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仪器分析

名词解释仪器分析

时间:2023-03-23 14:44:26 名词解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名词解释仪器分析

1指示电极:在电化学电池中借以反映待测离子活度,发生所需电化学反应或激发信号的电极。

2参比电极: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电极电位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基本恒定电位值的电极。

3钠差(碱差):当电极测定PH>9.5或钠离子浓度较高的溶液时,ph值的测定值低于真实值,偏小而产生负误差。

4酸差:测定pH<1的强酸溶液时, PH的测定值高于真实值,产生正误差。

5原子光谱法:以测量气态原子离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光谱为基础的成分分析方法。 6分子光谱法:以测量分子转动能级,分子中原子的振动能级(包括分子转动能级),分子的电子能级(包括振-转能级)等的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分子光谱为基础的定性定量和物质结构分析的分析方法。 7生色团(Chromphre)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能产生n-π*,π-π*跃迁。

8助色团(Auxochrome)含有非键电子对的饱和基团,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与生色团相连时,发生n-π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

9红移(Red shift)某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

10蓝移(Blue shift)某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11增色/减色效应(Hyperchromic/Hypochromic effect):吸收强度(摩尔吸光系数)增大/减小的现象。 12荧光发射(Fluorescence emission)当激发态分子经过内转换或振动弛豫到达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以辐射形式发射光量子,回到基态的过程。

13磷光发射(Phosphorescence emission)经过体系间跨越的分子再通过振动弛豫降至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回基态的各个能级并辐射发光的过程。

14振动弛豫(Vibrational relaxation)激发态分子与溶剂分子碰撞,以热能形式损失部分能量,以极快速度降至同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上。

15内转换(Internal conversion)当2个电子能级靠近或有重叠时,发生电子由高能级以无辐射跃迁的方式返回低能级,将激发能转变成热能。

16外转换(External conversion)激发态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他溶质分子相互作用及能量转移,使荧光强度减弱甚至消失。

17基线单重态:2S+1=1,S=0 无净电子自旋,所有电子成对。

激发单重态:2S+1=1,S=0 发生跃迁,但无自旋方向改变。

激发三重态:2S+1=3,S=1 发生跃迁,伴随自旋方向的改变(有2电子自旋方向平行)

18激发光谱:不同激发波长的辐射引起物质某一波长荧光所得光谱。(Y-荧光强度,X-激发光波长) 发射(荧光)光谱: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回到基态时产生的荧光光谱。(Y荧光强度,X-荧光波长) 荧光量子产率:荧光分子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荧光的百分率。(荧光强度/激发光强度)

19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当光子与物质分子发生弹性碰撞引起散射,无能量交换,仅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波长不变。

20拉曼散射(Raman scattering)当光子与物质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引起散射,光子不仅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而且与溶剂发生能量转移,散射光波长较激发波长稍长或稍短。

21荧光猝灭: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他溶质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降低荧光强度与浓度不成线性关系的现象。

22基频峰(Fundamental bands)分子由基态(V=0)跃迁至第一激发态(V=1)所产生的强吸收峰。 23倍频峰(Multiplier bands)分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二激发态,第三激发态所产生的弱吸收峰。 24特征峰: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

25相关峰:一个官能团有多种振动形式,因而有若干相互依存而又相互佐证的吸收谱带,称为相关峰 2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AAS)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汽对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I wish you well on the test results.

2017级医学检验3班内部复习资料 堃哥出品,必属精品LEONSEM 27共振线:原子由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所发射的谱线为发射共振线,相反原子由基态直接跃迁至第一激发态的谱线为吸收共振线。

《名词解释仪器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8特征浓度:指产生1%吸收或0.0044吸光度值时所对应的待测元素的质量分数(浓度)。

29检出限:在给定分析条件和某一置信度下可被检出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3倍标准偏差)。

30多普勒变宽(Doppler wider):热变宽,由于原子在空间的无规则热运动所引起的谱线变宽。 31压力变宽:由于在一定蒸汽压力下粒子间相互碰撞而引起能级变化所致的谱线变宽。

32积分吸收:基态原子蒸汽所吸收的总能量。

33峰值吸收:吸收线中心波长处的吸收系数K0为峰值吸收系数(光源发射线半宽度远小于吸收线半宽度,发射与吸收的中心频率须完全一致).

