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职业素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思考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思考

时间:2024-03-08 17:33:11 职业素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思考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思考1

  高职院校主要为各行各业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职业人,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的职业人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显著特征,曾几何时,高职院校因这一特征和就业率高名噪一时,但随着改革所遇到的瓶颈,职业特色在逐步褪色。建筑业是艰苦、成长性慢、风险高的行业,建筑人的职业素养是建筑人敬业爱岗的保障,高职院校建筑类各专业的职业特色逐步褪色的主要原因是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不力造成的。德国职业教育的二元性决定了其职业教育具有高度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思考

  一、建筑类各专业职业素养培养不力的原因

  1、教师队伍不是职业人的队伍

  很多高职院校录用教师学历的.门槛非常高,从至少是硕士生、博士生,到现在要求是有一定成就的博士生,这些高学历的博士生,大多没有企业经验,虽然科研硕果累累,却从未染指行业,他们是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却不一定是合格的职教教师队伍,这样的职教教师队伍,当然培养不出学生的职业素养。

  2、引入职业规范不突出

  职业规范是职业素养最核心的元素,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引入职业规范元素不明显,学生参加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甚至与专业无关,学生在学校受到职业规范熏陶的机会不多。

  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

  职业素养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成分,大多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声有色,其中,实训室文化、过道文化、教室文化都颇显特色,但这些环境文化建设艺术性有余、职业性不明显。调查显示,高职毕业生从熟悉的校园来到陌生的企业,缺乏职业素养,对企业文化产生种种不适应,其中对企业的工作环境、规章制度、工作节奏、人际关系等方面,在工作初期不适应或不太适应的分别占到60%、43%、62%、56%。调查也显示,高职在校生对企业文化普遍缺少了解,缺乏职业意识。有63%的学生对什么是企业没有清晰的认识,85%的学生对胜任工作所需具备的素质“不清楚”或“不很清楚”。这就必然会导致人才培养上的尴尬局面:一方面,大批高职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不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特点,频繁跳槽或被迫辞职,造成了人们对于高职毕业生工作能力的怀疑;另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认为应届高职生难以迅速融入企业的工作进程,所以在招聘时往往会青睐有实际工作经验者。目前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与建筑企业间有交往,但这些交往集中在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在企业文化方面的合作和沟通却很缺乏。

  二、加强建筑类各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的对策

  1、改造现有教师队伍

  既成的教师队伍现状是不可能更换的,只有改造。可以研究一种机制,使一些老师能参加至少两个项目的建设实践,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将自己改造成建筑人再回到教学岗位,各高职院校教师考核指标里倒是有下企业锻炼的要求,但目前的机制容易流于形式,关键是要有一套使教师自觉主动“补课”的机制。建筑地盘上第一线的业务骨干是我们建筑类最称职的老师,我们要主动去挖掘,教师的招聘要变守株待兔为主动出击,使我们的教师队伍真正成为建筑人的队伍。

  2、建立一支校外的“师傅”教师队伍

  这支教师队伍,也是由建筑地盘上第一线的业务骨干组成,研究一种机制,聘任他们,作为有益补充,因为这种模式、那种体系都不如“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更具职业特色,学生实习直接找师傅,这是一条培养职业素养的捷径。

  3、改造现有的环境文化建设

  建筑业的明星企业成功之处在于他们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研究这些企业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以促使学生作为建筑人的思维方式为目标,以实训室和教室作为改造重点,这样的熏陶有利于职业素养的构建。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建筑类各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建筑类专业职业性教育的关键,目前各高职建筑类专业以职业活动为载体进行教学设计更新做得比较成功,对现有教师队伍的改造,对学生社会活动的修正、对校园文化建设改变还有一段路要走,职业院校的职业味、建筑类专业的职业素养培养要靠这些规定动作的完成。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思考2

