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考察报告>《赴江苏华西村学习考察报告

赴江苏华西村学习考察报告

时间:2022-09-22 10:27:58 考察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赴江苏华西村学习考察报告

5月10日至11日,我们随我校思政部考察团对江苏省华西村建设进行了学习考察。在华西村考察虽然时间不长,但通过相关人员介绍,实地参观华西村的村容村貌、农户家庭、基础设施建设、公园展馆,我们深刻感受到,华西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当之无愧。

赴江苏华西村学习考察报告

华西村位于无锡江阴市的东南,1961年建村之初华西村,当时只有面积0.96平方公里,120户、667口人,集体资产2.5万元,外债1.5万元,人均收入不足54元;而如今的华西村面积30平方公里,村民3万多人,流动人口近3万人。五十年来,华西在全国获得了许多第一,第一个电话村、彩电村、轿车村、空调村、手机村、电脑村、别墅村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在华西村,我们感觉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华西村确实是榜样、是标兵。 从“生产发展”来说,华西70年代造田,实现农业现代化;80年代造厂,实现农村工业化;90年代造城,实现农村城市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华西村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近百亿,年销售额超500亿。 “华西速度”令人惊叹。提到华西,不得不提到他们村办集体集团——华西集团。1994年,华西村组建华西集团,到今天已有1000多个品种产品,注册商标44个,创出了“华西”、“仁宝”等品牌,华西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含金量极高的“中国驰名商标”,产品远销世界各地。目前,该村已经形成了工业、商业、建筑业、旅游业四大支柱产业。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没有一个村可以与华西村相比肩。

从“生活宽裕”来说,华西的村民生活宽裕。他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全了。特别是从“行”和“住”来说,华西村民最少的人家有1辆轿车,最多的人家3辆;村民家家住400到600平方米的别墅。塔群公园的九座塔分别承担了体检、培训、娱乐、服务、养老等功能。华西实行的是公私合作制,集体控股,个人参股,享受分红,采取“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的分配形式。1998年4月20日,江-泽-民同志到华西村视察时,称赞:“华西人民幸福、幸福、真幸福!”

从“乡风文明”来说,在华西村处处洋溢着文明富裕,社会和-谐的氛围,村里成立了“精神文明开发公司”,成立特色艺术团(下设京剧、越剧、锡剧、歌舞、杂技5个分团)。常年开展“六爱”教育(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活动。编写了《十富赞歌》、《十穷戒词》和《华西村歌》。

从“村容整洁”来说,华西村的各项建设都是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标准建设。华西村庄建设别有特色,用他们的话说,叫“不洋不土”,他们的广场喷泉,万米村道回廊,观光金塔等有特色的建筑物在全国享有名气。尤其是世界公园,使人大开眼界,举目眺望,一些仿造的世界名胜错落有致地遍布四处,其中有中国“长城”、“天-安-门”,美国“白宫”,英国“大城堡”,巴黎“凯旋门”,悉尼“歌剧院”,德国“天文台”,捷克“乡村别墅”等,这些都为华西村的村容村貌增添了秀色,也成为了旅游景点。

总的感觉是,华西村美丽,华西人幸福。按华西人的说法,美丽的定位是“五容”:山容、河容、田容、厂容、村容;幸福的定位是“五子”:票子、房子、车

子、孩子、面子。

华西村之所以有这么辉煌的成就,我认为用20字可以概括:实事求是;敢想敢做;与时俱进;看准时机,当即立断。

赴江苏华西村学习考察报告2017-03-29 14:05 | #2楼

按照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的统一安排,5月11日至17日,我们一行3人,随我区党政考察团对江苏省华西村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考察。在华西村考察虽然时间不长,但通过工作人员介绍,实地参观华西村的村容村貌、农户家庭、基础设施建设、公园展馆,我们深刻感受到,华西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当之无愧。用胡-锦-涛的话讲就是:“华西村不简单,吴仁宝不简单!”

