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意见>《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与思考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与思考

时间:2022-11-22 08:18:40 意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与思考

孔子曾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强调的是人的道德水平对他人的影响,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的言行对学生更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目前,随着高校青年教师的比重在高校中的不断提高,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道德建设因之成为师德建设的重中之重。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与思考

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他们学历较高、业务较强、思想活跃,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但是,由于受社会环境、自身素养和学校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状况不容乐观,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重物质,轻道德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部分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具体表现为个人追求务实,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致使这部分青年教师视教学为副业,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中,不认真备课,对教学工作敷衍了事,反而热衷于第二职业,重创收轻教学,从事与教学、科研无关的牟利活动。更有甚者,个别教师受物质利诱,对学生不公正,为一己之利随便泄题、送人情分,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既败坏了学术形象,更不利于人才成长和学校的整体发展。

(二)重业务,轻思想

由于一些高校只注重教师的业务素质、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忽视了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加之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导致部分青年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得失,仅仅把教师工作看作是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缺乏敬业精神。在日常工作中,不少青年教师较为重视业务学习,轻视思想修养的提高。有的对政治学习不重视,在政治思想上要求不高、思想松懈,致使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看法上有失偏颇;有的对自身要求不严,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上自觉性较差,不能够做到以身作则;有的对集体不关心,只关注自身的教学、科研工作发展,对于其他一切工作都只是敷衍了事。

(三)重教书,轻育人

在工作实践中,有的青年教师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闻不问。只注重传授知识,片面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没有把育人作为应尽的责任。由于一些青年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交流时间少,与学生谈话沟通不多、关心不够,因而很难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还有一些青年教师因自身缺乏师德修养,为人师表意识淡薄,甚至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带进课堂,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教师表率作用欠缺,给学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的成因

(一)青年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青年教师大多求学于80、90年代,是在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实惠的年代成长起来的,而且大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多数人没有经历过艰苦的磨难和社会生活的锻炼,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在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等社会大变革时期逐渐形成的,在思想、心理和行为上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由于改革的前十年中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使得青年教师所受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革命传统的教育不足,政治理论根底较浅,因而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较弱,喜欢横向思维,常以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表象的比较,而忽视了中国的历史和国情。而且,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少数教师放松政治理论学习,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当受到社会上某些消极因素的干扰时,部分教师难于分辨是非,容易陷入迷惘,甚至动摇理想信念。

(二)认识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一些高校由于忽视了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重教书,轻育人,重业务,轻理论,重科研成果,轻学术道德的倾向。在一些人看来,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科研,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应当花大力气搞上去,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虚的东西,没有硬指标,做多了反而会冲击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高校放松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制度方面的原因作为公民道德一个组成部分的师德师风的培养,光靠自律远远不够,必须法德兼治,综合治理,既要靠教育又要靠制度。严密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保障,没有制度作保证,师德师风建设就走不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许多问题有令不行或行之走样,行之甚远。既难以管近期,更谈不上长远了。长期以来,有些高校还没有找到把师德师风建设和有效的规章制度结合起来的新路子,使师德师风建设无章可循,无据可依。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义不容辞地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历史使命。高校青年教师在向广大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他们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格魅力等,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并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广大学生。因此,针对上述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已刻不容缓。

(一)从青年教师自身要求

1、教学方面

(1)青年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正确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教师的知识观、教学观、师生观。有了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处理师生关系,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教师自身潜力。

(2)青年教师应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不仅是对每位教师的要求,更是青年教师努力的方向。增强教学能力可以从认真对待每个教学环节,增强教学的组织、管理、调控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掌握教学艺术等几方面实现。青年教师应从这几方面入手,认真提高实际教学水平,增强教学能力。

(3)在实践教学中,一方面,青年教师应不断巩固和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专业研究水平。高校青年教师是专业知识人才,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和能力都较高,在实践教学中就应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在以专业知识授人的同时,也要于教学中不断巩固扩充自身知识体系,通过研究探讨实践教学中发现的新问题、新观点,努力提高专业研究水平;另一方面,青年教师不但要做好专科学习,还要努力跨学科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功底深厚、知识渊博的老师。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可跨学科学习,通过跨学科学习不仅可以丰富知识面,还可以从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理论角度发现新观念,以此弥补自身专业知识不足之处,发挥两者互补有无、相互促进的作用,以提高教师知识水平。

