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建设若干关系的思考

党的先进性建设若干关系的思考

时间:2022-09-24 05:37:03 先进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若干关系的思考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使党的建设的主题更加鲜明、目标更加突出、方向更加明确、要求更加严格,反映了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新认识,表明了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性。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认真总结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鲜经验,深入研究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规律,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按照这一要求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当代背景,根据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生动实践,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地位、科学内涵、基本特征、主要原则、检验标准等问题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这里,我就这些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地位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取得执政地位并长期执政,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了党的先进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走在时代前列,同样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的一个重要结合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落实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效,都要体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根本的是要按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确保党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始终保持先进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以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为前提,把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效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总之,先进性是我们党的安身立命之本、发展壮大之源、执政兴国之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科学内涵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这一重要论述,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组织、党员个体、党的整体四个层面,阐明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提出了先进性建设的基本任务,明确了先进性建设的方向,完整地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科学内涵。

党的先进性首先取决于党的理论的先进性。党的理论的先进性决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确保党的理论的先进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灵魂。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旗帜。以先进的理论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全党的意志才能统一、力量才能凝聚、步调才能一致,党的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建设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和根本的遵循。

党的先进性必须依靠党的各级组织来体现。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确保党的各级组织的先进,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核心。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组成的统一整体。党的执政活动要依靠党的各级组织来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党的各级组织来贯彻落实,党的执政基础要依靠党的各级组织来巩固。保持党的各级组织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建设才会有不竭的动力和可靠的保证。

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通过全体党员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工作能力、发扬奉献精神来实现。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对于各项事业的领导,党组织作用的发挥,要通过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通过党员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实践来加强;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要通过党员的良好作风来体现。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建设才会有扎实的根基和旺盛的活力。

《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若干关系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保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先进性、党的组织的先进性和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是保持党的整体先进性的前提条件,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科学内涵的基本要素。因此,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要牢牢抓住这三个基本要素,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把党的各个方面建设的成效体现在党的思想理论的先进性上,体现在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上,最终体现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执政使命上,从而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充分展现党的整体的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特征

深入分析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属性和外在联系可以看出,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实践性。党的先进性重在建设,重在实践。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把保持先进性的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把握规律、遵循规律,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坚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

时代性。党的先进性是不断发展的。不同的时代主题,赋予党的先进性以不同的时代内涵;不同的形势任务,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既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又要根据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所肩负的历史任务,明确先进性建设的时代要求,提出先进性建设的具体内容,使党的先进性建设把握时代主题、体现时代精神、顺应时代潮流,始终保持蓬勃生机。

系统性。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执政使命,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贯穿于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党的各方面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并通过一定的机制相互作用,共同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服务。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从而实现党的整体的先进性。

开放性。我们党已经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因此,应当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前提下,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开放的观念、开阔的胸襟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面向群众、依靠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必须面向社会、探索规律,使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工作方式和活动内容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国外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新成果。

长期性。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党的自身建设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党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就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和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党的事业不停顿,党的先进性建设就不能停顿。

党的先进性建设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遵循党的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把握基本的指导原则。

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创造了许多好做法、好经验。比如,坚持突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主题,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头脑,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习教育和推动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坚持走群众路线,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发扬党内民-主,引导党员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坚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督查制度和群众监督评价制度,以制度保障工作落实;坚持从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和各方面党员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分批、分段、分类进行指导;坚持鼓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这些成功做法和经验,对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坚持基本的指导原则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这些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科学理论规定着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容、目标和任务等重大问题,是指导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若干关系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用促进工作的实际成效来检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的全部工作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追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先进性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以人民群众为根本依靠,通过群众的支持、参与和监督来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尊重党员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既关心、帮助和爱护党员,保证党员正确行使权利;又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促使党员自觉履行义务,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过程,实质上也是管党治党的过程。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党要管党,就必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协同配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使各级党委切实担负起抓好党建工作的政治责任。从严治党,就必须认真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对党员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认真执行党的纪律,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防止和反对腐-败,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坚持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体现,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要求。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把握社会结构和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变化,把握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单位的党员和党组织的特点,区别情况,分类指导,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确保先进性建设取得实效。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科学理论的实际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把学与用、知与行统一起来,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

