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先进性>《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

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09-24 05:37:02 先进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

2017年1月14日,胡-锦-涛同志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中强调指出“要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这里,胡-锦-涛同志所说的“长效机制”是指全党在一定的组织体系内,由一系列的制度、规则、纪律所构建,在结构上达到有序安排,功能上得以有机结合,效用上实现有效配合和衔接,并依此活动而形成并长期发挥作用的党内运行秩序。随着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制度和机制来确保共-产-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已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识。但如何健全完善现有的制度和机制,使之更周密更科学更具操作性;如何建立和创造新的制度和机制,使之随着情况的变化和对于党员提出的新要求而长期发挥作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将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一、公共选择理论可以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提供借鉴

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用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来分析“非经济决策领域”的政治与经济相交叉的新学科。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一样的,即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学、官员政治等等。在其关于人的基本行为假设上,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这种人性假设对分析党员行为时同样是可以参照的,特别在一个执政党长期控制社会资源的情况下,某人加入这个执政党有时并非出于对其政党宗旨的服膺,而是出于个人利益的精致算计。如果一个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完全是出于利他、利公动机的话,那么我们党的建设就很容易搞好,党的先进性就根本不存在任何问题了,而事实并非如此。邓-小-平在1956年党的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如果在以前,一个人决心加入我们的党,往往表示他决心冒着丧失自由和生命的危险,去为群众的利益斗争,去为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斗争;那么在现在,就容易出现这样的人,他们为着取得名誉和地位而入党,他们在入党以后,不去支持群众利益,反而妨害群众的利益。”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问题,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看,就是所谓的“党员理性”问题。承认并认识“党员理性”的存在,是我们分析党员行为的重要理论框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党员理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进一步强化,其中的利已倾向在不断滋长。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拥有6960万党员的超级大党,同时也是全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先进性发挥的如何是一个关系到全国人民利益、幸福的大事。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如果把党的先进性看作是一项由党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的话,则全国人民将是这一公共物品的消费者。但是,任何公共物品如果由集体自发提供都几乎会面临着外部性问题,也就是每个人的收益和成本是不对称的,出现了大量的 “搭便车行为”。因此,从党员甚至组织存在自利理性的角度出发,以下两种博弈不可避免:一是党员与组织的博弈。在这一过程中,某一位党员如果要去保持党的先进性将要付出脑力、体力、财力等多种成本,有时候,这种成本甚至会很高,但通过他的努力未见得会使党的先进性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即使党的先进性得到明显提高,也会使其他人通过他的努力而免费消费改善后党的先进性。相反,即使他不努力,他也不会少消费这种先进性。所以,经过权衡他会选择“搭便车”或不努力。相对于党组织而言,要在众多-党员中去要求某一位党员对于党的先进性自觉负起责任,其监督的成本可能是无穷大,面对这样一个博弈格局,其均衡解可能是不合作,这种要求必然与组织要求相违背。二是党的地方组织与中央组织之间的博弈。同样的道理,如果某一地方党组织通过多方努力,甚至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未见得党的先进性有根本的改善,于是它可能会把相应的资源投资在地方建设上,这还会给地方带来切实的由地方独享的经济收入,选择“搭便车”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中央在各个层面的监督总成本过高的话,其博弈得益值会相对降低,最后的“纳什均衡”解同样可能形成不合作,这恰恰与中央的要求相违背。

两种博弈的格局,可能会导致党的先进性的降低,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呢?公共选择理论在解决公共-产品匮乏时大都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即通过市场激励,使个人在行为选择时的成本、收益达到对称,从而消除“搭便车”行为;另一种是通过集体选择达成一致,用规则来约束个人或组织的自利理性。这两种办法就是激励和规范的办法,相应的也包含几个相关原则:

(一)激励办法----奖励原则、消费者主权原则

《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保持党的先进性需要每个党员的共同努力,也是党的宗旨性质对每名的党员的要求。为激发党员的内在自觉,需要调整博弈规则,增大党员行为选择的收益量,使其成本、收益逐渐达到对称,降低党组织对于党员的监督成本,增大其在博弈过程中的得益值,促使党员与组织、地方组织与中央组织的合作,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

