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常规>《初中教学常规管理和校本教研

初中教学常规管理和校本教研

时间:2023-03-24 06:23:26 常规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教学常规管理和校本教研

新的一年中心教研组工作以“加强常规管理,推进校本教研,提升教学质量”为主题,认真落实全县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会议精神。针对我片初中成绩在全县位次靠后的实际,加强与李家山、海子沟中心学校间的联系,统筹安排教研活动,多进行校与校、教师与教师间的交流,定期调研视导,定期对学校教学管理进行督查,月考期中考试实行统一命题、流水阅卷、集中分析、综合排名。重点突出两个中心(以教师敬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中心)。实现三个转变(转变课堂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转变学生学习方法)。促进三个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明确教学常规管理和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明确以教学为中心需要抓好哪些基础性工作,以及如何抓好这些基础性工作。结合中心教研组所属几所的现状谈如下想法:

初中教学常规管理和校本教研

一是认识到了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校都树立了质量立校的理念,特别是校长,都能意识到质量是立校之本,管理是立校之基,教学质量是形象,是声誉,是生命线。认识到了一所没有较高教学质量的学校,其他工作再出色,也是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认可的。中心学校领导对所属初中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和加强,学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二是抓住了课堂教学这个流程的核心。为数不少的学校领导亲自兼课,通过“校长进课堂”活动,检查听评课手册,提高了校长对课堂的关注程度,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校教务处和中心教研组围绕课堂教学效率,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还通过教学基本功竞赛,学科专业知识测试等途径,引导和帮助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增强研究意识,加快专业成长,不断改进教学。

三是教学流程监控得到加强。以李中教学常规管理模式为龙头,强化了教学常规的落实,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培优补差工作常抓不懈,帮扶措施不断创新,有力保证了教学流程得以顺利实施。

四是注重发挥团队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比如重视发挥年级组的合力,加强备课组的建设,分层管理、分级负责,注意调动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学科骨干的引领作用,使个人和团队的潜能得以较好地发挥。 1

正是有了认识上和措施上的保证,很多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稳中有升。但是,在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总体质量不高的局面还远没有很好的改观,存在诸多不足和有待加强并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在教学常规管理和校本教研工作中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从近二年来质量抽测和学科竞赛成绩可见一斑。当然,只凭分数这项指标评价学业水平,评价一所学校总体教学质量是不全面的,目的是要对教学质量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进而深刻反思我们平时工作的各个方面,肯定成绩,查找不足,努力改进。要有一种紧迫感,该调整我们的工作方向和教学策略,否则原地徘徊,不进则退。目前,部分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现象,比如最基本的课堂教学规范部分教师不能做到;备课过程中钻研课标和教材不到位不深入,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问题;因为不了解学情导致教法选择不当而使课堂效率低下问题;练习题、作业题不分层次,一刀切问题;教者只有家庭作业的布置,而没有对家庭作业进行评价、检查、指导;教材中的各类习题还没有充分把握,反而动员学生购买大量课外练习册,即使做了也不进行批改问题;校本教研活动不开展,或开展不实在、不深入、走过场问题;课程改革新理念不学习、不领会、不落实,教学方式方法无实质性转变问题,等等。

出现这些问题的实质,我认为一是管理跟不上,二是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务必要提升教学常规管理水平,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为此,我提出五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

思想决定行动,理念决定实践。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对学校发展的思路深刻影响并决定着学校各项工作的摆布。众所周知,目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而生存是发展的基础,改革是发展的保障。所以对于一所学校来讲,教学质量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校长必须引领全体教职员工,通过学习、讨论和平时工作,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抓教学质量上来,要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提升。小学到初中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奠基阶段,是为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做铺石垫路的准备阶段。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小学到初中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质量,我从自己的工作实际谈如下认识:

《初中教学常规管理和校本教研》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是要树立科学的质量意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的质量观应该以人为本。这种质量观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 2

质量观。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育人观,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用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教学行为。

