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心得体会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

时间:2023-10-23 08:13:48 职业素养 我要投稿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8篇(热)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职业素养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8篇(热)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1

  职业素养是个宽泛的概念,从广义上看,是指社会人在从事某一具体活动中应具有的素质和修养。从企业要求方面看,职业素养包括职业规范、职业形象、职业技能、职业心态、职业道德五个方面。笔者认为,培养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将之与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一致起来,因此,中职生职业素养可以概括两大类:一是“品德”,即行为习惯、心理素质、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二是“才能”,即语言表达、专业知识、思维能力、专业能力。其中品德的高低往往被企业看作是能否成为一个合格员工的首要条件,因此是基础,而才能则是中职生最终能否成为一个优秀员工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同样重要,共同构成了中职生必修的职业素养。

  二、中职生职业素养基本现状分

  析及对策当前中职学校对于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学校自身由于受招生困难、办学经费紧张、师资队伍紧缺、教育教学改革任务繁重等客观因素的干扰,往往仅注重于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以致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显得重视不足或者顾此失彼。部分学生对加强职业素养教育不以为意,个人职业素养表现让人堪忧。如果学生毕业时很难就业,家长的教育投资得不到回报,人们对中职教育的不满势必会增加,这必然不利于中职教育的发展。众所周知,现在就读中职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在中考中的“落榜生”,他们或因厌学、家处偏僻农村而无法接受优质教育,在激烈的“应试教育”中被淘汰,不得已才选择读中职。所以多数学生除了学习成绩较差之外,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笔者在职业学校工作了十几年,发现中职生中存在以下这些消极因素:厌学现象较为普遍、自卑感较为强烈、叛逆心理严重、虚荣心极强、责任感不强、法纪观念淡漠等等。针对中职生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奋斗在职教阵线上的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学生为本,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积极探寻新的教育方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技巧和实效性,并找寻了一些方法和上课的艺术,将职业素养培养教育在专业的教学中渗透。

  三、在中职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针对中职生普遍存在的文化基础差、底子薄、自律意识不足,没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客观实际,中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于中职生的日常教育,首先,应该从行为习惯上着手,从课堂、课间、自修、实训、活动等细微处入手,在生活、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会专心听课、独立完成作业、自控自理、团结协作、反思。如,在学习《猪的生产与经营》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看视频和图片,展示各类猪品种的不同效果,丰富多彩的猪品种深深吸引着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会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本堂课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很好地组织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而且能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是良好行为习惯的显性表示。由于中职生已是处于职业准备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渗透到学生心灵,就有明确的职业动机和职业思想,这是职业素养养成的前提。

  (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企业对员工职业心态的要求是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时刻保持一种积极进取、宽容乐观、团结协作的心态。因为只有积极进取,才能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只有宽容乐观,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和支持;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和同事们一起共克时艰,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中职生而言,只有在学习期间形成了这样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才会吻合企业对员工心理素质的要求,也才能在将来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激励能力、竞争意识与意志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挫折承受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而教师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可以通过三课结合的方法(三课指课堂、实践课、活动课),例如,养殖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养殖专业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专业课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列举身边的实例,尤其是往届优秀毕业生的发展状况介绍或实地参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比较法、调查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专业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生知识和技术的同时,更要注重教会学生取长补短、学会宽容他人、互助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还可以采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方法,或者是通过加强挫折教育来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在小事中养成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与人们职业活动

  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的道德准则、情操、品质的总和,职业道德有强烈的纪律性。中职生的职业道德,首先,应体现在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准则。如果不具备这些基本品质,企业所需的职业道德就是空话一句。另外,还体现在对待学业的态度、人生价值观念、言行举止、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等方面。在学科教学中,在班主任工作中,都必须渗透这些道德素质的培养。老师应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成为学生的表率。也许老师的一句知心话,一件小事处理得恰当,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中职生大都比较喜爱活动,因此,应将各类活动的开展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认知活动,如,班级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感到团结的力量;开展见习、参观、交流等活动,增强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开展以讲诚信、讲奉献、讲勤俭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诚信、奉献、勤俭都是一个企业员工应遵循的美德,从而自觉地在自己身上传承这种美德。

  (五)以实训教学为中心,确保职业素养的养成

  1、充分肯定成绩,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意识。进入职校学习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挫败感,他们已在分数的竞争中遭遇了滑铁卢,所以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发挥潜能,不仅是为了提高教学,更关系到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让阳光普照每位学生的心灵,让学生高举信心大旗,是学生进校以后我们要做的一件大事。实践证明,大部分职校学生都能积极认真地参加校内实习并且掌握好熟练的专业技能,我们正是要利用中职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的特点,积极引导,肯定他们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树立他们的自信意识。教师给每个学生不同方式的鼓励,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并对自身的能力产生充分的自信,从而在实习中信心十足、更加努力。学生自信心的形成,是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和培养,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学生需要来自教师的激励和赞扬,才能树立起强大的自信意识。