坚持与时俱进。时代在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建设也必须不断向前推进;实践没有止境,党的先进性建设也没有止境。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注重对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始终保持党的思想理论的先进性;既要坚持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功做法,又要不断创新先进性建设的方法途径,使之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检验标准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效,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关于“关键是要取得实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要求,采取扎实措施,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不出偏差、不走过场,基本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实践,为我们准确把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检验标准提供了重要启示。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就必须用实践的标准来检验党的先进性。在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先进性建设的成效要放到党的执政活动中来衡量,通过党的执政能力来体现。坚持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标准,就要看广大党员的素质是否得到全面提高,党的各级组织是否得到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要求是否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要通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成果来检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际成效。

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衡量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效,必须始终坚持群众满意这个根本标准。坚持这一标准,是要看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否遵循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中体现党的先进性;是否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价,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建设既是现实的任务,又是长期的过程,其成效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用历史标准来检验先进性建设,既要看当前的效果,看是否解决了一段时期内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紧迫问题;也要看是否建立健全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持续推进,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要看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前进。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标准、群众标准和历史标准,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统一于我们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伟大事业之中。党的先进性建设只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我们党就一定能始终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戴,就一定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先进性。

关于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2017-04-27 21:42 | #2楼

2017年1月14日,胡-锦-涛同志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中强调指出“要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这里,胡-锦-涛同志所说的“长效机制”是指全党在一定的组织体系内,由一系列的制度、规则、纪律所构建,在结构上达到有序安排,功能上得以有机结合,效用上实现有效配合和衔接,并依此活动而形成并长期发挥作用的党内运行秩序。随着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制度和机制来确保共-产-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已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识。但如何健全完善现有的制度和机制,使之更周密更科学更具操作性;如何建立和创造新的制度和机制,使之随着情况的变化和对于党员提出的新要求而长期发挥作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将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一、公共选择理论可以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提供借鉴

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用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来分析“非经济决策领域”的政治与经济相交叉的新学科。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一样的,即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学、官员政治等等。在其关于人的基本行为假设上,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这种人性假设对分析党员行为时同样是可以参照的,特别在一个执政党长期控制社会资源的情况下,某人加入这个执政党有时并非出于对其政党宗旨的服膺,而是出于个人利益的精致算计。如果一个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完全是出于利他、利公动机的话,那么我们党的建设就很容易搞好,党的先进性就根本不存在任何问题了,而事实并非如此。邓-小-平在1956年党的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如果在以前,一个人决心加入我们的党,往往表示他决心冒着丧失自由和生命的危险,去为群众的利益斗争,去为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斗争;那么在现在,就容易出现这样的人,他们为着取得名誉和地位而入党,他们在入党以后,不去支持群众利益,反而妨害群众的利益。”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问题,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看,就是所谓的“党员理性”问题。承认并认识“党员理性”的存在,是我们分析党员行为的重要理论框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党员理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进一步强化,其中的利已倾向在不断滋长。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拥有6960万党员的超级大党,同时也是全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先进性发挥的如何是一个关系到全国人民利益、幸福的大事。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如果把党的先进性看作是一项由党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的话,则全国人民将是这一公共物品的消费者。但是,任何公共物品如果由集体自发提供都几乎会面临着外部性问题,也就是每个人的收益和成本是不对称的,出现了大量的 “搭便车行为”。因此,从党员甚至组织存在自利理性的角度出发,以下两种博弈不可避免:一是党员与组织的博弈。在这一过程中,某一位党员如果要去保持党的先进性将要付出脑力、体力、财力等多种成本,有时候,这种成本甚至会很高,但通过他的努力未见得会使党的先进性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即使党的先进性得到明显提高,也会使其他人通过他的努力而免费消费改善后党的先进性。相反,即使他不努力,他也不会少消费这种先进性。所以,经过权衡他会选择“搭便车”或不努力。相对于党组织而言,要在众多-党员中去要求某一位党员对于党的先进性自觉负起责任,其监督的成本可能是无穷大,面对这样一个博弈格局,其均衡解可能是不合作,这种要求必然与组织要求相违背。二是党的地方组织与中央组织之间的博弈。同样的道理,如果某一地方党组织通过多方努力,甚至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未见得党的先进性有根本的改善,于是它可能会把相应的资源投资在地方建设上,这还会给地方带来切实的由地方独享的经济收入,选择“搭便车”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中央在各个层面的监督总成本过高的话,其博弈得益值会相对降低,最后的“纳什均衡”解同样可能形成不合作,这恰恰与中央的要求相违背。