二是树立全面的质量意识。我非常欣赏很多学校张贴的这样一个条幅或标语,就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这三个“一切”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教育方针的要求,那就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尊重规律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次备课,所上的每一节课,布置与批改的每一道作业题,辅导每位优秀生或学困生时都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认知规律。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全面的质量观要求我们务必按要求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学科之间做到优势互补,培养学生养成几种良好行为习惯,尤其是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学习习惯,往往比得到一百分更有发展的潜力。如学校组织考前动员会,学生心理辅导,强化以考代练等工作都有利于质量的提升。

三是要强化领导责任意识。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和教务处同志一定要切实承担起学校的教学质量责任,要有目标、有规划、有措施。同时明确教学系统部门领导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拓宽工作思路,提高工作实效性,打准提升质量的每一个点。学校其他部门领导干部也要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明确学校一切工作都为教学这个中心工作服务,从而自觉围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来开展本部门工作。

第二,要把精力集中到提升教学质量上来。

分管副校长,中心教研组常务组长和教务主任既然是提升教学质量的责任人,理所当然要主要精力抓教学。以教学为中心,不仅仅体现在观念的转变上,更要体现在抓教学的时间上。我们提倡校长亲自上课、听课、评课,参加教研活动。每周都应该有计划地听几节课,以利于长期有效地监控学校教学工作,参加每一次教研活动,以实际行动引领教师重视校本教研活动的并指导其改进教学工作。试想,如果我们抓教学的领导不深入课堂,不贴近教师,不了解学生,那么教学秩序会好吗?想取得好成绩恐怕是不可能的。

第三,要把落脚点放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

有了好教师,才能有好教育。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基础,是关键、是根本。抓住了这一根本也就抓住了教学质量。对学生一生影响最大的,往往不是学校优美的环境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而是老师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业务素养。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一是离不开科学的规范化管理和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二是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三是让教师明确阶段工作目标并施以适度的压力;四是为教师营造舒心的工作氛围,在管理中做到以教师为本。

第四,一定要把提高质量的主阵地设在课堂上。

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到基层听课,感觉到课堂效率不高是一种普遍现象,是一个共性问题,也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长时间下大力气进行探索。我想,其中的原因主要是:

1.教师没有处理好教和学的矛盾,或者说没有处理好讲、学、练的关系。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读懂学生,了解学生。教与学产生矛盾的原因其中不了解学生是主要症结,很怕学生听不懂,该讲的不该讲的统统嚼一遍,再喂给学生,结果不必要的讲解和缺乏思考价值的提问挤占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和巩固练习时间,课堂练习和作业只好丢给课后,转嫁给家长来帮忙,形成恶性循环。而事实上,学习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活动,没有学生亲自充分参与实践的课堂不能称其为真正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讲永久代替不了学生的学,教师的讲只能起到启发、引导和组织的作用,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把有效的时间还给学生。

2.不重视课前准备环节的作用。

备课不充分,导致课标把握不准,或教材挖掘不透,或学情了解不清。那么课堂就成了无的放矢,甚至无矢可放或有矢乱放。教学用具或媒体准备不足,导致教的方式落后和学生探索不利,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大有人在。这样的课堂,效率怎能不低。

3.思考题、练习题、作业题的设计没有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可接受性,学困生转化工作不扎实。

以上三个方面原因归结为一点,就是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确定了自选动作:一是“学名校,抓课堂,提质量”;二是“抓青年教师培养,提青年教师素质”,目的就是要创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今后如何抓,我想谈以下几个方面:

《初中教学常规管理和校本教研》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是教学流程重心前移,重视课前准备。加强备课管理,建立集体备课制度,转变单兵作战方式,强化合作意识,注重对课标的把握和教材的钻研,以及学情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切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精选习题和