  2、严格遵守实习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学生参加专业实习时,让学生知道在实训时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哪些事又必须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所担负的责任。责任意识的建立是保证学生能获得良好学习机会、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为此,教师在学生进行实习之前,首先,要组织好实习规章制度的学习,通过制度的学习,明确学生实习期间的各项责任。其次,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体现出的技能方面的长处和不足,要教育学生应懂得取长补短,尊重与帮助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再次,在实习场所张贴先进企业的管理标准,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努力用先进的企业标准来规范他们的行为,让学生知道在实训时除了锻炼专业技能之外,按照规章制度维持班集体良好的实习环境和氛围也是每个学生的职责所在。教师应该在多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及时进行监督检查,直至学生把事情做好,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应该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3、互换实习角色,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协作意识是学生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在学生实习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进行分组,并扮演不同角色,共同完成一些综合类的实习任务。如,在兽医基础课的宠物胃切开手术实习中,这样的任务单凭一名同学的努力根本无法完成,需要几个学生合作才行。此时,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实习小组,让他们在手术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合作,完成实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尽自己所能与他人协作,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而做出自己的努力,让他们相互纠正,相互促进,共同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由于合作的成功,会使学生的自信得到增强,对日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的成效都有直接影响。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知道同学之间的互助作用。通过实习任务的协作完成,学生学会理解人与人之间必须团结协作才能成功,增加个人协作意识的培养,就是增加个人和集体成功的法码,只有具有协作意识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2

  能否符合职业生涯的发展是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的体现。当今社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不仅面临就业困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很难招到符合岗位要求的人选,所以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大学生职业素质不相符合。要解决这类矛盾,并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增强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因此,职业素质的培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直接影响职业素质在用人单位招聘标准中的地位。将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对象、性格、事业、行业和职业岗位相融合,让学生想做、可以做、能做、做得好,在这种意识基础上,对高职高专的职业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高职高专学生所期望所拥戴的,同时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校阶段是学生职业生涯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自己在职业生涯中起关键性作用。所以高校教育、就业管理以及就业指导,是学生职业素质形成的转折点,培养成效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一、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的素质的含义是指从业人士在心理和生理条件基础上,通过职业培训、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身学习等有效途径发展起来的,在职业生涯中起关键性作用。

  通过社会学习和实践培养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决定职场竞争成败的关键,是稳定事业、能否成功的前提;是人生的转折点;也是用人单位选人的标准。在校期间,学生已属于半个社会人士,因为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那时起心理上就已经萌发了如何从事职业的意向,并在内心深处勾画了自己的未来。但是,这种意向一般仅限于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在素质培养上还没有建立起来,并且没有培养职业素质的目标。这主要是因为:在于对就业信息的了解不够,很多大学多只是掌握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甚至有的学生到了毕业的时候才会主动(被动)的去接触与就业有关的信息,致使同学们错过了最好培养职业素质的时间。

  近几年国家招生的政策显示,本科高校招生人数比列开始下降,高职高专学校招收规模开始扩大。国家教育部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本科人数进行了限制,增加了高职高专的学生人数。大学生毕业需要就业人数日渐居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的难度。高职高专大学生要在就业中立足,学校职业素质培养是关键。职业素质的培养意义体现在:它是求职成功的关键条件;决定大学生获得职业岗位;更影响职业的稳定发展。所以高职高专大学生必须要具有高质量的职业素质,促使自己成为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定的基础。

  二、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具体内容

  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需要从六个方面进行:

  (一)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的培养关键从自身出发,增强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修养、道德行为、以及遵循组织纪律意识等内容,这里所讲的就是职业道德。

  (二)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在职业生涯中影响发展的高度,一般能力是指智力方面,而智力属于人的基本能力,包括了思维方式、记忆强度、想象空间、情感能力四个方面。特殊能力一般是在后天逐渐培养和实践展现出来的,包括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能力、领导能力等等。

  (三)专业素质

  大学生在校期间都有自己喜爱的专业基础知识,更有突出的专业技能。在激励的社会竞争中,专业技能的掌握是职业生涯的重要因素之一。专业素质的培养包括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等等。

  (四)社交素质

  现在很多大学生热衷于创业,在奋斗过程中,“人脉“的打造是创业的基础,也是今后事业成功的保障。大学生应该与优秀的人多接触、多交流,通过他们学到更多的社会经验和社会交际能力,促使自己进步。“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就是讲的这个道理。社交素质体现在社交能力、语言表达、社会适应这三个方面。

  (五)学习创新素质

  “活到老,学到老”是每一位成功人士所具备的基本态度,而创新的能力、创新灵感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如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若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保持时刻学习的态度。学习创新素质包括学习态度、信息掌握、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增强。

  (六)身体健康素质

  职业生涯的开始是大学面对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是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阶段。身体健康素质体现在两个方面: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俗话说“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我们体会到身体的健康对刚步入职场的大学来说是非常的重要。以前的创业者大多不顾及自己的身体,这是很愚蠢的做法。身体健康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很重要,要时时刻刻以身体健康为重要目标。大学生就业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知识程度高社会能力低;情绪波动大控制能力低;自我意识高社交能力低,因此,及时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这是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灌输和谐思想,培养和谐的心态,大学生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合群心理要求,人际交往的过程促使大学生在心理上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对形成健康的身体素质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高职高专学生职业培养的方法和有效途径

