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管理>《员工健康管理建议

员工健康管理建议

时间:2023-07-21 17:26:32 秀雯 员工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员工健康管理建议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及人群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以达到改善健康状况、防止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下面小编为您带来员工健康管理建议!

员工健康管理建议

  员工健康管理建议

  一、企业员工实行健康管理的必要性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及人群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以达到改善健康状况、防止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健康管理包括:收集与个体健康状况相关的信息,为健康管理对象提供专家会诊服务,个性化的慢性病辅助治疗服务,定时提醒被管理者进行疾病复查等健康跟踪服务,对个体健康状况及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提出个体健康改善计划和实施个性化健康指导。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加上医学和公共卫生的联盟,人类现在比任何时候都健康、长寿。健康长寿之后,我们希望医学奇迹让我们更健康、更长寿;希望免费医疗;希望不管花多少钱,哪怕只有一点用也好;希望最好的医生和最好的护理。然而医学奇迹是不容易出现的,新的医学技术的突破往往是代价昂贵的;因此,不断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导致医疗费用急剧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员工面对特殊的工作职业环境和大环境恶化、心理压力过大引起的各种心理、精神性疾病不断增多,亚健康人群的比例不断攀升以及老龄化、急性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负担等因素使每个人都处在疾病威胁之下。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员工健康促进现况调查发现:企业职业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员工对职业卫生知识总的知晓率较低;职业健康促进缺少完善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员工的文化水平及总体健康状况偏低,健康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企业员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开展不平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方式滞后。这就将“如何进行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早期预防疾病的发生”这样一个重要课题摆在广大企业医务工作者面前。

  目前由于医保政策的执行,国内大多企业的员工医院被转制或撤销,企业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患病员工这个以前的中心任务现在已转交给医保定点医院,所以目前企业医疗机构的中心任务应转移到对全体员工的健康管理上。

  二、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模式

  1.企业员工个人健康信息管理。依托健康体检建立企业员工个人健康档案。各种疾病的发生都是有一定原因与规律的,其中有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也有后天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管理服务可以软件的形式收集和管理企业员工个人健康档案,用于健康及疾病危险性评价、跟踪和健康行为指导的个人健康信息,并提供安全的网络化信息管理,包括标准的信息管理格式、友好互动的客户端管理界面、永久的个人电子病历及健康管理账户。

  2.企业员工个人健康与慢性病危险性评价。当完成个人健康信息收集后,根据以上信息和规律建立起来的疾病危险性评价模型的分析计算,可以准确有效地评估出被评估者的健康状况(“健康”、“亚健康”、“高危”以及“患病”)及在将来几年内患慢性病的危险程度、发展趋势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从而让企业员工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潜在隐患,积极参与自身的健康管理,并采取行动改善健康。尤其是一些慢性病发生、发展过程缓慢,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可诊断的症状出现,医生很难提出,个人也往往不能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往往导致疾病不断加重。因此,维护健康最重要的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不是治疗疾病。

  3.企业员工个人健康计划。一旦明确了个人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及疾病危险因素分布,对于“健康”的个人,健康管理服务将提供进一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各种相关建议;对于“亚健康”、“高危”以及“患病”的个人,健康管理服务即可通过个人健康改善的行动计划及指南对不同危险因素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指导。由于每个人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组合,因此个人健康计划会针对个人自身危险因素筛选出个人健康管理处方,使每个人都能更有效地针对自己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个人改善其不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其危险因素,从而有效地控制疾病并改善自己的健康。此外,健康管理还可汇总、评价群体健康信息,给出人群健康管理资讯报告,为企业提供人群健康需求的参考信息。

  三、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策略

  1、生活方式管理。主要关注健康个体的生活方式、行为可能带来什么健康风险,这些行为和风险将影响他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生活方式管理要帮助个体作出最佳的健康行为选择来减少健康风险因素。生活方式管理使用对健康或预防有益的行为塑造方法,促进个体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减少健康风险因素。生活方式管理方案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参与者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因此,要调动个体对自己健康的责任心。生活方式管理通过采取行动降低健康风险和促进健康行为来预防疾病和伤害。生活方式管理的策略可以是各种健康管理的基本组成成分。生活方式管理的效果取决于如何使用行为干预技术来激励个体和群体的健康行为。四类促进健康行为改变的主要干预技术措施是教育、激励、训练和市场营销。

