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创新>《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时间:2023-06-29 08:50:29 振濠 创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人的智力结构中,思维居于核心地位,是整个智力活动的最高调节者,并给予各种智力活动以深刻的影响。而能力是由知识、思维等智力品质所构成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其基本功能就是培养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欢迎阅读!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1

  一、创新思维的内涵和本质

  创新即创造某种新东西,其表现是人们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对已有的知识要求和新的知识要求重组,从而提出新想法或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思维则是指能创造出具有价值的新颖的东西的思维,其根本特点在于创造出有别于他人的新观点、新见解,且能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同时并用。

  从本质上讲,创新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它具有一般思维所具有的全部特点,但又不同于一般思维。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创新思维要求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必须具有开创性,能标新立异,能从新颖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受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束缚;另一方面,创新思维以想象、猜测等高级的思维形式为基础,不受逻辑思维和其它思维形式的某种固定观点的影响。

  二、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

  1、独立性

  表现为敢于质疑、敢于肯定或否定、敢于冲破旧习惯势力的羁绊而不为陈腐观念所束缚。

  2、求异性

  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富于想象,善于联想与迁移,长于类比与抽象,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进行思考问题,并在多种思路的比较中选择富有创新性的异乎寻常的新思路。

  3、巧妙性

  表现为思维能随机应变,巧妙迁移,举一反三,变化多端,触类旁通,善于收集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根据事物变化的具体情况,在瞬间展开丰富的联想、假设,快速地形成新奇的办法或方案。

  4、流畅性

  表现为思维在问题的刺激下能流畅地作出反应,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分析出较多观点,并能敢于优选,反应迅速且思路畅通无阻。

  5、突发性

  创新思维在时间上往往是突然产生某个创意,表现为非逻辑性的特点。虽说是灵感,但这却是一种在长期量变基础上的质变。

  三、创新思维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教学中的学科知识的传递和接受

  任何知识都是创新思维的产物、智慧的结晶,它本身就具有智力与创新的价值。因此,学科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基础。有了知识这个基础工具,才能真正将学生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开发出来。

  2、有利于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智力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必须通过外观的具体活动来展现。学生表现出的智力活动,必然与一定阶段的学科学习有关,必然体现为在一定生理状态与心理状态下的活动,必定是学生个人的创新心理意识的发展的结果。地理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使构成智力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等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3、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能力是学生作为个体的一种本能,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在地理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样需要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心理环境,只有实现多种心理特征的良好组合,才能使创新思维表现出巨大的智力价值,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1、激发好奇心和探究力,培养创新能力

  激发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激素”。好奇心可以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观察世界,是展开创新性思维的内部动力,好奇心促使下的行为就是探究,而探究是一种创新性思维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地理教学活动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激励他们的探究精神与活动。例如,初一年学生第一次上地理课时,往往兴趣很高,好奇心很强,这时,他们会提很多问题,如:“为什么天上会同时看到太阳和月亮?”、“为什么会有地震?”、“星星大呢,还是月亮大?”、“太阳会不会西升东落?”、“宇宙中星球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外星人?”、“地球上的四季是怎样形成的?”、“风、沙尘暴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臭氧空洞?”、“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等等。尽管有些问题似乎显得幼稚,但作为教师却不能对此不耐烦,不能随意训斥出“这些问题现在你怎么还不懂呢?”之类话语;而有些问题富有科学性、逻辑性、哲理性,作为教师却不能随便应付了之。否则往往会把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压制了。地理教师应当加以引导、协助、点拨并促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既保护了他们的好奇心,也激发了他们探究精神。

  同时,在地理学科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出难度适中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去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即创设问题情境,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想学。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出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充分揭示出来,比如在分析冬夏温度不同的原因时,因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激励学生各抒己见,这时可能会有学生认为与离太阳距离远近有关,夏季离太阳近获热多,冬季离太阳远获热少。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及时加以评析,指出冬季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不仅不比夏季远,相反比夏季近,在学生的心理上制造悬念,产生不协调的感觉,处于心求通而不解,几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为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创造最佳的智力活动状态,从认知冲突中,学会“跳一跳,摘苹果”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再者,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学。地理学科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力。比如,太阳高度角与南北楼之间的距离,太阳光线照射方向与街道走向,水平运动物体偏转与港址的选择,主导风向与工厂的布局等。从生活现象感知地理,用课本知识解释生活,使学生感觉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唤起爱学的情感,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

  2、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能力

  在新问题面前,单向思维往往很难奏效,甚至会把学生引向“山重水复”的境地,此时若及时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会使学生茅塞顿开,“柳暗花明”。在训练学生综合创新能力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不合常规、需要假设想象的问题背景,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即对某些地理事实假设与现实相反,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以达到对现实问题的真正理解。如学习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时,课本注释为目前黄赤交角为23°26′,引导学生可以想象黄赤交角扩大或缩小,地球上的极昼、极夜的范围将如何变动?温带地区四季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五带的分布将怎样改变?这时,学生运用逆向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