一、华西村的基本情况

华西村位于无锡江阴市的东南。华西村1961年建村成立党支部,当时只有面积0.96平方公里,120户、667口人,集体资产2.5万元,外债1.5万元,人均收入不足54元;1989年成立党委,有党员1271名。2001年6月开始,先后将周边16个村“并入”华西。现有面积30平方公里,村民3万多人,流动人口近3万人。

华西村的经济支柱是江苏华西集团公司,该公司是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是合作经济组织,于1994年组建集团公司,1999年公司上市。现有职工2.5万人,固定资产40多亿元,下属8大公司(钢铁建材一公司、钢铁建材二公司、钢铁建材三公司、宝昌化纤公司、毛纺服装外贸公司、有色公司、旅游服务公司、建筑房产装潢公司和彩板、香港、上海公司),80多家企业。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307亿元。按中心村1524人计算,销售平均每人超2000万元,利润平均每人超80万(年利润超12亿元),交税每人超35万元(年交税超6亿元)。2017年,华西集团公司完成销售500个亿,实现利税30亿元,相当于华西村人均向国家交税40万元。华西集团公司在2017年度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94位;在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中,名列第41位;在中国综合类制造业中,名列第5位。2017年8月,福布斯中文版将华西集团列为“中国顶尖企业”百强榜第二。五十年来,华西在全国获得了许多第一,第一个电话村、彩电村、轿车村、空调村、手机村、电脑村、别墅村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康村。近年来,华西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等殊荣,并被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为“天下第一村”!

《赴江苏华西村学习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华西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在华西村,我们感觉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华西村确实是榜样、是标兵。 从“生产发展”来说,华西70年代造田,实现农业现代化;80年代造厂,实现农村工业化;90年代造城,实现农村城市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华西村的固定资产已经达

到80多亿,年产值超300亿,是1988年亿元村的300倍。“华西速度”令人惊叹。1978年,华西村成为百万元村,农民年平均纯收入220元;1988年,华西村成为亿元村,农民年平均纯收入1699元;1995年,华西村实现20亿元收入,农民年平均收入达到2.46万元;2001年,村收入、农民年平均纯收入基本增长一倍;到2004年,华西村成为200亿元村,农民年平均纯收入12.26万元。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2004年全村收入创纪录地达到了206亿元;2017年再创新高,全年收入高达370亿元,是1961年的51.98万倍。1994年,华西村组建华西集团,到今天已有1000多个品种产品,注册商标44个,创出了“华西”、“仁宝”等品牌,华西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含金量极高的“中国驰名商标”,产品远销世界各地。2002年,华西村建造了全国第一个村级工业园区。发展到今天,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内有13家公司、80多家企业。目前,该村已经形成了工业、商业、建筑业、旅游业四大支柱产业。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没有一个村可以与华西村相比肩。 从“生活宽裕”来说,华西的村民生活宽裕。他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全了。特别是从“行”和“住”来说,华西村民最少的人家有1辆轿车,最多的人家3辆;村民家家住400到600平方米的别墅。我们看的一家村民三层别墅,面积达500多平方米,价值200多万元。华西村民的收入年人均八千美元,现在家庭存款少的有100万,多的有1000万以上。村中有投资5.8亿元修建的公园,园的九座塔分别承担了体检、培训、娱乐、服务、养老等功能,特别是体检中心内的设备,全部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村民不出村什么大病都能“解决”。这些收入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工资奖金多劳多得,但最多不超过3万元。工资平时发50%,年终一次结清,奖金中的80%作为资本参股,厂在股金在;二是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每个村民各项福利待遇加在一起一年至少2800元;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资本分红。华西实行的是公私合作制,集体控股,个人参股,享受分红,采取“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的分配形式。在华西做到“八有八不”(即小有教、老有靠、房有包、病有报、物有商、玩有场、餐有供、行有车;吃粮不用挑、吃水不用吊、煮饭不用草、便桶不用倒、洗澡不用烧、通讯不用跑、冷热不用愁)。1998年4月20日,江-泽-民同志到华西村视察时,称赞:“华西人民幸福、幸福、真幸福!”

