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06 10:26:5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推荐]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2、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了画纸、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师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图片。

  教学设计:

  一、兴趣引入。

  教师:(出示由各种角构成的图片),学生欣赏,说观察的感受。

  生活中的这些美丽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用各种角。)

  这些角又是怎样画出来的?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角?

  引出课题:画角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师:接下来老师准备了几项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画角的技能。

  活动1:画出60°的角。

  1、请学生猜一猜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度的角。

  2、引导学生用三角板拼角,用这些角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说说所拼的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角验证,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个活动中师只是提出画角的要求,但是学生用什么方法没有限制。)

  3、你用什么方法画出了60°的角?

  学生根据自己的做法回答和演示。

  活动2:画出85°的角。

  1、师:如果要画的不是上面这些特殊角,比如画一个85°的角应该怎么办?

  (这个活动师仍然不提出具体的描画方法要求。学生会在活动中发现用三角板不容易画出这个角,应该使用量角器才能准确的画出这个角。这时引导同学提出:三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不是所有的角都能用三角板精确地画出来。)

  2、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可以讨论后再完成。

  活动3: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两个角组合可以画出15°、30°、45°、60°、75°、105°、90°、135°、150°、120°等角。)

  活动4:画70°,115°的角。

  1、说说你想用什么工具帮助你画出这些角?(用量角器画这两个角。)

  2、学生动手画角。

  3、活动后师及时问,怎样使用量角器画角?

  活动5:归纳总结

  1、先让学生说说画角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2、让学生同桌讨论:画角时,当量角器有两圈刻度时,是看里圈还是看外圈?

  小结:当先画的那条射线是与内圈的零刻度线重合,那么找点时就应该在内圈找所要画的角刻度线;如果先画的那条射线是与外圈的零刻度线重合,那么找点时就应该在外圈找所要画的角刻度线。

  3、用量角器画55度和140度的角,说说画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4、初步判断所画的角是否正确。

  学生举例。例如要画一个120度的角,结果画了一个锐角出来,利用角分类来判断就知道是画错了。

  三、巩固练习。

  1、用一副三角板画出75和45度的角。

  2、用量角器画出15、80和165度的角。

  (1)合作交流;

  (2)集体校对。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45、135的角,让学生演示其折角的过程。

  板书:

  画角

  (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课本P106~111页,第八单元(统计)

  第一课时 统计(一)

  教学内容:

  统计(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教学准备:

  相关挂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

  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第二课时 统计(二)

  教学内容

  统计(二)(教材第109、110、111页内容及练习二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

  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

  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CAI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播放录像)同学们请年,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其中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究新知

  1、组织记录:

  (2、学会制作统计图。

  (1)分组讨论:

  如果用每个 表示2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格?

  太麻烦了,怎么办呢?

  讨论后得出结论:用1个 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

  先让学生独立绘制,指名上台涂色绘制,然后共同订正。

  (3)在书上完成例1统计图1、2、3小题,指名口答。

  (4)组织讨论:20分钟后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形成应用

  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四、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课后从小组为单位调查班里同学看电视的时间,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和促进。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

  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1 5+2 5-2 8-2

  5+3 7+1 3-1 6-2

  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组题中的第一题与第二题有什么关系?

  学生口算后交流。

  导入新课:大家不但会算,还能找出它们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本领。

  学习连加

  1.课件演示,引出算式。

  a。出现5只在地上觅食的小鸡。

  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东西?(屏幕出现“5”)

  b。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和又跑来的1只小鸡。

  ◆指导观察:现在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2”、“1”)

  ◆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屏幕出现“5+2+1”)

  ◆要求学生结合屏幕上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

  2.学习计算顺序。

  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a。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

  b。根据学生叙述过程,演示课件,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最后成:

  问: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3.揭示课题。

  a。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连加)

  b。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然后再加第三个数。

  学习连减

  1.课件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a。草地上出现8只小鸡。问:现在有几只小鸡?在算式中填数。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数。