  2、需求管理。以人群为基础、通过帮助健康消费者维护健康以及寻求适当的医疗保健来控制健康消费的支出和改善对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需求管理试图减少人们对原以为必需的、昂贵的和临床上不一定有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的使用。需求管理使用电话、互联网等远程患者管理方式来指导个体正确地利用各种医疗保健服务满足自己的健康需求。

  3、疾病管理。着眼于某种特定疾病,如糖尿病,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医疗保健服务。目标是建立一个实施医疗保健干预和人群间沟通,与强调患者自我保健重要性相协调的系统。该系统可以支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和保健计划。疾病管理强调利用循证医学指导和增强个人能力,预防疾病恶化。疾病管理以改善患者健康为基本标准来评价所采取行动的临床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

  4、灾难性病伤管理。为患癌症等灾难性病伤的患者及家庭提供各种医疗服务,要求高度专业化的疾病管理,解决相对少见和高价的问题。通过帮助协调医疗活动和管理多-维化的治疗方案,灾难性病伤管理可以减少花费和改善结果。综合利用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患者自我保健的选择和多学科小组的管理,使医疗需求复杂的患者在临床、财政和心理上都能获得最优化结果。

  5、残疾管理。试图减少工作地点发生残疾事故的频率和费用代价,并从雇主的角度出发,根据伤残程度分别处理以尽量减少因残疾造成的劳动和生活能力下降。残疾管理的具体目标是:

  (1)防止残疾恶化;

  (2)注重残疾人的功能性能力恢复而不仅是患者疼痛的缓解;

  (3)设定残疾人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

  (4)详细说明残疾人今后行动的限制事项和可行事项;

  (5)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对残疾人的影响;

  (6)帮助残疾人和雇主进行有效的沟通;

  (7)有需要时考虑残疾人的复职情况。

  6、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通过协调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个体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和福利管理。这些策略都是以人的健康需要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是有的放矢。

  四、企业员工健康管理软件

  杏林七贤充分吸收当今IT科技的最新成果,采用国际互联网、嵌入式开发、人工智能、移动通讯等多种技术手段,以健康信息管理为基础,以全民健康为核心,围绕健康体检的市场推广、服务供给和持续服务,为体检档案的形成、存储、传递和共享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终生健康档案”的建立和使用成为可能,为科学的健康保健提供了详实的档案,使健康体检业务迈上新台阶。

  杏林七贤xx企业(干部)健康管理软件又称“斯巴达”普通版,企业/团体用该软件建立本单位的体检档案电脑系统,以便对职员的体检资料进行查询、打印、对比分析和健康评估,并能够同医疗保健经纪公司、医院、个人/家庭所使用的软件系统交换资料。"企业(干部)健康管理软件"的使用,使企业为职员建立了完整的体检档案,据此可以为职员提供针对性的保健建议,改善员工福利,提高团队凝聚力,是企业爱心的集中体现。

  主要特点:

  1.方便快捷地建立和维护企业职员的档案

  2.及时地管理体检预约信息,使医院能有效的安排体检日程

  3.根据详细的体检信息,进行科学的健康状况分析,便捷地导出分析结果,及时的为员工提供针对性的保健建议,增强企业的亲和力

  4.灵活的数据统计,即使是不同医院、不同时期的体检信息,也能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为健康状况分析提供长期的更有效的依据

  5.值得信赖的高性能信息加密技术,安全可靠,维护体检者的个人隐私。

  员工健康管理

  预的全过程,其宗旨是有效利用有限资源达到最大健康效果。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管理依托其齐全的服务网络、扎实的工作基础和全科服务理念,是最具推广可行的一种管理模式,也是未来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健康管理工作现状

  从实际情况看,推行健康管理工作已经具备几方面基础:一是有需求基础。我区是典型的老龄化城区,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高发。二是有工作基础。全区共有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家服务站,并且有充足的社区卫生人员。三是有平台基础。以医疗业务、公共卫生、行政办公、咨询自助服务四个系统为重点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已初步搭建,但仍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一)健康管理服务理念滞后。一方面,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意识淡薄,不注重健康维护、养生保健。另一方面,相当部分社区卫生人员仍以治“已病”为职责,为居民管理健康、防“未病”意识差。

  (二)健康管理专业人员匮乏。目前,我国还没有学校设立相关专业培养这类人才,由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负责培训考核的健康管理师近几年才刚起步,健康管理专业人员需求缺口十分巨大。

