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考察报告>《赴云南考察学习报告

赴云南考察学习报告

时间:2023-03-23 06:35:52 考察报告 我要投稿

赴云南考察学习报告

叶处长并孔主任:

赴云南考察学习报告

为学习和了解云南、海南两省省属监狱领导班子高配情况,为我省监狱领导干部编制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司法厅王文海厅长的指示,我于2011年3月12日至18日,参加了由孔祥敬主任为团长、省公安厅、司法厅等相关部门人员参与的5人学习考察团赴云南、海南学习考察。通过短暂考察学习,对云南、海南两省监狱编制情况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现将有关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从接到参加考察的通知后,我就抓紧时间到河南省监狱局了解两省监狱高配情况。从了解到的情况看,此行只有云南省小龙潭监狱是副厅级编制,海南没有高配监狱。于是,自己就把重点定位在考察云南省小龙潭监狱的编制设定上,同时兼顾了解两省司法行政系统其他编制情况。

这次学习考察主要以听取当地编办、公安厅、司法厅等有关人员介绍情况为主。3月12日下午和3月17日下午,考察团一行分别在云南省编办和海南省编办参加了由两省编办、公安厅、司法厅相关人员参与的座谈会,详细听取了两省编办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期间,孔主任和考察团成员还就各自关心的问题同两省有关同志进行了座谈咨询。

1、云南省监狱编制情况:云南省监狱局下属32个基层 1

单位,其中,副厅级监狱(小龙潭监狱)1个,正县级监狱29个,1个司法警院和1个监狱医院(均为正县级单位),省监狱局局长和政委两人在去年机构改革中双双高配为正厅级;全省押犯10万余人,监狱警-察现有编制16000余人,干犯比为16%。

2、海南省监狱编制情况:海南省监狱局下属7个监狱(均为正县级单位),没有警院和直属医院;全省押犯13000余人,监狱警-察现有编制1900余人,干犯比为14.6%。

3小龙潭监狱编制设定:监狱内设刑罚执行管理部门18个(均为正县级)、生产经营管理部门13个(均为副处级),外加政治部、离退休办、工会、团委、监狱特警队、监狱服刑指导中心(均为正县级);监狱下设5个分监狱(均为正县级),分监狱下设28个监区(均为正科级)。

监狱核定副厅级领导职数2名(监狱长和政委),处级领导指数111名(正处45名、副处66名)监狱押犯7000余人,干警1600余人;监狱长、政委为副厅级,其他班子成员为正处级;分监狱长和分监狱政委为正处级,分监狱其他班子成员为副处级。监狱共有警-察1600余人,在押犯7000余人,干犯比为23%左右。

二、主要收获

一是初步弄清了小龙潭监狱设为副厅级监狱的缘由。 第一,具有一定的押犯规模。小龙潭监狱实有附近几个 2

监狱合并而成,常年押犯7000余人。第二,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小龙潭监狱是云南省最大的露天煤矿,年开采量1200万吨,利润近2.8亿元左右,是云南省主要能源生产基地。第三,省领导和编办大力支持。九十年代中期,带领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深入到该监狱视察,并经主要领导拍板、会研究确定小龙潭监狱升格为副厅级监狱。

二是初步了解到两省对司法行政编制问题的重视程度。 第一,海南省把实现司-法-部提出的监狱干犯比18%,列入海南省“十二五”编制工作规划目标;第二,云南省把全省司法所和公安派出所一视同仁,均定位副科级单位。

三是增强了沟通、增进了友谊。

我此行的任务之一就是为考察团学习考察提供后勤服务,确保考察活动顺利圆满进行。在孔主任和叶处长的正确领导下,我和公安厅刘主任、李胜利同志主动请示工作,在考察学习途中,紧紧围绕考察任务,尽力做好考察组一行的后勤保障工作,确保了考察任务的顺利进行。短暂的考察活动虽然已经过去,但编办领导平易近人、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公安厅两位同志务实肯干的优秀品质还时常令我感动回味。这次考察活动,也使我们考察组成员之间、以及与外省同行之间建立其了深厚的友谊,相互进一步增进了理解。

三、主要启示

启示一:要争取支持。不管是增编或者是高配,必须得

到上级部门的支持。要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编制现状,让上级部门充分认识强化本部门编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寻求最有力的支持。(海南书记亲自到中编办汇报工作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

启示二:要积极作为。不作为就没有地位。近几年来,在河南和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编办的大力支持下,河南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工作全面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逐年增强。我们应该借助这种良好的发展气势和态势,整合司法行政各部门的力量,乘势而上,奋发作为,积极工作,用我们优异成绩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增砖添瓦,用我们的有效作为去争得省领导的认可和有关部门的理解。

