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时间:2022-11-19 01:50:42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已成为我国 教育 改革的主旋律。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同,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着重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三方面进行论述,共同探讨在教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兴趣是学生 发展 思维能力的—个巨大推动力”。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集中,观察越仔细,思维记忆等多种智力因素活动也就越活跃。为了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而掌握知识,教学中就必须创设生动有趣、充满挑战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此促进学生展开和尝试各种创造性思维。 

1.点燃好奇之心。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创设一种能促进学生产生各种好奇 心理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具有满腔热情和迫切愿望。这样,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自觉积极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我便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探索、观察和思考。从而通过尝试各种创造性的思考,自主完成了这个新知识的建构和理解。 

2.创设自主探索教学情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能在主动积极的探究性学习中培养。教学中,要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鼓励他们仔细观察,自主探索新知识,寻找新 规律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3.精心设计问题,营造宽松讨论氛围。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倡导这样一种教学法,即在教学中,并不直截了当把学生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交流甚至辩论的方式来揭露对方中认识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精心设计问题,积极营造宽松讨论氛围。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 

1.培养首创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老师应当为他们提供较灵活开放的学习素材。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探究问题的各种可能解决途径和办法。引导他们打破常规和思维定势而另辟蹊径,敢想别人之未想,做别人之未做。  

积极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和别人意想不到的思维结果。 

2.鼓励质疑问难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个问题更重要。”巴甫洛夫说得好:“怀疑,是发现的前导,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增加质疑问难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的思维习惯。把学生的思维从狭窄封闭的状态里解放出来。遇到问题时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有意识地去发展和培养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答”。而且也要“学会问”。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多么肤浅,都不要冷面相待,要防止从 语言或行为上挫伤学生质疑问题的积极性,而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引导并鼓励学生把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包括想不通、吃不透、弄不懂、解不开的问题说出来,以保护学生探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积极性。 

三、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 

1.变换叙述方式〖ht〗概念是一类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反映。形成概念的过程也往往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学中不仅要求掌握理解概念。而且还要灵活地运用概念。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某一概念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概念,变换概念的叙述方式或表达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2.一题多解对于同一类题目,由于思考的角度、方法或理解的方式不同,就会产生多种解法。采用—题多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挥。但应当注意的是,教师在列举学生多种解题思路之后,要进行讲评,教会学生学会选择哪些具有简便、独特、新颖特点的解题方法。 

3.一题多变一题多变,就是在原题目的基础上,改变部分条件和问题,而成为新的题目。在 应用题教学时,学生经常受文字表达的影响,造成思维定势。总之,实施创新 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在教师,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教法的创新。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勇于开拓进取,充分发掘学生的刨新潜能。只要我们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心人,不断培养学生猜想,探索,突破常规,寻求变异,善于质疑问题的思维方式。其创新思维能力就会不断得到 发展 和升华。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017-03-21 08:57 | #2楼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从世界的发展角度看,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而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    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创新思维的发挥。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现代教育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情境之中。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定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冲动,使思维入路。

例如:我在教学“圆周率”时,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量出几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上课时,让学生说出圆的周长,我很快说出圆的直径,再让学生说出圆的直径,我又很快说出圆的周长。由于我报出的数据与学生量的结果非常接近,引起了学生的疑问,学生纷纷提出问题,老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这时,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观察每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学生很快发现每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从而引出“圆周率”,并简单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并能激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创新。

又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3、30、3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议论。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就可以,因为3米=30分米=300厘米,有的说加上元、角、分也可以,因为3元=30角=300分。此时我又提出能否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通过讨论得出3米=3.0米=3.00米,3元=3.0元=3.00元,对于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性质。这样创设情境,形成悬念,同样能培养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能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并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

二、    探索新知,培养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践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在实践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把不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圆)转化为会计算面积的图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每组学生把事先准备的学具(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后得到的近似小三角形)放在桌上,拼摆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摆好后,我又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①你摆的是什么图形?②你摆的图形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③图形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④你是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拼摆好后围绕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我再指名小组代表上台拼摆并发言。第一组:我们把16个近似小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如图)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圆的半径,圆的面积是:×r=×2лr×r=лr2。第二组:我们把其中的1份再平均分成2份,拼成了长方形(如图)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圆的面积是:×r=×2лr×r=лr2。第三组:我们把圆平均分成16份后拼成了梯形(如图)     ,梯形的上底是,梯形的下底是,梯形的高是圆的2条半径,圆的面积是:(+)×2r÷2=×2r÷2=лr2。第四组:我们把圆平均分成16份后,拼成了一个三角形(如图) ,三角形的底是,三角形的高是4条半径,圆的面积是:×4r÷2=лr2。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剪、拼、摆图形的技能,还学会了把圆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方法,学会了用多种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一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还让学生发现了许多解题方法。可见,培养学生从各种角度去研究问题,会进发创造的火花,产生创造性见解。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    培养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好方法。通过纵横发散、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在出示题目“饲养场养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黑兔是白兔的,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首先让学生读题,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来帮助他们理解题意,接着启发学生自己开辟各种解题的思路,不断地从一个角度转向另一个角度,从多角度加以思考,然后重新去构建问题,并提出许多新的设想或新的解法。这时,学生学习气氛浓厚,情绪高涨。通过讨论,说出了许多解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还可以抓“想象”训练。想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观念、表象创造出来的新形象或新观念的思维活动,它可以克服思维的定势的消极影响,使学生运用直觉想、跳出框框想、触类旁通想、举一反三想、四面八方想等。在概念教学中,就可以借助想象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例如,我在教学“体积”的概念时,先进行了挤牙膏游戏活动,通过此游戏使学生理解了物体占据空间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想象。“哪些物体占据的空间较大呢?”有的学生想到了高大的楼房;有的学生想到了海水;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卡-通片里的大力士等等。接着我又问学生:“哪些物体占据的空间较小呢?”有的学生想到了蚂蚁;有的学生想到了灰尘;有的学生想到了水里的微生物……这就是借助“想象”的发散,使学生对体积这一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感知。

四、培养逆向思维,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正面讲授外,还要有意识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互逆因素,精心设计互逆式问题,打破学生思维中的定势,逐步增加逆向思维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时,当学生总结出第一个结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后,我就提出“根据这个结论,反过来想一想可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以上提问旨在打破学生思维的定势,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顺向和逆向的积极活动中。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此知识辨析得更清楚,而且逐步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五、    多种方法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机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23—7=?”时,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等他们明确了操作目的后,让他们从2捆零3根小棒里拿出7根,观察还有多少根?学生操作完后,我就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拿法。学生纷纷发言,归纳有以下三种:

① 先拿出零散的3根,再打开1捆,从中取出4根,还剩1捆零6根。

② 先打开1捆,从中取出7根,把余下的3根和零散的3根合在一起,还剩1捆零6根。

③ 先打开1捆和零散的3根放在一起,再从中取出7根,还剩1捆零6根。

方法一:把白兔的只数看作单位“1”,黑兔的只数就是,依题意列式为:

白兔:18÷(1+)=15(只)

黑兔:18—15=3(只)

方法二:如果把“黑兔是白兔的”理解为“黑兔和白兔的比为1:5”,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列式为:

白兔:18×=3(只)

黑兔:18×=15(只)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及自主探索的机会,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把发现问题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学生,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去发现,去探究,去创新。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9-22

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9-21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09-21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4-17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09-22

如何在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9-22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09-21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1-07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