  3.交流。

  a。说说“8-2-2”的含义。

  b。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小结并补充课题。

  巩固练习

  1.第72页“做一做”。

  要求:先用一种学具摆一摆,再填数计算。

  2.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3.练习十一的第3、6题。

  a。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

  b。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教学设计说明

  备课时,考虑到观摩课的需要,感到只教连加,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偏少,所以就把连加、连减两个内容安排在一起教。设计教案时不免有些担心,生怕学生接受不了。可是实践下来,发现学生学得比较顺利。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利用课件使新授部分的例题,变抽象为具体,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鸡只数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借助直观感知接受运算顺序的规定。

  第二,加强观察指导。在进行课件演示的时候,我着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记下演示过程当中每个环节的数量变化情况,进一步和算式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大脑里将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运算,为掌握计算顺序打好基础。

  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并且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就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专家评析

  本课凭借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把数量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了理解连加、连减含义的直观形象支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那么,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改用传统的教具演示,连加、连减的含义是不是会成为教学的难点呢?经验告诉我们,不会。因为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而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又完全相同,因此,把连加、连减两个内容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生不仅能够接受,而且有利于促进学习的迁移。

  我们看到,在本课的新授过程当中,教学连加,以教师引导为主;教学连减,则放手让学生自己类推,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改革要求。这也是本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当中的一个亮点。

  相对算式含义的理解而言,连加、连减的口算常有一些学生感到有点困难。分析原因,除了学生初次接触两步计算不习惯之外,主要还是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凭短时间记忆进行第二步口算时发生障碍。为此,本课的巩固练习,在“先操作再计算”和“看图计算”之后,安排了“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的专项练习,着重训练学生记忆第一步计算的得数,这是很有针对性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

  先算65-( )=( )再算( )○(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培养算法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3. 初步体会估算在解答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培养算法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你喜欢玩具吗?

  师:我也喜欢玩具。(出示模拟商店)小胖努力学习,取得了进步,今天妈妈特地带他来玩具店买玩具,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小胖想买足球和长颈鹿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呢?怎样列式呢?你是怎样算的?

  生:34+25

  师:怎么计算,可以怎么想呢?

  生:(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算法)

  二、探究新知

  师:小胖又改变了主意,他不想要长颈鹿了。他想买足球和小飞机,可妈妈只带了60元,够不够?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小胖算一算吗?

  师:一共花了多少钱?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38+25

  师:小胖估计了一下要60元,你说够不够?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丁丁也说不够,到底够不够算算就知道。

  (1)探究算法

  ①学生独立使用位值板摆小圆片或小组合作摆。

  ②全班交流、自愿板演并说想法。

  ③师:大家开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算法,但计算结果都相同。那现在能肯定小胖的估算结果够不够吗?

  (2)归纳算法

  师生共同观察、讨论:

  第1、2种是先两位数加整十数,再两位数加一位数; 第4、5、6种是先两位数加一位数,再两位数加整十数; 第3种是整十数加整十数,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 这几种算法都是通过分拆,变为原来学的本领进行计算。

  问:你喜欢哪一种?

  三、巩固练习

  1. 练一练

  师:如果我买小熊和船模,怎样列式?要多少元呢?请你们同桌两人一起帮我算一算,好吗?

  生:28+29 学生汇报算法。

  (1)自己先将选的两样玩具的钱数列式计算、验证先前的估算结果够不够。 如娃娃和足球27+25=? 50元 帆船和汽车29+56=? 80元

  (2)交流算法,集体评价。

  (3)数学书第3题。

  学生任选两题计算(可用不同算法)、组内交流核对。

  2. 选择。(用手势表示正确答案的编号)

  (1)15+37=( )

  ① 42

  ② 52

  ③ 62

  (2)49+24=( )+ 23 =73

  ① 60

  ② 69

  ③ 50

  3. 判断。(对的用表示,错的用表示)

  (1)26+18=34 ( )

  (2)75+19=94 ( )

  4. 请你动手算一算,看看谁算得最快最正确?

  38+29

  27+34

  47+34

  34+28

  25+48

  48+38

  5. 现在每组都有100元体育用品店的购物券。请你们小组合作,用这张购物券来买体育用品,每种物品仅限一件!看看哪一组买的用品最多,总价最接近100元!

  哪个小组按要求挑的体育用品最多,总价最接近100元,而且计算正确,哪组就是今天的冠军!

  四、课堂小结

  今天去玩具店有何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3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1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9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7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31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23

小学数学教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