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效果>《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时间:2023-03-22 20:29:33 效果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当前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推行新课程的主要场所还是课堂教学,而数学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创新能力上,有它不要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目前面对这样两个现象: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两级分化比小学阶段更为严重,后进生比例越来越大,学习效果越来越差,学生学习效果亟待提高;二是课堂教学变成了活动宣传片,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调子很高,也很热闹,但和者甚少”的现象,常让老师有一种“知音难觅”的遗憾味道。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果确实是在想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确实是在想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办法,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学会教学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经验,我认为数学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一、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

会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把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解决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作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反思所解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决过程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比如在完成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的5个例题后,启发学生对5 个题目的解题过程进行类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题目:请同学们再看看例题的解题过程,特别要注意在这些过程中相同方法的归纳概括,通过类比反思你能发现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发现这几个题目表面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却有如下几点相同:⑴它们都有一个实际问题作背景;⑵都用到了方程的知识;⑶都用到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⑷都用到了几何知识。在此基础上老师说:老师通过解这几个题的过程获得的反思与同学们相似,我的反思结论是它们都运用了同一个解题思维策

略或同一个解题模式,就是实际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方程化,而列方程的根据正好是刚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样就把几个例题的思考过程和解题过程统一成了下列模式(板书,并解释每个箭头的意义)通过对5个例题解题后的反思,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对反思的对象和方法有了一些体会。

(二)培养学生反思所解问题的结论,并在反思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组块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并促进知识的迁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如图:AD是△ABC的高,AE是 △ABC外接圆的直径。求证:AB·AC=AE·AD。在解完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对题目本质特征进行反思,发现此题的圆可以不画出来,因为任意三角形都有外接圆,其外接圆的直径则是客观存在的。直径的位置不一定要画在如图的位置,只要有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出现,就应该有上述结论。通过对题目本质的领悟,再用自己的语言对习题进行概述就得到了“任意三角形的两边、第三边上的高,和它外接圆直径四个量中任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得第四个”,通过对“三角形两边的积等于外接圆直径和第三边上的高的积”的反思,学生形成了求任意三角形外接圆直径的一种特殊方法性的知识组块,所以在一次公开课上,我口述完“已知三角形两边分别是3、6,第三边上的高为2,求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时,学生就能脱口说出正确答案是“9”,达到了促进了知识的正向迁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每捷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反思作业的解题过程,并作为作业之后的一个反思栏。

这样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比如:孙静同学在解完“梯形ABCD中,点E是腰AB上一点,在腰CD上求作一点F,使 CF:FD=BE:EA”之后在作业的反思栏内写道:“老师,如果E点在底边上,如何在另一底上找到F,我有一种方法,不知对否?作法,1.连结 AC;2.作EO//DC交AC于O;3.作OF//AB交BC于F。AE:ED=BF:FC。”同时,另一位学生李晓勇在作业本中提出同样的问题,写道:“如果,在梯形ABCD中,点E是底边上一点,

那么在另一底边找一点F,使AE:ED=BF:FC,应怎样找?”两位学生对同一个题目,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前者解决了问题,但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后者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能准确的描述问题,两位学生都良好的运用了直觉思维,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我及时公布了两位的猜想,并鼓励他们的这种主动猜想的创新精神。公布之后,同学们反映强烈,并进行了的讨论,讨论中同学们思维得更加深刻,问题也得到了引伸,方法也出现了多种。第二天作业本交上来了,王梁同学对在讨论中提出的新方法给出了证明,他写道:“今天李晓勇说,已知梯形 ABCD,E是底边的一点,延长腰交于F,连结EA交AB与G就是昨天孙静要找的点。我觉得他说的是对的;证明如下:(证明略)”我也即时公布了这位学生提供的对李晓勇发现的证明,并说,王梁同学能想到这种方法,正如他在反思中所说,是他对解过问题的反思在这里起了作用,因为作题时作了深刻反思,从而对做过的题目有深刻的印象,自然很容易想到这种方法,因此,同学们应向他学习,解题以后要养成习惯,多作反思。接下来的几天中,都有同学围绕着这个问题继续思考,并且有的同学还将此问题作了进一步引伸,如胡勇在反思中写道:“任意多边形,知道一边上一点,就可以由李晓勇方法,在其它任一边上找到一点,使与分得的线段的比等于这点分得的这边上的两条线段的比,只要先把多边形变成三角形后就行。对吗?”我批语道:“你已推广了李晓勇命题,很好,且你是对的,请试一试能不能给出证明”。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鼓励学生结合解题后的反思,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内容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这对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显”是十分有益的。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通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完题后经常通过反思题目的特征,加深对题目本质的领悟,从而获得一系列的思维成果,积累属于个人的知识组块,有助于培养思维

