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技巧>《面试语言沟通技巧

面试语言沟通技巧

时间:2022-11-19 13:53:54 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面试语言沟通技巧精选

一、有效倾听

面试语言沟通技巧精选

有效倾听的技巧包括下述几点:

1.耐心

即使对一个知之甚多的普通话题,出于尊重,考生也不能心不在焉。面试的目的在于让考官了解、信任、接受考生,而不是相互比较高下,所以要尽量让考官把话讲完,不要随意打断。考生如果确实需要插话,应先征得考官同意,这样可以避免引起敌视或不耐烦之类的误解。

2.专心

考生应全神贯注,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专心致志地注视着考官,以表明对他的谈话感兴趣。在与考官交流的过程中要不时表示听懂了或赞同。如果一时没有听懂考官的话或存有疑问,则不妨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或针对性的问题。这样不但可以帮助考生全面了解问题,明确问题思路,而且考官会觉得考生听得很专心,对他的话很重视,从而会直接提高他的评分。

3.细心

细心指的是要具备足够的敏感性,善于从考官的话语中发现其表达不完全的意思。同时了解考官对考生的回答是否真正理解和认同,对考生所谈的内容是否感兴趣,以此作为调整谈话的依据。

二、适度提问

以下是几种禁忌的提问方式,考生在面试时要尽力避免做出这样的提问。

1.确认式提问

确认式提问如“听明白了吗?”、“这样可以吗?”。这类语言能够表达出提问者对自己所发出的信息是否被理解和接受的期待,鼓励信息接受方继续与之交流。但类似的问题不能提出太多次,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表现出对考官的不尊重和不信任。

2.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以“如何”、“什么”、“为什么”、“哪个”形式开头,目的是获取信息,鼓励回答,避免被动。例如,“这件事您怎么看?”只有在自己坦承不知道的情况下,方可向主考官这样提问,以示虚心求教。

3.模糊式提问

有些考生追求提问方式的婉转,本来是一个好问题,但由于掌握不好分寸,变成了兜圈子、捉迷藏。考官一时摸不着头脑,产生烦躁情绪。问题含混不清将得不到期望的信息,因为回答者只能凭着对问题的猜测来回答,而且答案大多也是模糊的。提问题时应使用大家都能容易理解的语言,避免使用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或行话。要牢记:如果要得到清楚的回答,提问也必须清楚和明确。

4.连串式提问

不要一连问主考官好几个问题,例如,“考官,我想问您几个问题:一、……二、……

三、……四、……”,这种连串式提问往往教人应接不暇、疲于应战,容易引起考官的厌烦情绪。

5.压迫式提问

压迫式提问的分寸很难把握,稍一疏忽就可能给考官造成不良印象,以为考生有意挑衅,对他不尊重、不信任。考生不可存心挑剔考官的毛病,也不要加以指正。例如,“您刚才不还说……现在怎么又说……”这类提问往往使人下不来台,造成尴尬局面,是应当极力避免的。

6.重复式提问

重复式提问是指返回信息以检验考官的真正意图,检验得到的信息是否正确。目的是让考官知道考生收到了信息并非常重视。例如,“您是说……”、“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您说的是……”。

三、巧妙表达

(一)语言要有逻辑性

考生的发言需简洁、精练,谈吐流利、清楚,以中心内容为线索,展开发挥。为了突出中心论点,考生可采用“结构化”语言,即回答问题时,开宗明义,先作结论,然后再作叙述和论证,条理清晰地展开主要内容,当然也要避免议论冗长。

1.避免表达含糊或出现歧义

避免使用语义含糊的词语或句式,有些词语本身就语义含糊,一些句式也是这样,如:“可能”、“也许”,“如果必须做出结论的话……”等。杜绝使用歧义用语,如有考生叙述大学期间某次期中考试,他以学生会干部的身份发起了一次“考试不作弊”的活动时,用“中考”来指“期中考试”,造成考官们误以为是初中毕业升高中的考试。

