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增收>《黄冈市农民增收的思考

黄冈市农民增收的思考

时间:2022-11-19 15:39:34 增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黄冈市农民增收的思考

在新时期,实现科学发展,重点在农村,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农民增收。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于黄冈市农民增收的思考

1 农民增收难的原因

伴随惠农支农政策相继出台,201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实际增幅6%以上。这意味着农民收入已连续6年以超过6%的幅度增长,是20多年来第一次,令人欣喜。但同时也应当冷静地看到,长期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没有根本消除,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显现,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来自政府的“输血性”政策,农民增收难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1.1 宏观经济政策对农民的扶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为了扩大内需,启动国内市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张经济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仍然向城市倾斜,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仍不利于农民增收。这两年,国家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居民收入时,对城镇居民采取的增收措施较多而对农民采取的较少;国家对公务员和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增发工资、提高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等措施,使得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在增加,而农民的收入还基本处在自然增长状态。在增加的国债使用安排上,涉农的比重较小。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者补贴等值仍未负值,仍有大量的农业收入继续向非农业部门转移。

1.2 土地流转难,农业技术推广差

当前农民还普遍存在着过分依赖土地的思想,土地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这种传统的土地分散、经营规模小与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之间的矛盾不断显现,从而难于提高效益。近20年来,我国坚持科技兴农发展战略,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在推动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科研体制和服务体系不健全,科研与生产脱节,技术推广体制运作效率低,致使科研成果转化率、适用技术普及率不高,一些尖端的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与农户无缘,边远山区仍处在原始的、简陋的传统耕作状态。

1.3 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

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农村住户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6.66年,纯农业户的从业人员中还有17%为文盲。青年农民的素质高一些,但仍然达不到九年义务教育水平,而46岁以上的中老年农民,35%为文盲和半文盲。具有较低文化素质的农民,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市场意识不强,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不能正确分析当地的资源优势,抓住市场竞争较强的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只是盲目跟从,盲目投资。还有的村庄,镇、村干部千方百计从外地引来外资项目,给农民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服务,但大家就是思想不开放,不配合,致使成型的好项目无法落实。总之,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1.4 农业结构调整不合理

从整体上看,突出表现为农业结构调整滞后,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分散性,不能适应市场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农业生产的创立性、效益性处于低迷状态。从结构层次上看,农村经济结构可分为产品结构、行业结构、产业结构三个基本层次,而每一层次都存在不同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产品结构上,不能合理把握资源与市场的“双重决定性”,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和开发,缺乏大规模的特色产品、名优产品,产品品种单一、花色单调、档次不高,产业链条过短,新的合理高效的产品结构未形成。二是农业结构上,作为基础行业的种植业,主导行业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后继行业的林牧副渔业,外围行业的建材、化工、采掘、运输、服务业,期间的比例、规模摆布不尽科学,部分农村尤其是山区缺乏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行业,农副产品加工滞后,生产粗糙,行业结构效益差。三是产业结构上,农业产业内部不完整,产前的良种、农药、化肥、农机等生产资料供应,产中的技术指导与生产管理,产后的农产品储藏、加工、销售及信息服务等环节不协调,产、供、销脱节,农、工、贸分离,农业利润分配不均等。

2 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关键在于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让农民的收入稳定增加,是党的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对于农村的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先后出台了多项对农业补贴和扶持政策,极大地保障和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们今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行动纲领。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真正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倾斜,建立县级财政支农切块资金制度,对上级专项支农资金和本级财政专项支农资金实行切块管理,确保支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每年县人大的例会审议财政预算决算报告时,要专题审议财政支持农村预算决算执行情况,使财政支持农业制度化、法制化。二是加大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病险水库治理力度和水利设施的渠系配套工程维护力度,确保安全度汛,确保形成一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要加大乡村道路特别是山区道路建设力度,提高全县道路通达能力。三是

《关于黄冈市农民增收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完善农民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城乡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民社保问题。通过实施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帮扶为辅的多元化筹资模式,建立以政府最低保障为基础,慈善、捐款、扶贫帮困为补充的弱势群体救助保障制度。