  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因素、知识因素、社会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人际关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情况等,都是影响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因素。

  (一)培养职业理想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积累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人的素质得到展现和流露,个人素质的真实写照就是习惯。所以,在培养职业素质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做起,细节决定成败。

  (二)在专业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培养职业兴趣

  职业素质的锻炼平台,主要是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素质和其他素质的实践机会。大学生应该把握机会、不要胆怯、不要害羞、不怕丢面子,慢慢做到胆大心细。

  (三)通过社会时间体验和改进价值观

  大学生可以利用好业余时间去实践,不管是不是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作,这些都是培养职业素质的很好机会。只要心理保持着“做一行,爱一行”的观念,就会从每次工作中体验工作的乐趣、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职业素质的理念、改进之前的不足、逐步培养自己、增强自己,促使自己的职业素质不断升华。

  (四)建立健全稳定的就业教育体系

  大学就业教育应该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中,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就业体系,成为教学计划的重要部分,与整个教学过程相结合。就业教育体系包括了职业的内容,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分析的过程,职业生涯的计划和设计,就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高职高专的大学生就业教育阶段分为职业了解期、职业发展期、职业实践完善期。

  1.职业了解期

  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认知和职业了解。自我认知是自我客观的分析,全面了解和认知自己,包括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等。职业认知是指职业分类、职业特点、职业需求等知识内容,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性格来规划自己喜欢的职业,逐步掌握目前就业信息和尝试分析未来就业趋势。

  2.职业发展期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引导下,将职业学习、兴趣和职业岗位相结合。根据学生综合条件做出职业选择,确定其职业类型和发展路线,然后开展针对性的职业实践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自己职业有关的社会活动,考取与职业目标相关的职业证书。全面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针对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设计职业生涯;同时进行就业能力的教育培训,提高学生的情商教育和培养。

  3.职业实践完善期

  开展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训,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实现角色的转换。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的要求来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就业心理教育,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打好心理基础,学会心理调适法,能正取的面对社会冲突和内心挫折,提高就业心理素质。

  (五)根据市场需求做好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也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目前高职高专学生面临就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习和工作之间缺乏连接,在目前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环境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显得非常重要,所以要尽快改变高职高专的教育现状。高职高专专业建设主要存在问题:学习内容缺失;关键能力的培养;完整行动模式环节缺乏。要提高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完善就业体制主要包括:完善人事和户籍管理、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就业法律的体系。国家为了促进高职高专学生求职者就业,需要完善就业培训、招聘信息、人才市场的规划管理和扶持政策等等。在保障社会体系方面,逐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规,促进人才流动和社会保障稳定同步进行。完善就业法律体系,根据法律背景、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方面,在保障就业市场的健康和稳定,制定就业维护权和人才流动的法律法规,真正做到维护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人类文化不断进步,社会在高速发展,社会影响大学生职业素质的主要因素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也影响了大学对自身的职业生涯的规划。高职高专的大学生在职业素质培养方面应该做到不断的进步。加强自信心的培养、提高政治素质的修养、就业观念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来促进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生涯。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3

  我国的经济正在面临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将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高职院校作为专门培养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机构,能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由于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办学缺乏特色、企业缺乏和高职院校合作、政府对高职管理缺乏统筹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高职学生难以获得职业能力,不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产业聚集所形成的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如何高效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学生就成了当今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一、职业道德的培养是职业素质培养的关健

  20xx年1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材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广阔的国际视野和现实意义。面对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强化职业道德培养,强化职业道德在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培养德智双修的人材,使人力资源在全社会中得到合理的配置,是职业素质问题的关健。作为具有自身特殊性的职业道德大体上由八个基础范畴构成,即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这八个范畴从八个特定方面反映出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内涵,同时又相互配合,形成严谨的职业道德范畴体系。而这八个方面与职业素质之间是具有同构性的。职业素质广义概念范畴的内涵应包括能力和品性;从外显性和内隐性上区分,职业素质应包括外显性很强的职业能力素质、内隐性很强的职业社会素质。而狭义概念范畴的职业素质内涵,则专指内隐性职业素质:职业品质和性格。职业品性是职业要求在家庭、社会和学校情境作用下,通过他人社会示范、提示和忠告,迁移内化的结果。

  二、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内容

  职业素质教育,包括职业社会素质养成教育和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教育。职业社会素质养成教育是一个使学生从学校人成为社会人,再成为企业人的教育过程,应当在校企合作平台上,在模拟或真实的就业创业职业岗位工作情境中,结合工作项目/任务展开;通过运用案例认知、环境熏陶、规范约束、自我约束、项目演练、职业活动渗透等方式,激发引导学生去自觉主动建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教育的作用是使学生具备专业学习和发展的通用能力基础,应在模拟或真实的职业岗位工作情境中,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培养方式反复训练来完成。在高职教育中,应该当这两者关系理清,应用于教学的实践。