  3、激活联想与转换灵感,培养创新能力。

  联想与转换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联想是从一个事物想到与其相关联的另一个事物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方法,联想作为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中介思维方式,通过对原有形象思维的勾连,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是对原有形象思维的简单利用,在教学活动中,能为地理知识的发现,为思维的创新性打开突破口。如学习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时,同学们可以这样联想:亚马逊平原→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典型的热带动植物→孕育着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亚马逊河,进而联想考虑与亚马逊河同纬度的非洲大陆上的著名河流是哪一条?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有何差异。这样将一些分散的知识通过联想归纳形成系统知识,既使知识得到加深和巩固,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学生创新性学习地理知识目的在于学会探索解决新问题的办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开始于问题情境,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接受了信息,激发学生为从已知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努力,问题情境足以能使学生产生主客观需要,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去解决问题,转换是解决问题最关键一步。转换,就是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领会问题语言的意思,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生困难之一就是缺乏转换问题语言的能力,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必须理解问题,即把问题转换成自己能理解的语言,在转换过程中搞清楚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对信息进行加工,超越给定的信息界限,重组形成新的规则。

  例如:读图2,判断此图所示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特点和成因?这是一道读图题,可应用图文转换提示本质,把图上的已知条件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解题思路是:先由图上读出1月份和7月份的气温值,说明冬

  夏气温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再从图上读出1月份和7月份的降水值,说明冬夏降水特点是冬季多雨,夏季干燥;最后再由气温和降水特点归纳此地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于地中海式气候;再运用所学基础知识,不难推出它的形成原因。

  4、打破保守思想,培养创新能力,

  善于鼓励,努力创造宽松环境,培养学生对否定的自信与乐观。绝对的权威是

  不存在的,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

  不盲从,不要囿于固有的评判模式,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不人云亦云,坚持独立思考,有助于打破保守思想,

  培养创新人才。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才能唤醒和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自身的发展与建构中来,对创造性思维的挖掘和发挥才会成为可能。在班组中应大力营造一种重视创见的氛围,当学生感受到别人能够宽容或尊重他的“异常行为”时,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安全感,更进一步的富有创见的思维就会得到鼓励。例如,火山活动是大家熟悉的地质现象,一提到火山,人们就往往联想到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和损失,火山灰及火山喷发相伴的火山泥石流、地震、海啸等的灾害,但是这种自然现象是否真的全是害处呢?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相关资料,让他们大胆地找出火山活动还具有另一方面:为人类提供沃土、矿产、建材、能源和其他资源,造福于人类。

  5、运用现代化手段,培养创新能力。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必备条件,利用现代化媒体提供大量直观的、最新的地理信息及相关学科知识(数据、图表、资料),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方法来分析地理现象,使学生自己能完整描述出不同地理现象及特点,总结出地理事物发展规律及变化趋向,寻找到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环境中其它因素之间的联系。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设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我国东部雨带图”时,如果仅让学生只看看这幅静态的地图,学生将很难掌握雨带移动的规律,但若把它设置成动态,即在不同的时间显示雨带移动地区,即使教师不再说明,学生也可以明白地图的意思,并且在其头脑留下雨带移动的情境。这样,就把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了。

  地理教学中应发展学生思维的创新性,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地理教学内部规律性的体现,而创造性思维必然包含着好奇心与探究力的跨越,定势与创造的撞击、联想与转换的迸发、保守与创新的抗争以及现代化手段的贯穿。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2

  一、培养初中生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1.地理教师要创设自由平等的课堂。

  在教学的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先转化旧的教学观念,不要居高临下的摆教师架子,而要与初中生和平共处,在课堂上建立平等的关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初中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此外,地理教师要善待每一位初中生,要让初中生知道在课堂上没有什么教师、学生,大家都是平等的,都可以提问,都可以质疑。只有这样,初中生才会充分发挥自己敏捷的思维,才会丰富自己的想象,才会在课堂上像一个真正的主人一样敢想、敢说、敢问,并积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2.地理教师要做到百分之百尊重初中生。

  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初中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说出的每一个建议,都要认真对待,充分尊重,并且要对此提出表扬和鼓励,因为只有这样,只有让初中生感受到自己的发言得到了重视和回应,才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会无时无刻都想要提出新颖的想法。如果地理教师忽略初中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初中生就会觉得无趣,就会失去创新的想法和动力。

  3.地理教师要活跃课堂的气氛,要让初中生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不能把一整节课都安排得满满的,而要给初中生留有一定自由的时间。如果地理教师把初中生学习的每一步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安排好,这样就制约了初中生的思维,让初中生觉得反正每一步都由教师来安排,自己就不用太费心了,这样是非常不利于培养初中生创新意识的。所以,地理教师要让初中生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意识。