《赴云南考察学习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启示三:要主动服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全面的服务保障对开展工作十分有利,对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有关部门的要求,我们一定要精心提供优质服务,以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省政府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理解。

赴云南学习考察报告(3)2017-03-29 12:06 | #2楼

为加强外宣队伍建设,开拓基层外宣干部的眼界,学习内地省市开展旅游文化外宣工作的先进经验,让基层外宣干部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外宣传介绍阿勒泰。地委宣传部组织了各县市优秀通讯员考察团于2017年12月10日至12月20日赴云南省进行了学习考察。

一、学习考察基本情况

这次优秀通讯员赴内地学习考察是年初外宣工作计划确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县市优秀通讯员的工作激励和能力培养。考察团由地委外宣办牵头,哈巴河县、吉木乃县、福海县、富蕴县、青河县优秀通讯员一行8人组成。考察团深入玉龙雪山、游览丽江古城、走进石林溶洞、荡舟洱海湖边、南下西双版纳,感受历史文化、欣赏天下奇观、体验热带风光。通过考察,大家普遍认为学习借鉴到许多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开阔了视野,开拓了思路。特别是云南省在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利用、旅游和文化的紧密结合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二、云南旅游文化印象及发展模式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其名取意为“万绿之宗,彩云之南”,简称“滇”。在39.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着汉族和25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云南有4060公里的国境线,与越南、老挝和缅甸接壤,与泰国、柬埔寨、印度和孟加拉等国相邻,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通道。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立体气候、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民族聚居所孕育的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多样性的少数民族文化,造就了人们向往的“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美境。其独特的“三江并流”、雪山冰川、高原湖泊、地热火山、喀斯特地貌、热带雨林等,构成了类型齐全、规模宏大、品味极高的自然景观;康巴风情、东巴文化、南诏遗韵、木脑纵歌等,成为游客喜爱的民俗文化资源;腊玛古猿、元谋人遗址、恐龙化石群、古滇文化、大理和丽江古城等,成为游客追忆历史的重要遗迹。

云南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深受中外游客喜爱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成为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国际游客集散地,成为国内外闻名遐迩的“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给考察团印像最深的就是云南的旅游外宣和文化外宣的强强联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性互动。一是充分发挥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通过拍摄制作《五朵金花》、《天龙八部》、《一米阳光》、《千里走单骑》、《滇西1944》、《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一批影视作品,有效地提升了云南的文化旅游形象,把中国和世界的眼光引向发云南,引向云南的旅游胜地,云南影视作品正成为推销云南旅游产品的“文化导游”。二是打造精品节目。打造特色旅游文化产品,涌现出了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形成了旅游重点地区的特色品牌,成功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对接、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如大理的《蝴蝶之梦》、西双版纳的《勐巴拉那西》,就是公司投入巨资、共同推出的大型旅游民族歌舞晚会。晚会内容丰富而精彩,形式多样而生动,定位就是吸引从各地来大理、西双版纳旅游的游客。通过市场化运作,找到了市场与游客心理的最佳结合点,并通过与旅游部门联手促销,已经做成长期面向市场的旅游项目,旅游旺季几乎场场爆满。三是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比如昆明深入挖掘彝族撒尼人的经典传说《阿诗玛》,通过导游对“阿诗玛”的介绍,不仅了解了“阿诗玛”和“阿黑”的经典爱情故事,也感受到了彝族独特的民俗和婚俗。大理深入挖掘“三

道茶”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其表演表现形式,使游客亲身体验到了“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真谛,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四是通过传承和发展大理古城、丽江古城、和顺古镇等一批民族文化品牌,创造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目的地,也促进了云南文化旅游村镇的异军突起;五是通过连续举办“昆明国际旅游文化节”和向旅游者推出傣族“泼水节”、白族“三月街”、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等一大批民族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消费方式,不仅对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使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表现方式得以保持和发扬,有力地推动了云南民族文化的发掘、保护和传承。

《赴云南考察学习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云南旅游文化宣传工作的启示

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得益于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去年云南省出台了《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2017~2017年)》,将旅游与文化同规划、同发展。与云南相比,阿勒泰地区也是多民族居住地,特别是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图瓦人等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积淀深厚,又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交界,历史上塞人、匈奴、突厥、回鹘、蒙古等游牧民族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和游牧文化。可以说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文化积淀极为深厚,但年游客接待量和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却差距较大。究其原因,一是全区政府的宏观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形成大旅游的格局,旅游联动的经济效应较差;二是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旅游项目古老死板,鲜活文化含量低,没有彻底解决“白天看景,晚上睡觉”问题,缺乏有魅力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延长的滞留时间;三是对地域文化含量较高的旅游商品开发不够,旅游商品粗制滥造,没有特色,缺乏卖点,难以激发游客的购买欲,形成不了旅游商品市场。旅游是朝阳产业,随着中央和内地省市对新疆援助力度的不断加大,我们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乘势而上,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以促进阿勒泰地区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一)深入挖掘民族民俗文化内涵,使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

