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之我见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之我见

时间:2022-11-19 00:53:16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之我见

古人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就应该努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增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体会阅读的兴趣。现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浅谈自已的体会。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之我见

一、要充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从“要我读”转为“我要读”的良好的朗读意识。为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着手如下措施:

1、加强学生对朗读作用的认识。其实,学生在识记理解文章方面,朗读比看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大声、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触动学生思维,充分地挖掘文章的灵魂所在。同时,朗读是提高演讲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能弥补言语的缺陷,锻炼口才,提高自已表情达意的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一些名人在口才方面中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注重讲读结合,提升朗读效果。在教学中,教者要先指导学生理清文章内容。然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启发学生通过朗读把课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3、采取激励机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在朗读中的“闪光”之处,给予肯定,使学生有成功感。在教学中,我常采用画表插红旗的方法,看谁读得好,读得好的就插一面红旗,这个激励方式效果非常明显。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已能多得到一些红旗,这样也能满足同学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朗读中的示范作用。

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朗读中的示范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已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但是,范读是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应该教会学生总结朗读的经验,把握朗读的技巧。

三、巧用多种朗读形式。

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读,不讲求形式的多样性,要通过巧用多种朗读形式,多方面地来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比如:采用个别读、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比较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 同时,要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地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练习。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以竞赛、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品读等。

四、作好朗读评价,取长补短。

教师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2017-03-20 10:06 | #2楼

读书,读书,言而之意,书要读出来。“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读更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是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朗读过程中要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为此,我十分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其在朗读时能做到声情并茂。

一、明确朗读的目的和要求

教科版教材在低年级段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运用朗读、背诵积累语言,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地感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美,所表达的意蕴的深刻,可以和作者的情感融于一体,共鸣,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落实素质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列入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训练,突出语言因素,力求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众所周知,朗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既是所摄取、内化的过程,又是表达和外化的过程。所以,在朗读前要明确朗读的目的和要求。如,教学古诗《春晓》,我提出三个朗读训练的要求:(1)初读古诗,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既不多读也不漏读;(2)细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思考:诗人描绘的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3)感情朗读,要求边读边想象春天的早晨万紫千红,鸟儿鸣叫的欢乐景象,体会诗人对春天无限留恋的情感。这样的训练要求明确,有的放矢,避免朗读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把握朗读时机

朗读时机的把握十分重要。适时适当的朗读训练会使课堂教学顺理成章,事半功倍。《司马光》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故事性强,教学时可把握事态发展的时机指导学生情感朗读。例如课文第二自然段写意外事故发生,花园里一片慌乱的内容,我觉得此刻“读声胜讲声”。我先范读课文,然后训练学生自渎,在反复朗读中同学们的语气逐渐加快,一句紧一句,从同学们急促的语气中不难看出他们已在朗读中悟出了事态的紧迫。第三自然段写事情出现转机,此时,同学们读兴正浓,情绪高涨,我再次安排以读代讲的教法,要求同学们结合句子中“搬起”、“大”、“使劲砸”等词语,读出司马光与众不同的表现,体会他的沉着、冷静和机智果断。如此把握时机,强化朗读,不仅使学生理解语句的意思,而且恰如其分地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之我见》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朗读方法要多种化

1、情景渲染法

低年级教材中童话、寓言占有较大比例。它们往往情节生动,故事形象栩栩如生,为儿童所喜爱。低年级儿童是极富于想象力,常常将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人物看待,与之同喜同忧,共哀乐。依据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就应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进行阅读。(1)在情境中分角色朗读。如《蘑菇该奖给谁》一文中有三个人物:小白兔、小黑兔、妈妈。小朋友们先各自揣摩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然后一起讨论、表演、评论,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的说,小黑兔应该用骄傲、得意的语气说话,小白兔是难为情的语气,妈妈的语气要亲切些,有的还边说边做动作。在角色朗读中孩子们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和表演才能。(2)在进行朗读时,播放音像或媒体,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如《家》这篇课文的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如何才能读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呢?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许多穿者鲜艳民族服装的儿童跑到开满鲜花的中国地图里,从而使学生体会生活在美丽、可爱的家里是多么幸福啊!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把这句话朗读几遍,这时,学生们热爱祖国的感情就会自然地流露出来。再如《司马光》一课中当一个孩子掉在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喊,有的叫,还有的跑去叫大人。如何才能读出人们惊慌失措的情形呢?我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看着小朋友东跑西跑的情景和听着他们哭叫的声音,从而体会到当时人们着急的心情。再让学生把这种语感读出来。