  (一)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的灵魂。公民在选择职业时应该把服务社会放在首位。因为,只有广大从业人员都从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分别从事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职业,社会才能顺利地前进和发展。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广大社会成员,包括从业人员自身,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才能逐步获得全面发展。

  (二)职业态度,它不仅揭示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的客观状况,他们参加社会生产的.方式,同时也揭示他们的主观态度。其中,与职业有关的价值观念对职业态度有着特殊的影响。一个从业人员积极性的高低和完成职业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价值观念。改善职业态度对于培育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有着基础性的价值。

  (三)职业责任,这是一个反应职业伦理关系的核心概念,也是构筑职业伦理学的核心或关键的伦理范畴。作为职业伦理学范畴的“职业责任”概念,不仅指从业人员必须履行的由法律规章和伦理法典所确定的义务即客观责任,而且指从业人员基于自由意志对义务或客观责任的承担,即对某项义务或某项工作任务承担主观责任。正是在后一种意义上,“职业责任”被用来评价从业人员的行为(负责任的和不负责任的),并被赋予了伦理主体性的内涵。

  (四)职业纪律,是从业人员在利益、信念、目标基本一致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高度自觉的新型纪律。从业人员理解了这个道理,就能够把职业纪律由外在的强制力转化为内在的约束力,形成新的道德观念。从根本意义上分析,社会主义职业纪律可以保障从业人员的自由和人权,保障从业人员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职业纪律虽然有强制性的一面,更有为从业人员的内心信念所支持、自觉遵守的另一面,而且是主要的一面,从而具有丰富的道德内涵。这不仅是一个道德层次的要求,也是法律层次的规定,违反职业纪律更可能是违反了法律要求。所以培养职业素质,应该对基本的法律要求也是必要的。

  (五)职业良心,是职业伦理行为的自我调控机制。职业良心在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从业人员品德的最高体现,又是从业人员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的工具。良心的内容是客观的,是反映在人的伦理心理之中的与一定的社会伦理关系相应的伦理原则。良心的形式是主观的,是人的理性、情感、意志、甚至潜意识、直觉等等因素有机地结合成的一个严密的内部心理机制,是多种伦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职业良心集自我调节的各种心理因素于一身,是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信念、职业伦理情感和职业伦理习惯的统一,是从业人员对职业伦理规范体系的积极反应,又是对职业伦理义务的深刻理解和自觉行动。从业人员对自己所承担的义务认识得越深刻,他的伦理责任感就越强,他的职业良心对自己行为的指导和纠正作用就愈大,他的自我调节能力就愈强。

  (六)职业信誉,是职业责任和职业良心的价值尺度,包括对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以及正确的主观认识。从主观方面看,职业信誉是职业良心中的知耻心、自尊心、自爱心的表现。职业良心的这个方面,能使一个人自觉地按照客观要求的尺度去履行义务,宁愿做出自我牺牲去保持尊严、信誉和人格完美,也不愿违背职业良心,做出可耻、毁誉和损害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事情。在这个意义上,职业信誉鲜明地体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理想和主人翁的职业态度。从客观方面说,职业信誉是社会对职业集团和从业人员的肯定性评价,是职业行为的价值体现或价值尺度。同时,职业信誉又要求从业人员提高职业技能,遵守职业纪律。

  (七)职业作风,是职业道德的外在表现。从业人员在其职业实践中所表现一贯态度。从总体上看,职业作风是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在从业人员职业生活中习惯性表现。社会主义职业作风具有积极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好比一个大熔炉,能把新的成员锻炼成坚强的从业人员,使老的成员能永远保持优良职业品质。职业集体有了优良职业作风,就可以互相教育,互为榜样,形成良好的职业风尚;就可以使好思想、好品质、好行为发扬起来,使坏思想、坏品质、坏行为受到抵制。事实充分说明,职业作风与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是职业作风的内在根据,职业作风是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外在表现,职业作风和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八)职业技能,是具有深刻的职业精神价值内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职业对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且迫切需要干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熟练从业人员。

  三、在高职教育职业素质培养中突出培养职业道德

  目前,高职院校一直有相当一大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不好,在顶岗实习和应聘时以得到企业认可。用人企业反映,高职学生的工作经验不如农民工,操作技能不如中专生,知识水平如本科生,他们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在企业最多培训一个月就可以达到;企业招聘高职学生最看重的是人品:没有好人品就无法放心使用。用人企业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要求依次是诚信、敬业、责任感、合作精神等职业素质、工作经验、职业技能、知识水平。这表明企业聘用高职大学生时往往把学生的人格修养和行为放在第一位。

  在高职教育职业素质培养中突出培养职业道德,必须基于企业第一质量需求和职业人才成长培养规律厘清有关的概念。学生职业素质,指企业面向高职学生招聘员工放在首位的用人标准,即对学生人格修养和行为品质的认可度。第一层面是对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格修养和行为习惯的认可度,第二层面是对学生从事职业活动的人格修养和行为品质的认可度。职业素质,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的,在职业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内在、相对稳定的职业心理品质,是从业者在与职业环境相互作用中,外化出来的职业行为表现和态度表现。