从“乡风文明”来说,在华西村处处洋溢着文明富裕,社会和-谐的氛围,达到了“三无”:无上访、无告状、无暗斗,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三守促勤劳,生活环境好,小康步步高”。村里成立了“精神文明开发公司”,成立特色艺术团(下设京剧、越剧、锡剧、歌舞、杂技5个分团)。常年开展“六爱”教育(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活动。编写了《十富赞歌》、《十穷戒词》和《华西村歌》。

从“村容整洁”来说,华西村的各项建设都是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标准建设。华西村民住房有三种:一种叫欧式别墅。这些大多数都是华西中心村的人住的;一种叫C式别墅,在

吸收的1000多名新村民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就住C式别墅;一些生活刚刚宽裕或者还没有完全宽裕的,住的都是公寓房,大华西范围内村民住的也绝大多数是公寓房。华西村实现了“三化”(绿化、美化、净化),“三园”(远看是林园、近看是公园、细看是农民生活乐园)。华西村庄建设别有特色,用他们的话说,叫“不洋不土”,他们的广场喷泉,万米村道回廊,观光金塔等有特色的建筑物在全国享有名气。尤其是世界公园,使人大开眼界,举目眺望,一些仿造的世界名胜错落有致地遍布四处,其中有中国“长城”、“天-安-门”,美国“白宫”,英国“大城堡”,巴黎“凯旋门”,悉尼“歌剧院”,德国“天文台”,捷克“乡村别墅”等,这些都为华西村的村容村貌增添了秀色,也成为了旅游景点。华西人认为:“村容整洁”不等于所有的地方都要集中造新房子。他们考虑一点,什么叫新农村?它的内容很多,不是认为搞新房子,搞一个新村,就叫新农村。如果你去搞一个新村,经济上没有这个条件,你还去搞了,这同“生活宽裕”就有矛盾了。如果他现在住的房子要集中到新村去了,要花几十万块钱,这家人家原来是宽裕的,集中后反而变得不宽裕了。所以,既要统一规划,也要实事求是,有条件的就去建新房子;没有条件的,原来的老房子也不错。在华西村的村庄规划和建设中,特别注重科学和节约土地。在70年代,华西人就有了“多占天、少占地”的理念。他们把零零散散的老厂房集中到园区,村民住宅集中到新区,这样就可以增加2500亩土地。今后五年,华西还将继续坚持“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思路,投入基础设施资金5.2亿元,搬迁山北五个村2700户村民,在山北搞好“万亩农林科技示范园区”,使大华西形成“山南钱庄,山北粮仓,中间天堂”的新格局。现在村内公园正在建造由村民共同投资10亿元的增地空中大楼,74层、328米高,在大陆排第8位、世界第15位。整个楼体呈三足鼎立设计,中间建有世界最大的旋转餐厅,建成后将是华西村的又一大特色景观。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接待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来考察、访问。现在,每年游客接待量在100万人以上。

《赴江苏华西村学习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从“管理民-主”来说,华西村的管理是比较民-主的。什么是民-主?他们的理解是:依法办事,以约办事,这就是最大的民-主。也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制度管人,人管制度”。华西村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来管理。对法律上还没有完备的一些细节问题,他们一方面发动群众讨论,如果有90%同意以后就制订《村规民约》,最后就按这个《村规民约》来办。另一方面,《村规民约》的制订也要在法律范围内,不能和法律抵触,所以他们说:依法办事,这就是最大的民-主。如果说是人管人,那就是最不讲民-主了!

总的感觉是,华西村美丽,华西人幸福。按华西人的说法,美丽的定位是“五容”:山容、河容、田容、厂容、村容;幸福的定位是“五子”:票子、房子、车子、孩子、面子。

三、华西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个着力点

1、建设好班子和干部队伍。华西村历来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吴仁宝书记以身作则,担任村书记近50年,始终如一地为民办实事,他当过书记,当过十届、十一届、十七届党的全国代表,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还有各种国家级荣誉。然而,他从来是以一名党员干部的身份,带头为群众谋利益。整个班子成员也是很有团结力和战斗力。他们班子成员和百名党员干部的两次宣誓,推动了华西村的创业热潮,第一次是1985年,在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宣誓,使华西村成为亿元村。第二次是2003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面前宣誓,使华西年销售收入增长50至100个亿。他们发誓要振兴华西,做到“有福民享,有难官当”。如何更好地抓好班子建设,华西村提出四句话,即三正、三平、三守、三不倒。“三正”是办事认真,处事公正,经营廉政;“三平”是政策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三守”是守法、守约、守信誉;“三不倒”是难不倒、夸不倒、吓不倒。像这样一个班子,就会有凝聚力、战斗力,就能驾驭各种复杂情况。华西村的班子成员廉洁自律做得特别好,吴仁宝书记将5000多万元的奖金留给集体,他做到“三不”,不拿全村的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不拿全村最高的奖金。吴仁宝有个座右铭是“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村里将其制作宣传牌高高竖立在进村的路旁。