34.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MS)利用各种离子化技术将化合物转化为离子,按照其荷质比(M/Z)的差异进行分离测定,从而进行物质结构和成分分析的方法。

35基线(Baseline)操作条件下,没有组分流出,仅有流动相通过检测器系统时所形成的流出曲线。 36死时间(Dead time)从进样到柱后,不被固定相滞留的组分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37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的色谱峰顶点的时间间隔。

38死体积(Dead volume)不被固定相保留的组分通过色谱柱所消耗流动相的体积。

39保留体积(Retention volume)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流动相所通过的体积。 40相对保留值(relative retention value)相同操作条件下,组分与参比组分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41分离度(Resolution,R)色谱图中相邻两峰分离程度的量度,为保留值之差与峰宽平均值之比。

42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efficient,K)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

43容量因子 (Capacity factor,k)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质量比。

44程序升温:气相色谱分析中,色谱柱温度按一定程序连续地随时间线性或者非线性逐步升高。

45化学键合相(Chemically bonded phase)利用化学反应通过共价键将有机分子键合在载体表面,形成均一牢固的单分子薄层而构成的固定相。

46正相键合相色谱(NP-bonded phase chromatography)采用极性键合相为固定相,非极性或弱极性溶剂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

47反相键合相色谱(RP-bonded phase chromatography)采用非极性键合相为固定相,极性溶剂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

48梯度洗脱(Gradient elution)在洗脱过程中连续地或阶段性地改变流动相的组成。

高压梯度(内梯度)先加压,后混合:低压梯度(外梯度)先混合,后加压。

49亲和色谱法(Affinity chromatography,AC)由生物分子间亲和吸附和解离原理建立。

50电泳(Electrophoresis)在电解质溶液中,位于电场中的带电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以不同速度向其所带电荷方向相反的电极方向迁移的现象。

51电渗(Electroosmosis)液体两端施加电压时,液体相对于固体表面移动的现象。

52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的新型液相分离技术。

53电渗流(Electroosmotic flow,EOF)管内溶液在外电场作用下整体朝一个方向运动的现象。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2017-04-09 11:51 | #2楼

1. 指示电极:是电极电位值随被测离子的活(浓)度变化而改变的一类电极

2. 参比电极:是在一定条件下,电位值已知且基本恒定的电极

3. 液接电位:在两个组分不同或组成相同而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互相接触的界面间所产生的电位差

4. 酸差:是指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1的溶液时,测得的PH(即读数)大于真实值而产生的正误差

5. 钠差:是指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9的溶液时,测得的PH(即读数)小于真实值而产生的负误差

6. 不对称电位:当阿尔法外等于阿尔法内时,即玻璃电极内膜、外溶液的PH相等时,希格玛膜应等于0,但实际上希格玛膜并不等于零,仍有1~3MV的电位差

7. 直接电位法:是选择合适的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组成原电池,通过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根据Nernst方程直接求出待测组分浓度的方法。

《名词解释仪器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8. 电位滴定法:是根据在滴定过程中电池电动势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的一类滴定分析方法

9. 吸光系数: 是物质的特性常数,表明物质对某一特定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http://www.ahsrst.cn摩尔吸光系数(ε):是指在一定波长时,溶液质量浓度为1%,厚

度为1cm的吸光度用Em标记

11.百分吸光系数:是指在一定波长时,溶液质量浓度为1%厚度为1cm1

的吸光度

12.助色团:是指含有非键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当他们与生色团或饱和烃相连时,能使该生色团或烃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一定,并使吸收强度增强

13.发色团:是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贝塔-贝塔*或n-贝塔*跃迁的基团,即能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产生吸收的原子团

14.蓝(紫)移:是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时或受溶剂影响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

15.红移:是由于化合物的结构改变,如发生共轭作用、引入助色团,以及溶剂改变等 ,使吸收峰向波长方向移动的现象

16.K带:相当于共轭双键中贝塔—贝塔*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其特点是摩尔吸光系数值一般大于10四次方,为强带

17.R带:由n—贝塔*跃迁引起的吸收带,是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是弱吸收,其摩尔吸光系数数值一般在100以内