奖励原则,就是对那些积极保持党的先进性,努力为党的建设而奋斗的先进个人或先进组织予以精神上或物质上的表扬、奖励,如评选优秀党员、模范标兵党员、先进党组织等。

消费者主权原则,也就是人民-主权原则。作为党的先进性的消费者,是广大人民群众和普通党员,他们是党的先进性这一公共-产品的“投票者”。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是否先进要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标准。

(二)规范办法----惩罚原则、意识形态原则、组织强化原则

激励的办法可以增大党员在行为选择上的收益量,而规范的办法则从另外一个源头增大了对党员行为选择的机会成本,因而规范意味着违反规定将受到惩罚,同时规范也意味着党必须加强长期以来的所坚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并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

惩罚原则就是对那些严重影响或破坏党的形象的党员必须坚决开除出党;对那些游离在党的大门口,思想动摇的党员劝其退-党;对那些不思进取、“免费搭车”、不能自动履行党的义务的党员给予党内提醒,甚至警告。

意识形态原则就是激发党员利他理性的一面,即激发党员自觉为党的形象建设而努力的动机。在这方面,意识形态教育具有制度规范不可替代的效果。因而加强思想教育、鼓励党员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强化组织原则是指各级党组织在激发党员自觉、惩罚违规党员方面负有重要作用,同时要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使之自觉与中央保持一致,把博弈成本降到最小。

二、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

上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原则对我们建立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有重要启示。由奖励原则可以引申出建立健全关心党员的激励工作机制,由消费者主体原则(人民原则)可以引申出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服务机制,由惩罚原则可以引申出建立健全纯洁党员队伍的管理机制,由意识形态原则可以引申出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由强化组织原则可以引申出建立健全加强和改革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及建立健全抓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责任机制。上述这些机制与郭金龙书记在动员会讲话中所强调的“五项机制”是基本契合的。

(一)关于建立健全关心党员的激励工作机制。其一,要把表现优异的党员树为标兵和模范,并善于运用党员队伍中的模范、优秀标兵激励党员群众,适当提高奖励幅度,争取让各级优秀党员享受同级劳动模范的待遇。使党员普遍感受到,自己对党的先进性的投入、对社会的贡献基本上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党组织是十分公正、公平的。其二,在党员教育管理中,必须树立党员是党的事业的主体的思想观念,确立党员在管理党内事务方面的主体地位,坚持党员义务和党员权利的统一,努力发展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以完善和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为核心,建立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对积极维护自身权利的党员,也应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典型进行宣传,以进一步奠定党内民-主的基础。其三,对每个党员在一个时期内如何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作用等细化量化,并定期检查、考核,督促和激发每个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总之,通过党员权利的教育和党员权利的保障,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和保护好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政治上的重视、生活上的关心和工作上的帮助,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要通过正面激励,逐步形成党员“争当学习型、勤奋型、创新型、服务型、自律型”先锋的这样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党员中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二)关于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服务机制。要促使党员干部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民-意、体察民情、增进感情,治本之策就在于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一是健全领导联系点制度。可以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研究,在帮助特定的地区、部门或群众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的同时,了解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以利于面上工作的展开。二是建立扶贫帮困制度。以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多交穷朋友,多帮贫亲戚,手拉手解民困,户帮户助民富。三是建立“民情日记”、“民情档案”制度,掌握群众的需求,真正为他们排忧解难。四是建立流动下访制度,采取“事先预告、上下联动、分类处理、跟踪督办”方式,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梳理分类,并及时给予处理。五是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质量和效果的考评体系,其内容包括: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掌握涉及自己工作的群众需求信息情况;群众的意见、建议落实整改情况;联系群众工作对做好本职工作的促进程度如何;群众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要把结合本职工作联系群众的质量和效果纳入党员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以此作为其职位升降的重要衡量指标。继续做好群众接待日制度、领导机关干部到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锻炼和帮助的制度等。

