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考察报告>《成都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成都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时间:2022-03-20 18:36:20 考察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成都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关于成渝统筹城乡发展和城市旅游的考察报告 11月16日-20日,赴成都、重庆就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考察学习。期间,先后实地考察了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两江新区北碚区块水土组团、重庆农谷、和-谐天香、台湾农民创业园、成都市双流县规划展览馆、三星镇南新社区、籍田镇地平村、锦江区三圣街道“五朵金花”以及重庆“山城”夜景、成都双流县黄龙溪古镇、青羊区“宽窄巷子”和锦江区“锦里”的城市旅游。通过实地考察,交流,学习成渝,思考淳安,提高了认识,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进一步明晰了统筹城乡发展和城市旅游的思路和重点。

关于成都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一、 城乡统筹发展方面

(一)成都、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

成都、重庆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主要做法概括起来就是“六个一体化”、“三个集中”和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

1、推进“六个一体化”。成都市通过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等“六个一体化”,大刀阔斧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全方位构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出“四性”的规划建设原则:发展性,突出产业支撑和持续增收;多样性,确定多样形态避免千村一面;相融性,注重与环境和生产生活相融;共享性,让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通过“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超越了社会公平的范畴。以双流为例,按照“生态田园城市”、“全域双流”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原

则,综合考虑形态、业态、文态、生态等要素,在完善县域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统筹编制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形成了城乡一体、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和执行监督体系,实现了城乡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管全域覆盖。双流县在西部率先实现了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室镇村全覆盖和光纤电视“十元通”,推行城乡公交“一元通”,24小时内帮助解决工作,从2017年开始免除农村高中学生学杂费,从今年起全面免除高中学生学费,群众幸福指数高。

2、推进“三个集中”。统筹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三个集中”,以统筹“三个集中”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促进了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了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基于对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生态脆弱等基本国情的深刻认识,成都双流为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农村建设的新任务,积极创新发展模式,2017年全县工业集中度达66.7%、比2002年提高46.7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58%、比2002年提高21.6个百分点,双流全县农用地规模经营面积25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5%,农业产业化带动面提高到91%。重庆北碚区以土地流转、农民集聚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基础,以特色产业为基础,打破行政区划,规划总面积25000亩,全力打造“一线八点”项目,成为重庆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示范点三大示范区域之一。

3、推进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即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四大基础工程”。统筹城乡发展,重点难点在农村,动力活力在基层。成都双流率先在全国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改革,成功实现集体建设用地挂牌出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和转让、农村房屋产权抵押融资和转让。建成一批集村落民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等生产生活要素于一体的新农村综合体的同时,新增耕地1.65万亩,节约建设用地指标2358亩。建立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确保每年每村专项资金不低于35万元。探索构建以村级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会议为最高决策监督机构,村民议事会为日常决策监督机构,村委会为执行机构,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充满生机活力的“村两委+议事会”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群众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地平村在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同时,积极推进新农村综合体示范建设。由农户推荐选举产生代建业主委员会,采取公开竞标方式确定有资质的单位作为代理业主,按891元/平米统一实施工程代建。整治项目涉及农户556户,1876人。整理集体建设用地629亩,净增集体建设用地477亩。重庆北碚探索出四种统筹城乡发展模式,即以“大地渔村”为代表的农民自主型、以“重庆农谷”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以“乡村嘉年华”为代表的业主主导型以及以“专家创业园”为代表的专家助推型。将农民由分散耕作低收入的传统农业逐步发展为从事自主经营的新型农民和产业化工人。

《关于成都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成都、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启示

成都、重庆开展统筹城乡发展的成功经验,给予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

1、科学编制规划是前提。成都、重庆都把科学规划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推动科学发展的引领,科学编制城乡规划、刚性执行城乡规划。成都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按照“全域成都”整体考虑城镇体系、城市功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空间布局,形成了城乡一体、衔接配套的规划体系。重庆每个区县都建有城市规划馆,立体展示城市规划。

2、盘活土地资源是基础。成都、重庆在灵活运用土地政策、盘活土地资源上大胆探索创新,通过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复垦治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地票”交易,既有效解决了城镇发展的用地问题,又使农民获得了可观的土地收益。完善土地流转办法,积极推进土地向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经济组织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既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又促进了农民分工分业、多元化增收。灵活的土地政策,集约化使用土地,有效地突破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瓶颈,激发出了巨大潜能。

3、推进“三个集中”是核心。成都、重庆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推进“三个集中”、实施“三化”联动。通过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走集群、集约发展道路,把工业化作为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带动城镇和二三产业发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了条件;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聚集人气和创造商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进一步转变生产方式,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为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