  高职院校应该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设定职业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培养职业社会素质和职业方法素质。职业社会素质包括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社会适应性、终身学习理念;职业方法素质包括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然后.按照职业社会素质养成和职业方法素质形成“必须”、“够用”的原则,选定职业素质课程内容,然后在课程中展开对职业道德的内容。

  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包括三个层次:通用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程,培养从事所有职业学习和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培养从事具体专业岗位工作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岗位实践核心能力,培养从事具体专业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专项能力。培养职业社会素质的课程也包括三个层次:职业基本社会素质养成课程,培养从事所有职业学习和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基础,将职业道德穿插在职业岗位能力训练课程中实施,岗位实践社会素质课程,一般渗透在岗位实践核心能力训练中实施。基于工作过程主体完成工作任务的态度表现、行为表现描述教学目标;以工作项目、工作任务、案例、日常行为、岗位体验活动、岗位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主体形成特定职业素质需要的知识、经验、对策为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环境设计教学情境:在“教学公司”体制和就业创业职业岗位实践体验、模拟、实践“三个学段”联动的工学机制中实施课程教学;职业素质养教育的基本方式是案例认知、环境熏陶、规范约束和自我约束、工作项目训练、职业能力训练渗透;职业核心能力教育的基本方式是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职业素质教育学习考核标准基于工作过程行为表现、态度表现,产品或服务效果技术标准设计。

  通过这些指标考核学生的职业道德从而可得出学生的职业素质好坏。将好坏分类再进行培养计划的再次分配,再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用职业素质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成立职业基础教育学院,承担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学工作任务;建立职业素质教育研究与鉴定认证中心,承担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材开发和鉴定认证工作;聘请职业培训专家和企业家全程指导和参与职业素质培养过程;通过校内选拔培训和面向企业聘请,建立职业素质教育教学团队等,再一次进行深入的职业道德考核。学生通过考核,在学习和实践过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来完善自己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4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各类实用型技术人才,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结合之路,十几年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但是高职教育也存在一些缺点或不足:由于过分强调市场、就业和技能,高职教育已表现出强烈的功利色彩和工具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教育的本真;在办学宗旨上,强调服务于生产实践,却忽略了教育应该服务于人的发展;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着眼于具体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依据技能进行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强调技术技能的掌握和训练,却忽略了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和知识、能力、个性的统一,忽略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鉴于此,从20xx年起,我们对人才培养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实施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系统化设计这一人才培养工程,经过三年的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系统化设计实施的重要性

  (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评价标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了解到,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人才素质。人才除了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有责任心、对企业忠诚;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及学习能力等。调查结果显示,和专业知识、技能相比,用人单位更加注重毕业生人格层面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多的单位通过对应聘者综合素质的考察来决定取舍。

  (二)高职院校提升内涵的要求

  我国自1998年开始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高职院校的数量、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高职教育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现已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职教育体系。高职教育在外延建设得到较大发展的同时,高职办学特色不突出,定位不明确,教育质量不高,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也不高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从扩大规模转到提高质量,应该更加注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这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作为高职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立业技术和能力,更需要有健全的人格素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的情感,对社会对人生意义有深刻的理解,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有坚强的意志和耐挫力。所以,高职学生不能单纯地追求掌握技术能力,而应积极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与人、与社会、与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和谐发展。

  二、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系统化设计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中,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缺乏整体构思和系统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规划性缺失

  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我们要向专业教学一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进行规划设计,但这方面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的做法有三类:一是由经验决定,每年适时开展固定模式的学生教育活动;二是由管理者或管理部门的思想变化决定,开展随机的学生教育活动;三是由外部因素决定,借鉴其他院校、系部的成功案例开展学生教育活动。这些活动的共性是缺乏规划。

  (二)创新性缺失

  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没有明确目标,教育文化活动往往墨守陈规,不能推陈出新,同一类活动办了多年没有丝毫创新;管理者为活动而办活动,参与者也感觉没有意思而敷衍了事,学生更是被命令去当观众。可想而知,学生的综合素质怎样。

  (三)针对性缺失

  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没有从学生素质分析入手,学生素质培养活动不能较好地切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体现高职特色,往往只是泛泛而谈而缺乏针对性。

  三、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系统化设计实施前提――素质分析

  综合素质是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社会适应等,这一素质具有基础性、整体性、立体性、渗透性的特点。其基础性体现在它是工作生活的基础,是人们人生发展的基础;其整体性体现在它不是与具体岗位相对应,而是与较大范围的职业和工作生活相关;其立体性体现在这种素质不仅表现为智力因素,还表现为非智力因素,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信念等;其渗透性体现在综合素质是表现在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于整个人生之中。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

  为了科学地界定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构成,我们多次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和学生教育工作者进行论证,在他们的论证和分析的基础上,又经过充分的社会调查,比较客观公正地构画出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构成要素。

  1.思想道德素质。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从根本上讲,就是他们个人的政治态度、思想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就是把自己的事业与祖国的前途、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融为一体的品格,它的核心内容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2.职业能力素质。职业能力素质是指人在社会分工中因从事某种职业而应具备的精神、素养、知识、能力的总和。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构成主要有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精神等。

