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意见>《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09-25 04:25:43 意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当你踏进校园,孩子们一声声清脆的问好已无法舒展你紧锁的双眉;当你走进教室,同学们婉转悠扬的诵读已难以激起你心灵的共鸣;当你端坐桌前,以一句“这点小事也来烦我”打发满含委屈来求助的学生;当你从积满灰尘的书本下找出一份“古色古香”的教案,在上面稍作圈点甚至只瞄上一眼便心安理得地走上讲台当这一切在你的身上闪现时,你或许已经感染上了“职业倦怠症”。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前许多教师的心理素质并未因其职业的神圣性、特殊性而比其它行业的人更健康,相反其问题更日益增多,越来越复杂。“职业倦怠症”就像一种无声无形的瘟疫,正在慢慢地侵蚀我们的肌体和灵魂。

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一、 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界定

自从弗登伯格在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以来,这个领域的研究日渐受到重视。有关职业倦怠的定义并没有完全统一,但大部分学者指出职业倦怠是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是不能成功地应付各种负面压力的结果。还有人认为,这种耗竭是个人过度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所致。因此,综合各种有关职业倦怠的定义,我们认为:职业倦怠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在教学领域,国外大规模的国际研究表明,教师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应激的一种反应,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的降低一般都同意教师经历着倦怠的三种心理反应。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指感到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如果这种疲劳的情绪状态长期持续下去,个体就会感受到一些负面的情绪,并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的行为,就是去个性化。成就感降低是指在工作中效能感的降低以及对自己消极评价倾向的增长。

二、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

教师职业倦怠有着各处各样的表现形式,但总的来说,经受着倦怠的教师一般表现出五个方面的症状:

(一)身体的,表现为慢性衰竭感。总有“累”的感觉,体力透支明显。

(二)智力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一件事上,做决定时很艰难,一旦做出,又很难承担相应责任。

(三)社会的,感到极度的精疲力尽,以致于不能做感兴趣的事。

(四)情绪的,偏执、猜疑、自责和丧失自尊心,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情感对待学生。

(五)精神的,生活起来沉闷无趣,逐步走向极端——逃避现实。

随着这些苦恼感的增强,直接影响每位教师乃至整个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将会直接危害教育事业的发展,阻碍学生的顺利成长。

三、 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归因

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既与职业有关,也与个人有关,还与社会大环境相联系。

(一)职业因素。教师是一种多应激的职业。教师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教师既承受着外在期望的压力,又面对内在的角色冲突,加上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及职业的低创造性,使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问题。

1.外在的期望。从古到今,教师被认为是最崇高的职业。从古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到当今培养跨世纪人才,无不体现教师的神圣和伟大。然而在当今多变的社会里,价值趋向多元化,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因而也无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2.角色冲突。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如果教师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或面对多种角色期待不能顺利地调节,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单就教师的职业角色来说,就有多种,如: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集体的领导者、朋友与知已、心理治疗工作者等等。因此,教师在各种不同的人们心目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以出现角色冲突及压力是不可避免的。

3.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反馈。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成功具有不可确定性,职业成就感不像其他职业那么明显,会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工作责任感与工作疏离感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

4.职业的低创造性。教与学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一种能动的互动过程。因此,教师的教育与教学应有较高的创造性。而在教学实际中,有许多原因限制了这种创造性的发挥,如,封闭的教育系统,使学校教育只注重对学生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再如,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在拼命追求升学率的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时间的压力导致了教师身心的疲惫状态。

(二)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对教师的职业倦怠有很大影响。

1.教学情境。1979年,美国教育协会(NEA)的民-意测验发现:接受调查的3/4教师认为,纪律问题对他们的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管理学生的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及倦怠的主要原因。目前,学生的问题行为日益严重,教师必须花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学生的问题。教师工作的评价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如以各种“率”作检验教师的标准,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不科学、奖励与批评机制不建全,各种考核、评比增多,等等,也增添了教师的工作负荷量。

《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分析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在学校环境中,教师是人际关系网的一个结。比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等,如果教师在这个关系网中不能顺利交往与沟通,就会使教师心力交瘁,导致倦怠的产生。

3.组织气氛。研究显示,缺乏校长的支持乃是教师产生工作压力和倦怠的重要因素。教师常抱怨学校领导过于缺乏同情心、孤立、官僚、无效能。有的研究发现,缺乏欣赏与支持性回馈乃是助人工作者的重要压力来源。

(三)个人因素。

1.人格特征。个体的人格特征,在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方式。A型人格特征的人较易导致倦怠。A型人格特征表现为极端的挑战性、争强好胜、 力求把握环境、时间观念强、急躁等。B型与此相反。研究发现:A型与B型的人在应激反应的多项变量上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在焦虑、疲劳、心理症状、健康指标、角色过度负荷和物质冲突上,A型性格都比较明显,这些表现与倦怠的征兆有很高的相似性。