18.B带:是芳香族(包括杂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19.荧光:是物质分子接受光子能量被激发后,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基态时发射出的光

20.激发光谱:表示不同激发波长的辐射引起物质发射某种一波长荧光的相对效率

21.荧光光谱:表示在所发射的荧光中各种波长组分的相对强度

22.拉曼光:光子和物质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时,在光子运动方向发

生改变的同时,光子与物质分子发生能量的交换,光子把部分能量转移给物质分子或从物资分子获得部分能量,而发射出比入射光稍长或稍短的光

23.瑞利光:光子和物质分子发生弹性碰撞时,不发生能量的交换,仅仅是光子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24.基频峰:是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线,由振动基态V=0跃迁至第一激发态V=1时,所产生的吸收峰

25.特征峰:物质的红外光谱是其分子结构的客观反映,谱图中的吸收峰对应于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形式

26.相关峰:是由一个基团产生的一组相互具有依存关系的吸收峰

27.红外非活性振动:不能引起偶极距变化的振动

28. 不饱和度:

29.屏蔽效应:绕核电子在外加磁场的诱导下,产生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使原子核实受磁场强度稍有降低

30.化学位移: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不同

31.磁各向异性:物体中相对于一个给定参考系的各不同方向上,物体具有不同磁性的现象

32.n + 1律:某基团的氢与n个相邻氢偶合时被分-裂为n+1重峰,而与该基团本身的氢数无关

33.自旋偶合:核自旋女生的核磁距间的互相干扰

34.自旋分-裂:是由自旋偶合引起共振峰分-裂的想象

35.化学等价核:在核磁共振谱中,有相同化学环境的核具有相同的化学位移

36.磁等价核:分子中一组化学等价核与分子中的其他任何一个核都有相同强弱的偶合

37.基峰:以质谱中最强峰的高度为100%的峰

38.氮律(N律):由C、H、O组成的化合物,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数为偶数;由C、H、O、N组成的化合物,含奇数个N,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数是奇数,含偶个数N,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数是偶数

39.分子离子:化合物分子通过某种电离方式,十区一个外层价电子而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

40.亚稳离子:离子(m1+)脱离离子源后并在到达质量分析器前,由于其内能较高或相互碰撞等因素,在飞行过程中可能发生裂解而形成低质量的离子m2这种离子的能量比在离子源中产生的m2+离子能量小,且不稳定

41.吸附色谱法:利用被分离组分对固定相表面吸附中心吸附能力的差别,即吸附系数的差别而实现分离

42.分配色谱:利用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或流动相中的溶解度差别,即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的差别而实现分离

43.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被分离组分离子交换能力的差别,或选择性系数的差别而实现分离

44.空间排阻色谱:根据被分离组分分子的线团尺寸,或渗透系数的大小而进行分离

45.分配系数: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浓度比

46.容量因子:又称质量分配系数,即达到分配平衡后,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之比

47.保留时间:是从进样到某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时的时间间隔,即从进样开始到某组分的色谱峰顶点的时间间隔

48.死时间:是分配系数为零的组分即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分

的保留时间

49.死体积:是由进样器至检测器的流路中未被固定相占有的空间的容积

50.调整保留时间:是某组分由于溶解或被吸附于固定相,比不溶解或不被吸附的组分在色谱柱中多停留的时间

51.梯度洗脱:在同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程度不断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比

52.正相分配色谱:流动相的极性弱于固定相的极性

53.反相分配色谱:流动相的极性强于固定相的极性

54.半峰宽:是峰高一半处的峰宽

55.相对保留时间:某成分与参照成分保留时间的比值吧

56. 化学键合相: 化学键合相是利用化学反应通过共价键将有机分子键合在载体(硅胶)表面,形成均一、牢固的单分子薄层而构成的固定相

57.分离度:是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时间只差与两色谱峰峰宽均值之比

58.相对比移值:相对比移值是在一定条件下,被测组分的比移值与参考物质比移值之比

【名词解释仪器分析】相关文章:

信息分析名词解释09-23

材料分析方法名词解释09-23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名词解释03-29

锂电名词解释09-23

炒股名词解释03-16

采访名词解释09-23

高层名词解释09-23

地貌名词解释06-15

润滑名词解释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