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技巧>《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2-03-25 05:08:57 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一、整体解读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陈述性、程序性知识的学习2017-05-12 13:32 | #2楼

首先,先来了解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一)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实质是掌握做事的规则,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技能获得。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的分析,一般掌握这类知识的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陈述性知识阶段

该阶段是掌握程序性知识的前提,是对以陈述性知识形态存在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学习者首先要理解有关的概念、规则、事实和行动步骤等的含义,并以命题网络的形式把它们纳入个体的知识结构中 命题网络:是陈述性知识表征的一种形式,是由具有共同成分的两个命题彼此联系起来形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习得的程序性知识就是它的陈述性形式,其掌握过程与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是一致的。学生通过这类陈述性知识形态的学习和理解获得该程序知识的有关命题,但此时的程序性知识尚未在实际操作中转化为行为。

2、转化阶段

该阶段是学生通过各种规则的变式练习,将程序性知识从规则的陈述性形式转化为可以表现到实际操作中的程序性形式。 该阶段是产生式系统的形成过程。

在这一转化中问题解决是一条有效途径,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使这一转化在准确性和速度上均有所提高,知道成为高度灵活的纯熟的技能、技巧、技艺。

在这一转化阶段中,并非所有的陈述性知识都能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只有那些作为程序性知识前身的陈述性知识才能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3、自动化阶段

该阶段是程序性知识掌握和发展的最高阶段。

在此阶段,人的行为在无意识状态下完全由规则支配,技能也相对达到自动化。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自觉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所学习的程序性知识,使技能得以自动化。

(二)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方式

根据安德森的观点,程序性知识学习包括两种类型:

(1) 模式识别学习

模式是由若干元素集合在一起、按照一定关系组成的结构,它们构成了模式识别的先决条件

模式识别学习是指学会对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认和判断。

模式识别代表的是个体对事物归类的能力。

解释这类任务的行为表现的程序性知识被称为模式识别程序。 模式识别程序的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会把握产生式的条件项,通常要经过概括化和分化两种机制。

概括化:对不同的刺激或同类刺激作出相同或相似反应的机制。 概括化实质上是在同类刺激中抽取出共同的特征,经由概括而形成模式识别的产生式,被概括的同刺激的所有的条件项均不可缺少。 概括化是产生式的变化,两个产生式条件部分中的共同部分构成一个新的产生式的条件部分,新的产生式的结果部分与以前产生式的结果相同,概括化之后的新产生式适应范围更广。

分化:与概括化相对,是指个体对不同类别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分化是在原先的概括不能适用时出现的。

(2) 动作步骤学习

动作步骤学习:是指学习者学会顺利执行某一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它是在试误与重复的过程中实现的。

对动作步骤的掌握主要是对产生式的行为项的学习。

动作步骤学习以模式识别为基础,主要是通过程序化和程序的合成两个机制来完成它们都存在不同的掌握机制。

A、 程序化

程序化是指动作步骤从陈述性知识的表征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不再依赖于陈述性知识而独立完成动作步骤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通过两步来实现。

第一步是要建立规则和步骤的命题表征,将通过阅读、听讲或观察他人行为所获得的行为步骤时按照顺序加以激活 ,并将其作为行为的指导和提示。

第二步是将行为操作步骤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产生式表征,并在执行过程中逐渐脱离陈述性命题的检索、提取和监控。 促进程序化的基本条件是练习和反馈。

B、 程序的合成

程序的合成是指在练习的过程中,把若干个产生式合成一个产生式,把简单的产生式转变成复杂的产生式。

程序的合成过程同样也需要借助大量的练习和反馈才能得以实现。

三、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一)课题选择与设计策略

(二)示范与讲解策略

教师在程序性知识教学过程中以示范和讲解的方式对学生加以知道是不可缺少的。

示范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示范者的身份。

言语讲解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

根据具体的学习阶段和动作特点,将示范和讲解有效的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和准确稳定的动作表象。

(三)变式练习与比较策略

变式是促进概括化最有效的方式。

对于不同类型的程序性知识,教师应该安排不同的变式练习,如概念的变式练习、规则的变式练习以及操作过程的变式练习。

(四)练习与反馈策略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要从陈述性阶段过渡到程序性阶段,必须经过大量的练习。

(五)条件化策略

(六)分解性策略

总而言之,陈述性知识是获得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要学会“怎么做”就必须要知道“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一般而言,在熟

悉的条件下进行活动所运用的主要是程序性知识。同时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也为获取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相关文章:

关于胎教的常识性知识03-17

冬至的常识性知识有哪些04-04

教学策略的选择05-12

儿童故事教学策略03-17

贝亲奶瓶都有哪些常识性知识04-09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03-06

小学习作教学策略06-05

中考历史复习教学策略研究03-03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03-13

程序实习总结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