2、人格培养方面

(1)首先应保持积极心态。只有拥有积极的心态,才能拥有热爱生活、与人为善的宽广胸怀,才能发现生活的美,才能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一切,更好地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于平凡的教学中保持永远的活力,从而塑造学生心目中良好的教师形象。

(2)具有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言行具有明显的辐射和示范效应,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而教师对自我情感应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的生活是简朴的、平静的,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应是“曲高和寡”的,相反,一名全面发展的老师应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体现了个人的魅力与活力,教师只有不断提高个人的魅力与活力,才能保持心态的平衡,才能以更饱满的精神面貌投身于教育事业中去。

(二)从学校外部环境要求

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与培养,青年教师师德的培养更离不开学校的大环境。高校应积极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这种环境必须以稳定、求实、开放、发展为特征,要具有勤奋、求实、创新、奉献的校风和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以及民-主、平等、和-谐、宽松、温馨的氛围。可以说,环境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高校的党政领导应积极主动地掌握青年教师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与他们交心、交朋友,为他们排忧解难,在条件许可情况下,积极争取改善他们的福利待遇、工作条件和学习条件,为他们创造一个稳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使青年教师安心于教育事业。而作为青年教师,更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自身道德建设,为学校的发展,为自身价值的体现而积极努力,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健康的人格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贡献力量。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要以教师为本,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将会影响到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因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职业道德建设的规律,将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落到实处,并力争取得更大的收益。

政工师论文发表创刊于1950年,是由共青团贵州主管主办,贵州青年时本杂志代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编辑出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具有60年创刊历史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优秀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6835 ,国内统一刊号:cn52-1032/g0,邮发代号:66-74)。该期刊是一本综合性政治理论杂志,它最鲜明的特色是为各级党政干部、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决策者和社科理论工作者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高质量的辅导服务。我们的杂志始终求创新、图发展,善于探索、勇于实践,坚持自己独特的办刊方针和特色,不断追求杂志的高品位、高格调、高水准,从而使杂志的质量逐年提升。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广东高校教师师德现状调查与思考2017-05-12 08:05 | #2楼

教师作为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特殊职业,社会对其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园地,其师德建设情况更为引人注目。近年来,关于高校师德问题的研究为数不少,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师德的内涵和规范、师德建设的现状、加强师德建设的意义和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等[1]。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与对教师、学生的调查不够深入有关。因此,我们对广东省高校教师进行了一次调查,从高校教师的视角,了解当前高校师德的真实现状及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高校教师自身不仅对高校师德现状非常关注,而且对高校如何进行师德建设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这次调查的对象是广东省内三所部属和省属高校的教师。共发放问卷440份,回收问卷328份,回收率为74.5%,有效问卷321份(个别题目漏答不影响整个问卷分析的按有效问卷处理),有效率74.3%。

调查形式以调查问卷为主,同时,还通过与高校教师的访谈对调查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扩展。我们结合高校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及影响高校教师发展的其它因素,设计了高校教师师德状况的调查问卷(除个人基本情况外,共计40个题目,其中选择题39个,开放式题目1个),对调查数据运用spss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高校师德内涵的界定

关于高校师德的内涵,一些官员和学者提出了各种看法。教育周济提出“爱与责任——师德之魂”这样一个新命题[2]。多数学者认为师德应体现在三个层次,即“学高为师——师德之基,身正为范——师德之本,热爱学生——师德之魂”[3]。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多数教师主张,师德应是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准则,其中选择“基本的职业规范、准则”的占68.5%,选择“高尚的、崇高的道德标准”的占27.6%,选择“可以达到的、值得表扬和学习的标准”的占7.6%。同时,高校教师普遍赞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师德的内涵也应该不断发展变化,选择“完全赞成”的占27.6%,选择“比较赞成”的占33.7%,选择“赞成”的占32.7%,选择“较不赞成”的占1.9%,选择“不赞成”的占4.1%。

2.对当前高校师德状况的认识

在为何选择当高校教师的问题中,选择“它的稳定性和自由性”的占55.4%,选择“有较高的收入”的占2.1%,选择“为了实现学术上的目标”的占30.9%,选择“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的占7.4%,选择“其它”的占4.2%,与性别、学历显着相关(p<0.01),与职称相关(p<0.05)。在是否有离开学校,寻找其它发展的想法方面,选择“有”的占24.4%,选择“无”的占75.6%。至于离开高校的原因,选择“工作压力大”的占25.4%,选择“收入和福利待遇低”的占28.8%,选择“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的占10.2%,选择“工作的满意度不高”的占33.9%,选择“其它”的占1.7%。半数以上教师因高校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和自由性而选择当高校教师,其中女教师所占比例更高,达67.2%,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本科,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最低,职称越低的教师,所占比例越高,但副教授所占的比例要低于教授。相当部分男教师选择当高校教师是为了实现学术上的目标,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选择此项所占比例也更高。

