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创新>《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时间:2022-11-18 18:38:22 创新 我要投稿

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出

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然而,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于受到传统的观念、体制、模式等的制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断泯灭学生创造性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正逐步成为一种“模具”,不管你有多少棱、角,都将一天天被磨去,成为一种统一的模型。我们的教师,正像辛勤的“园丁”,不管你多绿、多艳,为了整齐统一,都将在“园丁”修枝剪的咔嚓声中被无情地剪掉。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孩子,随着年级的增高,就逐渐变成“听话”的“解题机器”。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古人说:“知言而不能行,谓之疾;此疾虽有天医,莫能治也。”“一个人,正如一只时钟,是以他的行动来定其价值的。”一个不会做事的人,不就像一只不能计时的钟吗?除了偶尔作稀罕之物当成摆设或考古之外,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因此,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当是每一个学生的现实需求。

由此可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所关注的重点,更是时代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那么,我们如何

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

(一)问题解决法

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方法。所谓“问题解决法”就是指老师为学生创造多样的实际情境,促使他们能够提出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及习惯,并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其答案也可能不是惟一的,而是多样的,即开放式的。

老师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从而学生有可能自发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创设的情境越是新颖,越具有强烈的对比度,学生的注意力就越容易被吸引,感觉就会越敏锐、强烈,越容易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探究的强烈愿望,为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讲授“洋流”时,我这样讲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为了防止德国-军舰进入地中海,在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布下了水雷阵,同时派出强大的舰队,日夜巡逻防守,真可谓固若金汤。哪知道德军潜水艇经常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地中海,给英军以突然袭击。原来,德军早已掌握了该地区一重要的地理现象和规律,而这一点恰好被英军将领忽略了。试问,德军的潜水艇为什么能在英军的严密监视下自由出入地中海呢?”同学们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急切地想知道这个内容,思维一下子就飞到了“洋流”这一内容,带着悬念,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课本内容,自己探究,共同讨论,从而很好

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理解了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存在着密度流,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军就是借助表层和底层海水的洋流,在关闭发动机以后,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地中海的。问题解决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二)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乡土地理的调查研究,可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与发展,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与记忆,可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直观、具体、扎实,并结合乡土地理的一些实例,如河道污染、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等,对学生进行环境观、道德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树立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气候的有关知识以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调查研究作业:在饮食起居方面,家乡的乡亲们多以什么为主食,为什么?家乡的房屋等建筑物有何特征,为什么?通过学生动手查阅书刊杂志、网络资料、到相关部门实地调查研究等以后,不难发现:家乡的乡亲们多以冬小麦为主食,主要是因为家乡地处北方,适宜冬小麦的生长,所以乡亲们多以冬小麦为主食;家乡的房屋等建筑物主要考虑通风、遮阳、隔热、降温、排水等功能,屋顶有一定坡度,有利于排水,这都是因为家乡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缘故!

(三)“不盲从”教育法

我们老师“组织教学”的功夫,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将课堂纪律组织好,让学生能进入“听讲”的状态;另一方面就是把学生的思维“组织”到老师的思维之下,使每一个学生能顺利“接受”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而美国老师“组织教学”的功夫与我国老师恰恰相反,他们努力把孩子的思维推向自己的反面,促使孩子在听课时对老师保持一种怀疑和警惕的状态,“不盲从”。老师,这就是“不盲从”教育法,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例如:在一节作文课上,老师要学生描述一场想象中的精彩篮球赛,绝大多数同学都把电视中看到的球赛,加上多种多样的形容词,绘声绘色地写在练习本上,然后,老师却把最高分给了一位“最偷懒”的学生,这位学生的作文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很抱歉,由于突然下雨,人们盼望已久的这场球赛只得改期”。原因是这位学生的“作文”突破了常规思维。

又如:在一次实验课上,老师举起试管,微笑着对同学说:“同学们,试管里盛的是尿,人尿,科学的探索需要勇敢无畏的精神,你们先看我品尝尿液,轮到同学们品尝时,虽然个个面露难色,但还是照做了,这时老师告诉大家:“你们难道没有注意到我是用中指伸进试管,而品尝的却是食指?”这又是一堂别出心裁的实验课,主题是训练学生细微的观察能力和不盲从的思考能力。

(四)成功体验法

量大、面宽、知识庞杂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点,也是学生面临的

最为头痛的问题。教学实践证明,若能设法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众多的地理知识,则必定会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古人云:“授之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习习惯,使学生从有指导的学习转向独立学习,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从而最终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在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情下学习,对于学生理解、掌握地理知识尤为重要。

