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语文教学反思>《语文小班化教学反思

语文小班化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17 18:10:59 语文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小班化教学反思

摘要: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语文课堂具有互动性,语文教学具有个性化诸特点。而贯穿其中的实践是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重中之重。 但是五六十人的超大班级规模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了学生言语实践的展开,小班化才可能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思中释放言语智慧,砥砺言语能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表明:言语实践机会的均等,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言语实践频率的增加,有利于学生表达的精细化;言语实践方式的多样,有利于合作交往浓郁氛围的形成。

语文小班化教学反思

关键词:小班化;言语能力;言语实践

告别“大批量生产”,走向小班化教学,赋予每位学生个体充分释放生命智慧的言语实践之机会,使其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最优化发展—— —这就是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必然历史趋势。

一、班级规模与语文教学

(一)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认为:“语言是一个通过言语实践而贮藏于某一社会集团全体成员之中的宝库,是一个潜在于每个大脑之中的语法体系。”“言语是个人意愿和智力的行为,从中作如下区分为宜:

(1)说话主体藉以利用语言规则以表达他个人思想的手段;(2)使他能够显示出这些手段的心理—物理机制。 ”[1]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教语言,更是教言语。因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向 “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以致用——学母语的最终目的还是落实在培养学生对母语的语用能力上, 落实在培养学生对母语的鉴赏、评论、写作等真正用于人生交流和沟通等能力上。而这里所说的语用能力就是言语能力, 因为言语能力正是指个体运用语言符号进行言语交往,表情达意,释放心智的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 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该目标将学生的“言语应用能力”放在首位,表明语用能力是后两种能力,即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基础。换言之,只有学生能将言语运用自如了,才能言及更高层次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不然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必将成为空中楼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语文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进行言语实践

首先,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上的每一点时间必须还给每个学生,只有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言语主体的实践性才能得到保障。所谓语文课程指向每个学生生命个体, 其实就是指向其言语活动在时间上的充分延展。

其次,语文课堂必须是互动的。 正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主张的,师生两者在“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在相互尊重、信任、配合、协调的言语交流中使学生获得个性潜力的开发、学习效率的提高。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具体的互动方式。

再次,语文教学活动必须个性化。个性化的言语能力是学生语用能力的高级阶段。从一般语用到个性化语用,是一种成长的过程。个性与成熟度、创造力成正比关系。培养个性化的言语能力旨在使其言语更准确(乃至精确),更有感染力,更具形象性。

(三)小班化教学与语文教学目标及语文特点相契合

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与语文教学的特点恰好契合。 首先,小班化教学优势与语文课程实践性的契合。小班教学除了可以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研究法这些在大班教学中通用的方法之外,还可以根据小班自身特点进行“活动式教学”,如进行质疑讨论、分组辩论、游戏竞赛、角色表演、图表示意、配唱、实际操作等活动。这些正是母语课程所需要的,因为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动嘴、动手、动脑,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其次,小班化教学与语文课堂的互动性的契合。实践表明,小规模的班级,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更易深入、全面。班级规模小了,才有可能使教学设计个案化。而教学设计的个案化,有利于使不同类型、水平和发展倾向的学生都受到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小班化语文教学的实践

长期以来,我国均采用分科教学的班级授课制。几乎所有进行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学校,也还是采用分科教学的班级授课制的。所以,语文小班化教学是随着学校小班化教学改革而推进的。作为母语课程,语文还可以在口语教学、研究性学习、学校组建的特殊班级等领域进行尝试和突破。

(一)小班化教学实践的过程

本次小班化教学是依托“研究性学习”课程而开展的。从搜集资料到最终得出结论,都离不开听、说、读、写、思这五项实践,而这五项内容又恰恰是培养学生言语能力最实际、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所以在具体的教与学的过程中, 听说读写思是始终渗透其中的。

1.小班化:落实说和听的实践课题研究伊始, 经过教师的策划和学生的精心准备,我们就上了一堂听和说的实践课。(组建研究小组时我们就规定, 每个学生必须提供一个候选研究题目) 这一天, 我们将小教室的课桌椅围成椭圆形, 由教师确定第一个发言者, 然后按顺序依次进行。发言者走到椭圆中间,将准备好的候选题目呈现出来,并简要说明选择这个题目的理由。其他同学围坐着倾听,最后由全体组员投票决定共同研究的课题。在这个不足二十人的班中,每个学生都有宣讲的机会,每个学生也都有认真倾听的义务,这次宣讲和倾听决定了整整一个学期这个小组学习的方向。

以下是小组成员选定课题的发言片段:

徐某某同学:诗词曲赋,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生活的一部分,自其诞生传至今日,佳作奇葩无数,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的冲击,古典诗词昔日光辉似不复存在。太多人视其苦涩,不愿再去细细品味,乏味枯燥的背诵更令人难以接受,但是同学们是否已经发现,现在一些“中国风”的流行歌曲却越来越为我们中学生所喜爱,这就是古典诗歌唱进流行歌曲中所发生的奇迹。所以我选择“古典诗歌与流行歌词意境之相通”作为研究课题。