作业。加强预习环节的指导,培养预习习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才能做实。

二是课堂上学、讲、练有机结合,做到多学、精讲,巧练。多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自学和小组合作探究,实现自主学习,最终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进一步学习的能力;精讲就是要针对学生在预习和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解决重点和疑难,让学生理解新知;巧练的基本要求是要充分地练,分层次地练,抓住基本地练。充分地练是要保证练的时间,分层次地练是指习题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程度,抓住基本地练是指练习内容必须紧扣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不巧练不足以理解新知,不巧练不足以形成技能,不巧练不足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讲、练是统一的整体,不可人为地割裂开来,学是讲的依据,讲是学的保证,学和讲是练的基础,练是学和讲的检验和巩固,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三是及时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面对我校及教研片教学质量在全县位次靠后的实际,只有在提高平均成绩上下功夫,才能使学校名次逐步提升,而转化学困生是提升的关键,学困生的产生,多数往往不是智力方面的差异,更何况智力是多元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发展是主要原因,尤其是情感、兴趣、态度、习惯、注意力等几个方面落后于身体发育,而导致学习上的障碍。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摸清他们智力与非智力的基础,对症下药。尤其要注意从简单的要求开始,逐步培养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否则,这部分学生将严重影响高效课堂的建立。六年级和高一新生入学教育很重要,班主任的配备很重要,任课教师的合作精神很重要,这三个“重要”做好了,质量一定会提升。

四是提高教师教学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学校加本教研力度,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校本培训,同时加强自我反思和总结的管理,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组织能力、教学技能和师德修养,这是建立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

五是加大课堂学习成果的检测力度。检测的目的是了解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反馈的形式促进高效课堂的建立。目前部分学校已初步形成课堂教学检测模式,如对部分学生试卷抽查、分组提问、板书检测、与学生教师面对面交流等。

第五,大力开展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

校本的概念,基本的理解就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而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则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力量。教学质量的提升关

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目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主要有三条:一是专业引领,二是自我反思,三是同伴互助,这三条我们做的如何:

实践证明,就中心教研组几所学校来看校本教研工作开展极不平衡,差异很大,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表现在领导层面,一是认识不足,意识不强,不清楚校本教研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二是管理思路不清,措施不当,没有从制度上予以保障;三是活动开展随意性强,不扎实,没有很好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缺乏互动热情,研讨流于形式,实效性不高。

基于这种现实,中心教研组协助学校教务处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

1.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校本教研工作的使命感。

校本教研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各种困惑为对象,以教师研究为主体,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或者说行动研究),因其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所以我们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

2.明确职责,完善制度,提高校本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作为一名教学质量管理的责任人,理所当然也是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校本教研工作扎实与否,成效如何,本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通过健全集体备课制度、自我反思制度、公开课制度、听评课制度、校本培训制度,以及其他能够调动教师研究内驱力的管理制度和促进校本教研可持续开展的保障制度等,来保证校本教研工作的实施。要建立以校长负责,副校长分管,中心教研组常务组组长和教务主任具体实施的校本教研责任体系,切实管理好校本教研工作。

3.突出重点,创新模式,开创校本教研工作的新局面。

校本教研工作内容复杂,形式多样,但是其实质离不开教师间的互动研讨以及自我反思。学校应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恰当的切入点,重点抓好某一个侧面,来引领教师走进校本教研,并获得实在的收益,如前一阶段我校语文教研组、政史地教研组、数学教研组开展的几次教研活动都是很实在的校本教研活动,长期坚持,教师队伍素质定会有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也会相应地不断得到提升。集体备课是建立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虽然不是新的备课形式,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尤其是新课程新理念的影响客观上为集体备课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们要把握好有利时机,推动这种教研形式不断深入,逐步

改变单兵作战的备课模式,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教学流程达到最优化,不断提高教师研究素养和课堂教学效率,最终达到提升质量的目的。