  (三)健康管理理论研究不成熟。健康管理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不足,研究成果较少,对实践工作缺乏系统权威的指导与支持,限制了健康管理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四)健康管理医保政策支持不够。现行医保制度轻预防、只保治、不保防,加剧了防与治脱离的局面。社区全科医生未能起到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二、推进居民健康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健康管理既是实施“品质生活”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又是一项深得民心的惠民工程,江东有基础也有条件做好。

  (一)深化健康管理理念,实现从“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的医学服务模式转变。通过教育引导深化医务人员健康管理理念,将工作重心由“治已病为主”调整为“未病管理”与“已病防治”兼顾。同时,联合卫生、教育、科技、街道或社区等相关单位,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使健康管理理念逐步为人们所接受。通过健康小屋自助式体检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居民健康档案互联网络平台等方式,推进居民自我健康管理,吸引居民主动参与,使居民的健康维护起始于健康阶段,真正实现居民健康管理关口提前。

  (二)完善健康管理网络,构建适合实际情况的服务体系。2012年我区启动了“江东区居民健康直通车建设工程”。由1个健康管理中心、5个健康管理工作站和20个健康管理俱乐部三级平台构筑了健康管理体系,承载了个人健康信息收集、进行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等功能,并配备了50余名健康管理师和20套全科医生移动工作包,为5000户以上签约家庭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开始了全新的健康管理模式实践探索。下一步,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各组成部分的定位和职能。定期回顾总结工作经验教训,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对网络体系适时进行合理调整,以有效保证网络整体顺畅运转,发挥出最大效能。

  (三)规范健康管理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结合国家和省级相关工作规范,尽快出台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制度,为健全质量考核打下基础。将健康管理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之中,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指标,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性,从制度层面促使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化。

  (四)夯实健康管理基础,确保工作有序开展。继续选派优秀医务人员参加国家健康管理师或心理咨询师培训,邀请省、市健康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江东区健康管理专家顾问团,对健康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发挥健康档案效用,确保电子健康档案信息采集和共享渠道通畅便利,为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打下良好基础。积极丰富信息化服务手段,加快开发相关健康管理软件,提高工作效率。配备全科医生移动工作包,为医务人员开展上门访视提供便利。

  员工健康管理建议

  一、为了保证公司所有员工的体质达到健康标准,保证所从事的工作能按质按量完成,特制定本制度。

  二、由行政人事部负责制定并具体安排执行,其他各部门予以配合。

  三、健康检查的分类:录用前检查及录用后定期检查。

  (一)录用前的体检:

  1.凡公司招聘人员,必须先到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进入公司,本公司指定体检医院为xx市职业病防治所。

  2.体检的主要检查内容为职业病、传染病及各种器官功能检查,如过敏症、结核病、肝炎、皮肤病等。

  (二)工作期间定期检查:

  1.员工进入公司后,必须按照公司规定,进行每年一次的定期体检,如查出有传染病携带者一律予以解聘。

  2.定期年度检查的项目与录用前体检相同。

  四、员工健康状况预防工作。

  (一)员工进入公司后必须按规定接种各种疫苗,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防止对各种传染病的感染。

  (二)员工在工作期间如频繁出现某种病症,应立即到指定医院检查,如查出对从事本职业有害的任何病状,都应首先予以隔离治疗,直到完全恢复后,方可复工,情况严重者根据《劳动法》协商处理。

  (三)员工应时刻注意日常保健及饮食卫生,增强体质,杜绝各种传染病。

  五、员工健康档案

  (一)公司员工自加入公司之日起,即由人事部门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各种健康检查记录资料进行存档跟踪管理。

  (二)健康档案的内容:应聘时体检资料、年度体检资料、疫苗接种记录、工伤情况记录等。

  (三)健康档案设专人管理

  1.管理人员应负责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2.管理人员应对员工工伤情况进行记录存档。

  六、费用规定

  (一)入职时的体检费用及疫苗接种费用由个人负担。

  (二)进入公司后年检费用及疫苗加强接种费用由公司负担。

  (三)工伤事故医疗费用由公司实报实销,并给予一定营养补助。

【员工健康管理建议】相关文章:

加强员工管理的建议04-16

对企业员工的管理建议04-16

员工情绪管理建议04-19

员工宿舍管理建议03-27

员工管理的意见或建议04-19

员工给老板的管理建议04-19

员工给公司管理的建议04-19

员工健康管理流程04-16

员工健康管理的意义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