的批判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二、强化教师对“教”的反思

教师要加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进而完善教师教学艺术。教师对“教”的反思具体如下:

(一)教学活动前的反思即备课阶段的反思

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看,主要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不考虑学生实际;二是有些老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经验,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在于老师的“懒”。要克服这些问题,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条件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

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二)在教学过程中反思

一是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师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上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要问每个活动景象的用意,每个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时,有的教师竟说不出个所以然,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二是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三是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同时,教师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提倡教学民-主不等于不要教学秩序。有时,在课堂上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个个争先恐后发言,课堂秩序较为混乱,教师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敢进行有效管理,课堂的有效时间被白白地浪费

怎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2017-03-15 18:06 | #2楼

一、科学的分组

科学的分组对合作学习活动非常重要,它是有效合作的前提。根据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合理搭配,优化组合。因为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使每个小组的学习资源相对均衡,同时能较好的发挥优秀学生在组内的作用,对学习困难学生有较大的帮助。

二、有序的组织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别学习而言的。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要完成共同的任务,就必须与其他成员互相协助,有效沟通。要使这些沟通与合作取得效果,教师在课前就要进行有序地组织。

(一)规范操作与明确互助合作的角色任务

1.小组合作中,规范的操作是必要的。教师首先要制定一系列操作规范,有明确的合作要求,给予充分的时间,使小组间的交流能有序地进行。目标一定要可操作性强,尤其是对于年级低的孩子,要一条一条,清清楚楚,让他知道每条完成后应该干什么。

2.教师要向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明确任务,让每个学生明白只有小组的任务完成了,个人才算真正完成任务。通过小组

组长评分,激发每个成员的积极性。通过老师在听取汇报时的加分,使小组间产生了比赛的机制,小组成员懂得团结合作。

3.合作学习不仅要求有专门化任务,还要制定支持有序完成任务的专门化角色。在一个小组中,必须确定一个能有效组织开展活动的人,即小组长。组长一般可以是相对固定的人选。对于小组长,教师应给予相应的任务和培训,教给他们一些组织合作学习的方法。如组织者必须对要学习讨论的内容非常明确,在学习中要顾及每个组员的实际学习情况,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能在组内进行一定的协调。同时,在全班交流时,每个小组要有中心发言人,即汇报员。中心发言人的角色可以轮流担任,每个组员的机会均等。这样做能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均等。同时也强化了组内的合作意识。我还觉得老师可以重点指导一组,然后让这组展示。让其他小组学习,让每个组员明白自己的任务。这个展示不仅仅是最后的汇报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把讨论的过程展示出来。有了学习的对象,其他小组才能更快更有效的掌握小组合作的技巧。

4、当一个小组全部汇报结束了,其他小组可以补充。这样也是为了给小组每个成员发言的机会,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明白小组荣誉和个人荣誉是息息相关的。

四、恰当的评价

制定小组学习评价体系,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能大大提高小组成员的整体意识,淡化竞争、增强合作,提高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在课堂中,教师的评价往往侧重于对个体的评价,即使是在小组的汇报时,有的教师也往往只对小组中心发言人给予评价,而忽略了学生表达的结果是小组整体合作努力所得,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组内成员的积极性。教师应明确对小组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应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组的整体感觉。其次,对小组的评价要注意不仅是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还包括小组合作的组织情况,每个成员参与的积极性等等。

(三)、排除障碍: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有学生因为思维 以上只是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一些初步的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引领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它的效果,需要我们教师认真思考,不断探讨。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要走些弯路。但只要我们在风风火火的校本研修实践中多一份理性,多一点反思,新课程改革的路一定越走越宽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相关文章: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几点方法08-02

怎样提高管理团队04-19

怎样提高面试技巧04-17

怎样提高员工管理水平04-16

怎样提高管理者的素质03-20

怎样提高员工的积极性10-21

怎样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02-16

《你是我学生又怎样》的语录11-13

怎样写学生补助申请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