4.学会反思,善于总结,让教学反思成果丰富校本教研内涵。

反思一词,从字面理解,或许就是反过来考虑问题,或者说是站在另外的角度对当下的行为进行自省。现代教研理论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一种审视和判断,进而修正和提高的过程,它不同于简单的教学回顾,而是注重对切身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一种活动过程,并对教学行为的改进和修正,进而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请今天与会的领导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师每月撰写的教学反思是否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反思。如果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就不能不重视反思这一环节的作用。所以,应从制度层面约束并鼓励教师经常反思,坚持总结,内省自察于细微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教学常规管理和校本教研工作是伴随教学质量提升过程的两个永恒主题,是教学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常规管理是校本教研的有力保障,校本教研也不断推进常规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作为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和实施者,绝不能从思想意识上把二者割裂成教学工作的两个独立板块,务必把二者统一到教学质量上来,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教研内容和形式,为教学质量的再提升注入新的活力。

2017.12.6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2017-04-23 06:53 | #2楼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县》。

本要求从“备、教、改、辅、考、评、研、行”八个方面对教学活动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本要求自2017年9月1日开始试行。

一、备课常规要求

集体备课

1.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各备课组要详细制定学期的教学进度和备课组活动计划。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节课。

3.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备课组活动记录。

4.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有条件的可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本。

5.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6.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

7.集体备课中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剖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提高备课组从事校本研究的能力。

8.学校要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依据实际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档案。

个人备课

9.确定教学目标。深刻领会课程理念,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挖掘课标要求的内涵并拓展外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实际,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具有操作性,体现学生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辩证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10.分析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1.整合教学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吃透现行教材,采集、整合其他版本教材、学生生活经历、社会生产实际等教学资源,恰当选择、处理教学素材,合理取舍,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挖掘教学内容中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2.优化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选用教学媒体。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合理选择、有效组合、恰当运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14.设计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总体环节完整。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和指导自主学习、交流与评价等基本环节的设计灵活合理,各环节之间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创设的情境问题力求真实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策划的活动力求体现开放性、参与性和过程性,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15.预设检测练习。合理有序的配置有层次、有梯度的当堂达标检测题,课后作业要具有层次性和选择性,以基础性练习为主,适当布置拓展性、开放性习题。

16.合理设计板书。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17.认真撰写教案。在环节齐全、格式规范、详略得当的基础上,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彰显个性特点。

二、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18.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学案,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以便学生预习;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加以检查,了解学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9.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20.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精益求精、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

21.教学内容处理得当。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详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分析对比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22.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3.灵活合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24.科学设计问题,精选例题和习题。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利于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思维性,精讲精练,及时矫正巩固。

25.合理选择使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注重实效;演示、验证和探究实验教学,要组织有序,操作规范,指导及时,确保安全。

26.用普通话授课,语言规范、精练、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仪容整洁,教态自然、大方。

27.板书规范、科学、正确、清楚、条理性强;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28.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要求

29.作业的选择要精、实、活,反对繁、难、怪,反对重复作业和机械训练,杜绝体罚性作业训练;

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发挥巩固、反馈、矫正、补漏、提高与激励等功能。

30.作业的类型要多样化,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提倡采用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调查、阅读感悟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作业形式,倡导分层作业和“自助式”作业。

31.合理控制作业总量,每天的作业时间小学低年级不超过半小时、小学高年级不超过一小时、初中不超过一个半小时、高中不超过二个小时。

32.作业批改要及时,格式、书写要规范,作业评价以等第形式呈现,作业评语要体现激励性;要求以教师批改为主,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和在教师指导下的互批互改。

33.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及时反馈矫正,要求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使用好错题本。

34.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独立、按时、规范完成作业。作业书写整洁,条理清楚,及时订正,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35.作业布置与批改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四、课外辅导常规要求

36.课外辅导必须做到规范辅导要求,强化分类推进,重视个别辅导,精心实施,讲究实效。

37.课外辅导主要包括学业类辅导、兴趣特长类辅导和身心健康类辅导等。

⑴学业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热情关怀学困生,细心分析其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⑵兴趣特长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激发学习潜能,发展个性特长,力争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⑶心理健康类辅导要重视心理疏导,及时缓解学习压力,注重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38.课外辅导要做到“六定”:定计划、定内容、定主讲、定对象、定时间、定地点。