《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关于建立健全纯洁党员队伍的管理机制。目前,一些地方在党员管理上,“入口”把关不严、“出口”不畅的情况比较严重。有的党组织片面强调发展党员数量、忽视质量,甚至变相压批标,要求每年必须发展多少名党员;有的随意降低标准,用“能人”、“好人”标准代替党员标准;还有相当一部分党员理想信念退化、长期不过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但仍滞留在党内,影响了党员队伍素质的提高,也部分地削弱了党组织的战斗力。要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要健全吐故纳新、纯洁队伍的有效机制。其一,在发展党员上要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严把“三关”:一是在源头上把关,为提高党员质量创造条件。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在党员和部分先进分子中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启发他们的入党愿望,促使他们早日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基层党委一般要在半年左右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党的党历和基本理论,增强对党的理性认识,更好地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在程序上把关,为提高新党员质量奠定基础。基层党委要统一规定对发展对象进行培养考察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统一规定支部委员会审查、支部大会讨论接收的程序和内容。同时要认真落实好入党前公示和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三是在审批上把关,为提高新党员质量提供保证。上级党组织要对所属党支部发展党员严把审批关。一是把好入党材料关,二是把好履行程序关,三是把好谈话考核关。其二,在疏通党员“出口”上要遵循“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的方针,要严肃、及时、妥善地处理不合格党员。对那些已经丧失共-产主义信念,反对或抵制党的方针政策,不履行党员义务,有劣迹表现的不合格党员,坚决进行劝退或除名;对那些由于党组织软弱涣散,本人身体状况不佳、家庭生活困难或其它客观原因促成的不合格党员要分析原因,对有实际困难的党员不能机械套用不合格标准,要积极为其分忧解困,然后采用限期改正的方式进行处置。同时,要认真抓好对“限改”不合格党员的教育转化工作,通过党委、支部、党员三级帮教方式,对他们深入进行党员标准和党的组织纪律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充分认清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导他们振作精神,树立改正缺点和错误的信心和决心。

(四)关于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拥有科学的理论武装和先进性的科技文化知识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前提,就每个党员来说,加强学习、增强内功就是培元固本。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增强党员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其一,要健全党员学习制度,建立党员学习档案,做到学习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和领导干部带头学,严格制度经常学,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双重学,创新形式灵活学的“四学”制度。其二,进一步完善各级干部培训规划,积极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员队伍、学习型机关活动。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作为判断干部素质、认定干部实绩的重要条件,把学习与单位评先、与干部调整、工作考核挂起钩来。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奖学制度,对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的同志按比例报销学费等。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真正达到“1234”的目的和效果。即强化“一个意识”,就是要强化党员意识;增强“两个观念”,就是要增强群众观念和全局观念;达到“三个提高”,就是要达到党员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党员自身能力不断提高,党员工作业绩不断提高;实现“四个目标”,就是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

(五)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其一,合理设置各级党组织。按照“三个有利于”,合理设置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为便于支部学习教育和管理,原则上30人以上的党支部要分成若干个党小组。按照便于党员管理、党员活动和作用发挥的原则,以每个党小组20人以下为宜。其二,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把党性强、作风正、热心党务工作的党员推荐到基层党组织岗位上来,逐步建立党务干部后备人才库,并做好党务干部的培训工作。其三,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室等要配齐配好。要探索建立合规合法的基层党组织活动的经费来源渠道和筹措机制,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当前特别要关注困难企业和非公单位中党组织的经费保障。

(六)关于建立健全抓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责任机制。其一,要明确以下责任:一是“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毫无疑问是“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党建工作负总责,这既是党的领导制度和党委书记职责所决定的,也是抓党的建设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的一种具体体现。二是“具体责任人”的职责。在各级党委(党组)一班人中,分管党务工作的负责同志应具体承担抓好党建工作的“主管”责任,集中精力直接抓落实。主管责任具体体现在调查研究、部署安排、协调力量、抓点引路、检查指导、考核奖惩等基层党建工作的全过程。三是“直接责任人”职责。各支部书记要切实履行好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其二,对党委成员分工的职责要细化、量化,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考核,并把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作为考核各级党委和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干部的任用和单位的评先树优结合起来。要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建设领导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对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创,市、县、镇、村四级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对城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继续探索开展好社区党建以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不断开拓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三、实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制度和机制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制度和机制的落实、运行、完善同样重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必须通过以下途径得以实现:

(一)围绕中心、紧扣主题是实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现实基础。胡-锦-涛同志于2017年4月8日在山东寿光的讲话中指出:“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要坚持把党的先进性放到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中去考察,放到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工作实践中去检验,扎扎实实地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实现党的三大历史任务的进程中进一步体现我们党的先进性。”因此,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坚持发展为先、发展为大、发展为重,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大局,来谋划、部署和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把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作为检验党的先进性建设成效的标准。要通过对党员经常性的教育管理,使广大党员保持高昂的政治热情和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为推进发展出实招、鼓实劲、务实效、求实绩。要通过加快发展,为人民群众赢得更多的实惠,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效。

(二)推进民-主、从严治党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得以运行的重要保证。要保证业已建立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有效运行,杜绝因个人独断而使其破坏的现象出现,就必须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目前比较迫切的是建立一个科学的党内权利体制,从权力结构、权力配置、权力限制方面作出合理的安排。此外,党的建设与从严治党有着紧密联系。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从严治党,必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要集中力量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消除党内腐-败分子。一定要改变反腐-败斗争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从改革体制、制度入手,坚持标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三)善于总结、勇于创新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形成并不断推进的必要前提。各级党组织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既注意总结和借鉴过去的好做法、好经验,又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既坚持按照党章和中央的规定要求,抓好党员经常性的教育和管理,又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出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式。要充分应用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并注意总结新鲜经验。通过总结创新,走出一条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有效路子。当然,已形成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也要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发展不断推进,给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助力。

2017年6月8日

学校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2017-04-27 21:45 | #2楼

建立健全学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课题,是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取得实效、成为广大师生满意工程的重大举措,是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基础和保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出发提出的重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持广大党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激发出来的良好的精神状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创造的成功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更好地发挥广大党员在教书育人中的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各级学校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涵义。

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指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就是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先进性教育作为当前党建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同推动当前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寻找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探索建立一套完善的,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长期发挥作用,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以保障广大党员正确行使权利与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

1、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先进性、长效机制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我们党已有80多年的历史,执政也有50多年,已经建立了包括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一系列工作机制。但是,这些制度和机制不可能一劳永逸,而应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要加强对先进性建设的理论研究,坚持与时俱进。在继承和发扬过去行之有效的办法方式的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总结运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新实践中探索出的新途径新方式,制定出体现时代特征的规范性要求。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加强理论研究,推进理论创新,为探索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寻求理论支撑,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建立一个符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的目标考核体系,作为党员管理的基本依据。

3、系统性和重点突出相结合的原则。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由党章、条例、准则、决定、规定、办法、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坚持全面系统地推进,又要抓住“学习机制、教育机制、管理机制、民-主参与机制”等重点内容,力争工作的新突破。

4、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制度建设和具体标准,既要于法周严,又要于事简便,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尽可能做到明确具体,简便易行,符合教育教学实际。中央一再强调,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建立长效机制也要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满意,才算是真正取得了实效。

三、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基本框架。

(一)建立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目标机制。

1、明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目标的内容。目标机制要解决的是共-产-党员先进性“是什么”的问题,或者如何体现的问题。目标机制是一种重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它使广大党员明确应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它又是一种评价机制,党员是否合格、是否优秀,要依据这个既定的目标来衡量。因此,建立目标机制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基础。目标机制要以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条件、标准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六条基本要求为基准,无论在学校什么岗位、从事何种工作,党员都要坚持这些基本标准不能降低。

2、细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目标的具体要求。党组织对于党员发挥作用的要求往往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过于抽象与概念化,多数党员觉得这些原则要求距离自己很远,因此并不真正关注。只有对学校党员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大多数党员才会认真关注,才会努力去做。要在保持党员先进性具体化上下功夫,具体化既要适应党的总体要求,又要符合学校实际;既要具有先进性,又具有可操作性。一是市教育局要根据教育行业的特点制定《马鞍山市教育系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和考评办法》,下发到学校作为学校党员行动的指南。二是学校要根据《马鞍山市教育系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和考评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的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和实施细则,把这些具体要求内化为广大党员的思想意识,成为指导行动的动力机制。