黄某某同学:越剧流传至今深受喜爱,尤其是绍兴人, 对于越剧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然而据调查发现,作为绍兴人的我们大部分对越剧都只是闻其声而不知其义。越剧可以陶冶情操,越剧能给乏味的生活增添一些情趣,给生活带来独特的乐趣。所以我选择“越乡之韵”作为研究题。

楼某某同学:越窑瓷器之所以著称于世,是因为她不但釉色类玉、类冰,而且造型高超精湛,雕塑精美,器物众多千姿百态,深受国内外人所喜爱和珍视。越窑瓷器从东汉创造成熟瓷器以来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代直至唐、宋,近千年繁盛不衰。唐、宋时期已形成一个庞大制瓷系统,吴越王时期还专设了官窑“秘色窑”。秘色窑在民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青绿美丽的釉色、精致的造型、奔放的线划花纹,被称为青瓷中的精品,为世人所珍视。所以,我选择“越瓷文化”为研究课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标精辟阐明了说话训练的重要性。 本次说话训练就是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内容开展的。 在这里学生要说服其他同学同意自己的观点, 为自己的选题投票,那么他的语言表达便显得异常重要。在这三个发言当中,有两个发言是很有本土气息的,从内容上而言,他们更为绍兴的学生所熟悉,但结果恰恰是“古典诗歌与流行歌词意境之相通”取胜。

分析徐某某同学的发言发现:第一,徐某某同学的发言比较生动,特别是首句就先声夺人,“诗词曲赋,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生活的一部分,自其诞生传至今日,佳作奇葩无数,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的冲击,古典诗词昔日光辉似不复存在”。而比如第二位学生黄某某的开头则要逊色得多,“越剧流传至今深受喜爱,尤其是绍兴人,对于越剧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第二,徐某某同学的言语表达内容很有时代性。如“现在一些‘中国风’ 的流行歌曲却越来越为我们中学生所喜爱”,此话一出就吊起了喜欢音乐特别是“中国风”同学的胃口。而比如第三位楼某某同学所讲的内容,则更加需要专业知识。如“越窑瓷器从东汉创造成熟瓷器以来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代直至唐、宋近千年繁盛不衰。唐、宋时期已形成一个庞大制瓷系统,吴越王时期还专设了官窑‘秘色窑’”。 第三,徐某某同学的表达中隐含着现实中的一个矛盾:学生在背诵古典诗词时总觉得乏味枯燥,但同时一些“中国风”的流行歌曲却越来越为我们中学生所喜爱。如果能将喜爱“中国风”流行歌曲的元素植入古典诗词学习中,那么这个课题就很有现实意义了。综上三点,徐某某同学的课题不论在内容还是言语表达的形式上都有一定的优势。

在发言的学生说的过程当中, 其实也锻炼了其他学生倾听的能力。平时的大班课堂上,由于空间的客观原因造成一部分学生在听其他同学说话时很容易走神。在这次发言中,我们围坐在一起,而且学生们一旦真正拥有学习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也就变得异常主动和积极,所以他们听得慎重而专注。

2.小班化:增加读和写(思)的实践

搜集和整理材料是这个学期的重点工作。 教师将十八个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分成报刊、网络、电(视)台、同学中四个小组去搜集相关材料。在这四个小组中,报刊和网络小组的材料搜集需要阅读大量的文字材料;电(视)台和同学中这两个小组的材料搜集则需要尝试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 在预料中的是报刊、网络组所搜集的材料,在量的角度上大大超过了后两个小组。

当然,“搜集—读材料”只是一个开始,要将所搜集的材料拿到班上和本小组的同学一起分享还需要对材料进行重新整理,即在理解、思考所搜集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重新整合,演绎成文,这就是思和写的实践。

以下是资料搜集和整理时的发言记录片段:

楼某某同学:羽·泉的《辛弃疾》一曲,会引起大众的喜爱,别的暂且不说,以一代大文豪辛弃疾为题便给此增加了一层古韵之风。它大量运用辛弃疾的词,比如开篇引用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三句,信手拈来,便使人如临古战场,感受到其磅礴的气势、惊心动魄的场面。

而后笔锋一转,引来《永遇乐》中“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感慨那昔日的辉煌,当年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如今都已随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 但作者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廉颇未老乐悠悠”撇开了《永遇乐》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郁郁不得志的心情。然后化用了《南乡子》中的诗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此处化用得当,恰到好处,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在作者心中燃烧,激励着他去奋斗,去拼搏,为的是“赢得生前身后名”。再看下面,“蓦然回首”这一意象则来自辛弃疾《青玉案》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 “数风流”一语则来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此语当时包含着毛泽东自己要好好干一场的意思,而作者在此引用以及最后一句“非皇非帝非诸侯”是否也暗指他自己也要一展才华呢?