2.2 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也会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促进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开发,进一步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科技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牢固树立依靠科技求发展的思想,把科技进步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件大事来抓实抓好。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兴农的后劲。科技兴农是一项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事业,因此,必须广开筹资渠道,逐步建立起政府投资为导向、金融贷款为后盾、农民投资为主体、引进外资和社会筹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发挥好科技兴农工作中的支撑作用。一是加快农村的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农村土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同时也让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跳出田园务工增收,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二是要积极包装农业科技项目向上级部门争取专项资金,并做到专款专用。三是要充分利用当地农村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推行股份合作,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向农业领域,形成工商企业“反哺”效益农业的投资格局。四是地方财政要加大支农力度,增加农业科技经费比重;金融部门要不断开发适合农户需要的小额信用贷款、联合担保贷款等贷款品种;在资金的投放置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实行集中投资,重点扶持。

2.3 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因此,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首先,加强思想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做到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建立起新的农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其次,加强科学知识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实现农业的突破性发展,需要有突破性的科技支持。要大力加强对农民群众进行科技知识教育,促进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和运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科技含量,增加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科技支撑。再次,加强对农民继续教育。中国农民处于教育的最底层,他们先天的教育基础薄弱,后天的环境和条件又限制其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继续教育来提高自己的市场意识和竞争能力,从而享受现代化给其带来的各种实惠。发展农村继续教育,既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也是农村城市化的需要,同时还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是适应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发展农民继续教育,既要解决农民的观念问题,增强农民受训意识,又要健全继续教育机制,使农民的继续教育得以有保障,开发继续教育资源,增加继续教育投资。

2.4 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当前,农村的农业结构调整应按照高产、优质、高技、生态、安全的要求,重点抓三个方面。

(1)积极推进农产品生产优质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再也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考虑更多的是有营养、多样化和优质化。因此,无论是哪类农产品生产,都应该把优化品种、提高质量作为调整方向,成为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增强竞争力的核心。

(2)积极推进生产经营产业化。只有发展农业产业化,把分散的一家一户农民组织起来整体进入市场,在农业产业内部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或贸、工、农一体的经营方式和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化解和防范风险,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收入、利润、风险以适当的方式合理地分散在农民和公司之间。而且,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贸工农三大产业之间的真正联合和工业与农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非农产品利用资金、信息、管理和技术等优势反哺农业,是增强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3)积极推进生产经营规模化。农业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进入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为此,要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整合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土地流动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加强对粮食高产田、蔬菜基地、农民实行承包后退包农田的规模经营。进一步扩大设施农业的生产面积,提高土地生产经营效益。引入企业经营机制,农业企业化是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变成适度规模的企业化经营,形成规模经营格局。采取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将资金、土地、技术、管理入股,由农户、集体和多元经济主体组成联合体,进行规模经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投资兴办各种农业基地和种养项目,发展一批龙头农业企业,推动农业规模经营。

《关于黄冈市农民增收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基础,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促进农民增收开始,使农民增收问题真正得到解决。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2017-04-01 14:12 | #2楼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我国一个大的集体,占我国总人口的60%以上,也是备受政府关注的一个集体。可以说农业是我们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支撑,而农民也是我们最为重要的一个集体,农民生活的水平与国家的发展及文明和-谐和-谐社会的构造息息相关。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2012年,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63元(全国7917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旧很大,收入比为3.6:1,较上年只缩小了0.03,增长缓慢,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当代大学生,我不禁要问: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农民增收困难,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农民收入偏低,那我们必须分析为什么农民收入偏低,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哪些。首先先对农民收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目前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角度,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以下5个部分:

(1)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

(2)家庭在乡从事非农经营收入

(3)外出务工收入

(4)集体经济收入

(5)其他各种收入

其中第一条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占主要收入的60以上%。说明农民农业收入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最重要。

2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原因

1

从上面分析可知农民收入中占最大比例的是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因此我们分析农民收入低,应首先关注为什么农业收入低,从农业问题入手分析。

