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创新>《如何在教学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如何在教学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时间:2023-11-29 19:30:41 兴亮 创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教学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知道如何提升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在教学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欢迎阅读与收藏。

如何在教学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如何在教学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教学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主动自觉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质疑、批判、探索与求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切实落实素质教育。

  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精神具体对中学生而言,指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敢想、敢做、敢说并能进行独立钻研、勇于实践的精神。一是激发创新意识。一方面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创新精神的数学情境;另一方面,当学生已有了正确的想法和做法时,还要让学生想想“还能发现什么”、“还能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二是培养创新胆量。一方面,在课堂中保持师生平等的民主气氛,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另一方面,还要及时启发、诱导、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和权威,强调一题多解、一图多变、多种角度看问题。三是利用评价促进创新,要及时鼓励、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1、创造情境。我们要努力创造“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这种气氛的内涵应该是民主、自由、平等、和谐,要求管理民主、师生平等、教学相长。要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师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连,教师的思维要具有创造性,并以创造性的身份进入到设置的课堂情境中去,为学生提供联想、善思的创造性学习的良好情境。

  2、激发兴趣。学生有创新的行为,首先要对创新产生兴趣。创造兴趣对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老师一定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动机和兴趣。

  3、教师还可在各种场合中以各种典型的例子,教育鼓励学生立志献身于科学。要从中华民族历史上对数学做出的贡献到近代的落后,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明意识和创造发现的热情。

  二、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是“守一”和“同一”,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所以作为中学数学老师,应努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去观察和分析、理解某一现象或事物的横向求异思维能力。

  1、鼓励质疑问难。

  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应予以鼓励和引导,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敢于提问,逐步做到善于提问。要学生敢问,关键在于教师要爱护他们的热情。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教师都要努力做到认真、善意对待,绝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没有意义、不好回答的问题而表现出不耐烦。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在课前、课中或者课后,都应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逐步养成好问的习惯。

  2、引导求异思维。人的创造力主要是依靠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在讲课中,时时启发学生对一个问题有何不同看法,大胆发言,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3、拓展思路,启发想象。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沟通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问题,拓宽他们的思路,教会他们联想。如在复习数轴时,教师问:看到数轴,你想到了哪些与数轴有关的知识?这很容易把绝对值意义、数的大小比较、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次函数等内容串联起来,使所学知识条理化。久而久之,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联想和鉴赏力,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信心。

  第三、拓展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实践。

  从认知过程看,创造能力是运用已知信息,在新的情境中建立新的组合和系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而且要突出地落实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

  1、重视学科活动。活动课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统一。要充分重视数学学科活动课,使创造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造求新的精神和能力。

  2、丰富课外活动。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培养他们试一试的精神,达到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

  第四、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知识经济的创新,不仅仅在于知识的创新,更重要的在于知识的应用。因此,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间和空间。首先,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鼓励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有自己的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善于动手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另外,为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和调查研究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如手机收费问题、统计学问题、市场经济问题等,然后,对调查的结果,学生分组交流总结,在同类问题中加以推广。

  总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广大教师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充分挖掘教材,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在教学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2

  “跨学科”教学提高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增加互动、作业创新,西城区、密云区学校课堂“焕新”撬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中考不考的内容还要记吗?”这是最近北京市初中课堂上一名学生的疑问。今年9月,北京中考改革方案公布,将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四科设置为考查科目。改革后这几门科目的课应该怎么上?学生的作业和评价要怎么设计?

  近日,北京市新中考改革质量月大调研走进西城区和密云区,调研团队深入学校课堂一线,对中考改革后学校的课堂教学、学生评价等方面开展深入调研与座谈,了解改革后的课堂实施情况。

  课上大幅度增加学生互动

  “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同学们要记住这些重要山脉。”在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初一地理课堂上,授课教师肖怀朋正在讲解中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这时,有同学提问:“这些内容中考不考,还要记吗?”面对学生的提问,肖怀朋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也意识到学习地理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地理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把地理学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

  肖怀朋表示,北京中考改革鼓励考查科目的教师引导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现在地理课堂上大幅度增加了学生互动部分,比如之前让学生课下在乒乓球上画经纬网,现在则会让他们在课上边绘制边观察,并和同学互相讨论学习。”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冲突?”在另外一节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授课教师金艺铭正在讲授《走近教师》。金老师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起,说到自己曾经有一位班干部,由于受到老师的批评后很不满,师生之间心生隔阂。金老师向同学们“请教”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要主动沟通”“要换位思考”……同学们踊跃发言,表达着自己的看法。最终,经过一番讨论达成共识,在矛盾发生时要多沟通。同学们也在这样的讨论中,增加了对于老师教学工作不易的理解。

  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金利看来,授课老师从师生关系处理的真实生活出发,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表达与质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深度学习,正体现了中考改革的精神和要求。

  北师大附中副校长尚建军表示,四门学科的考试方式变化后,老师们达成了在课堂上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现自身学科魅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课内落实”四个方面为核心的教学共识。学校也在教学上给予了老师们更开阔的实施空间和更灵活的实施方式。学校老师普遍认为,此次新中考改革对于学科发展和学生素养培养是有利的,但也建议对优质学校进一步放权,在教学安排的自主性和评价的自主性方面给予更多权限。

  在教学方法、作业布置等多方面创新

  近日,调研团队走进北京市密云区第六中学、密云区第三中学。当天,两所中学展示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五个学科的五堂课。借着中考改革的契机,五个学科的老师在教学方法、学生评价、作业布置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性改革,撬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化学课堂上,密云区第六中学教师廉京平用“为什么打火机能打火?”这一个小问题,启发学生们不断进行思考探究。通过讲解打火机的构造和原理,廉京平以“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评价反思、形成结论、理论解释”为脉络安排了课堂充实的探究学习活动。密云区第三中学教师李聪利则用课本上的“碳循环”图引导学生自发寻找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自主思考并设计实验,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这一知识点,同时让学生对“碳中和”等社会性议题有了更多思考。两位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实验、实践等形式,为同学们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们大胆实践创新的精神。

【如何在教学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03-19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3-19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4-17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9-22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09-22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03-20

学生美术创新思维能力如何培养03-19

如何提升班组创新能力03-19

如何提升个人创新能力资讯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