(二)建立健全党员学习、培训、教育机制。

1、建立党员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制度。学习是党员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学校的客观要求,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觉悟、教学业务水平高于一般教师,就必须建立健全学校党员学习、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在坚持已有的学习制度。如:学习日制度、“三会一课”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业务培训制度等。二是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习制度。做到学习的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三是要在创新学习手段,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上下功夫,建立党员学习档案,建立党员学习检查、考核、奖励机制。把干部提拔、党员考评、评先进待等直接挂钓。

2、建立党员身份教育机制。通过固化重温入党誓词、颁发党员证、佩戴党徽、党员亮牌、党员承诺等活动,不断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进一步树立党员观念和党员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3、建立党员作风教育机制。通过教育转变工作作风,端正办学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党员干部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路线,为一线教师服务,党员教师要树立依法执教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为群众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完善党员发展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1、完善党员发展工作机制。

完善党员发展工作机制,要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稳妥地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

一是坚持发展党员培训制度。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形成制度,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二是坚持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制度。加强对优秀分子的培养、教育、选拔、推优,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好准备,坚持标准,严把入口关。

三是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坚持发展党员个人申请,支部确立,进行公示,实行票决,上级审批等措施和方法,尤其要实行“三公一票决”制度。让所有优秀分子“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从思想上真正入党。

2、实行发展党员的责任追究等制度。实践证明,实行党员发展责任追究制,是保证“入口关”的重要措施。党员发展责任追究制的目的是保证新党员质量。首先要明确标准,要对发展党员各个环节的工作程序、措施和对各个环节工作效果提出明确要求。其次要明确责任人。入党介绍人、支部书记、组织委员或组织部门负责人是重点责任对象,对发展的党员质量负责。

(四)建立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为了纯洁党的队伍,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除了严把“入口关”外,还要积极探索疏通“出口”的渠道和方式,这是多年来党的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对违法乱纪,搞无节制有偿家教,体罚变相体罚学生,造成恶劣影响的,经教育仍不转化的党员,要进入组织处理阶段。要应积极探索制定符合教育系统工作实际的,可操性强的“不合格党员”标准,便于党组织对不合格党员的评估,妥善处理不合格党员。

(五)建立健全党员监督机制。

党员对党内民-主生活的积极参与是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力量源泉,发扬党内民-主和建立健全党员监督管理制度是提升党员创造性和自律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1、建立党内监督机制。党内监督的目的,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树立监督意识。一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制”、情况通报制、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等;二是要加强和完善学校的党风廉政责任制;三是要推进校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四是要完善党内议事决策机制,对决策目标确立、决策方案制定、决策过程掌控和决策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全程公开,确保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防止决策的随意性,防止出现违背客观规律的重大决策失误。

2、建立外部监督机制。要实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建立相对固定的群众监督员队伍。要加强社会监督力度,积极开展师德行风评议活动,发挥市教育投诉中心和网上投诉等渠道的作用,畅通群众投诉渠道,依靠社会组织、学生、家长监督,探索建立群众广泛参与、渠道畅通、尊重民-意、公开透明、公正客观的党员监督评价体系。

(六)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

首先,要建立市教育系统党组织和党员在一定时期内先进性建设的目标考核体系,实施目标管理。其次,要制定对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情况进行考核的办法和实施细则。在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时,要突出科学性、针对性、群众性。具体说就是学校要根据市教育局的《马鞍山市教育系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和考评办法》和《不合格党员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学校的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和实施细则,每年进行党员民-主评议活动,评比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实现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并重的原则,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二00六年四月

【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相关文章:

关于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03-23

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3-23

永葆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3-23

关于加强企业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的若干思考03-23

构建流动党员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03-23

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03-23

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汇报03-23

加强组织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03-23

构建保持党员干部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