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时间:2022-11-19 01:50:40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 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才能促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数学,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和教学实践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很多“生成”,同时学生也会存在一些错误的理解。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实践证明,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中才能产生。在紧张的环境中,学生就没有自主性,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行为。所以当学生处于紧张的机械接受知识、缺乏心理安全与自由的地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是难于进发出来的。情境教学特别强调宽松的学习情境的营造,让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境诸因素产生互动,从而形成利于创新、易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宽容的情境中无拘无束,纵横千里,任意驰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学生产生创新思维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导入:“小红今年a岁,老师比她大16岁,请你猜猜老师今年几岁?”学生自然很感兴趣,想知道老师的年龄。这样的导入方法,学生就觉得好奇,激发了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加学习,这就唤起了学生创新的意识,产生了创新的欲望。

又如,教学“中位数”时,我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妈妈答应小明如果考试他能考到班级中上等,就奖励他。现在班级的五位同学的成绩分别是:小刚87分;小红81分;小丽95分;小明80分;小陶35分。你是怎样认为的?”学生纷纷发表想法,有人认为小明分数高于平均分,应该得到奖励。有学生认为小陶分数太低,所以小明不应该得到奖励。除了平均数,有没有其它的描述方法呢?教师此时引入中位数,学生会很感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慰,促进积极思维。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难题后,都会从心底升起一股兴奋感。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进而产生学习成功感,引发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动机。

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学生只有先主动的怀疑,才能进行创作性的探索和学习。

本着这一观点,在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我突破以往的思维定式,先给出学生目标定位:1、掌握三角形的特点。2、理解三角形的定义。3、会做三角形的高。4、知道三角形的特性。

然后设计了一张自学提纲:1、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有(  )条边,有(  )个角,有(  )个顶点。2、三角形的定义:自学课本80页,画出三角形的定义,出声地读一读。3、三角形的高 :                                   

(1)过直线外一点o做这条直线的垂线。(2)自学课本81页,什么叫三角形的高?先画出来,再读一读。(3)做三角形的一条高。4、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具有(  )。 

学生完成自学提纲后,小组讨论,然后代表发言,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讲解,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提示,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提高。可见,教师只要引得巧妙,导得合理,学生智慧的火花一定会越燃越旺。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又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怎么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我首先复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给出图形,让学生展开思考:怎样求这个图形的面积?能不能动手画一画?问题一提出来,学生讨论、画图,气氛异常热烈,,很快大家就得出:可以用分割法,把整个图形分割成两个长方形或者是两个梯形。我进一步提示:有没有其它的方法?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学生又总结出可以用填补法、割补法。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创新意识的苞芽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爱因斯坦说:“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知材料,让学生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打开思维的闸门,并且尽量让学生获得数学问题的探索和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数学组织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亲自操作、尝试错误和体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及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

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猜想提出“个位是3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我引导学生举例先初步验证,再用实验验证,通过猜一猜,动笔算一算,接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听不到学生叹息的声音,看不到他们烦躁的状态。学生不仅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最后学生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例如,班级要组织“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请同学们预算一下需要多少费用。先告诉学生现有经费多少,再要求学生调查活动所需物品的价格。比如作为奖品的笔记本、布置教室的彩带需要多少钱等。调查后绘制成表格,并要求学生思考探究:根据学生人数去购买笔记本、圆珠笔需要多少?有多少种购买方案?哪一种方案最合理?请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然后集体汇报。学生们将小组的探究结果一一汇报后,教师将较有代表性的方案选出让学生进行比较、探究、讨论,选出最合理的一种或几种。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有效的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

在实践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设计好新课,更要精心设计好练习。 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练习的选择和设计要有趣味性、针对性、实用性。并且要从基础练习开始,进而巩固练习,再到提高练习。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比较4/15、2/11、3/13的大小。对于这道题,学生通常都是采用先通分分母再比较的方法,但由于公分母太大,解答非常麻烦。为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先观察思考比较,再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很多学生找到了把这些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大小的简捷方法。