对“教师应是全社会的表率”这种提法,“完全赞成”的占13.1%,“比较赞成”的占22.0%,“赞成”的占33.8%,“较不赞成”的占17.5%,“不赞成”的占13.7%。在自己作为教师的价值取向方面,选择“培育人才、奉献社会”的占53.4%,选择“义利并举、德利合一”的占42.7%,选择“等价交换、按劳取酬”的占3.9%,与性别、行政职务相关(p<0.05)。就自己如何处理个人、部门和学校三者的利益关系,选择“先学校、后部门、再个人”的占62.8%,选择“先部门、后个人、再学校”的占19.5%,选择“先个人、后部门、再学校”占17.7%,与行政职务显着相关(p<0.01),有行政职务的教师更多选择“先学校、后部门、再个人”。

在是否认为“如果过分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会与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相矛盾”问题,选择“完全会”的占7.1%,选择“比较会”的占12.3%,选择“会”的46.3%,选择“基本会”的占25.2%,选择“不会”的占9.1%,与职称相关(p<0.05)。在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与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之间,选择“作为教师,应该将奉献精神置于首先地位”的占6.4%,选择“应该首先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的占34.9%,选择“处理得好,二者可以实现有机统一”的占58.7%。半数以上高校教师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关系”,选择“平等关系”的占60.4%,选择“服务关系”的占13.0%,选择“教育关系”的占26.6%。在与学生的关系方面,选择“关系亲密”的占13.2%,选择“比较亲密”的占67.4%,选择“一般”的占18.8%,选择“疏远”的占0.6%,无人选择“很疏远”。

参与调查的教师对当前高校师德状况的总体评价一般,选择“非常好”的占2.3%,选择“较好”的占27.3%,选择“一般”的占57.9%,选择“较差”的占9.0%,选择“很差”的占3.5%。对当前的师德状况,教师最不满意者涉及几个方面:选择“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热衷创收,精力分散”的占43.2%,选择“教学上无心钻研业务,只求不过不失”的占14.0%,选择“科研上急功近利,剽窃他人成果”的占24.3%,选择“只完成教学时数,对学生不管不问”的占14.0%,选择“利用师生关系谋取利益”的占4.5%。

至于造成师德失范的最重要原因,较多教师认为是考核制度的问题,选择“对学校没有认同感”的占11.8%,选择“教师个人放弃思想道德修养”的占22.8%,选择“经济压力大”的占21.3%,选择“考核制度方面的问题”的占38.8%,选择“师生关系疏远”的占5.3%,与学历相关(p<0.05),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认为“考核制度有问题”所占比例最高,占41.4%。

3.对高校师德内容及其具体要求的了解

在高校教师最重要的品行方面,选择“刻苦钻研业务”的占9.2%,选择“工作严谨,认真负责”的占43.7%,选择“以良好的品德行为影响学生”的占37.1%,“谦虚谨慎,维护其它老师的尊严”的占0.9%,选择“注意培养学生优良的学风”的占8.7%,选择“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占0.4%,与职称相关(p<0.05)。

关于做一个好的教师最突出的方面,选择“科研成果突出”的占6.6%,选择“教学效果好”的占19.5%,选择“教学和科研均突出”的占54.0%,选择“深受学生爱戴”的占19.5%,选择“同事公认”的占0.4%,与性别、职称相关(p<0.05),与学历显着相关(p<0.01)。自身在实际工作中在哪方面做得最好,选择“科学研究”的占12.3%,选择“教学”的占30.1%,选择“科研和教学均好”的占33.8%,选择“和学生沟通”的占16.9%,选择“和同事们相处”的占4.8%,与性别、行政职务相关(p<0.05),与职称、学历显着相关(p<0.01)。履行教师职责时花费时间最多的方面,选择“教学”的49.4%,选择“科研”的占33.8%,选择“和学生沟通”的占10.4%,选择“社会服务”的占1.1%,选择“参与管理”的占5.2%,与职称、学历、行政职务显着相关(p<0.01)。学历越高、职称越高的教师越认同教学和科研均突出的观念,而男教师的比例要高于女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学历越高、职称越高的教师越认为自己教学和科研均好,男教师的比例要远高于女教师。职称越高的教师选择“在科研上花费时间最多”比例越高,特别是教授,所占比例远远超过副教授。职称越高的教师选择“在教学上花费时间最多”比例越低。