2.指代清楚

口语表达不同于书面表达,读者有足够的视觉空间容纳上下文,因此,代词在书面表达中可大量使用。而口语速度快,没有文字记录,考官难以分清指代关系,尤其是“他”、“她”、“它”在口语中是无法分清的。因此,为了避免指代不清造成的误解,考生在面试作答时,应尽量少用人称代词,能用姓名的地方尽量用姓名。

3.不要随意省略主语

日常交往中谈话者经常省略主语,如:“昨天去哪了?”对方不会听不懂。但面试考场上应使用较正式的口语,即使双方都能理解的情况下,也最好不要随意省略主语,尤其是对考官的称呼不能随便省略,如考生询问“我的观点对吗”,就不如“×老师,您认为我的观点对不对”的表达好。

4.情节叙述需提供确切信息

有些考生回答问题,不紧扣中心,泛泛而谈,例如,被问到对过去的某个过失怎样认识时,考生回答:“有一次我做错了一件事情,我觉得……”这样的回答由于未提供足够的信息,是没有意义的。

《面试语言沟通技巧精选》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5.巧用关联词和段末小结

考生可以多使用一些连接词、关联词来加强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以及突出层次关系,增强谈话的逻辑结构。对于一些时间、空间、逻辑结构不明显的叙述或较长的一段话,考生可以在结尾言简意赅地做一个小结,给考官以清晰、完整的印象。

(二)掌握常用句式和“万用语”

有时候考生需要拖延回答问题的时间以斟酌字词;有时候考生一时紧张忘了话题;有时候考生希望自己的表述会有更好的“外壳”。

为了能对考生有所帮助,我们归纳总结了一些在这些情况下的常用句式和“万用语”,供考生选用。

“坦率地说……”

“我能适应这份工作是因为……”

“我是这样考虑这个问题的……”

“我真诚地希望您能对我的情况表示满意……”

“我希望您能理解……”

“您的问题让我很难回答,因为……”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我很高兴您能欣赏我的观点……”

“我盼望着将来继续和您合作……”

“这是我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和想法。”

“听完我的解释后,您也许会同意我的观点。”

“当时我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您认为我的回答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这样理解您的话对吗?”

“在我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必须强调……”

“您对我的建议正是我准备实现的目标。”

“这是从中总结到的教训,相信以后我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的确”、“是的”、“当然”等。

(三)解释的技巧

在面试中,解释是常用的表达方式。解释的目的是将考官不明白或不了解的事实、观点说清楚,或是阐释某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或是将考官的误解及时澄清。

1.端正解释态度

考生在解释时,不能因为考官要求解释的问题太简单而表现得不耐烦或自傲。考官要求考生解释某一问题,并不是没有听清楚或者不明白考生的意思,而是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考生也不能因为自己被误解或回答被怀疑,需要解释而感到委屈和不满。在解释时,态度要真诚,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说明问题。

2.有理有据,实事求是

解释其实就是阐明考生的论点和论据。在确凿的证据和一定逻辑推理的支持下,考官会很容易接受考生的解释。解释时,若对真实情况难以直言,不要寻找借口,强词夺理;更不能巧言令色,凭空编造。考生若有不便直说的或不愿在考场表露的,可以如实地向考官说明并请求他们的谅解。

3.巧用间接解释

间接解释即从第三者的角度去解释,包括大学的老师、奖状证书等书面材料以及媒体资讯等。用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解释可以增强解释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4.适时收尾

当解释实在难以奏效时,考生不必着急。“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考官已经作出了某种判断,考生往往很难改变他的观点,这时转移话题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而考生若抓住这个问题不放,则可能将考生与考官的关系弄僵。

(四)注意“我”字的使用

1.减少“我”字的使用频率

为了向考官推荐自己,考生往往急于作以下的陈述:“我”毕业于某某学校、“我”适合这份工作、“我”富有工作经验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大多数人既有展示自我愿望又有不愿意做别人的观众的心态,因此在面试中考生应尽量减少“我”字的使用。可以用较有弹性的“我觉得”、“我想”来代替强调意味很浓的“我认为”、“我建议”等词语,以起到缓冲作用。同时,考生可以对“我”做一些修饰和限定,如“我的拙见”、“我个人的看法”等,给人谦虚谨慎的印象,赢得考官的好感。