两种博弈的格局,可能会导致党的先进性的降低,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呢?公共选择理论在解决公共-产品匮乏时大都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即通过市场激励,使个人在行为选择时的成本、收益达到对称,从而消除“搭便车”行为;另一种是通过集体选择达成一致,用规则来约束个人或组织的自利理性。这两种办法就是激励和规范的办法,相应的也包含几个相关原则:

(一)激励办法----奖励原则、消费者主权原则

保持党的先进性需要每个党员的共同努力,也是党的宗旨性质对每名的党员的要求。为激发党员的内在自觉,需要调整博弈规则,增大党员行为选择的收益量,使其成本、收益逐渐达到对称,降低党组织对于党员的监督成本,增大其在博弈过程中的得益值,促使党员与组织、地方组织与中央组织的合作,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

奖励原则,就是对那些积极保持党的先进性,努力为党的建设而奋斗的先进个人或先进组织予以精神上或物质上的表扬、奖励,如评选优秀党员、模范标兵党员、先进党组织等。

消费者主权原则,也就是人民-主权原则。作为党的先进性的消费者,是广大人民群众和普通党员,他们是党的先进性这一公共-产品的“投票者”。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是否先进要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标准。

(二)规范办法----惩罚原则、意识形态原则、组织强化原则

激励的办法可以增大党员在行为选择上的收益量,而规范的办法则从另外一个源头增大了对党员行为选择的机会成本,因而规范意味着违反规定将受到惩罚,同时规范也意味着党必须加强长期以来的所坚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并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

惩罚原则就是对那些严重影响或破坏党的形象的党员必须坚决开除出党;对那些游离在党的大门口,思想动摇的党员劝其退-党;对那些不思进取、“免费搭车”、不能自动履行党的义务的党员给予党内提醒,甚至警告。

意识形态原则就是激发党员利他理性的一面,即激发党员自觉为党的形象建设而努力的动机。在这方面,意识形态教育具有制度规范不可替代的效果。因而加强思想教育、鼓励党员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强化组织原则是指各级党组织在激发党员自觉、惩罚违规党员方面负有重要作用,同时要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使之自觉与中央保持一致,把博弈成本降到最小。

二、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

上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原则对我们建立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有重要启示。由奖励原则可以引申出建立健全关心党员的激励工作机制,由消费者主体原则(人民原则)可以引申出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服务机制,由惩罚原则可以引申出建立健全纯洁党员队伍的管理机制,由意识形态原则可以引申出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由强化组织原则可以引申出建立健全加强和改革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及建立健全抓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责任机制。上述这些机制与郭金龙书记在动员会讲话中所强调的“五项机制”是基本契合的。