  3.文化艺术素质。文化艺术素质即人文素质,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文明礼仪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等。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

  4.社会适应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素质,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素质是他们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高职学生为适应社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主要包括高职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健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竞争意识、生存能力、耐挫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二)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系统化设计

  围绕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进行了系统化设计,将学生综合素质放在整个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如下图:

  四、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系统化设计――素质匹配

  (一)思想道德素质匹配模块

  1.学生党建。创新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党建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龙头作用。坚持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关口前移”,充分发挥系部业余党校的作用,建立从普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到预备党员的三级学生党校“全程培养”体系,落实“三早”方针。根据社会发展、学校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适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党员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积极分子的先进模范作用,以他们的榜样作用来影响和带动学生思想和政治素质的提升。结合工学结合,创新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探索在班级、宿舍中建立学生党小组的路径。

  2.主题班会。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开展主题班会,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教育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学生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学生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校园风尚。积极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分年级实施主题班会,如一年级新生开展“我的大学观”、“生涯规划教育”、“感恩励志教育”、“诚信教育”,二年级开展“安全教育”、“工学结合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就业心态教育”、“创业教育”等,确保针对性。并引入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模式,学生教育者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确保主题班会教育的实效性。

  (二)职业能力素质匹配模块

  1.生涯规划。新生一入学,我们着力建设“看企业,讲专业”为主题的入学教育,制作专业图片展,开设生涯规划类讲座,探索学生“自助式专业介绍”,引导学生不断认识专业、热爱专业,做好生涯规划。

  2.学风建设。首先,为了保证优良学风,我们制定《晚自习管理制度》、《系领导接待日制度》、《二课质量管理制度》、《班级教学反馈制度》、《学分预警制度》、《班级信息员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完善监控,形成闭环,用制度保障学风;其次,开展“‘教’‘学’相长”质量专题研讨,使专业教师和学生教育者互相配合,密切合作,共同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技能培养。根据专业特色,我们以“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成就梦想”为理念,以数控俱乐部、技能节为载体,展示学生才华、锻炼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大赛人才。连续几年来,许多学生通过训练,屡屡在部级、省级大赛中摘金夺银、屡获佳绩。

  4.诚信教育。通过开展诚信主题班会、集体诚信宣誓、“诚信林”建设、配备“诚信储蓄卡”等措施,倡导诚信,促进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

  (三)文化艺术素质匹配模块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我们每年都组织策划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通过社团文化节、社区爱心行动,趣味运动会以及充满创新意识的才艺比赛来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学生公寓有限的空间,加强公寓文化建设,按专业氛围、企业文化、人文精神、教学成果、成才典型五大主题布置公寓文化,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社会适应素质匹配模块

  为提高社会适应素质,首先,我们狠抓早锻炼、系列体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强健体魄和竞争、抗挫意识;其次,通过建立爱心QQ值班制度,及时疏导学生各种问题并加强心理辅导;再次,实行师生座谈例会制,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并认真采纳学生的建议,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学生专题研讨会、学生素质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等载体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投身大学生创业实践,以锻炼学生社会活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通过学生综合素质的系统化设计和培养,经过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学院对系部的量化考核中,我系学生管理工作得到学院的充分肯定,多次获最高荣誉。学生在各种比赛、演出活动中,都积极参与,获得好评。如20xx年,在第二届全国三维数字建模大赛江苏赛区比赛中,1人获得一等奖,3人获得二等奖,总获奖人数达17人,占参赛学生数的80%;20xx年,17名选手参加“江苏省第二届三维数字建模大赛”,其中2人荣获一等奖,4人荣获二等奖,4人荣获三等奖,5人荣获优秀奖。在“20xx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江苏省分赛区中,我系1队的砂光机获得特等奖,3队的怪兽获得优胜奖。20xx年11月28号,机械1队参加了20xx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现场总决赛,获全国一等奖。20xx年12月6日,7人参加江苏工程图学学会的三维数字建模,7人获优胜奖。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5

  目前,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当代国际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普遍认同的一种人才培养取向。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把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作为加强职业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抓手和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素质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在联系

  关于人的素质之内涵,包含四个方面: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及身体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品德素质是人的灵魂与方向,是做人的根本;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发展基础,体现了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职业素质是人的立业本领,其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结构,还包括工作能力;身体和心理素质则是前三项素质的物质与精神的基础,反映了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承受力。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一体系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最终才能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要求能获得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还应能获得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八项内容。具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学生,以后从事其他任何职业活动时,都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和技术飞速发展的综合能力或基本能力。学生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获得职业核心能力,为学生就业及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1、社会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冲突

  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企业单位的主要考核因素。有关调查显示,56%的企业认为现阶段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比培养专业能力更为重要,而职业学校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均呈现出劣势,这与企业需求差异明显。尤其在解决问题方面,企业认为现在毕业生最缺失的能力和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出入很大。相关调查显示:超过60%的企业和在校学生认为学校现阶段有关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一般,关注度不够,与企业的愿景相去甚h。