例如:地理知识的记忆方法众多,现例举一二,以飨读者:

1、谐音、歌谣、谚语记忆法:如长江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可用谐音记忆:往西(西陵峡)屋(巫峡)去(瞿塘峡),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理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内蒙古高原引用“蓝蓝的天上白云跑,白云下面马儿跑”,“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这样的教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了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顺口溜记忆法:如长江的源头、长度、流经的11个省、市、自治区,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等概况,要求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可编顺口溜来记忆:

长江源头沱沱河,流自各拉丹东山;

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入东海;

宜昌湖口上中下,黄金水道六千三。

又如南亚的八个国家的名称、类型及与我国的邻国可这样记忆:

南亚八国家,湾上斯与马;

内陆锡尼不,临海孟印巴;

相临有五国,锡尼不印巴。

3、中心点扩散记忆法: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最难记忆,利用地图,以某一个或某几个较熟悉的中心点向四周扩散,这样记忆起来比较快。如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空间分布位置,以湖南为中心点,东有江西,南有广东、广西,西有贵州、重庆,北有湖北。这样一下就能记住7个级行政单位的空间分布位置;又如非洲的气候类型繁多,以刚果盆地与几内亚湾沿岸的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向南北两侧对称分布着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当然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埃塞俄比亚高原上为高山气候)。这样记忆起来也较容易等等。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每位中学教师除在教学上下功夫外,还要从各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全过程,并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使教学处于和-谐的氛围之中,从而更好地完成中学地理教学任务。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12017-03-15 13:04 | #2楼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系于创新。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造和创新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因此,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中的思维活动,它是提供新颖、有价值成果的思维。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对创造性思维有个正确的认知,在科学探究中培养整合思维的培养,,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培养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的培养入手,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那么究竟如何充分发挥科学探究的优势来培养创新思维呢?

一、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学习内容,而且是一种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

《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要求我们必须关注教育主体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和意义,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在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去展示个体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创新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汪洋恣意的绽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自我实现最高的表现形式。教育作为人道主义的事业,理所

1

2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1

当然应该关注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1]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以满堂灌的方法对课文重难点进行教学。此法实际上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只是人云亦云,培养不了创新精神。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从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转变成了“价值引导----自主探究和发现”的关系,学生通过这种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和自我价值感的实现,改善了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地超越自我,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教师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而且要关注整体素质的发展,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以往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也正如《学会生存》所指出的那样,“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尽管我们要留心,不要过于夸大这一点),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3](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意味着学生传统学习状态的根本改变----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意味着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发现学习。 所以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个创设的学习环境中,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针对某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让学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结果。这一过程中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对科学探究的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释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有了亲身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听到或记住有关的知识或结论。可以逐步形成好观察、好提问、好探究的心理倾向;进而形成善于质疑,勤于思考,乐于表达思想、交流成果,并且乐于尝试创造创新活动,在自主探究中获取新知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最终形成较持久的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较强的实践、探索、创新的欲望和能力。例如,我们可以用图形、表格、模型和语言描述,去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阅读课与写作课上,我们除了让学生阅读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续写和扩写,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在遇到居里夫人、林肯、爱因斯坦等著名人物的传记文章,应尽量引导学生去了解,概括主人公的个

2

性和成功因素,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因素与伟人们在平凡工作和劳动中善于联想才有创造发明的关系。

二、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创新思维

创造和创新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因为创造性结果主要是创新思维的产物,因此培养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4]。

创新思维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或问题解决过程所表现出来的能够产生新颖独创性产品与观念的一种思维方式.。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是提高创新思维,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5]。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探究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

(一)整合思维的培养

整合思维所追求的目标是: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者决策,并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科学探究需要“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根据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条件,选择正确的方案,并且整合已有的知识概念来选择需要的装置和器材,这正是一个整合思维的过程。在“分析与论证”过程中,对搜集的诸多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且要求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等进行高效率的整合思维,得出正确合理的结论,并排除干扰因素求取唯一正确的结论。在“评估”过程中,对发现的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吸取经验,从经历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并用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不断改进找到最佳的途径,这些都是在整合思维中进行的。例如设计试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首先要根据实验目的,制定试验计划、研究试验步骤,设计出电路图,决定选用的元件和仪器,包括灯泡的型号、电源功率等,都需要依据相关知识来做出合适选择。对于所得电压,电流要进行数据处理,要尽量减小误差,最后得出初步结论。在“评估”时,对实验的操作过程进行检验、修正、评价等,整个过程也就是训练整合思维的过程.