  4.地理教师要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

  能让学生自己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的,无疑就是兴趣。所以,地理教师在培养初中生创新意识的时候,一定不能忽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可以利用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就相当于一件事的开端,如果开端是成功的,就预示着这堂课成功了一半。所以,地理教师要准备一个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要在一堂课的开始就抓住初中生的胃口,让他们对地理这一学科产生兴趣。除此之外,地理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把在教学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都利用多媒体简单、直观地展现在初中生的面前,让初中生更容易、更轻松地去学习。

  5.地理教师要以训练初中生思维为主。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摒弃那种教师全程教,学生全盘接受的观念和方法,一定要重视开发和培养初中生的发散思维,要鼓励初中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要引导初中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寻找答案,这样是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意识。

  二、让初中生学好基础知识是培养雪还是那个创新能力的前提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要想创新,首先要做的就是打好基础。在地理的这一学科的学习中,要想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前提就是要让初中生学好地理的基础知识。

  1.地理的学习是离不开地图的。要想学好地理,首先要学会看图。

  在地理这一学科中,看图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多时候,地理都是用图来表达的。所以,地理教师要先让初中生熟练掌握看图的知识,如经纬度、图标、图例、比例尺等,还要学会看地形图、区域图、气候图、结构图、坐标图等等。

  2.地理教师应要求初中生熟记地理教材中的概念和公式。

  这里的熟记并不是指死记硬背背下来的概念和公式,理解就好,会运用即可,这是学习一门学科最基本的要求。

  3.初中生要充分掌握地理常识,要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把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初中生要了解各种气候主要分布的地区,要了解各个省份的简称和各个省份的轮廓,要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服饰、节日以及乐器,还要了解著名的各种高原盆地和各大盐场、渔场。除却以上,学生还要了解各国的地形、分界线以及相关的邻国知识等地理常识。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3

  一、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机械而枯燥的灌输式教学,而是要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来为学生打造富有活力与魅力的地理课堂,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处于最为活跃的思维状态之中。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以往的黑板加粉笔的枯燥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点,将那些以往需要板书或是语言描述的知识点寓于图片、图像、音频以及视频等资料之中。这样所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可以说就是一部生动而立体的百科全书,带给学生的是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

  这样更能降低单一感官刺激所带来的疲劳与倦怠,更能带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整个教学更加活泼而活跃。而且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与直观的事物联系起来,学生能从中获取直观信息,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二、有效引导,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思维的发展建立在学生的主体参与之上。学生只有以主体身份展开学习,才能延伸探究的深度与广度,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落实新课标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定教,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引导,让学生展开有深度的探究,引导学生展开主体思考与独立思维。

  (一)教师巧妙提问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就要善于运用提问艺术,以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达到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的目的,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如在学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思考与思维来总结出相关的知识点:面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如果你是相关的负责人,你会采取什么政策和措施?这样学生就会带着特定的问题来展开积极的思维认知活动,这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更为重要的是,这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鼓励学生质疑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自主提问,增强学生问题意识,这正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核心。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挑战的精神,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自主地提出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样在不断的生疑与释疑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探究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真正学会思考、学会思维、学会探究,掌握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

  三、巧用地图,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现行地理教材地图、图表的比重有所加大,具有实用性、简洁性与思想性,对于发展学生地理思维有着特殊的功效。高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正处于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地图采用最为简洁的抽象符号来表现形象直观的事物,能够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巧妙地结合起来。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地图来培养学生的抽象化形象思维,如教材中的景观图、示意图、剖面图等,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各种地理事物的表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同时又利用抽象符号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如○○代表城镇,等高线代表高度的分布。这些正是对各种地理事物进行概括与抽象的结果,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些地图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抽象思维活动,这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要巧妙地运用地图,一图多用,多图并用,图文结合,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图、读图与作图能力,在地图中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

  四、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将教材上的知识复制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更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地理学习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设计富有探索性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进而了解各知识的内在联系,成功地解决问题。

  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才能不断增强探究的意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生批判意识的培养,不要让学生迷信书本、迷信教师,而是要鼓励学生能够自由地发表有见地的看法与见解,在学生之间展开激烈的讨论,这正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的重要契机。如对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社会协作条件”的分析中,我鼓励各小组学生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与相关的实例来发表个人见解。这样学生通过广泛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认识到现代工业应尽量将专业部门和企业配置在一起,这样可以形成聚集效应;但同时又要考虑到当工业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后,会处于“饱和状态”,这样就会出现争地、争水、争资源等问题,会进一步向外扩散等等。这样让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更加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更加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相关文章: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4-17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09-2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4-03

如何在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9-22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9-22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09-22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9-22

如何在教学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创新能力11-29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职教学生的创新能力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