2.对社会能力的知觉也是影响倦怠的因素。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所需具备的能力与一般行业的工作不同。其工作的对象是人,因此特别需要与人互动的人际关系能力,即所谓社会能力。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取决于下列两个原因:①是否能觉察到当事人的问题因个人的处置而获得显著的改善。②育人目标是否达到。如果教师能知觉到学生因自己的处置有所改善,则会增加他的胜任感,进而提高其育人的动机。如果预期目标不能达到,教师会将其全部原因归咎于工作本身,那么就容易产生倦怠,因而降低育人的欲望。由上述理论可知,教师产生倦怠的原因,在于教师能否知觉到学生的问题因其努力获得改善,以及教师协助学生的目标是否达到,如果教师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效果或无法达到目标便容易产生倦怠。例如一个老师在新学年接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的班级,开始时立志要把这个班带好,但经过长时间努力以后,无效果或效果不显著,那么教师就容易产生倦怠。

(四)社会因素。教师工作倦怠是个人行为,但造成的原因也与社会因素有关。

1.社会的巨变,使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给人以更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人生。于是在选择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焦虑与痛苦,使情绪发生变化,加上现实中生活条件的不理想,如工资待遇低,住房难、负担重、压力大等矛盾,使教师心理波动较大。

2.群体关系也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教师职业心理。某些教师在群体中与人的关系不够融洽,人际关系紧张,使教师产生压抑感和无归宿感,因此有的教师不能愉快地从事工作。

3.社会支持系统。教师也是人,在遇到困苦时,能得到各种帮助,就能缓解教师的不愉快,减轻工作倦怠感。对教师的帮助应有多种支持形式,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

四、 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对策

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而且这种消极的情绪和不良的精神状态还会对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消极的影响,也很容易导致学生厌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经到了必须引起教育部门甚至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候了!

(一)社会重视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社会都应该关心支持。改善大环境,建立对教

师的合理的角色期待,给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树立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这需要国家切实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把“尊师重教”真正落到实处。作为教育政策法规的制订者,应充分了解教师在新时期里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在制定相关法规时,能切实保护教师权益,使教师真正感受到这一群体为社会所尊重。教师培训部门应探索高质量的培训策略,包括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不仅要培训教师和未来教师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训,即不仅要教给他们教学技能方法,还应通过培训,唤起他们对教育的责任感和兴趣,并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会如何恰当地处理和上级、同事、家长以及和学生的关系。

(二)学校引领

从组织角度来说,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应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关心教师生活,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困难,协调好教师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协助教师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因为社会支持是预防职业倦怠的必要因素。研究发现,每学年秋季的9-10月、春季的3月和5月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高发期,那么在这些时段里,学校领导要更加关注教师,多与他们交流沟通,鼓励他们将消极情绪排解出来,还可以邀请专家给教师进行咨询或组织培训,让教师学习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支持与关怀,以帮助他们平稳度过心理的危机期。学校可多安排教师参加一些活动,这样既帮助教师释放了累积的情感又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同事间交流的机会,为以后工作中更好的同事间支持打下良好基础。另外,通过增加教师进修、参与学校决策机会等,加强教师对自己的自信心和对学校的责任感,也有助于防止职业倦怠的发生。

《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分析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自我调控

教师要远离职业倦怠,就必须调节好自我心理,努力从工作中体验到幸福和欢乐。要多与他人交流、沟通、倾诉,以适当的方式宣泄苦闷,释放压力。要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强健的身体,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

1.展现欢喜心

教师的职业烦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一个人长时间地投入在一个工作中,把压力重重地压在自己两肩而不堪重负。要想抛开压力,最好就是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锻炼,可以活泼一点,可以朴素一点,可出可入,可庄可谐,总之挖掘出自身潜能,辉闪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在在欢喜积极的心态中你又有什么可倦怠呢。

2.常怀平常心

职业倦怠表面上看主要是因为重复,而深层原因其实是焦虑与烦躁。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过高就可能出问题。教学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第一,民-主选票不可能人人都最多。教师干的是良心活,人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违背自己的做人原

则就行了,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小得小失。俗语说得好:“知足者常乐”、“心静自然凉”。有位哲学家说过,铲除杂草的最佳方法是在那里种上庄稼。我们种下轻松快乐的“庄稼”,还会怕厌倦悲观的“杂草”?