由此,我们不能否认羽·泉确实将诗句与流行歌曲很好地融为了一体,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其特别之处。

胡某某:一曲《巴山夜雨》让我们回到当初“夜雨寄北”时的画面。“一个梦”、“一个谜”、“一壶酒”、“一盘棋”是诗人的愁情,歌者的别绪。词曲中“推不开的西窗”来自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西窗剪烛”的意境,本意是表相聚之乐,而如今却成了一堆推不开、放不下的苦词与惆怅,更显悲剧色彩;还有那“涨不满的秋池”,则是词作者有增无减的愁思,它娓娓地出现在歌词中,含蓄而更刻骨铭心,确是反反复复,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最后将交流好的内容汇集成条目印发给行政班上的其他同学供有兴趣的同学欣赏,本文截取其中

片段如下:

(1)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李白《长相思》: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常叹。 意境:人生旅途的困顿劳苦

(2)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意境:一个爱情故事,去年元月两个人在月圆之时约会,而今却只能独自一人回到旧地,依然是寂寞。

(3)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意境:恋人走了后,借酒消愁,因思念过度,人形消瘦。

(4)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意境:在回忆往昔岁月时所流露出的感伤。

这个言语实践活动的环节中包含了读、思、写三个步骤。 学生抱着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心态去进行语文学习,这本身就比在一般课堂上凭空阅读一篇作品更有意义。而在这个小班化的课堂上,学生们各自都有了实践的机会,有的学生长于搜集材料,有的学生长于品味思考,有的学生长于赋词成文,有的学生长于将这些内容发表于众。在小班的各个小组里对成员进行优化组合之后, 这些实践活动就呈现得更为精彩了。 对学生来讲,兴趣加上成就感,他们就更能投入到这样的学习中去。而学生的言语能力,也正是在一次次的言语实践——一次次的听说读写思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1959年,叶圣陶在《认真地努力地把语文学好》一文中, 将听说读写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阐述得非常明白:学习语文的目的,“就在于把‘听’‘说’‘读’‘写’ 四项本领学得更好……谁不学好这四项本领,他个人吃亏还是小事,严重的是会使全社会受到或大或小的损失, 那就关系到公众的大事了”。1964年, 叶圣陶在给一位语文教师的信中又强调语文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2]实践证明,小班化的教学规模可以真正地给予学生听说读写思的空间和时间, 给每个学生言语实践的机会。而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实践中,言语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在这次学习中,十八个同学,时而围坐一起,谈论研究话题;时而分头行动,发挥个人所长;有时喧闹嘈杂,七嘴八舌地讨论;有时“万籁寂静”,独立思考。也正是在这样的投入和实践中,学生的听、说、读、写、思各方面都得到了有效锻炼。

(二)小班化教学实践的反思

母语教学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在这一次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中,笔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着力给学生提供听说读写思的言语实践机会。

1.言语实践的机会均等了,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学生在小班化学习中更能发挥主体性。在小班化的组织模式中,学生的个性被更多地关注,任务的分配大多可以配合学生的个性来进行。当被分配到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后,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便被激发出来。“学生的主体性是多方面的,基本的有认知的主体性、道德的主体性和审美的主体性。如在认知方面表现出对新鲜知识或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主动探索未知事物的需要等等。”[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跑图书馆,上网查找一些上课要用的资料,还有的学生主动联系做音乐节目的电台主持人来参加我们的活动,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小班化教学中,任务分配的精细化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有一种 “舍我其谁”的劲头,没有互相推诿的机会,每个子项目只有一两个学生进行,所以再也没有了观望的可能,只能自己去尝试。很多学生表示一尝试才发现自己还是很有潜力的。

2.言语实践的频率增加了,有利于学生表达的精细化

当发言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要的时候,新的追求就产生了—— —有一批学生会产生表达的渴望,于是这一批学生率先考虑到如何精细表达。当全体学生言语表达精细化的意识苏醒,在小班当中也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打磨语言的氛围。

3.言语实践的方式多样了,有利于形成合作交往的浓郁氛围

言语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在小班化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正可以利用多样的形式来引导每一个学生,发挥每个个体的特长,在扬长避短中合作交流,最终使一加一远远超过二。通过多次的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学生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集体力量。

经过这次小班化的教学实践, 笔者相信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有的学生不愿表达,那可能是这个话题他不感兴趣,可能是他确实不自信自己能表达好,也可能是他觉得这个场合让他不想表达,也可能是时间不允许他作充分的表达……不论是哪种可能,人的表达欲望是天生的,但人的优质表达却是需要刺激和培养的。

告别“大批量生产”、走向小班化教学,从而赋于每位学生个体充分释放生命智慧的言语实践机会,使其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最优化发展—— —这是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历史使命, 是具有使命意识的语文教师的共同理想。

参考文献:

【语文小班化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班化语文教学反思05-22

教学反思 语文05-23

教学反思语文05-25

语文的教学反思11-08

语文教学反思05-11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06-10

语文《琥珀》教学反思04-05

语文白杨教学反思04-27

语文赶海教学反思05-23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