民族民俗文化是发展旅游业所依托的重要资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业无论是其外外延还是内涵,只有突出文化特色,才能吸引游客。我国旅游业的开发实践证明,发展旅游是实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共赢和有效进行资源优势转换的最佳途径。要加快阿勒泰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充分利用各种文物古迹、博物馆、文化馆,培育和建设一批民族文化旅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大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充分展示阿勒泰地区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的独特魅力。鼓励和支持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和旅游文化演出企业,建设一批有档次和科技含量的演出剧院和场所,不断推出一批如《阿嘎加依》、《恰秀喀纳斯》等以民族风俗、民族歌舞、地方文化为特色民族文化娱乐精品,打造一批游客参与性、互动性强的的旅游表演项目。充分利用喀纳斯“中国最美十大秋色”、可可托海景区“国际原生态风景区”、阿勒泰市“人类滑雪运动起源地”这些文化品牌,结合我区少数民族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办好各类旅游和文化节,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扶持一批有生产条件和市场优势的中小企业,提高民族民间工艺品研发水平,形成游客参与、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的产销基地。探索建立旅游与文化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创新开发模式,完善市场化运作,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与影视、体育等产业互动发展,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二)大力开发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

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经济中的比重,是云南创建“旅游经济强省”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此,云南积极制定开发旅游商品的总体规划,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开发地方特色旅游商品。为了扩大旅游购物,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规定,各条旅游线路必需在沿途旅游市场、珠宝加工厂安排一至两次停车参观,刺激购物。几乎所有的旅游景点都可以见到免费的茶道表演,游客可以休息和免费品茶,当然,最后服务员忘不了向你推销价廉物美的云南茶叶。政府和企业的旅游促销艺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游客每到一地,都有购买土特产和当地工艺品的消费需求,而买点就在于商品的地方特色。所以,旅游商品的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紧根植于我区民族文化,依靠现代科技,改进工艺水平和包装,大力开发具有我区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不断推出适应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需求的旅游精品,努力增强旅游商品的纪念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培育市场,形成重要的文化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集散地。要建立旅游商品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研发旅游商品,增加品种,扩大消费总量。通过优惠政策、资金扶持等手段,加快步行街、旅游购物一条街、旅游超市等旅游市场建设,为我区旅游品市场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有了市场没有消费者不行。在旅游品市场的布点上,应该学习云南的好做法,尽可能分布在主要景点和旅游沿线,并在安排旅游线路时,将引导购物渗透其中,同时,尽力与草原民族文化表演、民俗再现紧密结合,做到以文促商。

(三)努力打造聚集地区优势与特色的阿勒泰区域形象。

一个地区的区域品牌形象就是一个地区的“名片”,良好的区域形象更是发展旅游、招商引资的重要因素。因此宣传工作要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阿勒泰地区对外宣传的资源优势和独特景观,把我们要对外宣传的内容和受众希望了解的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准确定位外宣品牌,努力打造阿勒泰地区资源丰富、古朴祥和、神秘神奇、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区域形象。努力把一个真实、可信、可亲的阿勒泰展示给新疆、展示给全国、展示给世界。要大力宣传我区“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二五”规划和以经济建设、民生改善为重点的新思路、新举措;宣传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美好发展前景;宣传地区 “三大突破”、“六个方面重点工作”及“五个基地”建设的新进展;宣传地区在加强社会建设、发展社会事业、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取得的成效;宣传地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以及涌现出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全方位、多渠道地向境外推介展示地区开放、发展、文明、进步和各民族和睦相处的良好形象。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人都是宣传使者,人人都是区域形象的氛围,共同塑造和维护我区的良好形象,营造发展的良好氛围,提高阿勒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世人了解阿勒泰,让阿勒泰走向世界。

【赴云南考察学习报告】相关文章:

赴云南海南学习考察报告09-22

赴名校学习考察报告09-22

赴苏州学习考察的调研报告09-22

赴重庆学习考察报告09-22

赴泰安学习考察报告09-22

赴苏南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09-22

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05-06

赴新疆参观学习考察报告09-22

赴汉中成都学习考察报告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