(1)农村土地产权残缺,对农民的经营和投资激励不足

现行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而集体可以有乡镇、村、村民小组三个层次,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所有者代表。但“集体”到底是指哪一层次?法律规定则含糊不清。可见,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是主体不清的,农民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而不具有对土地的实际占有权、完全经营权、自由转让权、入股权、抵押权和继承权。产权不完全导致的土地频繁调整和有限的承包期限,容易造成农民经营土地行为的短期性,抑制了农民投资和经营的安全感与积极性,甚至采用掠夺性经营方式,导致土地贫瘠化,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影响农民收入的长期增长。

(2)农地分散经营,难以获得规模效益

在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大部分农村地区根据集体土地的质量和数量,将土地按人口或按劳动力平均分配,这种生产组织形式使农地经营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人地矛盾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13亿人中有9亿是农民,虽然我国耕地面积总量大,但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公顷,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2%。这种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模式,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社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加之当前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等各种“圈地运动”使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流失严重,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也加剧了人地间的矛盾。我国地区之间土地资源和人口分布不均,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很容易造成人地关系结构性失衡。而人地矛盾的加剧和人地关系结构性失衡,在客观上都要求土地经营必须提高效益。

(3)分散经营使农产品供给层次低,难以获得市场优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必然形成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阻碍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目前,大部分农村农产品供给结构层次低,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的结构性矛盾明显。农业发展受需求约束的特征突出,而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仍沿袭传统模式,调整滞后,造成相当部分农产品不能适销对路,农民增产不增收。而且单个农户进入市场面临重重困难:一是主体分散,无力抵御市场竞争、需求变化带来的巨大风险;二是组织化程度低、素质低以及封闭式经营,使农户直接进入市场的交易费用昂贵;三是缺乏获得市场信息的有效渠道,缺乏对信息进行分析、过滤、判断、选择的能力,面临的市场风险高。同时,家庭生产的盲目性和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无序性,也造成农业资源的

2

巨大浪费。

3 提高农民收入的措施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问题,只有增加收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探讨的问题,在当前形势下,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加农民收入。

一方面,在农业上,继续加大鼓励政策力度。对耕种大-片农业地面积的农民加大资金和物资支持,在农村家庭牲畜方面,鼓励个体户优化规模,尤其增加其养殖技术的培训。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收入始终是农业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农民出外务工,必然会对其收入结构产生一定冲击。因此,在收入来源上面要注意从农业本身的效能来考虑,这正如“水之源,木之本。”

另一方面,当地政府要引导农民参与第三产业,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农村的信息不流畅,而且农民群体往往不集中,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用工信息传达、相关技能培训等方面工作。让农民利用农闲时间参与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直接快速的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民有一定资金支持自身农业的发展。把推进城镇化与增加农民劳务收入统筹起来,用城镇化建设来创造就业契机,农民也要抓住城镇化的机遇来增加自己收入,不能把收入来源仅仅限于农业收入上面。

除此之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发挥土地特性,在充分当地土地资源、交通条件、水利资源、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基础上,与大城市或者其它农村进行资源互换,利用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各方面资源的效能。同时,由于当前一些城市转型,许多从事旧产业的城里人正转变投资方向,或者由于城市土地相对缺乏,尤其像花卉、林木等种植业的投资成本就会比农村的高出几倍。所以,要敢于让出外务工人员把农村的土地信息带到城里去,在相关网站上面积极发布信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外来投资者。这样一来,在不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既能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又能使农民的生活领域拓宽和引起外来人员对农村的新看法,一举多得。

4 总结

当然,增加农民收入不是仅仅限于单向的考虑增加,还要减少农民其它方面的支出,给予农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更多的保障,这也是一种增加收入的有效做法。 当然这也只是我们目前一个简单的理论分析,实际上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实施起来需要关注更多方面,后期还会有更多的分析及规划,还有最终实施。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任,因此,我们更应该明确自身未来需担负的责任,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建设贡献自我的力量。

【黄冈市农民增收的思考】相关文章:

农民增收致富途径的思考09-22

对新疆农民增收的思考和建议09-22

关于我国农民增收的一点思考09-22

促进农民增收措施03-15

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09-22

农民增收实施意见09-22

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09-22

农民增收的长期思路09-22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09-22

农民增收先进材料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