  1职业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意义

  从教育学意义上来说,一个人在后天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训练中所获得的较为稳定的能对人的各种行为起到长期的、持续的影响的基本品质称为素质。由于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和环境影响获得,故又称为素养。职业素养是指从业者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和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的,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它主要包含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四个方面,其中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的显性要素,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是职业素养的隐性根基,对显性的职业技能的发挥起支撑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只有职业素养全面发展的员工,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才会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所以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越来越看重。职业素养全面的毕业生往往受招聘单位欢迎,比较容易就业,而且他们入职后能较容易地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职业生涯成功的概率很大,而职业素养缺乏的毕业生从业过程中往往会到处碰钉子。所以,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培养职业素养能够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他们发展成为优秀职业人所必需的基础。高职院校是培养企业一线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要想真正服务于行业企业,为企业培养优质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具体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教育模式。其具体模式有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顶岗实习、“双证书”制度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中做、做中学,强调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重视学习和劳作的“双交叉”,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是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因此,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应乘好工学结合的顺车,探索多途径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3.1加强学生专业入学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新生入校后,由专业教师对其进行深刻的专业认识教育,使学生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和以后要从事的职业行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他们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面向,告诉他们什么是职业素养,应当怎样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同时,要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或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而使学生具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知道自己成长各阶段的任务、将来的发展方向和所需的知识技能等,主动地对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和将来的职业发展制定阶段性计划,并能积极地按照计划去实现。通过专业入学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使健康合理的职业动机和对职业意义的正确认识萌生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使他们明白职业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人生价值、奉献社会的重要途径

  3.2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除了应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外,还应设计学生素质教育计划,即在学生课程学习的不同阶段安排丰富多样的有意义的活动,从而将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教学体系当中,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例如开展多形式的体育活动,举办“感恩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辩论赛”等,开展专业技能大赛、模拟招聘会等活动,或者邀请企业专家、技术能手、优秀校友及优秀毕业生举办“面对面人物访谈”、“校友报告会”等系列活动。通过在不同学习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获得,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3.3以专业教学过程为平台,注重校内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1)充分发挥理论课教学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促进作用。

  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渗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学内容上,除了安排专业知识讲授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社会现状,引入与专业学习相关的人物或事件实例进行讲解,从而渗透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的培养。教学设计上,应注重情境性。根据专业特点、课程内容的不同,设计丰富的学习情境。情景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教学方法上,倡导灵活多样。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启发式、学生自主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提高质量意识、责任意识等良好的职业素养。

  (2)充分发挥校内实践课教学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主导作用。

  校内实践课涉及面广,课时比例大,应该抓住校内实践课教学这个关键环节,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校内实践课应根据专业岗位的要求,创建近似企业生产的实训条件和环境;应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地安排实训内容;应针对职业的关键技能,有意识地开展项目教学,合理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训项目;应让学生按照实际生产流程进行操作训练,并要求学生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标准完成任务;可以将企业中的6S管理纳入实践课堂,营造浓厚的职场氛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校内实践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教”放在启发、引导、组织和鼓励上,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决策的习惯以及团队合作、认真负责、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教师应以身示范,树立榜样,从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4加强校企合作,重视企业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1)深入进行企业调研,邀请企业人员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深入企业调研,倾听企业的心声。通过企业调研,得出专业的企业面向、职业岗位;对企业专家进行访谈,和一线岗位技术工人进行交流,对主要职业岗位职能和典型工作过程进行分析;进而对职业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有针对性地开发和设置相关课程。在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的草案后再把企业专家、能工巧匠邀请到学校来进行探讨和修订,力争使培养方案更合理更务实可行。

  (2)邀请企业技术专家来校参与教学,共建教学团队。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由学校到学校的,虽然每年学校都会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但短暂的企业经历无法使教师具有成熟的“职业性”,因此使职业教育质量尤其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质量大打折扣。积极引进企业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在专业课教学中担任兼职教师,这样的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必将会用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同时,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可以近距离地手把手地对专任教师进行培训引导,帮助他们尽快成长。经过帮带,专任教师的职业素养会明显提高,有了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必将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3)带领学生去企业进行认知实习或参观实习。

  认知实习和参观实习是高职院校在学生学习专业课之前安排的短期实习,时间通常为一天到一周不等。通过与学校周边对口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利用企业的生产资源来弥补学校硬件设施欠缺的不足,为学生的认知实习或参观实习提供便利。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身处真实的生产场景,可以见到书本上提到的大多数设备和产品,还可以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一线的工人交流心得感受,这些不仅可以为学生后面的课程学习提供帮助,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4)做好顶岗实习工作,带给学生职业素养质的飞跃。

