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管理>《员工行为管理案例

员工行为管理案例

时间:2022-04-19 05:23:03 员工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员工行为管理案例

作为企业管理者您有没有这样的困扰:您让某个员工做一件事情,本该按照您的要求顺利完成的事情,但是员工总是在执行时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执行结果的偏差。最重要的是,员工既没有触犯制度,企业的考核也没有对此类问题进行约束,最后您也就说说算了。

员工行为管理案例

引领员工行为的案例型绩效考核——

管理咨询专家秦超绩效考核系列文章之九

作为企业管理者您有没有这样的困扰:您让某个员工做一件事情,本该按照您的要求顺利完成的事情,但是员工总是在执行时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执行结果的偏差。最重要的是,员工既没有触犯制度,企业的考核也没有对此类问题进行约束,最后您也就说说算了。

1、领导难受,员工不成长

秦超老师在企业担任高管的时候也经常遇到此类事情,如:一次看见会计部的电脑有问题,命办公室小张去找网管小高维修一下。小张马上去找小高,结果看见小高不在工位上,回来便告诉笔者,小高不在工位上。

笔者指令发出的结果是把小高叫过来排查电脑并进行维修。但是,办公室小张给出的结果是汇报“小高不在工位上”。或许我们都明白,小张应该追一下这个指令,给小高打个电话,最终将问题解决,不能做事无结果。

以上案例,如果从公司格式条款的制度以及考核上,小张没有触犯任何制度,但是小张的行为却又是企业执行中不提倡的。长此以往,员工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管控,自己的工作能力也不成长,还会导致公司整体员工做事执行力的下降。

2、国外的案例型法律

一般情况下,公司的制度与考核基本上都是格式条款形式的。在格式条款下,我们很多企业在制度的执行时会造成一定的约束。格式条款型制度的刻板性导致了它在描述故事性的问题上有缺陷。而我们的工作往往都是事物类型的,因此建立案例型制度考核很重要。

其实,在国外很多法律中除了格式型条款以外也融入了案例型法律条款。比如之前有人做了某个事情,法律是怎么样处理的,之后会根据上一次案例的处理结果来处理再犯者,企业其实也可以借鉴以上的做法来制定制度与考核。

3、通过案例来引导企业员工的行为

我们通常认为制度只能约束底线行为,比如旷工、迟到、上班睡觉、闲聊等。但是底线是什么呢,底线就是60分及格线的概念。而员工应该在底线之上做的更好,仅仅得到60分的员工不能说是好员工,勉强算是底线合格的员工,否则就该走人了。

而案例型制度就给员工建立了一套,底线之上的工作标准。引导员工的行为,在绩效考核中同样发挥其作用。

4、有法可依,建立公司案例库

做过绩效考核的人都听说过《绩效考核指标库》。同理,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一个《绩效考核案例库》,将公司员工日常的工作行为作为案例记录其中。通过《案例库》发现企业员工有类似案例库中的行为时,处罚与约束就起到了作用。

如果员工工作中出了问题,但是《案例库》中没有类似的问题案例,企业应认定其问题,是在企业第一次出现,应及时记录到《案例库》中,约束之后此类事情的发生,引导员工行为。

5、建立案例库的几个重点

(1)《案例库》中每一个案例应有几部分组成:1、标题;2、真实案例部分;3、案例分析;4、关键词总结;5、应该如何去做;6、再犯者如何处理。

(2)《案例库》内容的更新很重要,部门主管领导在日常的管理中及时总结,一般情况下应有专人来负责收集这些案例并作整理,纳入到《案例库》当中。

(3)《案例库》的宣传同样重要,应经常的宣传与培训。目的不是看哪个员工出丑了,而是让大家在工作中多注意,不要再犯。

(4)经常性的对《案例库》中行为的引导进行分析,《案例库》的目的就是引导员工行为朝着哪个方向去走,形成管理手册,并将《案例库》中的故事任意选取,放在如《员工手册》、《文化手册》等企业各管理手册当中,引导企业文化。

6、案例库展示

一家会计公司,主要从事给其他公司代理记账等相关业务。由于公司倡导上门服务,因此每个月公司的外勤人员需到客户那里去取票,拿回来后会计为其进行做账服务。以下是这家会计公司的外勤人员去客户那里取票,发生的案例故事,引以为戒。