3.呵护自信心

自信心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认真呵护的,缺乏自信的人就失去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和根基。 “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有人曾比喻,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形成无私无畏的自信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是至关重要的。当你遇上不遂人愿和力所不及的事时,你要多进行自我心理暗示,像旁观者一样告诉自己:你一定能行,决不能轻言放弃,因为每桩伟业都是由信心开道,由坚持告终。经常给自己以自信,你一定会心境开阔、精神愉悦!

4.砥砺进取心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人活着没有目标,就如航船没有方向。我们不可能人人成为名师,但就像不可能人人成为书法家一样,勤练字总比不练要好。平时多读书看报,对比同龄人,有优越感时会忆及自己的汗水而继续扬鞭;有差距时会心生羡慕或妒忌而督促自己。这样,有目标有行动会时刻带给我们一份活力。要不断地给自己制定小目标,经常体验成功的快乐。就象登山一样,一步不能从山底登上山顶,如果用沿途的景点来分解漫长的登山路程,这样就可以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自信中逐渐接近山顶。人的奋斗目标的实现也是如此,需要把远大的目标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奋斗目标,在其中体验到的成功的快乐就成了我们实现下一个新目标的动力。在不断实现小目标的同时经常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工作着的幸福,从而工作中的倦怠症也会离我们而去。

5.永葆关爱心

走进学生中间,感受学生的朝气蓬勃、无忧无虑,与学生贴心交流,教师的心会变得非常年轻,教师也能很快地找准自己的位置,职业倦怠也会随风而逝,因为,对教师来说,学生永远是教师快乐的源泉。一名优秀的教师之所以会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希望,感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都具有关心爱护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他们把关爱学生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自己主要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从工作中获得乐而忘忧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要克服职业倦怠感,获得幸福感,就要学会关爱自己的学生,使自己在关爱学生中,在学生的成长中获得快乐与幸福。

县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2017-05-11 20:04 | #2楼

职业倦怠指的是一种因职业关系而产生的长期而隐性的不良情绪反应,它不同于一般的心理疲劳或心理老化,因为它的刺激源为职业行为,所以它具有时间长、难消除、易反复等特点。它不仅严重影响职业者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大大降低工作绩效,甚至会破坏团队关系。因此,职业倦怠危害极大,而在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职业倦怠已成职场共病,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县中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群体——它既不同于福利待遇较好的市区教师,也不同于升学压力较小的乡村教师;它既是应试教育的成功者,也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县中辉煌的高中考成绩背后是县中教师们近乎极致的身心俱惫。

在职业倦怠普遍存在且较为严重的今天,去关注这样一个有着众多特质而又数量庞大的教师群体,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本文拟从县中教师的倦怠现状列举入手,深入分析其倦怠原因,并由此思考其对策。

一、倦怠现状:再也不能这样过

当前,县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是堪忧的,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职业满意率低缺乏职业兴趣感和认同感。据笔者进行的一项小型抽样调查数据显示,40.1%的教师对自己工作不满意或很不满意,58.9%的教师认为工作中苦多于乐,38.8%的教师经常有苦恼,生气甚至发火,49.4%的教师认为如果有选择机会,不会再选教师职业。

2、职业倦怠引发的心理疾病较为严重。由于长期工作压力过大、心理负担过重、心理冲突过多,县中教师经常会出现一系列不稳定的情绪不良反应,如焦虑、易怒、抑郁、压抑、担忧、受挫感、无助感,缺乏安全感、丧失自信心,行为易激动而冲动;严重的心理问题必然会导致大量的生理问题:每年县中教师的体检结果中不合格不达标者大大高于常态。

3、职业倦怠行为普遍存在:对教学工作不认真负责,消极应付,对所教学生冷淡厌恶,对学校领导厌烦埋怨,同事间关系紧张,与家长冲突不断等。四、职业倦怠面广人多,不仅有从教多年,已为教学骨干的中老年教师,更有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其中,倦怠心理较为典型有:怨职、自我、暴戾、自卑、失落、嫉妒、享乐等。

二、倦怠原因:无形手与有形山

笔者认为:造成县中教师大面积出现职业倦怠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仍可大致分为两类笔者将其形象表述为三只无形手与三座有形山。

无形手之一:矛盾冲突的传统观念。在中国,教师这个职业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及孔子,纵观其漫长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传统观点对教师的定位是矛盾冲突的:一方面是尊,如称其为“先生”及所谓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君东师”,但这种“尊”是一种虚高,所谓高处不胜寒,它只是带来了一种非正常化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意蕴,而并无多大实际意义,与此相对应的是另一方面:贬。从“孩子王”到“教书匠”再到“臭老九”无不是最好的说明,这种常挂于人们嘴边的称呼语实际上是人们贬低心理的一种真实反映。那么,这种既尊之入天,又贬之下地的矛盾冲突的传统观念让从教者不能准确给自己一个社会定位,从而非常容易淡化价值取向,让人无从立足。