(一)关于建立健全关心党员的激励工作机制。其一,要把表现优异的党员树为标兵和模范,并善于运用党员队伍中的模范、优秀标兵激励党员群众,适当提高奖励幅度,争取让各级优秀党员享受同级劳动模范的待遇。使党员普遍感受到,自己对党的先进性的投入、对社会的贡献基本上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党组织是十分公正、公平的。其二,在党员教育管理中,必须树立党员是党的事业的主体的思想观念,确立党员在管理党内事务方面的主体地位,坚持党员义务和党员权利的统一,努力发展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以完善和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为核心,建立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对积极维护自身权利的党员,也应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典型进行宣传,以进一步奠定党内民-主的基础。其三,对每个党员在一个时期内如何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作用等细化量化,并定期检查、考核,督促和激发每个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总之,通过党员权利的教育和党员权利的保障,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和保护好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政治上的重视、生活上的关心和工作上的帮助,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要通过正面激励,逐步形成党员“争当学习型、勤奋型、创新型、服务型、自律型”先锋的这样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党员中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二)关于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服务机制。要促使党员干部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民-意、体察民情、增进感情,治本之策就在于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一是健全领导联系点制度。可以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研究,在帮助特定的地区、部门或群众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的同时,了解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以利于面上工作的展开。二是建立扶贫帮困制度。以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多交穷朋友,多帮贫亲戚,手拉手解民困,户帮户助民富。三是建立“民情日记”、“民情档案”制度,掌握群众的需求,真正为他们排忧解难。四是建立流动下访制度,采取“事先预告、上下联动、分类处理、跟踪督办”方式,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梳理分类,并及时给予处理。五是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质量和效果的考评体系,其内容包括: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掌握涉及自己工作的群众需求信息情况;群众的意见、建议落实整改情况;联系群众工作对做好本职工作的促进程度如何;群众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要把结合本职工作联系群众的质量和效果纳入党员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以此作为其职位升降的重要衡量指标。继续做好群众接待日制度、领导机关干部到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锻炼和帮助的制度等。

(三)关于建立健全纯洁党员队伍的管理机制。目前,一些地方在党员管理上,“入口”把关不严、“出口”不畅的情况比较严重。有的党组织片面强调发展党员数量、忽视质量,甚至变相压批标,要求每年必须发展多少名党员;有的随意降低标准,用“能人”、“好人”标准代替党员标准;还有相当一部分党员理想信念退化、长期不过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但仍滞留在党内,影响了党员队伍素质的提高,也部分地削弱了党组织的战斗力。要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要健全吐故纳新、纯洁队伍的有效机制。其一,在发展党员上要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严把“三关”:一是在源头上把关,为提高党员质量创造条件。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在党员和部分先进分子中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启发他们的入党愿望,促使他们早日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基层党委一般要在半年左右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党的党历和基本理论,增强对党的理性认识,更好地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在程序上把关,为提高新党员质量奠定基础。基层党委要统一规定对发展对象进行培养考察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统一规定支部委员会审查、支部大会讨论接收的程序和内容。同时要认真落实好入党前公示和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三是在审批上把关,为提高新党员质量提供保证。上级党组织要对所属党支部发展党员严把审批关。一是把好入党材料关,二是把好履行程序关,三是把好谈话考核关。其二,在疏通党员“出口”上要遵循“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的方针,要严肃、及时、妥善地处理不合格党员。对那些已经丧失共-产主义信念,反对或抵制党的方针政策,不履行党员义务,有劣迹表现的不合格党员,坚决进行劝退或除名;对那些由于党组织软弱涣散,本人身体状况不佳、家庭生活困难或其它客观原因促成的不合格党员要分析原因,对有实际困难的党员不能机械套用不合格标准,要积极为其分忧解困,然后采用限期改正的方式进行处置。同时,要认真抓好对“限改”不合格党员的教育转化工作,通过党委、支部、党员三级帮教方式,对他们深入进行党员标准和党的组织纪律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充分认清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导他们振作精神,树立改正缺点和错误的信心和决心。