标题:《取票》

1、真实案例:发生时间:2012年12月11日

外勤人员去客户那里找会计取票,到了客户那里问财务室的人,得知会计不在,便走了。结果外勤人员被开除了。

2、案例分析:看似你叫我去找人拿东西,结果人不在我就走了,这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到了之后,得知会计不在既不问也不管,也不给自己公司打一个电话问清楚详情,直接就走了。其实会计就在旁边的写字楼办事。多问一句“她不在去哪里了,什么时候回来?”就能办妥。结果导致客户投诉,并且第二天又重复了劳动力。

3、关键词:敷衍了事,其实是在敷衍自己的人生。

4、应该如何去做:会计不在就要问,有没有把东西给留下来让取走。如果没有,问会计在哪?问什么时候回来?是否要给会计打个电话?如果都不知道,给自己公司打个电话问主管这个事情找谁?怎么处理……

7、案例库是企业宝贵的财富

很多使用《案例考核》的企业发现这种考核方式比自己想想中的还要有意义。《案例库》的建立与使用,不但成为了企业管理者的一个有力武器,还让员工的成长迅速。更重要的是让企业与员工不在一个石头上绊倒两次,也将公司管理的过程生动的记录了下来,每一个案例故事都是公司成长的记忆,每一个案例故事拿出来都能作为公司的经典管理案例进行宣讲,最终收录到企业的管理手册当中,成为了企业的宝贵财富。最终引导了员工的行为,企业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管理者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员工做事的行为有了明显改善,企业效率也提高了,企业文化和企业气氛也有明显变化,管理显著上了一个台阶。

加强员工行为管理 防范银行商业贿赂2015-10-28 17:50 | #2楼

防范商业贿赂、强化员工行为管理是一项涉及商业银行制度建设、系统设计以及日常管理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事关商业银行发展、社会金融秩序稳定的重要课题,需要银行内外

防范商业贿赂、强化员工行为管理是一项涉及商业银行制度建设、系统设计以及日常管理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事关商业银行发展、社会金融秩序稳定的重要课题,需要银行内外部共同努力。

银行商业贿赂,是指在银行经营活动中违反公平竞争原则,采用给予、收受财物或者其他利益手段,以获取、提供交易机会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行为。作为货币经营者,商业银行掌握着巨大的经济资源,其领导人员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作为货币经营各环节的具体操作人,极有可能被社会不法分子利用,成为受贿的主、客体。随着国内经济金融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银行防范商业贿赂面临形势日趋复杂,如何有效防范商业贿赂成为防范银行案件风险的重要课题。

商业银行强化员工行为管理 防范商业贿赂的探索和实践

在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高度重视加强员工行为管理,将反腐倡廉、案件防控与业务经营管理融为一体,积极探索强化员工行为管理防范商业贿赂的新方式、新手段,主要包括:健全员工行为规范体系,开展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员工行为排查、信访举报核查,组织反商业贿赂监督联防以及利用内部信息系统进行监控等。

一是健全员工行为规范体系。银监会于2015年出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各商业银行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员工职业操守”、“从业禁令”、“工作人员违规失职行为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于员工廉洁从业、禁止收受商业贿赂、禁止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职业道德准则进行严格规范,并对员工违反国家反商业贿赂法规及本行相关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纪律处分的标准做了详细的规定。

二是开展员工廉洁从业纪律教育。有效的员工行为规范引导和教育是防范员工商业贿赂风险的必要措施之一。商业银行开展廉洁从业教育的主要做法是:将“廉洁合规从业”相关条款纳入员工劳动合同;加强对各级领导人员履行职责、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教育引导、监督管理,落实任免谈话、警戒谈话、提醒谈话和诫勉谈话;将廉洁合规从业培训课程作为新入行员工上岗培训、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定期轮训的必修课之一;定期收集整理系统内及同业案例,组织内部学习等。