4、确保农民增收是根本。成都、重庆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在支柱产业的选择和培育上、充分考虑产业对农民就业的承载能力;在土地流转上,把促进规模经营与农民就业创业相结合,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在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上,注重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加强就业创业培训和扶持,给农民群众预留生产经营用房。

5、创新政策体制是关键。成都、重庆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在建立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农村产权制度、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投融资体制、户籍管理制度、基层治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制定了四十多个相互衔接配套的政策、制度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统筹城乡发展政策体系和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的体制机制。

6、加大政府投入是推力。建立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特别是在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上,注重加大前期投入,着力改善设施,优化发展环境,聚集人气,培育市场,吸引资本。充分发挥政府投入“以小撬大”的杠杆作用,吸引大量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发展,为城乡统筹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二、城市旅游发展方面

三、对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和城市旅游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虽然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上讲,淳安仍是浙江省26个欠发达的地区之一,农业发展基础薄弱、组织化程度不高,城乡收入差距大,制约农业农村加快发展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全县各级各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快观念转变。统筹城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城乡“二元”体制障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抓手,是解决“三农”问题、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路径,是淳安保持“跟进”势头、加快突破发展、实现经济转型的核心理念。要通过学习宣传,理论培训,尽快深化和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对统筹城乡发展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的认识,努力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就城抓城、就乡抓乡、就工抓工、就农抓农的城乡分治、工农分割的状况,真正把城乡统筹作为推动淳安突破发展的关键,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的用城乡统筹的理念引领发展、谋划工作、推动落实。

(二)坚持以全域规划引领发展。编制科学的、符合淳安实际的全域性规划,是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形成的前提。规划的编制应以“全域淳安”理念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资源承载、产业支撑、安全避灾的原则,着眼于从全市整体上科学谋划人口布局、

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市域全局上推动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市域总体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分布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公共服务规划等的衔接配套,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同时,建立刚性的规划执行监督体系,确保规划严格执行。在加快编制完善规划体系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推进建设,好中求快。

(三)强力推进“三个集中”、“三化”联动。把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作为推动“三化”联动的主动力,培育壮大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以淳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县域工业园区为支撑,推动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和城镇功能配套;在加快工业发展中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加快农民向市民转变、向城镇集中。把加快新型城镇化作为实施“三化”联动、推进城乡统筹的总载体,围绕“3个100万”的人口总体布局,加快构建中心城市、小城镇、农村新社区的三级城镇体系;加快农民向城镇集中,优先建好城镇教育、医疗、文化等设施,建设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完善就业、户籍、社会保障政策,率先把进城务工农民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化为市民;把统筹城乡发展与增强农村抗灾减灾能力结合起来,优先把居住边远、生活条件较差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户,迁移到城镇和农村社区中来。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动“三化”联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支撑力,实现传统农业向原料农业和商品农业的彻底转变;积极推进土地向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

更多的农民从土地、农业、农村中转移出来,为工业发展、城镇建设提供资源和人力支撑。

(四)积极推动政策体制的改革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土地、农户承包地、宅基地、房屋、林地逐村逐户进行实测登记、确权、颁证,落实农民的财产权。探索建立农村闲置宅基地置换、流转、退出机制和农村闲置宅基地综合治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偿使用机制,努力在土地资源自由流动、集约使用方面积极突破,把土地资源变为土地资本。在激活市场、拉动投资上解放思想,探索创新农村投融资体制,试点组建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和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搭建城乡资源自由流动的平台。

(五)切实抓好试点示范。在市上确定的石泉杨柳新区试点的基础上,每个县区都要选择基础条件较好、产业集中度较高、土地流转力度较大的地方启动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鼓励和支持县区结合各自实际,探索相应的推进模式。要坚持市县联动,统筹资源,倾力支持,努力在“三个集中”、“三化”联动、政策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积极探索、创新突破,为推动全局工作探好路子、积累经验。

(六)建立强有力的推动落实机制。市县(区)成立强有力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机构,牵头组织编制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统筹城乡发展政策,指导统筹城乡发展实践。建立高效的部门联动机制,

根据部门职能,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促进各个部门围绕城乡联动推进各项工作。建立考核督查机制,把统筹城乡发展纳入市对县区、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强化督促落实。建立财政投入支持体制,加大市县两级财政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投入力度。建立发挥基层主体作用的机制,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基层民-主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基层民-主管理和自治作用、基层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作用和基层农民-主体建设作用,推动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成都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方案05-11

统筹城乡会议表态发言05-18

学前教育情况考察报告11-11

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5-18

党员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5-06

县城乡供水工程建设情况汇报05-04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5-05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06-23

民办教育发展情况汇报05-19

农垦企业发展情况汇报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