在对高校教师师德的内容及具体要求的了解方面,选择“非常了解”的占6.3%,选择“比较了解”的占43.8%,选择“一般”的占34.1%,选择“了解一些”的占11.0%,选择“不了解”的占4.7%,与性别、职称相关(p<0.05)。至于获悉途径(可多选),高校教师多是通过《教师工作手册》、“岗前培训”及“相关文件”来了解。有43.6%的高校教师选择“《教师工作手册》”,有48.1%的高校教师选择“岗前培训”,46.8%的教师选择“相关文件”。关于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制度基础,高校教师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了解较多。有67.7%的高校教师了解《教育法》,63.7%的高校教师了解《高等教育法》,46.5%的高校教师了解《教师资格条例》。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对高校教师师德内容及其具体要求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深入,男教师比女教师了解得深入一些,职称越高的教师了解越深入。

4.高校师德建设的成效

在高校师德建设必要性方面,选择“非常必要”的占28.0%,选择“较必要”的占19.1%,选择“必要”的占32.5%,选择“有些必要”的占14.3%,选择“没有必要”的占6.1%。关于当前师德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选择“教师缺乏献身精神”的占8.6%,选择“教师缺乏责任感”的占37.9%,选择“师德教育流于形式”的占47.9%,选择“其它”的占5.7%。

在是否赞成高校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方面,选择“非常赞成”的占11.4%,选择“比较赞成”的占15.9%,选择“赞成”的占21.6%,选择“基本赞成”的占20.6%,选择“不赞成”的占30.5%,与职称显着相关(p<0.01),与学历相关(p<0.05)。在对学校对师德建设采取过什么措施方面(可多选),有54.2%的教师选择“制定教师职业规范”,有39.1%的教师选择“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有39.1%的教师选择“考核中有师德要求”,有9.5%的教师选择“制定学术道德规范”,有5.9%的教师选择“师德标兵评选和师德报告会”。在所在学校师德建设取得的成效方面,选择“显着”的占4.7%,选择“较显着”的占28.1%,选择“一般”的占47.2%,选择“有些效果”的占9.0%,选择“没有效果”的占11.0%。

教师虽认为高校师德建设较有必要,但除比较了解“制定教师职业规范外”,对其它措施都不太了解。对高校是否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态度多样,虽多数教师持赞成或基本赞成态度,但不赞成的教师也为数不少,特别是低职称的教师基本上持不赞成的态度。

5.高校师德的评价方式

在评选高校师德标兵的必要性方面,选择“很有必要”的教师占14.8%,选择“较有必要”的占26.4%,选择“一般”的占28.6%,选择“有些必要”的占4.7%,选择“无必要”的占25.5%,与职称、学历相关(p<0.05)。高校教师对目前师德标兵评价标准的了解程度不高,选择“非常了解”的占0.6%,选择“比较了解”的占10.8%,选择“了解”的占12.3%,选择“基本了解”的占23.4%,选择“不了解”的占52.8%。高校教师较认可目前高校师德标兵的评价标准,选择“完全认可”的占5.6%,选择“比较认可”的占75.0%,选择“认可”的占5.6%,选择“基本认可”的占5.6%,选择“不认可”的占8.3%。在是否会把师德标兵作为自己仿效的对象项目上,选择“完全会”的占4.5%,选择“比较会”的占10.3%,选择“会”的占31.9%,选择“基本会”的占25.8%,选择“不会”的占27.4%。

对最了解的师德评价方式,选择“自我评价”的占11.9%,选择“集体评价”的占21.5%,选择“学生评价”的占46.4%,选择“组织测评”的占9.6%,选择“社会评价”的占10.7%。关于最赞成哪种师德评价方式上,选择“自我评价”的占7.0%,选择“集体评价”的占27.9%,选择“学生评价”的占41.2%,选择“组织测评”的占7.7%,选择“社会评价”的占16.2%,与职称相关(p<0.05)。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对目前师德标兵评价标准了解程度较低,“不了解”的占52.8%。其结果导致教师虽基本上认可目前高校师德标兵的评价标准,但部分教师不会把师德标兵作为自己仿效的对象,甚至认为无必要评选师德标兵。高校教师比较了解“学生评价”,也比较认同“学生评价”。越低职称的教师越认同“学生评价”,越高职称的教师,越不认同“学生评价”,教授认同“学生评价”的比例明显低于副教授。

