:07:35 意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留守儿童现状和思考

一、何谓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现状和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 

当然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一般都做了一定的安排,据此可将农村留守儿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父母双方中的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单独抚养的孩子,从某种角度讲可以成为“单亲家庭”孩子。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较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均在身边的孩子)来说,欠缺父爱或母爱。 

2.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从而形成了隔代抚养的现象,这种情况占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大多数。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缺乏父爱和母爱,得到的多是祖父母的溺爱。 

3.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被托付给亲戚照管的孩子,这种也较为常见。 

4.还有小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安排孩子在校寄宿或采用其他民间托养的形式。如有的父母为孩子聘请了代理家长,这些代理家长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都签订了协议书。家长每年为此付出一定的代理费用,代理家长必须照顾好这些孩子的生活起居并教育管理好孩子。 

据统计,我国现有流动人口过1.3亿,如安徽、河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在外的农民工都在1000万人左右。在一些地区留守儿童已经达到当地儿童的百分之七十。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显然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留守儿童存在哪些问题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留守儿童在他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这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读后不免让人揪心。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如在四川甚至出现了一个13岁女孩“留守”家中被堂伯父诱奸生子的案件。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 

第二,心理人格问题。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心理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现有的研究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孤僻内向。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此外,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显性与隐性的现实差距,自己的想法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二是冷漠乏信。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根据笔者的调查,有18%的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41%的孩子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主要内容是“要钱”,一些留守孩子甚至表示把父母当成了“提款机”。亲情呵护的缺位,孩子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中长大,使得孩子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人;心理支持的缺失,孩子缺乏应有的鼓励和肯定,导致孩子自信心不强,以至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三是心胸偏狭。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因此,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会多些灰色成分,便产生了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心理倾向。这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行为。

《留守儿童现状和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人格方面。《心理学大辞典》中对人格的定义是:人格也称个性,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在心理学家看来,人格具有下列特征: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社会性。人格形成和发展是在个体成熟和社会化中实现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制约儿童人格的发展。生物因素主要有先天气质、体貌体格、成熟速率等,而社会因素中对儿童人格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素和同伴因素。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接触时间最长的成长环境,在儿童最具可塑性的时候,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与父母建立的早期依恋、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都对孩子的人格产生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根据常青对江西玉山县242名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采用的问卷测验、投射测验、作业测验三种不同的测验工具进行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比较偏激、易猜疑、孤独、内向、缺乏自信,容易悲伤,自觉性不如别人。从性格类型来说,留守儿童不稳定、不适应类型占了38%,稳定、适应但是消极适应型占了18%。留守儿童对于权力需要、爱情需要、归属需要方面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的需要主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差最大是在尚未满足的需要所属领域中的家庭和爱情需要,留守儿童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而在权力需要等其它21个方面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留守儿童来自家庭领域的需要比非留守儿童强烈的多,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

第三,道德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有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品德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录像,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有些孩子由于失去父母的监管,甚至走上罪恶的深渊。左泽华调查发现,13%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据统计,历年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为这类孩子。留守儿童正处于树立理想、认识人生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上的帮助,他们极易产生人生观、价值观念上的偏离,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四,学习问题。那些有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导。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根据四川省妇联2017年的调研结果,农村中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率仅88%,在初中辍学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60.4%(眉山市),91% (遂宁市),成绩优良的只有6% (遂宁市)。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流失学生中的新群体。另据笔者对安徽省安庆市与河南省信阳市8所农村初中的抽样调查,初三年级16个班2017-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测算显示: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方面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很大差异,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平均优秀率仅为4.8%,而非留守儿童则高达16.7%。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独立人格逐渐形成阶段、社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稳定地形成。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必要条件的提供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留守儿童现状和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从家庭教育角度讲。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现在国家对于外出的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也一直在采取办法加以解决。第四,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困难。但实际上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因此,以父母外出打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媒介,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措施。  最后,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笔者认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思考2017-05-11 22:14 | #2楼