  2、学生个人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不足,核心能力低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为初中毕业生,年龄小,而且是中考后没有考上高中、或不想继续上高中的学生,他们在世界观、学习能力、自我管理等能力上有一定的不足。父母送子女上职业学校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在就业市场能找到工作而已。有关问卷显示,有83.1%的学生从来不知道职业核心能力是什么。中职学生缺少培养自身职业核心能力的意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欠缺使学生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不了解职业要求与自身素质的匹配程度,不了解社会需要,看不到职业核心能力在就业和今后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能力低下,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一批批中职生进入职场后,虽然刚开始能马上适应工作岗位要求,但一年后甚至更短时间,就显示出竞争的劣势,职业生涯发展受到限制,而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更是无从谈起。

  3、学校方面在培养核心能力上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首先,中职学校职业教育理念落后、方法陈旧,依然采用填鸭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对职业核心能力认识不足,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认识不足,在教学和管理中没有主动地渗透核心能力的培养。核心能力的教师培训和认证工作涉及面还较小,力度、影响力不够。中职教师在专业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职教理论素养及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不足。

  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1、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力度

  政府部门的指导思想和政策、资金支持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实施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政府必须制定相应政策,加大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投入力度。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各种方式设立校企合作基金;鼓励学校和用人单位建立对口联系,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所需的各类人才;由于各地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教学资源的不平衡性,可根据各地的特点,组织有关单位研发一套适合当地特点的教学改革方案,以培养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人才。

  2、加强中职教师的培养

  加强中职师资队伍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培训,是实施核心能力培养的前提和保障。教师是具体实施教育教学的主体,只有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核心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1)课程体系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整体建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有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都应该具有培养核心能力的教学内容,通过课程模式、行动导向教学组织、多种学习途径进行综合化培养。

  ①在现有课程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关课程的探索和实证研究,可以借鉴,如与人交流能力可融入语文课;数字应用能力可融入数学课;信息处理能力可融入计算机课;自我管理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自我学习、解决问题和创新等能力。

  ②开设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课程,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如信息处理模块、数字应用模块、自我学习模块,等,让学生自由选修,缺什么补什么。鉴于中职院校学生年龄较小,历练时间较短,可以开设组合模块课程,如与人交流与合作模块、解决问题与创新模块,等。所有的课程都应该具有培养核心能力的教学目标,可多模式、多途径综合培养。

  ③开展第二课堂。依照职业核心能力的模块进行划分,有意识地设计和组织相应项目的培训和实践活动。包括开展社团活动,技能竞赛活动。

  3、采用新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评价形式

  新的教学评价形式应以核心能力的测评为基本取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评价方法是一种崭新的评价形式。在这种评价形式里,学习结果(特殊的和一般的)得到清晰的界定,评价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合理的和客观的判断,并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予以认定。教学评价主要发挥目标导向、信息反馈、质量监控的作用。

  四、结语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要求能获得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还应能获得职业核心能力。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还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有用的人才,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6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生核心职业素养个性化教育

  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个人如果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作为职业院校,掌握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把握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分析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程度,分析职业院校在制度、师资和文化在育人功能上的缺憾,研究实施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个性化职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2月10日中午,我院《学生核心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的成员对来自各系的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问卷共发放211份,回收211份,课题组的全体成员以及学生处的相关老师参加了此次问卷调查。我院《学生核心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研究》的课题研究的主旨是为及时了解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状况,以便在教育教学管理上提出更好的策略,提高我院学生的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此次问卷调查作为课题研究的一部分,是课题组成员通过前期的资料查阅、模型构建,设计相关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对核心职业素养了解情况以及对我院职业素养培养状况的调研,一部分是学生对自身核心职业素养的测评。问卷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评。目的是为核心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的研究提供详实的数据,通过分析与统计,找出我院学生在核心职业素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以便更好地确定未来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方向,进一步提升我院素质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1、挖掘职业态度内涵,突出职业人格教育

  职业态度是个体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学校应把握学生职业态度的现状,根据企业对员工职业态度的要求,分析职业态度各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程度,构建包含这些因素的新的德育内容和评价体系,以务实的态度开展职业人格教育,使职业态度发挥更大的附加值。

  同时,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职业规范教育的同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忠诚度、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作风,培养常新的观念意识、积极进取的心态和求知创新的精神,以及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竞争意识。除开设德育必修课程外,有必要借鉴和引进企业员工培训课程,开设人际哲学、成功哲学、职商(CQ)训练、“三创”教育等选修课程,邀请职业经理人、企业界人士传讲职业素养的意义,并在专业教学和文化课教学中渗透职业态度教育。

  2、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

  做为职业素养培养主体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学会自我培养。

  首先,要培养职业意识。很多学生在进入职校后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尽情地“享受”了。这正是他们在就业时感到压力的根源。因此,在校期间,每个学生都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着重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据此来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其次,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如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事实表明,很多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