三、讨论

1.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不少高校进行师德建设,但成效一般。原因是不少高校教师对学校的措施不认同。教师对师德内涵的基本已形成共识,即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但不少高校领导,对师德内涵的看法仍偏于泛化,过于务虚,与多数教师的看法差距甚远。因此,高校师德建设的措施难以为教师所接受,如高校师德标兵评选,主要是其立意太高,远远超过了高校教师对师德内涵的共识。一些与师德建设有关的措施,也不受教师的欢迎,如要求高校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教师态度因职称、学历的不同而差异显着。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应广泛了解教师的需求,所采取的措施方能切实可行。

2.对教师职业性质的新看法影响师德的塑造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教师对教师职业性质的认识也在发生改变,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师德内涵的认识及自身行为。调查显示,高校教师对教师职业性质的认识,有传统的一面,但一些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选择也出现了。如一些教师对“教师应是全社会的表率”的提法,持不赞成的态度,一些教师把“把按劳取酬、等价交换”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一些教师认为“个人或部门利益高于学校利益”,多数教师不赞成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不少人在选择当高校教师时,多是从“它的稳定性和自由性”和“为了实现学术上的目标”等方面考虑,而没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及对其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要求的一面。当前高校教师师德现状不甚使人满意,部分源于人们对高校教师职业性质的错误认识,不少教师也认识到这一问题,如调查结果显示,四成多的教师对师德失范最不满意的方面集中在“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热衷创收,精力分散”。因此,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加以一定的引导,使高校教师认同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

3.考核评价制度对师德建设的导向作用

目前不少高校的现行考核评价制度过分看重教师的科研成果,虽然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也包括了教学和社会服务。原因是教师的科研成果除了易于量化考核外,还会给对学校带来许多好处。由于现行考核评价制度的引导,不少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对教学则得过且过,对学生不管不问。不仅如此,个别教师由于过于急功近利,在科研上造假甚至剽窃他人成果。因此,一些高校的现行考核制度有必要加以改变,应在重视科研的同时,也要给教学适当的重视。对教师教学的考核机制应进一步完善,不能仅看是否完成教学时数,更要尊重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付出,在这方面教师的师德最容易体现出来。至于师德评价方式,应重视“学生评价”,原因是高校教师比较了解“学生评价”,也比较认同“学生评价”。

四、建议

1.应首先制定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代表的是一个行业的成员一致认同的合适的行为准则。国家或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应首先制定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让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有据可依。作为一个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开始就应该熟悉职业道德规范。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已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如《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但缺乏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解释。教育部人事司主编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对职业道德虽有所解释,认为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和职业荣誉八个因素组成,但学校难以以此作为考核内容的依据,教师也难以遵守。因此,国家或高校应结合高校教师对师德的认识,尽快制订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的价值取向,约束教师的行为。职业道德规范制订后,应通过各种途径让教师了解,并加以遵守。

2.应让高校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建设

近年来,不少高校非常重视师德建设,但效果一般,其重要原因是缺乏教师的参与,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参与,如高校师德标兵的评选,许多教师难以参与评选过程,而且选出来的师德标兵,多是有行政职务、高职称的教师,难以成为青年教师仿效的对象,并使他们认为无必要评选师德标兵。缺乏青年教师的积极参与,高校师德建设效果倍受影响,而与此同时,高校青年教师的比例却越来越高。为了使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建设,选择对他们比较公平,也比较为他们所认同的措施非常关键。如目前高校教师师德评价方式多样,但低职称的教师多认同“学生评价”,这也是多数高校青年教师比较认同的方式。原因是相对其它评价方式,如“组织测评”、“社会评价”、“集体评价”,“学生评价”对青年教师更为公平一些,把他们和其它教师置于同一起点上。因此,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应考虑层次性,面向青年教师所采取的措施应更切合青年教师的实际,从而增强青年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与思考】相关文章:

高校生命教育实践现状及思考09-25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09-25

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09-25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09-25

对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现状的思考09-25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与思考09-25

简析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的认识与思考09-25

机关党建的现状与思考09-25

对基层统计执法现状的思考09-25

农机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思考09-25