近年来,我国经济大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既为城市建设锦上添花,又为壮大农村经济补充力量,实为可喜可贺。但同步务工人员的子女却备受冷落,使农村留守儿童队伍成为一道没人关注的风景。笔者作为农村山区一线长期从教的教师、班主任,在长期的耳闻目染中,长期的工作实际中,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近年陆续读了几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后,在长期的深思中,真是辗转难眠啊!现在的孩子是:房子越住越大,心胸却越来越小;是吃得越来越好,营养却越来越差;是钱越用越多,成绩却越来越差------。孩子们真的是目无尊长,不关爱他人,自私自利,不爱劳动,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互相攀比。究其原因,可用一句俗语来概括:“有娘养,无娘教”。

回顾近年来每学期开学的日子,恐怕送孩子读书报名的五成以上该是他们的爷爷或奶奶吧,在每期的留守儿童名册中,班主任会经常计算出“70%以上,80%左右”的留守儿童数据吧,当老师每次与那些代理家长们交流、沟通时,总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也难啊,是既要做农活,又要管理孩子,是既重不得,又轻不得,他们根本不会听我们的话------。在那些代理家长中,是不懂科学的教育者多,常与学校为难的多,使做老师的就更难,老师们也更是既重不得,又轻不得,重了怕家长护短,轻了又怕出安全事故。那些留守儿童们也会心里明白,在他们的身边,不会有对他们太严格的人,是爷爷、奶奶不会打骂,老师也不敢体罚的,他们认为自己是可以自由发展的。在我的身边,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边是老师在苦口婆心的说教,另一边是学生充耳不闻,大多是显示出无所谓的态度。

我曾记得,那一次上《圆明园的毁灭》时的情景,当我很精彩的讲完那篇课文时,在最后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现在我们的国家是多么的强大啊,但曾经历过强盗们的掠夺,不知将来你们这一代会怎么样的建设和保卫祖国,老师看到你们现在的样子‘好吃懒做,不求进取’真担心啊!”当时,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都低下了头,我想他们大都受到触动了吧。之后,我也想了许多、许久,现在的孩子虽然表现不是很好,但应该不是他们的错啊,作为为人父母们,作为为人师表们,作为政府官员们真是应该立竿见影的为留守儿童做一些实事吧!

笔者在感叹之余,也做过一些调查与思考,愿与有同感的一直关心下一代的同志们商榷吧。

一、   政府引导,参与到留守儿童的管理中

各级政府应该有序、科学组织外出务工人员,把务工、留守儿童管理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尽量让每个家庭有一孩子的亲人在家管理子女。利用媒体、标语等广泛宣传,科学引导。县级报刊《今日旺苍》,旺苍电视台等可开辟专栏,让一些专家、学者、教师以及各方人员都参与到讨论科学引导、管理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之中,以激发为人父母们的热情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二、学校应该是参与留守儿童管理的主力军

各级学校应安排专项资金、专职人员像搞成人教育那样搞好此项工作。学校应该设立“留守儿童之家”,真正为留守儿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学校应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与家长的沟通平台;学校、班级应设立“家长委员会”,让广大家长或代理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来。学校应安排最得力的骨干教师任少先队辅导员或班主任,应根据地方实际、校情制定“校规、班规”,对学生加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感恩”等的教育。

三、多方联动,共同关注,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真正和-谐起来。

各乡镇应设立家长学校,可由同级学校兼办(一套班子,两个机构),政府应该引导、出资补助家长分期、分批去所在地学校定期听有关教育的讲座,并由乡(镇)、学校共同发给家长培训结业证。学校充分准备,安排有能力、有威望的专家、学者、教师授课;学校要狠抓素质教育,让学生乐学而不厌学;学校应真正开展好班会、队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教育;学校要大力加强对学生的遵纪、守法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政府应彻底整治学校周边环境,还学生一个明净的天空。

做事先做人,做人必先养成习惯,少年儿童是形成好习惯的最关键时期。各行各业的人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投入到关心留守儿童的队伍中吧,不是危言耸听,农村留守儿童队伍是愈来愈大的,关心留守儿童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为那些主动关心留守儿童的人们致敬!

2017.10.12

【留守儿童现状和思考】相关文章: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思考09-25

对供热现状的思考和建议09-25

农村党建工作的现状思考和对策09-25

统计宣传工作的现状不足和思考06-02

语文学业水平评价的现状和思考09-25

农村党建工作的现状及思考和对策09-25

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现状和思考09-25

机关党建的现状与思考09-25

对农村中小学德育现状的分析和思考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