2、运用插图法

低年级教材绘图精美,我们就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借助图画阅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如《春笋》中有这样一段话: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根据课文内容编者配了两幅图。第二幅图画的就是这段课文的内容。指导看图时,我提示学生:小朋友看看春笋生长在什么样的地方?地面上有厚厚的泥土,大大的石快,春笋怎样才会长出来呢?春笋是一下子就长出来了吗?接着我又启发学生该怎样读才能把图上的意思读出来,才能让别人也能明白呢?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冲破、掀翻、一个一个”要重读。这样指导要比直接告诉学生要重读哪个词,印象要深,读得也更有味道。

3、重点提示法

对含义比较深刻、蕴涵的情感较为复杂的句子,可用重点提示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如教学《东方明珠》一课,我用小黑板出示这么一段话: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夜晚,塔上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再把这段话的重音、停顿、节奏、情感提示语等指出,通过老师的范读,学生的试读,来掌握感情朗读的技巧,达到读出感情的目的。

4、运用比赛法

现在的学生好胜心强,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每个班级中都有不少语感好、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就可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的作用,让其他同学和他“打擂台”、“挑战”。我在教学过程中,常为低年级学生搭建这种舞台,学生情绪高涨,人人争着比赛,效果很明显,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得很快。这也是我感到欣慰之处。我想:长此以往,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会大大提高。

5、理解内容法

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才能把课文读好,这是大家的共识。如《草原的早晨》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出现这段话学生很难把握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好这段话。我利用多媒体显示我国的内蒙古草原,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着羊群。再说:小朋友看,夜晚休眠后的草原,早晨醒来了,开始了新的一天的生活。草原大而美,羊儿乐,人更欢。你们看到这美丽的情景心里怎样?我们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你愿意试试吗?理解了课文学生就自然读出了语气。学生读得很投入,饱含着对草原早晨的喜爱之情。

6、运用比较法

(1)句子比较法。苏教版教材词语精妙,在教学中我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朗读。如《乌鸦喝水》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它叼来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在教学中我采用比较发,揣摩词语的精妙,指导学生朗读该句。

a 它叼来小石子,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比较{

b 它叼来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通过比较,学生明白第二句话写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去,水是跟着慢慢升高的,

升高的过程是慢慢进行的,所以要把渐渐读得慢一些。通过比较,学生也体会到了乌鸦喝着水的不易,从而在朗读时更能读出乌鸦喝着水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2)朗读比较法。可采用师生朗读对比,也可采用两种不同的语调朗读进行对比等,使学生感悟朗读的技巧,从而进入角色,把课文读好。如教古诗《锄禾》时,我把整首诗平平淡淡地读了一遍。第二遍读时,我读出了诗的节奏,读出了农民伯伯在烈日下种田的辛苦。读完后,让学生讨论教师两次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同。有的学生说:“第一次读得没有高低,第二次读出了重音。”也有的学生说:“老师读第二遍时,我好象看到了农民伯伯在烈日下辛辛苦苦种田的情景。”我说:“你们说的真好!下面请你们按照老师的方法读一读,好吗?”“好!”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显然朗读的效果很好。

长期进行这样的朗读比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感情朗读水平,还培养了他们朗读的热情、兴趣,发展了他们的语感能力。

总之,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我相信,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朗读的内容,把握时机,采用恰当的朗读训练方法,学生定会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精妙,领悟语境的灿烂,切实提高朗读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之我见】相关文章: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01-15

如何培养学生创业能力05-18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0-17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能力11-17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07-31

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01-12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09-21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15

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4-25

如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