  顶岗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的综合实践环节,是校企合作的深层体现,通过顶岗实习能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那么,如何做好顶岗实习呢?首先,学校应积极主动地开发建设尽量多的专业对口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才能解决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不对口的难题,为顶岗实习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实行“双方管理”。除了安排带队教师负责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外,还应加强与顶岗实习单位的沟通与合作,使他们负起培训、管理和考核学生的职责。学校和单位双方要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的制度和措施,督促学生高质量地完成顶岗实习任务。一年的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师傅指导学生学习技能,以身示范引导他们树立能吃苦、勤钻研、肯奉献、保质量的意识,使他们养成遵章守纪、团结协作的工作习惯,从而完成学生向职业人的初步转变,实现职业素养质的飞跃。

  (5)积极推进“订单班培养”。

  订单班培养就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选拔学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去企业工作的一种办学模式。订单式培养的过程中,学校的教师负责理论教学,企业的师傅负责生产现场教学,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开展订单式培养,不但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快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

  3.5充分发挥专业社团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积极作用

  专业社团是由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组成,因其专业性特质而区别于其他学生社团,它以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专业社团如同一个课外“小课堂”,社团活动的开展,指导教师只起引领作用,成员间合作分工,沟通交流,一起经历成功与挫折,共同成长。通过参与丰富的社团活动,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等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而且由于社团成员是因兴趣而自愿加入的,参加活动基于热情和兴趣,所以在社团活动中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主动性。基于以上原因,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专业社团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重视社团的建设,扶持社团的成长。

  3.6建立合理的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缺乏全面的、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往往出现执行了培养过程不考核,或者考核时偏重显性职业素养而忽视隐性职业素养的现象,这种结果导致学生对职业素养认识不全面、理解不深刻、思想上不重视,最终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效果打了折扣。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的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在学生学习后及时地对培养效果做出全面的评价,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对职业素养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和自豪感,从而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长远保持。

  4总结

  总之,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为了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必须通过多途径,采取多种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思考3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己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政策的出台和20xx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为现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各高职院校普遍意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对提高学生的持续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就业能力有着巨大帮助。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

  一、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

  1、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训。

  高职院校要致力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更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技术培养,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为了促进学生的就业,高职院校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企业需求,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就业、工作、学习中有更好的发展。

  2、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培养。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有些企业还有岗位行为的具体要求。进入企业工作的人员都必须要严格遵守岗位行为要求和企业规章制度。对企业而言,员工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就是遵纪守法。如果员工没有遵纪守法的意识,那么企业是很难正常运行的。因此某些企业在选择员工时,有时候在技术方面并没有严苛的要求,而对员工是否能严格的遵纪守法是非常看重的。高职院校对学生加强行为规范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个人形象,使其在工作中能得到用人单位更多的认可和尊重。

  3、加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

  对于加强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教育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的工作。不论自己身处哪个工作岗位,都要竭尽所能的把工作做好,面对困难要沉着冷静,勇往直前,不能有气馁的心态。

  二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从业态度和职业发展观。应该教育引导学生将就业作为人生事业发展的起点,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为自己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高职学生加强职业意识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端正就业态度,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提高其对工作的专注力。长此以往,必然能够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措施

  1、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训。

  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学生就业的敲门砖,是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之一。所以,高职院校要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想做好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高职院校就应该科学的把握就业导向和职业能力的内涵,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对学生展开教育。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加符合企业要求。对此,高职学校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使学生能更加了解岗位特性,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

  2、依照企业需求,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时,要着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根据企业的需求,高职学生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才能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一是自主学习能力。高职生要想能在职业生涯中获得进步和发展,就必须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增强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团队合作能力。在企业中通常都需要员工之间相互合作,所以学生只有学会与他人合作,才能有效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企业整体价值。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要注重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生不能融入团队的情况。三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企业对创新性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在工作中只有不断的创新,寻求技术的突破,才能提高竞争力。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打破常规,以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不断提高创新发展能力。

  3、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技能,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思考问题和看待人生,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现在很多人职业道德缺失,做事不负责任,损人利己,敷衍塞责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让学生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对企业、对同事、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用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应该始终坚持面向市场需求,根据企业的需要对学生展开职业素质培养,将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能力、服务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实现高效率、高品质就业。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思考4

