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如何开展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开展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时间:2022-11-19 01:50:46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开展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前,我们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大力开展以创新教学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中心就是创新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培养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如何开展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在课堂导入中激发创新意识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一堂课能否成功,导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理解、渴望知识的火药。”作为语文教学环节的第一关╠╠课堂导入,则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导火线。这根导火线的设置,对于整堂课的成与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只有将无趣的知识“装扮”得新颖一点,引起学生兴趣,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创新意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必须实行开放的、民-主式的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也必须解放思想,抢占课堂主动权,敢于善于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并乐意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我们应把创新意识落实到课堂的每一步,具体做法有:

1.学贵质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一学二问。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质疑对知识学习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古人云:“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出示课题后,问:“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学生提出了问题,如,“这个中国孩子发出的呼声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出呼声?向谁发出呼声?……”这样就为理解课文内容做了铺垫,激励学生探索新知识。

2.创设想象的空间

想象是一切思维创造活动的源泉,它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创造劳动不可或缺的。想象力虽然是天生的,但是后天的培养更加重要,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就显得举足轻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条途径创设时机,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一文时,学生对“雪地捕鸟”这件事特别感兴趣。教师因势利导,围绕“捕鸟”这个主题,联系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想象大雪后沙地的景象,闰土和小伙伴的衣着、神态,捕鸟前的准备工作,鸟雀吃食的动作、神态,隐蔽时和鸟雀走进竹匾时的心情以及捕到什么鸟,如何处理战利品等,以《闰土捕鸟》为题进行扩写。

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灵活性、独创性是创造力的因素。灵活性是指随机应变的能力,独创性是指对刺激做出不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灵活性与独创性的训练,对于思维,无论是质量,还是流畅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对一个问题多角度地思考,不仅要考虑整体,而且还要考虑细节,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训练学生思维随机应变,变化多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不受消极定式的桎梏,因而能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为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牛郎与织女》的教学中,很多学生都赞叹牛郎与织女的纯真爱情,并敢于与一切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但是,有一学生这样说:“王母娘娘并非恶势力,她只是为要维护天地间的准则,试想,如果大家都不遵循规则,那世间岂不是都乱套了。”这样的观点难道不对吗?对于这样的独特看法,也是创新精神的体现。

三、在课堂结尾时激发创新高-潮

一堂好的课堂结尾可以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余音绕梁的感觉。

如果课堂的结尾教师处理得很好的话,更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成为一个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例如,教学《滥竽充数》时,故事虽已结束,教师这时问:“南郭先生后来会怎样做呢?”学生有的说,南郭先生本性不改,到别的国家去混了。也有的说,南郭先生后悔了,他练起了吹竽,三年后他成了吹竽能手,并认识到了之前的错误,为此而忏悔。虽然结果不同,但引起学生深思,自己去创造性地设计、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如何开展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阅读鉴赏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017-03-21 08:53 | #2楼

人教版新课改中的阅读鉴赏在语文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它直接关系着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优劣。那么在阅读鉴赏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也许,很多教师对“创新”的概念认识不清,把“创新”总结为指导学生搞发明,搞小创造,有的教师将“创新”的含义定位过高,认为“前所未有,世界首创”才算创新。其实,创新教育中“新”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如果学生能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的见解,就可算是创新。我们教师应鼓励这种创新,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树立文章陌生化的教学引导观念。

新课改后,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一些情文并茂的经典“美文”,更有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学生在阅读作品时,得到的感知是不相同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教师只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暗示的情况下对原文本进行陌生化的感悟而自我理解,这是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方法。张志公先生说得好:“教一篇文章,必须让学生透彻理解全篇思想内容……让文章本身去教育学生。①文章陌生化的教学引导观念就是不给学生任何暗示,任何交代,给学生一种新奇的感觉,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作出直觉的理解,很可能产生与时俱进的新观念,从而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把阅读自主权还给学生。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应把学生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以便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特点,抓住自己最喜欢的或者感受最深的内容去体会,这样既可激发学习兴趣,又可培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如精读,选读,全读,跳读。一位教师在教学《故都的秋》一文时,不是让学生齐读,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并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好的一句。结果,许多学生都找出文章中写得好,或自己喜欢的句子,特别是对“故都的秋”来得“静,清,悲凉”几个字有了深刻、细致的理解。课堂气氛不仅活跃,学生的思维也被积极调动起来了。

教师将阅读自主权还给学生,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使教师更好地有针对性的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三、创造利于创新的环境。

创新能力离不开创新环境,教师应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教学环境有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部分。阅读鉴赏的内部即指课堂环境,我们可以开展语文课堂活动,本着“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将知识传授、思想教育、能力训练等教学要求融汇在一起,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思维。阅读鉴赏的外部环境即课外环境,主要指课外活动。学语文难就难在语文涉及面广,天文,地理,历史,哲学以至数理化等方面的知识,无所不包,如果单凭一本教材,一支粉笔,肯定不能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学生如果只学习课本内极有限的几篇课文,有的学生甚至只读基础课文,其视野更为狭小,也是培养不起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用说创新能力了。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创设恰当的外部学习环境,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读书角,阅读课照样开设,同时,还要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创新欲望。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求异思维。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③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范本,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触类旁通,学以致用。所以,阅读鉴赏中,要多鼓励学生思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探讨,鼓励学生超越时空大胆想象,甚至鼓励学生对前人的观点敢于质疑。钱梦龙老师曾说:“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老师从中精选出若干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再交给学生讨论。教师对学生提问积极性的保护,学生才可能有许多高层次的问题,其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④有位老师在教学《孟子二章》这篇文言文时,有位学生指出教科书把“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一句中“封疆”解释为“划定的边疆”,那么“封”就应是“划定”的意思,是动词,而“封疆”则是偏正短路,这一解释欠妥。这位教师对学生的质疑没有置之不理,而是首先肯定了质疑者的可贵精神,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一疑点进行探究。学生经过讨论之后,指出“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与下文“固国不可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构成排比,“封疆”与“山溪”“兵革”相对,“山溪”“兵革”是名词,“封疆”也应是名词,是边疆的意思。这位老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分析,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还要引导学生细心求证。通过求证,使学生明史实,获益大。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过程,就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阅读鉴赏作品十分丰富,我们经常会遇到同类题材不同作家的作品或者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那么可以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以发展迁移能力,形成多触角思考问题的能力,对课文比较分析,既要找到课文同异规律,“知其然”,形成感性认识;又要联系作者作品的时代特征,文化背景,个人修养等因素,思考造成这种异同现象的根本原因,“知其所以然”,以实现理性抽象的飞跃,建立起牢固的知识体系。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分析法,给学生可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机会,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

五、精心设计问题,激活创新思维。

在阅读鉴赏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师还要善于设计课堂问题。问题设计不在多而在精,要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一位教师在教《渔父》这篇课文时,他只设计了一个问题即屈原和渔父怎么那么巧就在江边遇到了?结果班里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都谈出了自己的感想,他说:“老师,我觉得渔父是个混子!”“混子”这个另类的观念振聋发聩,引发了全班学生的大讨论,而这位教师也极力支持学生的求异思维,让他们在屈原和混子的形象比较中,在激烈的辩论中,自觉探究文章的主旨,从而上演了一场没有预约的精彩,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阅读鉴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大有帮助,我们一定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努力在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干”的氛围,让他们的创新潜质得以充分的发展,养成多而可变的思维习惯,学会基本的创新方法。

【如何开展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03-0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03-03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04-06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09-21

如何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的思考05-18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09-21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03-22

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9-22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04-03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