2、坚持自身特色,做到公私双富有,实现共同富。“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这是吴仁宝经常说的话,他还说:社会上有人一时怕“私有”,认为“私有”什么都不好,最好把“私有”全部转成“公有”。也有人一时怕“公有”,认为“公有”什么都不好,最好把“公有”全部转成“私有”。我们华西不怕“公有”、“私有”,就怕“公”也没有,“私”也没有。华西创造了公、私“双富有”。华西村是“一村两制”,集体与私营并存,但不允许“一家两制”,村民可以先“私”,不行后再回集体。用江-泽-民同志的话讲,这是处理好了权与钱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做到了“两手抓”:一手抓好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一手抓好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从现在的格局来看,华西是公私合作制占主体,在合作经济中,公有的比例较大,固定资产有40多亿;私有的比例较小,近10个亿。对村民的股份,每年有分红,但必须拿出一部分再入股,股金只能用来买房买车。

华西村在实现公、私“双富有”时,始终坚持“三创”:一是“创业”。华西始终坚持“公私合作制”,也就是既要发展好集体的“产业”,也要有村民的“家业”。二是“创新”。在2001年,华西村根据兼并16个村的新情况,在全村实行“一分五统”(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推动华西的城市化建设步伐,把大华西建设成为一个特色的旅游城。三是“创优”。华西村的体制、机制、班子等,不仅都有特色,实现了优良,而且也经得起历史、群众和实践的检验。各项工作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华西富了,还始终不忘左邻右

舍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在黑龙江、宁夏、江西等地建了省外“华西村”,改变了这些地方的贫困面貌,现在已移交地方。

3、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华西村在发展经济建设物质文明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他们看来,要让村民过上长远的幸福、富裕和安定的生活,要让社会主义的华西“健康长寿”,不仅要使村民家家“口袋富”,而且要让村民个个“脑袋富”。1998年,成立了“华西精神文明开发公司”,挑选5名干部担任公司领导,聘请了20多名“信息员”和“采购员”,在40多个村办企业中建立联系点,负责全村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文卫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产、供、销”,专抓看不见的“钱”。这样的公司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工作人员介绍和展出资料中的几个事情使我们很受感动。

第一件事是八十年代始,赌博风开始在华西横行,村民中也有打麻将赌博行为。对此,村里召开会议,研究决定禁赌,设立举报奖,一人一次奖一千元,结果全村无一人赌博。在1994年,华西精神文明开发公司又发布通告,除退休老人娱乐性活动外,凡举报华西人有参与赌博的,一经查实,奖励一万元。

第二件事是敬老爱幼的中华民族美德在华西蔚然成风。村里建了24个“孝敬亭”,都是以历史人物为背景,以教育下一代。在华西,女的50岁,男的55岁都有养老金,一年少的1.2万元,多的1.6万元。华西村民,凡家中有老人活到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的,村里对长寿老人的直系亲属每人发一百元、一千元、一万元的“敬老奖”。村里有一位老人叫程珍妹,2000年一百岁,该家庭直系亲属37人,村里发给奖金37万元。

第三件事是为了使华西人“富脑”,他们设立各项“富脑”奖,比如会说普通话的加一级工资,会说英语的加二级工资等。华西村不仅千方百计对本村村民“富脑”,还对外来的村支书或干部等给予包吃包住的免费培训,每年都要支付一百余万元。村里建有2座“培训中心塔”,计划为全国培训5万名村支书或干部。

第四件事是人才使用重现实,用人“不计过去,不怕将来,注重现在”。他们专门开办了“不想户”学习班,把犯过错误、不想工作、游手好闲的人组织起来办学习,村里包吃包住,每个人每月发500元工资。杨永平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之一,进学习班后,很快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原本计划1个月的学习班5天就结束,现在任华西村旅游公司副总经理。

四、华西村的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我区口里东窑子村的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华西村作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其做法无疑十分成功,也给了我们深刻启示:

1、要大力推进思想解放,进一步更新观念。思想铸造未来,思维决定一切。“华西思想”令人振奋。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华西人敏锐地抓住了经济加速发展的浪潮已经到来的机遇,连夜开会研究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了“借钱吃足”的具体措施。在会后的半个月时间,华西人借了2000多万元、吸收个人资金400万元,购进了大批的原材料。有人算过一笔经济帐,华西村的这一举动赚了1个多亿。华西人想问题、办事情的思想都有独到之处。村内的一个小公园有5个餐馆,但其外形分别建造成牛、羊、龟、甲鱼、蜗牛,分别寄予不同的寓意,可谓匠心独具。当前,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很快就要开展。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教育引导村民转变“小农”思想意识,放弃“恋家恋农”情结,千方百计打开推动工作开展的“阀门”,培树起适应市场经济、与新农村建设、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

2、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敢闯敢干、真抓实干。40多年来,华西村一直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他们的理念是:有条件不发展没道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真道理;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发展就科学,不发展就不科学,有效发展最科学。华西村建村时有一首民谣,生动概括了当时的情形:“泥垛墙、茅草房,挡不住风、遮不住雨”、“高田岗、高田岗,半月无雨苗枯黄;低田塘、低田塘,一场大雨白茫茫”。当时亩产300来斤。华西人制定了十五年农业发展规划,每天干10多个小时,修塘堤、造良田,实现亩产万斤粮,在当时华西被看作是“吹牛大队”。但华西人实干、苦干加巧干,利用7年时间就实现了上述目标。在60年代,华西人就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从1000多斤重的大磨盘起家,办起了饲料加工厂,致力发展村级经济。1969年,冒着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创办了小五金厂,检查组来关门下地干农活,检查组走则厂子冒烟生产。其后,又创办了板网厂、塑纺厂。华西村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有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要有切实可行的目标规划。发展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副则副、宜商则商。我区两个村的面积30多平方公里,与现在的华西村相当,但在发展上是天壤之别,这既是差距也是空间。要坚持现代城郊农业的发展方向,在全面落实惠农政策的基础上,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思路,紧扣“特色、品牌、效益”环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在生态涵养区建设经营上下功夫,大力发展三产业,在村改居、村民变居民的同时,利用好土地、生态资源,积极发展近郊休闲旅游。要积极发展打工经济,开展就业技能技术培训,保证每个村民都有一技之长,由凭体力、吃“年龄饭”向凭技术、吃“本领饭”转变。要改变口里东窑子村集体资金的管理办法,学习借鉴华西村的“二八开、一三三三”的分配机制,少分现金、多入股,变分钱为分红,促进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

3、要坚持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华西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全面、协调发展,政治、文化、社会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居民的住房换了五代,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建立了一整套具有华西特色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对两个村,

要在加快城市化步伐、发展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完善村规民约,提高村民素质,培养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时代农民。要全面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使村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要尽快改善村容村貌,搞好净化、美化,减少脏、乱、差,“不变调、不走样”地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城市化进程。

4、要大力培育农村先进文化、培养新型农民。华西村创造农村发展的奇迹,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建设富有华西特色的农村先进文化,形成“热爱科学、崇尚文明、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良好村风,培养一代新型农民。我们在实施村改居过程中,要把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培养新型农民作为灵魂工作来抓。通过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开展科普卫生文化宣传、抓好精神文明创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等形式,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培养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

5、要抓好班子建设,选准带头人。华西村创造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最核心的原因是有一位好的带头人吴仁宝和以他为书记的优秀村“两委”班子。我们在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全面加强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要按照村民自治的要求,加强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组织制度建设。与此同时,要严格标准,扩大民-主,拓宽视野,切实把品德好、能力强、作风正、威信高、廉洁自律、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群众发展成党员、把优秀党员选进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现在我区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已经配齐,下一步的关键是要解决培强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促进我区新农村建设、农村城市化的顺利推进。

【赴江苏华西村学习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赴江苏三市一县学习考察报告03-20

赴江苏洋思中学学习的考察报告03-20

赴名校学习考察报告03-20

赴重庆学习考察报告03-20

赴泰安学习考察报告03-20

赴江苏省沭阳县等地学习考察报告03-20

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05-06

赴新疆参观学习考察报告03-20

赴汉中成都学习考察报告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