(二)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统一。发散思维是一种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展开思维的过程,其特点是大胆的假设,不受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的束缚,突破思维定势影响,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是一种打破“旧框框”,解放思想的创造思维方式。发散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但是,仅靠发散思维还不能完成创造的任务,完成创造的任务还需要集中思维。集中思维是对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根据一定的规则只能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当然,不能否认创造活动中,发散思维更为重要。所以在实践活

动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要从培养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变通性入 手。教育者提出的问题应要求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来寻求答案,同时运用集体 讨论激发发散思维。另外,对学生集中思维水平的提高应在各种教育中,不时地运用学生的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及推理能力,使思维不断得到运用。

(三)直觉思维的培养

直觉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判断或抉择,猜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提出问题”过程中,使发现问题的时间尽量缩短;在“猜想与假设”过程中,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迅速做出判断,并且能根据客观条件迅速而且大胆对实验结果做出预测,这些刻意采取的措施都是对直觉思维的培养。直觉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主要成分。历史上,许多人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直觉思维创造出了许多成就。直觉思维有三个特点:(1)突发性;(2)独特性;(3)非直觉性。其实直觉思维并不神秘,它来源于个人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在教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应鼓励学生进行近似合理的猜想、假设;鼓励对问题答案的迅速回答并尊重学生提出任何幼稚甚至荒唐的问题。例如,在研究物理中“电磁感应现象”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电能生磁”的知识基础大胆猜想“磁能生电”的结论,然后再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

(四)想象思维的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人脑有四个功能部位:一是以外部世界接受感觉的感受区;二是将这些感觉收集整理起来的贮存区;三是评价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断区;四是按新的方式将旧信息结合起来的想象区。只善于运用贮存区和判断区的功能,而不善于运用想象区功能的人就不善于创新。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般人只用了想象区的15%,其余的还处于“冬眠”状态。开垦这块处女地就要从培养幻想入手。 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思考就发生困难。特别是创造想象,它是由思维调节的。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中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是教师教学的重点. 如何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呢? 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方法很多,

1、在课文教学中拓展想象思维

①在文章省略处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对学生来讲更具有美学意义和训练价值。

②在文章的结尾处注意引导学生想象,将课文引向深处、引向课外延展到最 佳处。

③古诗中想象

古诗贵在含蓄,意在言外,给读者许多补白、想象、玩味的空间。古诗语言十分精练,一首诗便是一个故事,一个景象。要充分抓住这些契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活跃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填补诗中空白,充实诗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写诗中的景象。如教《咏柳》这一首古诗时,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体验,借助图片,展开想象,感悟诗句的意境。让同学们说出初春柳树的特点。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抓住诗中景物特点,边读边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绚丽多彩的画面,体会诗人愉悦心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在作文教学中拓展想象思维

①假设中想象

想象作文,是指假设某种情况,让学生根据这种情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合理想象。如“假如我是一个科学家”、“假如我是一位医生”等等。想象作文其实是幻想作文。幻想是一种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创造性想象。

鼓励学生写幻想作文对其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②在词语中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就是出示几个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从而把它写成文章。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又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

3、在课外活动中拓展想象思维

①凭借各种绘画,也能激发情趣,引导想象,让学生在喜悦的情境中产生表达欲望。

②小品中想象

表演一些适当的小品,也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天地,让学生在振奋的激-情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我设计“扶老奶奶过马路”、“抓小偷”等小品,引导学生边看边议论,猜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经过,想象剧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表演的时间不应过长,动作应简明、夸张一些、还需要形象化,这样才能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学生的想象也比较丰富。当然,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的途径还有很多,如看图作文,听声作文,看物体作文等等。只要我们注意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定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十分重要而新颖的课题.培养创新能力和

创新精神的关键在于培养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产生创造力的核心因素。而科 学探究是一种创新活动,是推动创新思维的一种强烈和稳定的动力源泉,也是创 新教育的关键环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运用科学探究的方式,采用科学探究的内容,学会发现新问题,发现新思路,形成科学的创新思维培养模式.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6](136-137)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04-03

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9-22

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3-16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10-14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09-21

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9-22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02-27

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02-27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09-22

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