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措施>《混凝土连续浇筑保障措施

混凝土连续浇筑保障措施

时间:2022-11-18 22:19:50 措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混凝土连续浇筑保障措施

1.工程概况

混凝土连续浇筑保障措施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分院Ⅱ标段-2F底板厚度700mm,-1F底板厚度500mm,采用混凝土等级C35,按后浇带分8个区(分区图见下图)浇筑混凝土,A-1区浇筑量约为1175立方米,A-2区浇筑量约为1020立方米,a-1区浇筑量约为1120立方米,a-2区浇筑量约为1090立方米,B-1区浇筑量约为1425立方米,B-2区浇筑量约为1145立方米,b-1区浇筑量约为1050立方米,b-2区浇筑量约为1170立方米。

2.施工准备

2.1管理组织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领导,生产经理、技术负责人为督促执行人的管理体系,加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领导、安排管理,全面落实大体积砼浇筑方案。

2.2技术准备

1、了解混凝土的类型、强度、抗渗等级和允许利用后期强度的龄期:本工程底板砼都为C30P6商品砼,采用低热水泥配置。

2、了解底板的平面尺寸、各部位厚度、设计预留的沉降缝和后浇带或加强带的位置、构造和技术要求。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3、了解消除或减少混凝土变形外约束,和超长结构一次施工或分块施工所采取的措施。

3.施工保障

1、混凝土供应

本工程底板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由施工员计算混凝土需用量,由材料员向混凝土搅拌站提交定单。我司选择3家经业主和监理确认的资质合格的混凝土搅拌站分别为天柱、石强和特力。为确保混凝土供应量满足连续施工需用量,我司优先选择规模最大的搅拌站。

2、混凝土运输

安排6m3搅拌运输车12~14辆,运输能力45 m/h。

3、施工设备保障

在现场西侧道口平台和东侧钢筋车间旁各布置两辆泵车,每辆泵车准备200m长泵管,满足现场输送要求。现场底板施工时,汽车泵从东侧预留坡道进入现场,协助浇筑混凝土。其他施工用各种机具按计划要求进场,并做好保养和维修工作,确保使用时运转正常;各类小型手工用具购置齐全。泵车布置图见附图。

4、劳动力准备

由于混凝土一次浇筑量大且必须连续浇捣,因此在底板施工过程组织两个混凝土施工小分队施工,每个小分队20人(采用固定泵时,增加4人)。

5、临时水电保障

现场将预备发电机一台,水泵4台,振动器和振动棒5套应对现场停电,停水等突发事件。

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017-03-18 13:55 | #2楼

(一)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第一条 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由指定厂家供应,并按规范要求及相关规定及时取样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二条 水泥、粉煤灰和外加剂的堆放务必保持干燥,严禁使用已结块或失效的外加剂和粉煤灰,外加剂水溶液配制浓度务必准确、适宜,搅拌均匀,严禁表面结块。

第三条 每季度必须对砂、石骨料进行一次全分析试验;每天应对砂的细度模数和砂、石料含泥量进行检测,不合格品严禁使用,并应及时进行状态标识。

第四条 试验室一个月对各种原材料用量进行统计,并与物资部门进行核实,从总量上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控制,避免超用、误用等情况的发生。

(二)混凝土拌和物质量保证措施

第一条 拌和站称量系统与机械系统

(1)对各种原材料称量系统务必每一个月校核一次,水泥、粉煤灰和外加剂称量误差按±1%控制,砂、石称量误差按±2%控制。特别是胶材、外加剂称出现异常时,必须加称频率,确保称量准确。

(2)拌和站值班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定期对混凝土原材料投料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和拌和站操作人员,采取相关措施保证称、投料的准确性。

(3)拌和站必须保证机械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尤其在翻板门严重

1

漏料、外加剂和水阀严重漏水以及拌和叶片严重磨损等严重影响混凝土拌和质量情况下必须停机进行检修,任何人员不得强制要求继续拌制。

(4)拌和机械修复必须确保机械修复的完好率,并满足正常生产要求,避免修复后出现机械拌制混凝土坍落度差别过大和单机机口、中间和机尾混凝土和易性差别过大等不正常情况。

第二条 拌和站拌制工艺控制

(1) 拌和站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的各种原材料的上料次序和拌制工艺进行操作,以达到最佳的拌制效果;

(2)务必保证各种强度等级混凝土拌制规定的拌制时间(在添加混和材和外加剂的情况下,一般要求3min);