39.正确处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严禁占用自习课和节假日时间进行集体补课。

五、考试常规要求

考试组织

40.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考试形式、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

41.严密组织,严格纪律,严明考风,规范操作,确保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的客观、公正、有效。

42.严格控制规模性考试次数,加强调研诊断性测试。

43.监考老师要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格监考,杜绝各类形式的舞弊行为。

44.保证阅卷质量,要准确把握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做到宽严适度,集中时间,采用流水作业形式。

45.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要注意突出诊断性、激励性,淡化甄别功能。

考试命题

46.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要求为纲,以改定考。命题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新情境、新材料和新设计。

47.制定科学严格的命题人员遴选、命题、审题、保密制度,规范命题操作程序。

48.试题要体现考试性质,保证考试信度。试题应以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学为原则,试

题必须全面检测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创新题。

49.试题内容正确,陈述简明、准确、无歧义,立足主干知识,注意学科渗透,设问要有连续性和层次性。

50.试题结构合理,梯度明显,难易适度,赋分合理,题型多样,提倡命制选做题。

六、学生评价常规要求

51.评价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既要重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重视发展与激励功能;既要重视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52.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记录、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

53.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富有激励性。

⑴评价内容主要为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学习方法等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

⑵评价主体除教师外,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提倡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

⑶评价方式除一般性激励语言外,提倡运用动作、眼神、表情等体态性语言进行评价。

⑷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具有针对性。

54.对考试的评价要立足诊断性,体现促进性。

⑴关注考试过程中态度、诚信、技巧、习惯和规范等方面的评价。

⑵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强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⑶评价要立足改进和矫正。从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其他材料开始,从学生答题情况入手,找出存在问题,探寻导致学生错误答题的原因,确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杜绝把考试成绩作为标示学生类别的标签。

55.综合素质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各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和评价组织。

⑵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发展性与个性差异,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创造性、个性化发展;评价要做到民-主、公平、公正、公开。

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项目。

⑷评价依据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详实记录——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过程性评价等,评价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

⑸要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报告单制度,毕业前实行总评,注重过程性评价,注意全面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结合。

⑹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做到客观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等级评价分设合格、不合格两级或A、B、C、D四个等级。

⑺学校要保证评定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要在校内公示,接受监督。

七、教学研究常规要求

56.学校要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网络,做好校本教研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总结评价工作。

57.教研组负责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学科性的课题研究、教学资源开发和改进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等活动,加强学科建设。

58.采取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方式,提倡叙事研究、案例研讨、评课说课、理论学习、教研沙龙等教研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立足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9.以备课组和教研组为活动平台,备课组至少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教研组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

60.教师要主动学习、更新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按时参加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

61.每位教师每学年要做到“五个一”:读一本教学理论专著,执教一节公开课,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交流、评奖或发表一篇教学论文,面向学生或教师开设一次专题讲座。

八、实践活动常规要求

62.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内容、实施方式、教师安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活动评价、学分认定、管理模式等方面工作作整体规划和具体说明。

63.各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统筹规划好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内容,充分体现办学特色。

64.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选题、制定活动规划、组织活动实施,开展成果展示交流等活动,并对学生实践活动做出评价。

65.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提倡高年级学生开展小课题申报、立项、研究、结题等活动,并每学年举行一次实践活动成果的展评。

【初中教学常规管理和校本教研】相关文章:

教学教研常规管理细则09-24

教学教研工作常规管理09-24

桑涧初中教学与教研常规管理制度09-24

教研教学常规管理制度04-02

教学教研工作管理常规(通用10篇)02-27

教学常规与管理09-24

教研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09-24

常规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精选14篇)03-03

教研常规管理制度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