2.“我”与“我们”

考生在面试时,在符合语法的情况下可以省略主语“我”,如将“我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运作”省略主语,变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运作”。应尽量变单数的“我”为复数的“我们”,但当“我们”出现过多时,应使用“我们”的替代语,如“大家”等,以转移“我们”的语义堆积作用。

(五)发表意见的技巧

考生能否就某一问题发表合理的、深刻的、有建设性的意见,是面试中的一项常规且重要的测评项目。为了争取考官的认可,考生除了要具备真才实学,能够发表真知灼见之外,也要掌握表达自己观点的艺术,以此来促进考官对自己观点的理解和接受。

1.“密切关注”考官

要注意倾听考官的提问,抓住提问要点,同时合理组织自己的语言。考官未说完,绝不能打断其话头,静待考官说完后再从容不迫地发言。发言时,一定要密切观察考官的反应,考官未听清楚时要及时重复,考官表示困惑时要加以解释或补充说明。如果考官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则要尽快结束话题,而不要等到被打断。

2.提出观点与意见处理

当问题属于中性或不易引起争论时,可直接坦率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当自己的观点不易被接受时,可以使用“层层递推法”和“反证法”。“层层递推法”是指先从考官易接受的但离考生的真实主题较远的观点谈起,逐步接近考生的真实观点;“反证法”则是指用“相反”的方法提出观点,然后逐步去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最终阐明考生真正的观点。当考官明确提出相反的意见时,要虚心接受并真诚请教;若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也要记住不要明确否定考官的意见,同时尊重考官的意见。

《面试语言沟通技巧精选》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师面试中的语言沟通技巧2017-03-31 08:04 | #2楼

教师公开招聘面试中,应试者和考官之间的沟通主要是靠语言来进行的,因此语言沟通技巧在面试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这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巧妙展示语言“亮点”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面试的重要测评要素,面试中语言技巧使用的优劣,直接反映了面试者的知识和修养。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会推动面试的顺利进行,协调应试者与考官的沟通,使考官能够全面了解应试者的能力和素质。绝大多数的应试者往往会忽略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也很难学习到语言规范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介绍一些面试实战中的语言技巧,来巧妙展示语言的“亮点”。

(一)“我”字使用要巧妙

1.减少“我”字的使用频率。在教师招录面试中,应试者极力向考官推销自己:“我”适合这份工作;“我”毕业于某某学校等等。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多数人既有展示自我的欲望又有不愿意做别人的观众的心态,因此在应试者痛快地使用“我”字的时候,考官可能已经厌烦了。

2.变单指的“我”为泛指的“我们”。

3.用较有弹性的“我觉得”、“我想”来代替强调意味很浓的“我认为”、“我建议”等词语,以起到缓冲作用。

4.使用“我们”的替代语,如“大家”等,以转移“我们”的语义积累作用。

5.对“我”字作修饰和限定,如,“我的拙见”、“我个人的看法”等。

6.在符合语法的情况下省略主语“我”,如将“我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运作”省略主语变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运作”。

总之,除了在明确主体、承担责任的语义环境下,应慎用和巧用“我”字。

(二)发表意见的技巧

教师公开招聘面试中,针对某一教育问题,应试者能否发表合理的、深刻的、有建设性的观点,是面试中的一项常规的而且是重要的测评项目。为了争取考官的认可,应试者除了要具备真才实学以发表真知灼见外,也要掌握表达自己观点的技巧,以此来促进考官对自己观点的理解和接受。

1.考官提问时请应试者注意听,抓住考官提问的要点,同时合理组织自己的语言,考官未说完,绝不能打断其话头,静待考官说完后再从容不迫地发言。

2.保持与考官的及时沟通。发言时,一定要密切观察考官的反应;考官未听清楚,要及时重复;考官表示困惑,要加以解释或补充说明;如果考官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自己要主动结束话题,而不要等到被打断。

3.不要固执己见,应该允许考官提出相反意见,并且虚心倾听,真诚请教。若经过讨论仍坚持自己的观点,也要记住不要明确否定考官的意见(尽管实质上已经这样做了),同时尊重考官的意见。

