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考察报告>《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

时间:2022-03-20 18:50:34 考察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

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古代文明的回望与借鉴。而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在从古到今扮演着重要角色。古建筑作为古代文明史中的完美篇章,它的保护和修缮是现代建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的典范,是人人都应尽的责任。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古建筑特色以及其周边环境,开阔视野,深刻感受生态文化和文明在古建筑中的体现。5月18号下午,我们坐上了去往安徽宏村的大巴车,经过了5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宏村,这个拥有清新空气和美丽环境的仙境。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

一、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概况 宏村古建筑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是安徽南部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它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313年),现存明清时期建筑共137幢,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二、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存在的问题

随着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知名度逐渐的提高,使宏村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这一现象导致这里的生态和人文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所以,如何减少这一现象?保护宏村古建筑群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如何在不伤害原始风貌的情况下修补古建筑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我们将会失去这一宝贵的遗产。当前,古建筑资源的保护工作蛀牙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古建筑的墙面剥落情况严重。

(二)、旅游业过度的开发使古建筑所处环境存在问题。

(三)、古建筑建成历史悠久,保护工作存在难度。

(四)、预计古建筑修复的周期长。

(五)、古建筑修复对原住居民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六)、古建筑修复经费来源存在一定问题。

三、关于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和发展的建议

(一)、希望尽早制订《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办法》,并对这一现象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由此对古建筑进行集成工作。

(二)、省财政安排针对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专项经费,并考虑通过政府拨款,民间资金吸纳等渠道。

(三)、对原住居民和游客宣传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使其建立这一意识,由此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问题进行缓解。

(四)、广泛的征求各个领域的专家对古建筑保护的建议,可以更科学,跟有效的运用到古建筑保护工作上去。

四、总结

宏村一行意义非常,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同时也领会到许多关于建筑,关于设计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对我们以后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它的魅力将一直感染着我。

14产品1班 赵若婧

2017年6月1日

城市与建筑考察实习报告宏村实习2017-03-29 15:08 | #2楼

一.宏村、西递等地的初步印象

宏村,现为安徽省黄山市黟县际联镇政府所在地,位于黄山西南麓,占地28公顷,古村落面积19。11公顷。地理位置:东经117度38分,北纬30度11分。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开始兴建,当时取名为弘村,至清朝乾隆年间更名为宏村。数百年来宏村一直在不断的修缮,直至明朝万历年时才基本形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样子。1999年12月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古建筑137幢,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对宏村开始有印象是第一天早上。宏村的早晨微凉,略带寒意。古老的青石板小路,古朴的民居建筑,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格外静谧。 导游带我们参观了这个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的村落。宏村旅游,形象地说,是一次穿越“牛肚”的旅游。不识牛肚真面目,只缘身在牛肚中。“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牛腿,屋为身,凿湖为牛肚,引泉为牛肠”,宏村的古人在500年前,便开始在建筑领域里探索“仿生学”。他们按照“牛”的形象设计整个村落布局。从而为宗族带来了兴旺。牛形村落是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沿着卵石小径,我们来到了牛刍胃“南湖”。牛胃是一个半月形的池塘,曰“月沼”。 80年代发行的安徽民居的邮票也是以月沼旁的建筑为主题的。 顺着蜿蜒曲折的巷子,脚边是清水潺潺的“牛肠”,在这个保留着古味的村落里,我感受着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马头墙、青石板路、各色的砖雕石雕木雕、对联,浓郁的书香气息弥漫其中,寒窗苦读,读书第一的寓意无处不在。好一个文化村落。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现有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

1

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

西递村原有牌坊十多个,现只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胡文光石雕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的“胡文光牌坊",当时的西递人胡文光登嘉靖乙卯科进士,先为江西万载县知县,后为胶州刺吏,迁荆王府长史,授予四品朝列大夫。因其政绩显著,皇帝遂恩准敕建这座石坊。牌坊高12。3米,宽9。95米,系三间四柱五楼单体仿木结构,通体采用不易风化的"黟县青"大理石。

西递现保存有完整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等,都堪称徽派明清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从而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西递村中各家各户的宅院都颇为富丽雅致: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璧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是徽派民居中的一颗明珠。西递村已开放的保存较好的古民居有十二三个。

另外,我们还去了屏山、南屏、关簏等地,其对建筑的诠释也是淋漓尽致。

二.徽派建筑的学习体验

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写生的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的特色,徽派建筑是一大建筑派别。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洲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宏村的古建筑均为粉墙青瓦,分列规整,较有代表性的一方面是祠堂、学堂,另一方面是富商豪宅。典型的豪宅有承志堂、三立堂、乐贤堂等20多处。承志堂是其中最为宏大、最为精美的代表作,被誉为“民间故宫”。它堪称一所徽派木雕工艺陈列馆,各种木雕层次丰富,繁复生动,经过百余年时光的消磨,至今仍金碧辉煌。