(四)关于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拥有科学的理论武装和先进性的科技文化知识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前提,就每个党员来说,加强学习、增强内功就是培元固本。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增强党员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其一,要健全党员学习制度,建立党员学习档案,做到学习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和领导干部带头学,严格制度经常学,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双重学,创新形式灵活学的“四学”制度。其二,进一步完善各级干部培训规划,积极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员队伍、学习型机关活动。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作为判断干部素质、认定干部实绩的重要条件,把学习与单位评先、与干部调整、工作考核挂起钩来。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奖学制度,对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的同志按比例报销学费等。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真正达到“1234”的目的和效果。即强化“一个意识”,就是要强化党员意识;增强“两个观念”,就是要增强群众观念和全局观念;达到“三个提高”,就是要达到党员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党员自身能力不断提高,党员工作业绩不断提高;实现“四个目标”,就是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

(五)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其一,合理设置各级党组织。按照“三个有利于”,合理设置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为便于支部学习教育和管理,原则上30人以上的党支部要分成若干个党小组。按照便于党员管理、党员活动和作用发挥的原则,以每个党小组20人以下为宜。其二,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把党性强、作风正、热心党务工作的党员推荐到基层党组织岗位上来,逐步建立党务干部后备人才库,并做好党务干部的培训工作。其三,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室等要配齐配好。要探索建立合规合法的基层党组织活动的经费来源渠道和筹措机制,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当前特别要关注困难企业和非公单位中党组织的经费保障。

(六)关于建立健全抓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责任机制。其一,要明确以下责任:一是“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毫无疑问是“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党建工作负总责,这既是党的领导制度和党委书记职责所决定的,也是抓党的建设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的一种具体体现。二是“具体责任人”的职责。在各级党委(党组)一班人中,分管党务工作的负责同志应具体承担抓好党建工作的“主管”责任,集中精力直接抓落实。主管责任具体体现在调查研究、部署安排、协调力量、抓点引路、检查指导、考核奖惩等基层党建工作的全过程。三是“直接责任人”职责。各支部书记要切实履行好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其二,对党委成员分工的职责要细化、量化,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考核,并把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作为考核各级党委和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干部的任用和单位的评先树优结合起来。要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建设领导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对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创,市、县、镇、村四级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对城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继续探索开展好社区党建以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不断开拓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三、实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制度和机制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制度和机制的落实、运行、完善同样重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必须通过以下途径得以实现:

(一)围绕中心、紧扣主题是实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现实基础。胡-锦-涛同志于2017年4月8日在山东寿光的讲话中指出:“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要坚持把党的先进性放到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中去考察,放到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工作实践中去检验,扎扎实实地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实现党的三大历史任务的进程中进一步体现我们党的先进性。”因此,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坚持发展为先、发展为大、发展为重,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大局,来谋划、部署和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把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作为检验党的先进性建设成效的标准。要通过对党员经常性的教育管理,使广大党员保持高昂的政治热情和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为推进发展出实招、鼓实劲、务实效、求实绩。要通过加快发展,为人民群众赢得更多的实惠,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效。

(二)推进民-主、从严治党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得以运行的重要保证。要保证业已建立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有效运行,杜绝因个人独断而使其破坏的现象出现,就必须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目前比较迫切的是建立一个科学的党内权利体制,从权力结构、权力配置、权力限制方面作出合理的安排。此外,党的建设与从严治党有着紧密联系。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从严治党,必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要集中力量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消除党内腐-败分子。一定要改变反腐-败斗争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从改革体制、制度入手,坚持标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三)善于总结、勇于创新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形成并不断推进的必要前提。各级党组织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既注意总结和借鉴过去的好做法、好经验,又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既坚持按照党章和中央的规定要求,抓好党员经常性的教育和管理,又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出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式。要充分应用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并注意总结新鲜经验。通过总结创新,走出一条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有效路子。当然,已形成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也要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发展不断推进,给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助力。

2017年6月8日

【党的先进性建设若干关系的思考】相关文章:

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的思考09-24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几点思考09-24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实践与思考09-24

关于推进党先进性建设几点思考09-24

关于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几点思考09-24

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几点思考09-24

加强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和思考09-24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09-24

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