4.当问题属于中性或不易引起争论时,可直接坦率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5.当自己的观点不易被接受时,可以使用“层层递推法”和“反证法”。前者指先从考官易接受的但离你的真实主题较远的观点谈起,逐步接近你的真实观点--在考官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的前提下,以清晰的逻辑去推销你的观点。后者是指用“相反”的方法提出观点,然后逐步去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最终阐明你真正的观点。人们反对错误的观点往往比接受正确的观点更容易。提供确切的信息支持自己的观点,当你提供了确切翔实的论据,而不是仅提自己的主张时,你的观点就容易被接受。

(三)做恰当的解释

在教师面试中解释是常用的表达方式。解释的目的是将考官不明白或不了解的事实、观点说清楚,或者是阐释某件事的原因,还或者是将考官的误解及时澄清。“解释”本身并不难,但要使自己的解释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一定的原则和技巧了。

1.解释的态度应端正。应试者在做解释时,不能因为考官要求你解释的问题太简单而表现得不耐烦或自傲,很多时候,考官并不是真的不懂或没听清,他们也不是想搞清楚你到底懂多少。考官要求应试者解释某一问题,往往考查的就是应试者会不会解释。应试者也不能因为自己被误解或自己的回答被怀疑,需要自己做出解释而感到委屈和不满。应试者在做解释时必须态度诚挚,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说明问题。

2.应适时收尾。当解释实在难以奏效时,应试者不必着急,“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考官已经做了某个判断,应试者往往很难改变他的观点,这时转移话题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而应试者若抓住这个问题不放,非要让考官明白,那样就可能将应试者与考官的关系弄僵。

3.有理有据。解释其实就是阐明应试者的论点和论据。在你确凿的证据和一定的逻辑推理的支持下,考官将很容易接受应试者的解释。

4.实事求是。解释时若真实情况难以直言,请应试者不要寻找借口,强词夺理,更不能巧言令色,凭空编造。该解释的,就讲明客观原因,表明自己态度;不该解释的,不要乱加说明。应试者若有不便直说的或应试者不愿在考场表露的,可以如实向考官说明并请求他们的谅解。

5.承担责任。当应试者被要求解释自己过去工作学习中的失误或某些不足时,若仅仅说明事情的经过而回避自己的责任,就不明智了。欲通过自己的解释获得考官的信任和谅解,应试者最好勇于承担责任。请放心,对此考官不会只注意“错误是谁造成的”,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谁承担的责任并做了怎样的解释”。在自己承担责任时,要就事论事,将责任严格限定于所解释的事情上,不要随意扩大。有的应试者误以为自己承担的责任越大,就表明自己的态度越诚恳,这种误解后果会很严重。有的问题甚至只需自己承认自己的失误或不懂,不用解释。例如应试者迟到五分钟,除非有确实的理由,否则不要解释,诚恳地向考官道歉就可以了。

(四)不断提升面试语言的逻辑性

应试者的发言需简洁、精练,谈吐流利、清楚,以中心内容为线索,展开发挥。应试者不要东拉西扯,将主题漫无边际地外延。为了突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应试者可采用结构化的语言。回答问题时,开宗明义,先做结论,然后再做叙述和论证,条理清晰地展开主要内容。当然也要避免议论冗长。

1.避免表达模糊不清和前后歧义。面试回答中如果没有事先交代,不要使用简称或把一些名词进行简化,否则很容易让考官误解或使考官觉得模棱两可。如某应试者叙述大学期间某次青年志愿者活动,他成功地进行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初次体会到大学生创业的感觉。该应试者用“青年志愿者活动”来指“勤工俭学活动”,造成考官们认为他所说的话模棱两可。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歧义用语。

2.前后指代清楚。口语不同于书面语,后者可以大量使用代词,而读者有足够的视觉空间容纳上下文,因此,代词使用得多没关系。而口语速度快,如果代词用得太多,考官难以根据上文来分清指代关系。尤其是“他”、“她”、“它”在口语中是分不清的,因此应试者在考场上为了避免指代不清造成的误解,可以少用人称代词,能用姓名的地方尽量用姓名。