三是开展员工行为排查。员工行为排查是按照特定的组织办法,对所辖员工涉嫌商业贿赂行为及可能诱发商业贿赂的行为进行主动识别,并及时采取处置措施控制、化解风险的管理活动。员工行为排查一般包括集中排查和日常行为排查。在集中排查方面,主要通过定期组织各级机构开展员工行为集中排查,由员工无记名进行自查和互查。日常行为排查则要求员工的直接领导通过日常观察,及时沟通、了解员工个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生活、工作表现,同事之间的闲谈及电话往来,多方面了解员工的思想、行为及8小时以外交往人员的性质。同时,通过抽查员工考勤记录、工作文件、监控录像等相关资料,了解所辖员工工作行为动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四是开展内部信息系统监测。目前各商业银行系统均建立了覆盖主要业务模块的多个监测系统,如:针对柜面业务风险的柜面业务监测系统和稽核系统;针对授信业务的授信风险监测系统;针对可疑交易的反洗钱监测分析系统以及内部非现场审计系统,等等。

其中,柜面业务监测系统主要通过对交易事项的实时预警和事后核查,实施逻辑验证,对重要业务授权情况再监督进行关联分析等,及时发现和防范员工违规交易情况,防范内部柜面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违规违法操作的风险。授信业务系统主要通过对授信业务关键环节的合规操作情况及客户信用风险变动状况进行检查,对授信违规事项发出风险警示,及时发现授信业务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违规办理授信业务的风险。内部审计非现场系统可根据需要,建立筛查模型,从柜面业务等生产系统中直接提取和筛选出符合员工与客户发生不正当资金往来特性的疑点数据工作,对员工个人账户的交易方向、交易金额、交易笔数、交易对手等信息进行监测和分析,并综合运用会计凭证影像、监控录像等手段进行非现场分析与核查,筛选重大疑点,排查员工是否存在为客户过渡资金、代客理财、收受利益、参与民间借贷、对外兼职等不正当交易行为或其他商业贿赂案件风险隐患。

五是建立商业贿赂监督联防机制。商业贿赂发生在商业活动的交易双方之间,因此建立合作双方联防机制将有利于从源头上防范贿赂风险。例如,外资银行一般在程序上要求在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向客户展示说明,对销售过程实施全程录像监控或进行电话录音记录,请客户对理财产品销售人员销售过程予以监督。一笔业务只有在后台确认客户经理销售过程合规、合法的前提下才能继续产品销售的后续环节,完成交易。

六是信访投诉举报核查。信访举报工作是防范员工行为示范和商业贿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公开举报信箱、电话,受理内外部组织、机构和人员通过信函、传真、电话、来访和网络等方式反映员工违反纪律和商业贿赂行为的检举。

防范商业贿赂工作 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

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日趋复杂多变,银行面对的市场竞争和内部经营压力持续加大,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与此同时,外部不法分子对银行员工进行拉拢腐蚀的方式也日趋隐秘化,使得银行商业贿赂的风险更加分散、范围不断扩大,银行防范排查难度不断增大。

第一,贿赂方式更加隐秘。作为具有一定职权的银行管理人员或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利用手中的资源配置权为自己谋取私利,接受贿赂时,本能地会选择“一对一”的交易,以表面合法的形式进行掩盖,或者构建某种“防火墙”来自我保护,因此,往往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一般隐藏的时间较长,难以察觉或暴露。资料显示,绝大多数国内外银行员工商业贿赂案件,都是因知情人举报、其他案件引发执法机关介入调查后,才得以暴露。

第二,商业贿赂风险更加分散。商业银行经营货币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每个工作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货币打交道,每个岗位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市场和客户,因此商业贿赂的风险也分散在各个业务环节。随着银行金融创新,代理等中间业务的兴起,风险点有进一步扩大和分散的趋势。银行可能发生商业贿赂的领域主要有:授信、票据贴现、资产处置、集中采购、基建工程、代理业务等权力或资源集中领域。