  3、立足校本实际,构筑保障机制

  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就学校而言,应立足校本实际,优化管理,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建设一支个体素质较高、群体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加强信息化建设,为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硬件保障;营造以开放、民主、和谐、进取为精神内核的学校文化,同时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和学生本身,社会资源的支持也很重要。很多企业都想把毕业生直接投入“使用”,但是却发现很困难。企业界也逐渐认识到,要想获得较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企业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培养中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7

  锻炼自控能力。遇到不顺的事能否压下心头的怒气,冷静处理,是对大学生素质高低的一种考验,避免因小事而引起大错,导致工作的失误。素质发展的创新性要求,是当代人才素质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核心要素。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立足于现实的必备素质。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强烈的好奇心,细致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超前的预测力,大胆设想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素质发展的个性化要求,是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人的个性张扬,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强化自我竞争意识,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性特点,努力挖掘个人潜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发展个人素质。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他求职择业的层次与自由度。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靠毕业前的突击武装能解决的。它要求大学生要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

  一、了解职业个性是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点

  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点。社会人力资源的研究成果表明,职业个性对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职业素质培养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大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例如,他喜欢什么样的同事,喜欢怎样的活动,对什么问题感兴趣,这些问题都会与他们未来的工作状态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学生了解这一点,在确定自己的工作时,会多一层理性的思考,择业的针对性就会增强一些。如个性偏内向的学生要知道自己的个性如何更好地发挥优势;个性外向类型的学生在做研究工作时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好的职业性格有助于个体在相应职业中更良好地完成工作。

  二、提升职业品质是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着力点

  大学生职业品质是指大学生在职业行为、工作作风方面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态度和品质等。提升学生职业品质的过程,也是帮助他们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这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所在。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已认识到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已为就业者的职业品质注入了新的内涵。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品质需求从某种角度讲,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诸如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沉着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许多职业已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培养职业技能是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落脚点

  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培养的落脚点。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好处。提高技能,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组织进步的需要;另一方面,为自己今后更进一步,取得更好的

  职位做准备。相应的技能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本,不同的职业会对人们有不同的技能要求。

  大学生的对技能的理解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认为经过了专业学习,就有了相应的技能。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知识教育是学习技能的基础。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一定要经过反复实践或者体验。我们要辅导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技能清单,了解这些技能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和认识的方法,这都是职业素质教育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应该通过制定自己的职业计划来了解自己,也包括了解他人和了解社会。在制定计划中大学生需要经历几个实践环节;一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一些相关的信息来补充、完善自己制定的职业培养计划;二是在做计划时要评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兼顾自己的能力,环境条件的限制,周围人对自己的期望;三是要预测在现实目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碍和如何逾越障碍特别是应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以获取更多的经验和社会信息。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8

  对于大学生而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具备了入职的敲门砖。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职业素养越高,获得成功的概率就越大。通过多年的学习与实战工作经验,总结出几点良好职业素养的具体表现,旨在为广大学生提供快速、有效的指导,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加强自身能力与素质的综合提升。

  1、爱岗、敬业、全力以赴很多人认为,这点很容易做到,是一个职场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做到最高境界的人并不多。比如同样的一个工作一个任务,大多人是报着完成的目的和态度,而优秀的职业人是追求完美的。也正是因为他们比常人更努力、更敬业、更认真、更执着,才收获了卓越的工作能力,才有了晋升的可能。全力以赴地去做一件事,才有夺得第一达到100%的可能;如果你在付出的时候就首先打了折扣,那么得到的结果也肯定不尽完美。不管你的资质如何?你的能力如何?真正的爱岗、敬业的心态与行动,是职业生涯中想要获得成功最为首要的品质之一。初入职场就更不能找寻捷径,更需要的是这种脚踏实地、全力以赴的精神!

  2、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我们都说,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很多人从事的并不是自己理想的'工作。虽然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是面对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现状,先就业再择业也成为大多数毕业生的座右铭。那么既然选择了,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爱上它——你现在的工作!其实工作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你对它是要负责的,因为你的责任感不仅让它更好地“成长”,同时通过这份责任也让自己有了更多的资本与经验,这未尝不是一种回报。带着一份感恩的心对待你的工作,因为是它让你的生活更充实,让你的人生价值得以最完满的体现。而大多数的企业在提拔员工的时候,往往选择的也是那些有所担当,勇于承担责任与压力的员工。因为这是一个成功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品质。

  3、团队协作意识团队协作意识也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职业素质之一。社会的生力军已经被八零、九零后所替代,这一代的孩子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的宠爱,在外又吃不得苦。所以现在有一个时髦的字眼是现在很多人的状态——“宅”,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们更加自我,而现实社会中的一切合作关系都需要的是沟通与配合。我曾经参加过多次团队拓展活动,发现有很多能力较强的人组建的团队往往最后没能战胜那些貌似能力平平的人组建的团队。后来发现,团队协作意识才是一个团队成败的重点。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职业的素养11-02

职业素养的心得体会12-14

职业素养与职业规划心得体会03-21

职业素养培养03-21

职业素养的修炼04-21

职业素养提升03-21

编辑的职业素养03-21

职业素养报告03-21

职业素养之我见09-22

国学职业素养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