  在新形势下,企业对员工提出了“升级”的要求,未来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更加旺盛,企业希望高职毕业生能最快适应和满足工作岗位要求。然而,不少高职毕业生的实际质量与企业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抱怨找到不合适的工作。企业在招聘高职毕业生之后,还要花大量时间作进一步的培训。然而专业技能通过短期的培训容易获得,但职业素养则很难通过短期的学习来获得。一个人的职业素养对于其个人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高职院校就需要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

  职业素养是一种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也是职业能力中必备的要求,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职业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范。一个人的职业素养越高,他在职业上所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对单位的贡献也就越大。然而,受“能力本位”的影响,导致高等职业教育过度重视知识与技术的传授,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重技术,轻素养

  我国的职业教育受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主要突出技术的培养,而忽视了素养的养成。在总学时固定的情况下,尽量提升专业课程的地位,压缩人文素养课程的学时,使得在学校中,素养类课程的建设不受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热衷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忽略人文素养类课程的学习。如不少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改革时,首先就是压缩人文素养类课程的课时。

  2、重分数,轻素养

  一方面,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以分数论英雄,成绩优异者即为优秀学生。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的过程中,也是更多的参照各门课程的考试分数,按照成绩的排名来录取。由此,导致了学生对分数的高度重视,而忽略了其素养的养成。如有些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与技能,但在工作中却不懂得与他人沟通、合作,等等。

  3、重课程,轻培养

  课堂学习是培养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素养的主阵地,但也非唯一的阵地。不少高职院校认为,只要在学生的课程体系中开设了一门《职业素养》课程,学生的职业素养就得到了培养。但学生素养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获得并内化的,需要通过多条途径、多种方式,全方位地进行培养。

  4、重模式,轻效果

  不同专业,其所对应的职业道德是有一定差别的,所以在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需要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培养。但是不少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的模式单一,全校所有专业均按照同一模式进行。即同一门课程、同一场比赛、同一次活动,也使得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四轮驱动式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在20xx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xx]6号)》中明确指出:各地各职业院校要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把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既要高度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又要采用合适的方式,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使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并重,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1、素养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

  在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专门开设相关的素养课程,还要注意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这就需要每门专业课程在制定课程标准时,都要进行分析。除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哪些知识与技能外,还要分析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职业素养,将相关的要求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这样就可以使高职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职业素养也得到培养,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上与课堂下相结合

  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过程中,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培养,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其他在校时间。如开设主题突出的讲座,开展专题的竞赛、文化节、6S校园等活动,组织下企业的活动,建设相关的学生社团,成立特色的成长辅导室等。让学生的课余活动既丰富多彩,又具有明确的导向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重点培养与文化熏陶结合

  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除了专门的职业素养主题知识学习,还要注重文化的熏陶,每所学校有不同的文化,企业也有不同的企业文化。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让学生在校就能够真实地感受企业的环境、企业的文化。无论是在校内的教室、实训室,还是在校外的实践基地中,都要能时刻感受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以及职业素养提升能够为个人职业生涯带来的益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4、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

  职业素养的提升也需要不断地实践。高职院校可以开设线上的学习园地,在线上免费提供大量的信息化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欣赏;在线下也开展信息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可通过统一的安排,充分调动学生在线上、线下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鼓励学生进行线上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忙”起来,参与到职业素养培养的过程中。真正的“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小结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开始接触专业知识,正逐步形成职业意识,也正好处于职业素养教育的关键阶段。当前,很多高职学生毕业后工作难找,存在着“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并且毕业后的离职率也非常高。而用人单位却人才难求,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招聘之后还要进行长时间的再培训,存在严重的需求与供应脱节现象。而这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前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不高。员工素质决定着企业的未来,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员工不光要拥有满足工作岗位的技能,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素养。根据“冰山”理论,集中在冰山下的能力对人生的职业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在短期内也许看不出什么效果,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则具备很强的发展潜力,更易取得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因此,高职院校寻找多个途径,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也是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点与难点。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思考】相关文章:

高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03-20

关于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06-13

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案03-21

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03-21

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03-20

职业素养培养03-21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思考09-22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09-22

如何提高职业素养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