宏村在建筑布局上讲究鳞次栉比、宅院相通,建筑装饰上则追求美仑美奂,雕饰上甚至追求细镂如画,立面上追求富丽堂皇,气势上讲究森严壁垒。近看远观,粉墙宛如城郭,马头墙昂首云天,主次分明。室内雕饰之精湛,更使人拍案叫绝。村落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内部装饰可谓砖、木、石三雕俱全。不论前堂后堂、偏厅厢房、宏梁伟柱,用工精细,富丽堂皇。厅堂内的额枋、斗拱、扇窗、扇门、栏板等木雕图案形态各异,有的达六、七个层次,立体感很强。

三.宏村风水的学习

皖南宏村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着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村落选址建设,注重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宏村的形态多为聚居形态,沿山势、水势、布局灵活多样,整个村落的整体轮廓与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取得和-谐统一,体现了皖南古村落的特有风貌。

从选址开始,宏村就严格地遵循了风水术的法则。中国地处北半球,而且绝大部分地区都处在北回归线以北,所接受到的阳光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南方。因此,在中国建筑物的最佳朝向都应该是坐北朝南,这样才可以获得最充分的采光。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阳,在这样的环境下,北面的山可以阻挡北面的寒流,南面的水可以保持空气湿润,使环境单元内的气温稳定,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协调都是有利的。但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宏村建筑布局的前提和关键。

宏村的典型布局是“枕山、环水、面屏”,形成一相对封闭的环境,即可背靠山石遮挡冷风又可面水,使房屋迎风纳气,调节局部环境的舒适度,获得良好的景观效果。经常可见黑瓦白墙、飞檐翘角的屋宇随山形地势高低错落,层叠有序。古村落内部的整体布局也和-谐

2

流畅,各种各样的建筑物不仅规划严整、排序井然,而且不同功能的建筑布局合理、空间层次分明。

四.特色的马头墙

通过写生对徽派建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集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三叠式、较大的居民,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最多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徽州民居的山墙之所以采取这种形式,主要是因为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而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马头墙,则可以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特殊风格了。

马头墙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多檐变化的马头墙在江南民居中广泛地被采用,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也可称为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通常三阶、四阶更常见,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马头墙的跌落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

马头墙的构造为,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马头”),有“鹊尾“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兽类。也有“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

五.传统木结构建筑

宏村宅居的基本形式为天井庭院形布置,即由房屋和围墙组成封闭的空间,院内以南向厅堂为主,东西两厢为辅,中间为天井,平面组成为凹字形。房屋除大门外,只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徽州宅居往往套建,一进套一进,结构大抵相同。这种深宅里居住的都是一个家族,随着子孙繁衍,房子越建越多,故人们称呼大家族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槛窗”。一般是一个独立家庭住一进,36个天井就有36进,一个大家族就有36个独立家庭。边门一闭,各家各户独立过日子;边门一开,一个大门出入,一个祖宗牌下祭先人。它生动地体现了古徽州聚族而居的民风。这种高墙深宅式的建筑,千丁之族未尝散居的民风,在中国也是少见的。

宏村民居是以柱、枋、梁、檩、椽等构件组成的木结构建筑,梁托、瓜柱、叉手、雀替、斗栱等大都进行镂雕加工,装饰以漂亮的花纹、线脚。房屋天井四周的檐下撑木多雕成各种神仙人物、飞禽走兽和戏剧故事,非常生动。梁架上的叉手和霸拳则多做成云朵状,相互勾连迂回的流畅线条,飘逸俊俏,美不胜收。

所谓木结构是单纯由木材或主要由木材承受荷载的结构,通过各种金属连接件或榫卯手段进行连接和固定。木屋盖结构包括木屋架、支撑系统、吊顶、挂瓦条及屋面板等。木材易于取材,加工方便,质轻且强。缺点是各向异性,有木节、裂纹等天然缺陷,易腐易蛀、易燃、易裂和翘曲。宏村的每根木柱底下都有石基,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并且还可以防潮。

六.结束语

皖南古村落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呈现地,是徽州文化多样性最具资格、最具品味、最具权威的阐释者。在徽州有数不尽的高墙深院,宏村---徽州古民居的典型代表,历经风雨沧桑,至今保持了最初建筑的特征。宏村的规划、街道形式、建筑和装饰

以及房屋与广泛的水系相结合的“牛”形规划布局,被中外专家认为是“将科学与诗意完美结合、建筑与环境珠联璧合的典范”,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随之也带来了外来文化,现在的中国景观,一味的模仿西方国际主义设计运动为主流的形式下,为形式而形式的思想潮流,却忘记了本民族所具有的且特立于世界的民族文化背景。这些模仿虽然符合当今建筑的步伐,但是在文化上并无创新,相反却抹杀中国传统文化。

面对当代城市的发展,如何深层的保护和利用古村落的自然与人工天然为一体的生态环境的文化景观,以及隐藏在其背景的人文文化和环境风水学的空间设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村换届干部考察报告05-16

西递宏村活动策划方案05-11

宏村景点导游词开场白12-25

考察建筑渣土管理考察报告12-06

徽行收入证明05-06

王蒙徽 三严三实05-07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原文及赏析03-22

人事劳动争议仲裁庭徽05-11

项目考察报告05-06

考察报告格式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