3.情节叙述需提供确切信息。有些应试者回答问题,不紧扣题意,泛泛而谈,例如被问到对过去的某件过失怎样认识时,应试者回答:“有一次我做错了一件事情,我觉得……”这样的回答由于未提供足够的信息,是没有意义的。

4.避免使用语义含糊的词语或句式。有些词语本身就语义含糊,一些句式也是这样,如:“可能”、“也许”,“如果必须做出结论的话……”等。

5.不要随意省略主语。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口语可能很随便,经常在谈话的双方都明白时省略主语,如:“昨天去哪了?”对方不会听不懂。但考场上即使双方都能理解的情况下,也最好不要随意省略主语。面试考场上应使用较正式的口语,尤其是必须注意对考官的称呼不能省略。

6.可以在话题末尾做一个小结。对于一些时间、空间、逻辑结构不明显的叙述或较长的一段话,应试者可以在结尾言简意赅地做一个小结,给考官一个清晰、完整的感觉。

7.增强谈话的逻辑性。应试者可以多使用一些连接词,加强句与句之间的过渡接应,并突出逻辑关系。

(五)借“口”说话

面试时的很多问题是直接针对应试者提的,需要应试者正面做出回答。而其中的有些问题如果应试者借“口”说话可能效果会更好。例如考官询问:“你认为自己大学期间的成绩优秀吗?”应试者如果正面回答:“我想应该是不错的吧!”就很难有说服力。而如果应试者借用他人的“口”来证实自己,就会有效得多。例如,“我本科四年,有三年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毕业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借“口”说话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借的“口”--选择的人或事物应该是考官能接受、能认可的。如果应试者说:“我母亲一直认为我很聪慧……”就似乎不太合适,因为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够客观和权威。此外,应试者还应尽量将这种方法表达得委婉含蓄一些。

借“口”说话,既不能大张旗鼓、盛气凌人,又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只要避免了这几点,借“口”说话的技巧就能恰当地运用。

(六)面试用语的“禁忌”

1.自己和自己抢话也不让别人插话。有些应试者前一句话刚完马上又抢着说下一句话,并在话题连接的部分插入无意义的“所以……”、“而……”等连接词,让自己的语言密不透风,难以让考官插话以做出适当的响应,例如某应试者这样说:“我要说的就是这些……所以……换句话说……”。

2.语言的反复追加。当应试者说话时反复重复某一句话或经常补充前面的话,就会令考官烦躁了。

3.确定性的两个极端。语义的确定性应适时而定,有些应试者形成一种语言习惯,经常使用绝对肯定或很不确定的词语。例如一些应试者总是说:“肯定是……绝对是……当然了……”,另一些应试者却老把“也许、可能、大概、差不多、还可以吧”等挂在嘴边。这两种情况都应该避免。

4.语言呆板,重复使用某种句式或词语。如果应试者回答每一个问题都像小学生解问答题一样:“因为……所以……”那么即使其内容再精彩,也会令考官乏味。应试者应尽可能地变换句式,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等。如“因为”就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换用:“因此、由于、由于这个原因、之所以……是由于……”等等。

5.不要随便扩大指代范围。有的应试者经常使用“众所周知……”、“正如每一个人了解的那样……”等话语,似乎面试考场应该加入更多人。这样的说话易造成考官逆反心理:“我就不知道……”。

6.去掉口头禅和伴随动作。一个人的“语言形象”也可能带着一些反复使用的口头禅“那个、然后”等以及诸如扬眉、歪嘴角、搔头发、抹鼻子的伴随动作。这些都是应该去掉的。

二、关注面试中的“无声语言”

“无声语言”--无声胜有声的形体语言。除了讲话以外,无声语言也是重要的沟通手段,一项研究表明,个人给他人留下的印象,7%取决于用辞,38%取决于音质,55%取决于非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面试中,恰当使用“无声语言”交流,将为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声语言主要有:目光语、面部语、身势语、手势语、服饰语等,通过仪表、姿态、神情、动作来传递信息,它们在面试交谈中往往起着有声语言无法比拟的效果,是职业形象的更高境界。形体语言对面试成败非常关键,有时一个眼神或者手势都会影响到整体评分。比如面部适当微笑,就显现出应试者的乐观、豁达、自信;服饰的大方得体、不俗不妖,能反映出应试者有知识、有修养等独特魅力,它可以在考官眼中形成一道绚丽的风景,提高应试者的求职竞争能力。