无形手之二,吃草挤奶的社会舆-论. 长期以来,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不仅多而且高:社会的代表者、道德的实践者、文明的建设者、父母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维护者、班级的领导者、人际的协调者、心理的疏导者等等。长期以来,社会总是不由自主地期望教师是不断燃烧的“蜡烛”、吐丝至死犹为尽的“春蚕”,甘为学生成长的“人梯”乐于默默奉献的“园丁”等,如此众多的角色期待不仅极易引起教师本人的角色冲突和错位,从而导致心理长期疲劳,形成职业倦怠,更为严重的是,这些高标准、严要求的角色期待带给教师的是极其繁重的心理压力,长期生活在如此重压之下,产生倦怠心理也就不以为怪了。

无形手之三:全知全能的自我定位。教师的职业特性使得教师大多具有完美主义心理倾向,而实质上,传统和社会对教师的定位就是全知全能,久而久之,这种外在定位就内化为教师本人的自我定位:追求完美、要求全能,而这在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的今天,陡然平添更多的自我焦虑,并演化为倦怠心理。

如果说,前面三项都是无形而可感的,它们只是通过潜意识来发挥作用,影响有限,那么以下三个方面就是不仅有形而且必须天天面对的,且个个繁重无比,故称之为三座大山,三座时时刻刻压在县中教师心上的三座大山。

有形山之一:要求苛刻的领导层。县中的升学率之高是众所周知的,而这又极易引发校与校之间的恶性竞争,为了排名时不落后于人,学校领导层常常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繁重无比、条件苛刻的检查,评比、考核等要求,县中教师作为知识分子,自尊心普遍较高,况且又与奖金待遇相挂钩,所以自然不甘人后,故而只好整天超负荷运转,疲于弃命地应付。

有形山之二:期望过高的家长群。县中的生源主要在农村,当前,上学费用普遍较高,农村经济又不尽人意。于是家长们往往是倾其所有供子女读书,希望通过上大学来改变个人乃整个家庭的命运,如此一来,期望当然过高,再加上农村家长文化素质有限,家教意识不强,方法不当,观念落后,所以,他们将所有的任务全托于县中教师,如有闪失,则究责于所教师。这也让县中教师们难负其重,若不堪言。

有形山之三:复杂难管的学生个体.当前,县中班级规模过大,人数过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日常的班级管理困难重重,师生冲突日益加剧,有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恶劣态度和不良行为是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

三、倦怠对策:内外兼施,以内为主

正因为上述种种原因,才导致了县中教师日益严重的职业倦怠现状,为此,我们要由果探因,由因寻策,积极探讨减轻直至摆脱这种现状的方法和途径,笔者认为,对策有三。

对策一:优化外部环境。如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生活条件,深化教育改革,正确引导舆-论,提高培训质量,增强职业认同,重塑教师形象,加强心理教育,提高抗挫能力等。

对策二:完善学校管理。它包括端正领导作风,健全激励机制,改变评价机制,加强人际沟通,扩大人际交往,开展健康休闲等。

对策三:注重自我维护。上述两种对策都是基于外部的,相对来说较难控制和实施,所以更值得重视的是以内为主,以我为主,即注重自我的心理维护,笔者认为,此举方为解决县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首选途径,因为它是可能可行可控的。那么,这种自我的心理维护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合理定位。即教师本人要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你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你选择与之俱来的清贫、压力、挫折等。如此,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应对未来一切。

其次,改变认知。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反应是由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所决定,而不取决于事物本身。这就启发我们特别是教师本人要去积极改变那些矛盾冲突的传统认知,那些吃草挤奶的社会认知,那些全知全能的自我认知等,在这种认知的改变过程中,剥离其不合理成分,而只让其正当成分进入自我意识。

最后,科学调适。事实证明,及时监护并科学调适自己的职场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如否定,合理化,抵消、自嘲、隔离、宣泄、转移、补偿、认同、升华等,以及不断加强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必要时,可寻求外界包括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这些方法对于改变职业倦怠都有明显而直接的作用。

总之,县中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一定要引起我们广大教师本人及其学校领导,乃至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因为,只有重视了,才会去研究,只有研究了,才能得到解决,笔者相信,这个问题的解决将会使县中的发展更健康,使县中的明天更辉煌

【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分析与思考】相关文章:

离退休工作现状的分析与思考09-25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思考09-25

对乡镇财政所现状的分析与思考09-25

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09-25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09-25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分析与思考09-25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与思考09-25

大学生理财观现状的分析与思考09-25

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