具体而言,授信业务容易发生商业贿赂的环节主要有:客户及项目环节、担保环节、交易背景环节。其中,客户及项目环节主要表现为客户贿赂银行从业人员,以虚假的身份资料、项目资料、财务数据、签章等骗取银行信贷资金;担保环节主要表现为客户贿赂银行从业人员,以保证人的虚假身份、虚假签章以及抵押物的真实性、有效性存在瑕疵等骗取银行同意其担保;交易背景环节主要表现为客户贿赂银行从业人员,以虚假合同、发票从银行套取信贷资金。资产处置容易发生商业贿赂的环节主要有:呆账核销、减免利息和抵债资产处置等不良资产处置方案的形成和实施环节,以及案件委外、已核销呆账资产委外催收涉及的与代理律师事务所合作等业务。集中采购和基建工程容易发生商业贿赂的环节主要有:供应商办理入库、选取、采购谈判、合同履约考核,以及网点规划、建设、资产管理等基建工程环节。代理等其他业务容易发生商业贿赂的环节主要有:基金、保险、信托、融资担保等公司,外币代兑点、中介、第三方等合作机构的准入审核及营销推进环节的“飞单”行为(指利用银行工作人员身份,向本行客户违规销售未经本机构准入的理财产品,收取“佣金”的行为)。

第三,传统排查方式有效性不足,利用信息系统排查缺乏整合度。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排查员工商业贿赂行为风险的主要手段是组织开展员工行为排查活动、信访举报等。但是,实践表明,“人防”,即人工排查、信访举报核查等传统的防查手段发现问题几率很小,排查的成效极其有限,已不能适应当前复杂的反商业贿赂工作形势的需要。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探索利用内部审计、稽核等系统进行相关数据筛查,排查违规或案件风险隐患。但是,由于银行内部各系统以业务为维度进行,且分散在各个部门,彼此之间缺乏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整合性,使得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如人力资源系统记录了员工个人基本信息及职业履历信息;柜面稽核系统记录了员工在柜员岗位上的业务差错和违规情况;审计系统记录了审计发现的违规情况;信贷监测系统记录了员工在客户经理岗位上办贷、管贷的工作质量;纪检监察部门则掌握着违规违纪员工的问责处理情况。但是具体到每一位员工,自入行始,可能经历了柜员、客户经理、网点负责人或后台管理等职业生涯的发展变迁,但是这位员工的全过程从业行为动态情况分散在各个系统中,机构缺乏对员工从业纪律与合规性表现的整体把握、全程的监督管理,这对于有效防范员工,特别是关键岗位员工的职业道德风险非常不利。

强化员工行为管理的建议

防范商业贿赂、强化员工行为管理是一项涉及商业银行制度建设、系统设计以及日常管理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事关商业银行发展,社会金融秩序稳定的重要课题,需要银行内外部共同努力。

一方面,建议商业银行整合内部信息系统资源,开发以员工为核心的行为动态监督管理系统。整合内部信息系统资源,开发员工行为动态监督管理系统,即以“员工”管理为核心,集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考勤系统、出入境管理系统、柜面和稽核监控系统、审计系统、问责系统等多个系统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数据,建立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库,对发现的员工各类风险行为信息,及时预警提示,及时发现、主动揭示员工违规及可能涉及商业贿赂风险行为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排查模型,分层次、分岗位交叉排查。如针对采购人员和采购需求单位,建立与供应商账户往来排查模型;针对信贷人员,建立与贷款企业员工账户往来排查模型等,以实现全面、系统、有效的员工行为排查。

另一方面,建立行业内反商业贿赂“机防”合作交流机制。建议银行监管机构牵头组织推进商业银行之间反商业贿赂合作交流。受限于单一银行内部系统数据的局限性,当前银行利用内部审计、稽核等系统进行员工行为管理系统排查远远不能实现对员工行为的全面排查监督。例如在员工对外兼职的排查中,主要利用“单位客户信息主档”和“员工信息表”等基础数据源进行比对筛查,但是仅限于本行开户的单位客户信息,排查的覆盖面受到极大的限制。如果行业内推动相关工作的合作,将大大提高系统排查的覆盖面,从而达到强化员工管理,控制和防范商业贿赂的目的。

【员工行为管理案例】相关文章:

员工管理案例05-09

企业员工管理管理案例05-09

员工关系管理案例05-09

员工宿舍管理案例05-09

员工参与管理的案例05-09

员工管理好的案例05-09

员工绩效管理案例05-12

餐厅员工管理案例05-08

员工薪酬管理案例05-09

员工自身工作管理案例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