总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教育过程,也是我们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关键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给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017-03-21 08:51 | #2楼

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激动、唤醒和鼓舞。而人的情感具有情景性的特点,故有“触景生情”之说。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每堂课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性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激发创新思维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保证。如果能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怀着极大的兴趣来希望知道数学的魅力在何处,它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若能做到这一点,我想我们的数学教学将变得更有意义了。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节时,有的学生说:“球是圆形。”课堂立即发生了争论,有的讲:“球不是圆形。”这就要正面引导,告诉学生不能只说:“是”与“不是”,而是要说是与不是的理由来。于是有的同学说:“球是可以滚动的,所以球是圆形的。”有的说:“球是滚滚圆圆的球体,不是圆形。”还有的说:“我们站在高处,从上往下看球是圆的。”但谁也说服不了谁。为了使学生争论的问题引入深入,我就拿实物和图片进行观察,其中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三角形、球体、正方体、长方体等,让学生把它们区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类,结果学生把圆形划在平面图形一类,而把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划为一类。这时就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领会“把圆规有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再把装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就画成一个圆。”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在平面上画成的那条首尾相接的曲线叫做圆。因此,圆是平面图形,而球不是圆,它和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占有一定的空间,是“体”的一种。学生通过演示、争论对圆的认识更深一步。这样学生有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主动求知过程中,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探索、细心观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情绪高涨,从而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设置悬念,诱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的活动。”而学生的积极的思维往往是以疑开始的。

比如,讲“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时,教师出示了幻灯片,于是我指着一个“大月饼”说:“中秋节军军的妈妈买了一个大月饼,让爸爸、妈妈、军军一起中秋赏月,并嘱咐让爸爸分得这个月饼的1/3,妈妈分得这个月饼的2/6,军军分得这个月饼的3/9。你们想想,这样分,谁分得最多?”有的说:“军军分得多。”有的说:“妈妈分得多。”还有的说:“他们分得同样多。”同学们相互争论起来。但是,由于没有充足的理由,谁也驳不倒谁。于是我看时机成熟了,拿出一个大月饼分别找三位同学,扮演角色,并让他们亲自动手,爸爸分走1/3,妈妈分得2/6,军军分走3/9。没等月饼分完,同学们已是一片欢呼声:“分得同样多!”、“相等!”接着又是一片惊奇的声音:“怎么会同样多呢?”顿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真想多知道知识的奥妙。请教老师的心切,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于是,我抓住这一极好的教学时机授新课。通过老师的指导,结合实例反复观察,终于发现这三个分数原来是由于它们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数(零除外)。我告诉他们,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接受了新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善用课件、激发兴趣。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是受到学习兴趣制约的。因此,我们数学教学要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多媒体引进数学课堂。计算机多媒体是集声、光、色、效为一体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动静结合的功能,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向学生展示形成过程,提供了丰富的感情认识,不仅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而且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节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圆,将它分成红蓝各半,再将其平均分成8等份,展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再把它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64等份,依次演示16等份、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同时出现三幅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边就越趋平直,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这感情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联想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与院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学生能找出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从而利用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大胆的创新,自主建构出圆的面积公式。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的教学过程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学生的信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能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提升。

四、动手操作,巩固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是直观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他们的思维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解决好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动手操作的环境。在学习中,让学生多动手、动脑,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形成表象,再利用表象的中间作用,把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同时,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启迪了学生独特的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把一根绳子截成5段需要几次”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根绳子和一把小剪刀,学生会在浓厚的兴趣中一边剪一边数,当绳子剪成5段时,他们就会发现共剪了4次。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并印象深刻。

实践证明利用情境激趣,寓教于乐,更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以饱满的创新热情去积极思索、探索和大胆的想象。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得到充分发展,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相关文章:

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9-2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4-03

如何在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9-22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9-22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3-08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4-17

如何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04-24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09-22

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5-11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