(3)务必保证每盘混凝土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的准确性,避免因水和外加剂混和后循环使用,从而改变外加剂的浓度,一方面给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带来困难,另一方面直接影响混凝土水灰比稳定,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连续浇筑保障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 拌和站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试验员换算的施工配料单进行配料,任何人无权擅自更改,严禁少上料、漏上料等问题的发生,保证拌制合格的混凝土。

第三条 拌和站值班人员记录要求

(1)拌和站试验室值班人员务必认真仔细填写混凝土拌和物相关的质量控制记录表格。每台班必须抽查二次拌和时间,必须详细记录混凝土试块制作时间及坍落度,认真核实其编号,使其具有可追溯性;

2

(2) 拌和站试验室值班人员对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气温及混凝土浇筑温度进行观测,记录务必按要求准确、真实填写,避免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

(3) 对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必须有详细记录,包括此混凝土是否合格,处理意见,使用工程部位等都应有准确详细的记录,并应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绝对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生产不合格的混凝土入仓。

(4) 拌和站操作人员对当班的机械运行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开班前要对各种易损件及其机械完好率进行全面认真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向主管部门汇报。

第四条 混凝土拌和质量过程控制措施

(1)试验人员必须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坍落度按180±20mm控制;

(2)混凝土试块的制作(装模骨料粒径、振捣方式和时间、表面抹平等)和养护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的操作规程严格进行;

(3)试验室值班人员根据混凝土原材料的含水率、骨料直径等情况对混凝土理论配合比及时进行换算,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生产质量的稳定;

(4) 试验室对包括混凝土试块在内的所有中间产品及原材料质量必须及时反馈给技术主管部门,确保混凝土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5) 各种原始资料必须每月作一次统计分析,编制混凝土质量控

制月份评价报告;

(6)各种原始资料必须分类准确及时归档。

(三)混凝土运输质量保证措施

第一条 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合理配备运输车辆的数量,控制发车时间,做到现场既不压车又能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确保在运输时间上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

第二条 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前,必须将罐车罐体内的剩余水倒净。

第三条 运输过程中确保罐体持续慢速运转,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

第四条 根据气温及混凝土性质的不通,合理控制如泵时间。

第五条 混凝土在运输及浇筑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

第六条 混凝土罐车在冬季应保暖夏季应保湿降温。

(四)混凝土浇筑质量保证措施

第一条 合理科学调配各种资源,尽量缩短混凝土运输及等待卸料时间,混凝土到场后应及时进行坍落度实验,控制在要求的180±20mm的范围内,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混凝土入模后及时进行振捣

第二条 倒料要求:混凝土应按一定次序、方向分层倒料入模,混凝土入模,不得集中倾倒冲击模板或钢筋骨架,当浇筑高度大于2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浇筑层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得大于1.5M。混凝土由于未及时供应导致供应中断超过1.5小时后,应在中断部位留设施工缝。

第三条 振捣要求:模板内混凝土振捣必须按顺序由外到内(先模板边再中间)依次振捣,振捣器前后两次插入混凝土的间距,应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25倍,防止漏振和超振,振捣器应快进慢出,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大气泡,并开始泛浆为准。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加强层间结合。如发现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时,应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第四条 混凝土养护要求:混凝土拆模后,要加强表面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不同季节,针对不同性能混凝土的相关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养护措施。冬季还应特别加强对混凝土表面保温措施的落实。

第七条 质量缺陷及质量事故的处理措施:

(1)对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要本着及时、有效和措施简单易行的原则,快速地进行处理。

(2)混凝土拆模后,应检查其外观质量,并作好记录。有混凝土裂缝、蜂窝、麻面、错台和模板走样等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时应及时检查和处理。并派专人负责,专业人员修补。

(3)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较为严重的质量事故,要组织召开专题技术会议,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技术处理方案后,指定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和水工建筑物的运行安全。

(五)混凝土试块的质量保证措施

第一条 我项目部标养室已购置智能养护控制器,该设备能根据标养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自动控制,保证室内温度和湿度在20±2℃,95%相对湿度的标准。

第二条 配备足够的实验人员,实行分区负责制,保证试块质量。

第三条 加强现场同条件试块的保护工作。

第四条 试块在制作时应振捣密实,避免因试块不合格而影响混凝土原材料的不合格。

【混凝土连续浇筑保障措施】相关文章:

混凝土浇筑的合同12-14

浇筑混凝土施工合同11-15

混凝土浇筑的合同9篇12-14

供货保障措施08-25

安全保障措施08-01

安全保障措施08-30

防汛保障措施01-10

混凝土冬季施工措施01-10

防汛抗洪保障措施09-21

安全生产保障措施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