(一)如钟坐姿显精神

进入面试室后,在没有听到“请坐”之前,不可以坐下,等考官告诉你“请坐”时才可坐下,坐下时应道声“谢谢”。坐姿也有讲究,“站如松,坐如钟”,面试时也应该如此,良好的坐姿是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的关键要素之一。坐椅子时最好坐满三分之二,上身挺直,这样显得精神抖擞;保持轻松自如的姿势,身体要略向前倾。不要弓着腰,也不要把腰挺得很直,这样反倒会给人留下死板的印象,应该很自然地将腰伸直,并拢双膝,把手自然的放在上面。有两种坐姿不可取:一是紧贴着椅背坐,显得太放松;二是只坐在椅边,显得太紧张。这两种坐法,都不利于面试的进行。要表现出精力和热忱,松懈的姿势会让人感到你疲惫不堪或漫不经心。切忌跷二郎腿并不停抖动,两臂不要交叉在胸前,更不能把手放在邻座椅背上,或加些玩笔、摸头、伸舌头等小动作,容易给别人一种轻浮傲慢、有失庄重的印象。

(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面试一开始就要留心自己的身体语言,特别是自己的眼神,对面试官应全神贯注,目光始终聚焦在面试官身上,在不言之中,展现出自信及对对方的尊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恰当的眼神能体现出智慧、自信以及对职业的向往和热情。注意眼神的交流,这不仅是相互尊重的表示,也可以更好地获取一些信息,与面试官的动作达成默契。正确的眼神表达应该是:礼貌地正视对方,注视的部位最好是考官的鼻眼三角区(社交区);目光平和而有神,专注而不呆板;如果有几个面试官在场,说话的时候要适当用目光扫视一下其他人,以示尊重;回答问题前,可以把视线投在对方背面墙上,约两三秒钟做思考,不宜过长,开口回答问题时,应该把视线收回来。

(三)微笑的表情有亲和力

微笑是自信的第一步,也能为你消除紧张。面试时要面带微笑,亲切和蔼、谦虚虔诚。面带微笑会增进与面试官的沟通,会百分之百地提升你的外部形象,改善你与面试官的关系。不要板着面孔,苦着一张脸,这样不能给人以最佳的印象,不易于争取到工作机会。听对方说话时,要点头,表示自己听明白了,或正在注意听。同时也要不时面带微笑,当然也不宜笑得太僵硬,一切都要顺其自然。表情呆板、大大咧咧、扭扭捏捏、矮揉造作,都是一种美的缺陷,破坏了自然的美。

(四)适度恰当的手势

交谈时做些手势,加大对某个问题的形容力度,是很自然的。可手势太多也会分散人的注意力,需要适时适度配合表达。另外注意不要用手比划一二三,这样往往会滔滔不绝,令人生厌。交谈很投机时,可适当地配合一些手势讲解,但不要频繁耸肩,手舞足蹈。有些求职者由于紧张,双手不知道该放哪儿,而有些人过于兴奋,在侃侃而谈时舞动双手,这些都不可取。不要有太多小动作,这是不成熟的表现,更切忌抓耳挠腮、用手捂嘴说话,这样显得紧张,交谈不专心。很多中国人都有这一习惯,为表示亲切而拍对方的肩膀,这样对待面试官是很失礼的行为。

【面试语言沟通技巧】相关文章:

良好的面试沟通技巧04-18

面试沟通技巧培训05-18

求职面试沟通技巧03-03

面试薪资沟通技巧04-04

职场语言沟通技巧05-20

职场沟通的语言技巧05-20

沟通技巧面试题04-04

面试官沟通技巧04-18

面试时的沟通技巧04-18

浅谈面试中的沟通技巧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